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应时时审视自己的发心
2014/9/4   热度:137
圣者言教 第四课(二)应时时审视自己的发心 发心总分为无记发心、恶念发心与善念发心三种。善念发心又分为下士道之发心、中士道之发心和上士道之发心三种。因此我们要时时反观自心,自己行持善法时的发心是站在哪一个立场之上。若发心为无记之发心,即便自认为所行持的善法有多么殊胜,由于修法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对于即生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功德。同样,若发心为下士道、中士道,也是成办究竟解脱的违缘和障碍。 往昔阿底峡尊者初次进藏时,某天清晨,尊者的侍者洛钦仁青荣波在给阿底峡尊者送早餐时,看见尊者非常伤心并不停叹气。洛钦仁青荣波不解其故,便问尊者为何伤心?阿底峡尊者说,早上在光明境界中,他观察到一位在印度修无上瑜伽部的弟子,见解已堕入小乘。洛钦仁青荣波百思不得其解:这位弟子依止的导师是印度八十大成就者中数一数二的高僧大德——阿底峡尊者;所修的法是密宗最高的法——无上瑜伽部,为何修出来的见解却是小乘教法的见解呢?阿底峡尊者回答说:“虽然他修行的法非常高深,但无论发心还是见解,均已落入小乘。这已是不幸之中的万幸,若再糟糕一点,即便形象上修的是无上瑜伽,最终得到的可能是三恶趣。”因此阿底峡尊者曰:“法不依正法而行持,法反成为堕入三恶趣之因。” 很多时候,我们会非常单纯地以为,只要手上有一本经书,不用再学习其他教理,只要遵照经书上的文字去做,就是真正的佛教。但要记住,所谓正法与非法只有一线之隔,而这一线正是依止具德导师的意义所在,因为只有具德导师才能讲解什么是真正的善法与真正的佛教。 真正的佛教并不在于口中念诵的内容以及外在的形式仪轨。正如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所言:“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而并非承许“念诵仪轨,是诸佛教”。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也曾经说过:“自心与法不相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这就充分地告诫我们,仅在表面上具有修法的形象,即便它看起来有多么殊胜,对于解脱而言,也没有丝毫之利益,因为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表形式之上,而在于内心之中。我们要时时观待发心的原因也正在此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经典上,教给我们要随缘;随缘,就自在。什么叫随缘?随顺经典上的道理、教训,依教奉行,这叫随缘。要是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的习气、自己的想法、看法,那是攀缘。攀缘造业,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都要遭果报;随缘是净业,这里面没有三途六道的果报。普贤菩萨教我们“随喜功德”,那是随缘,随缘是功德;攀缘,纵然是一些善行、善事,是福德,不是功德。要怎样学佛才如法?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出世间法再也不把它放在心上,那就如法。世出世间法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是什么态度?随缘。佛教给我们要随缘,我们听从佛的教诲,一切随缘,这个多自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