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一)恶念发心
2014/9/4   热度:223
圣者言教 第二课(二十一)恶念发心 恶念发心分为怖畏之发心与善愿之发心两种。 所谓怖畏之发心指仅仅由于畏惧世间灾难而发心修法。例如有些人由于色身多病,因此仅仅为了消除病痛而发心修法。当具有如是之发心,无论所修之法是远道法相乘、近道金刚乘还是捷径之道无上窍诀大圆满,最终都只能获得遣除色身病痛之受用,而非成为解脱之因。因此,作为修行者的发心应该尽量做到广大一些。 作为凡夫人,由于宿世习气烦恼沉重之故,虽然也知晓发心之重要性,但在实际行持之中,仍旧会不知不觉趋于怖畏之发心。例如有时诵经持咒或者行持善法时,内心会不由自主地进入自私发心之中,即希求自己能够消灾避祸。一旦观照自心出现这种发心之时,就要断绝这种恶念并且树立善念。要记住,无记发心与恶念发心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无记发心可以转变,但是恶念发心必须先断除,而后再树立善念。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 第二种恶念发心称之为善愿之发心,即为希求名利等杂染世间八法之发心而修学佛法。例如有些人修法的目的就为了让天下人都能知道他是一个修行者,并因此能获得更多的世间福报与利益,如是之发心即为一种恶念发心。 切勿以为这样的发心与己无关,因为对凡夫而言,内心无意中生起这样的念头是非常正常的,因此时时反观自己的发心并做调整是很重要的。以前有一位出家人对我说,他在高原地方闻思修多年,回到汉地以后看见修法不如他的人反而信众更多,条件也更优越,因此内心非常不服气。我想,具有这样想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内心贪欲太重所致。一个内心贪欲很沉重的人,即便当时聚集千千万万的信众,内心也不会感觉满足,总期盼是否还能再多一点点。但这并非在说他人过失,而是告诫诸位信众,当具有这样的显现时就充分地说明,恐怕他往昔的修法就是为了名利,而非为解脱。因此如是修行之发心对于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我们可不能把短短一生的修行时间用于对解脱没有丝毫利益的事情之上,这是很不值得的。 从轮回过患的角度而言,得到名与利又如何呢?当灾难没有降临之前,人人都在赞叹自己并得到诸多利养,内心感觉非常开心也很骄傲。但是一旦灾难降临在身边的时候,名利于你将一文不值,即便赐予你更大的利益,恐怕也无法令你获得丝毫之快乐。例如对一个即将要从人间消失的人许诺,他可以成为全球唯一的总统,他也不会因此而高兴,因为他没有机会去行使权力了。将全世界最美味的食物摆放在一位正罹患胃癌的人面前,他也不会因此而感到开心,因为他已经无法享用了。这都是迟早会在每个人面前发生的事。因此生活若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这样的人生是非常不值得,在我们现前的修行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完全断绝这样的恶念,并且树立真正的善念。 现前很多人赞叹别人修得很不错,往往是赞叹他修学的时间很长,而鲜少有人赞叹别人修行的发心有多么广大清净。因此我们在修学过程中,不妨先将善行的数量暂且搁置一边,先反问一下自己的发心如何?若仅无记之发心或恶念发心而修学佛法,即便从事善法的数量有多么大,不但对成办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还有可能是将来堕入三恶趣之因。如是修行,不仅现前不自在,梦里不自在,临终与未来则更不自在。但若意乐发心清净者,必将逐渐感受自在,梦中与临终以及未来都将获得自在而最终成办解脱。因此正确的发心非常重要。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教化众生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佛菩萨虽然天天教化众生,跟大众相处在一起,但是他不着相、不动心,时时刻刻都在定中,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凡夫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着相,贪着色相,起贪嗔痴慢这些念头;菩萨不起心不动念,不一样地方就在此地,我们要想超凡入圣,要在这里学。菩萨为什么要教化众生?不教化众生,智慧不能圆满。必须在教化众生里面教学相长,智慧才能圆满。你接触众生,你才知道众生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你知道,你就有智慧来对治他、来教导他,所以菩萨发愿普度一切众生,对别人有利益,对自己也有利益。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