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2014/9/4   热度:325
圣者言教 第四课(一)清净发心的重要性 《圣者言教》的科判总分为“闻法方式”和“宣说引导次第”。现前所讲解的是“第一、闻法方式”。闻法方式分为“发心”与“行为”,现前所讲解的是“第一、发心”。发心又分为:“希求现世之发心”和“欲求后世之发心”。其中“第一、希求现世之发心”已经讲完,现在所讲解的是“欲求后世之发心”。欲求后世之发心分三:欲求人天善趣安乐果、欲求解脱声缘寂灭乐果和欲求无上菩提果。前面两种发心已经讲完,现在所讲解的是第三种“欲求无上菩提果之发心”。欲求无上正等菩提果之发心分为“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和“广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发心”。现在我们所讲解的是“第一、广大意乐菩提心之发心”。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后行回向殊胜所摄持,趋至解脱道之三关键。”也就是说,我们所行持的一切善法,是否能令自己成办解脱,就要观待修法是否具有清净发心、清净正行与清净回向。若这三清净法(又称为三殊胜法)不圆满,想要成办解脱恐怕会非常困难。因此历代高僧大德都告诫后一代弟子:“三清净法,多则不必,少却无法成办解脱。”因此唯一成办解脱之道就是三清净法。 我们应时时反观自己在平常的修行过程中,是否具备三殊胜法。一旦缺乏三殊胜法之中的任何一个,如不具备发心、正行或回向,想成办解脱皆不可得。我们每次讲法都强调三殊胜法的重要性,原因也正在此上,因为欲令善根转变成无量,必须具有清净发心。 我们时时都在告诫大家,如今虽已获得暇满人身,但由于宿世习气烦恼沉重以及多方面条件不成熟之故,仍旧有很多世间琐事束缚着我们的身心,因此无法抽出很多时间用于修法之上,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的修行时间是很有限的。如何才能将有限时间中所修的法变成无量之功德呢?当然就要依靠清净之发心。 无论是修学禅定还是行持其他善法,只要仅发心是为了某一个人而行持,即便所行持的法有多么殊胜,所得只有一个功德。若为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的究竟解脱而修持,即便所修行的法只有一个,也会成办无量之功德。因此,清净发心是非常重要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一定要善巧,不懂善巧,你每天读经,每天听经,不能开智慧;不但不能开智慧,反而天天增长你的所知障。会听的人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就会开智慧了,那是《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的秘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相,不是不要相,譬如我们今天对着经本,这是相,师父在那里说,我们在听,是相,这个相接触,接触怎么样?不执着。我看经,不着文字相,我听讲,不着言说相,心里面不打妄想,什么念头都没有。你听经,“这段讲得不错,那个讲得很好”,那就糟糕,你着了相。你要是着了相,你永远开不了悟。马鸣菩萨的《大乘起信论》,教我们三个原则:不着言说相、不着文字相、不着心缘相。我们无论是读经、听经,第一要“离言说相”,不能执着言语;第二要“离名字相”,不要执着这些名词术语;第三要“离心缘相”,心里面不要想这些道理。这里头没有道理,你才能够体会,你只要起心动念就错了,你一起心动念统统叫妄想。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