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五)以悲心拔众生苦


2014/9/4    热度:161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五)以悲心拔众生苦

 

  【何为伤害?以痛苦直接伤害、罪业间接伤害。如是思维:我一定要令彼等母亲远离痛苦及痛苦因之不善业,即是怜愍悲心,此乃发心之第一方面。】

  为了实现利益众生的目标,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伤害。

  伤害分为两个方面:以痛苦直接伤害和罪业间接伤害。比如有些正在遭受痛苦的众生,就是直接在感受伤害。遭受这种伤害的因,当然是罪业。在造作罪业的时候,虽然临时没有产生痛苦,但是这种痛苦迟早会发生,就像一个人饮下毒药,在毒药起效之前,恐怕他不会感觉不舒服,但由于他已经服下毒药的缘故,迟早会产生痛苦。所以罪业是痛苦之因,是间接伤害。

  我们平常在观修轮回过患的时候,对三恶趣众生的痛苦都有所了知。比如旁生道众生除了间断性感受一些快乐外,大部分时间都在遭受痛苦,而地狱众生则永久都在痛苦之中。所以,三恶趣众生基本上时时都在感受痛苦的伤害。三善道众生虽然遭受的痛苦较少,但却时时都在造作痛苦之因——恶业。比如在菜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屠夫在杀生害命,虽然当下他没有遭受什么痛苦,但由于他已经播下痛苦的种子,所以迟早会遭受加倍的痛苦。这时候我们应思维:我一定要令这些众生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不善业。这就是怜愍悲心。

  这些道理我们不仅要在座上如实观想,平常在座下遇到这样的情境时,也要尽可能这样思维。我们所修的是无量心,针对的是所有众生而不是某一个众生。比如,当我们看到一个屠夫杀生的时候,看起来好像被杀的众生在受苦。但是屠夫在杀生的时候,因为造下痛苦之因,因缘和合时,他要承受加倍的痛苦,所以我们更应对屠夫生起怜愍心。作为凡夫,我们的观察有时难免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现象上,比如看到杀生的时候,我们可能仅仅对被杀的众生产生怜愍心,而对杀生者则产生嗔恨心。实际上我们应以平等心对待一切,因为被杀的众生和杀生者,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是平等的,一如的。现在被杀的众生已经死了,它之所以会遭受这样的痛苦,说明它前世造了很多恶业,今生必然要感受这样的灾难。现前的杀生者,临时虽然没有遭受痛苦,但是痛苦迟早会呈现在他的面前,这是特定的事。可能今生感受果报,也可能后世感受果报,只要因缘和合,他一定会感受加倍的痛苦。比如杀生者杀害一个众生,他要遭受五百次被杀的痛苦,所以我们应该更可怜这位杀生者。

  平常在座上的修行中,可以尽可能多地观修四无量心。当然,在四无量心中,我们是按照慈悲喜舍这样的顺序来讲解,但是在观的过程中,应该把舍无量心放在前面,否则慈、悲、喜心很容易变成偏袒,而不是无量。我们在观修舍无量心的时候,要观修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观修一切众生都对我们具有恩德,所以要以平等心对待一切。这些道理需要我们长时间修学,长时间思考,非常非常重要。

  这以上是愿菩提心中的慈悲缘众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业,分为“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于一切众生有利益的是“善业”;于自己有利益的,不利于众生的是“恶业”;谈不上善与恶,非善非恶这一类的是“无记业”。善业起贪爱,恶业感得嗔恚,无记业的果报是愚痴。我们一天到晚都在造作,天天都在制造贪嗔痴,业障怎么能消得掉?甚至有些人念佛都起贪嗔痴!怎么念佛起贪嗔痴?他一天念一万声,我念二万声,要超过他,这是贪心、傲慢心、嫉妒心,试问,这样念佛能往生吗?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