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二十一)


2014/9/4    热度:149   

菩萨本行经白话 公案(二十一)

 

  【白话】

  这时天帝释和人王、大海龙王、迦留金翅鸟王,各自舍下女色等五欲(享乐),来到山泽,持斋、坐禅以守持自己的身心。每个都说:“我得到的福报多。”天王说:“我舍下了天上五欲的快乐,现来到这里守持身口意,我得福报多。”人王也说:“我舍去了宫中的五欲的快乐,现来到这里守持身口意,我得福报多。”龙王也说:“我舍去了大海中七宝宫殿里的五欲的快乐,现来到这里守持身口意,我得福报多。”金翅鸟王也跟着说:“今天这龙王本是我的食物,我现在持斋戒,守持身口意(不犯戒),没有伤害的心不去吃它,我得福报多。”

  就这样四位大王各各分别称赞自己(福报多),心不确定明了。便相互说:“现在就一同前往问国师比豆梨。”于是就来到比豆梨的住所,头面顶礼,各自说了上面的话,问谁得到的福报更多。(比豆梨)菩萨回答说:“你们各自竖四面旌旗,青色、白色、黄色、红色。”(他们)立即接受教诲竖起四面旌旗,(比豆梨)菩萨问道:“它们的影子有差别(还是)一种颜色呢?”四位王回答说:“旗的颜色(虽然)不同,它们的影子是一种颜色而没有差异。”(比豆梨)菩萨回答说:“你们四王各自割舍自己所欲求的,而来到这里持戒,自守(其心)。所得到的功德都一样而没有差别,就像四种颜色的旌旗 ,它们的影子是一样的而没有差别。”

  这时四位大王听到他所说的,各自都领悟了,欢喜雀跃。这时天帝释就把天上的劫波育衣奉献给菩萨,当时人王便将各种美妙的宝物奉献给菩萨,大海龙王就把发结中的宝珠奉献给菩萨,金翅鸟王以天金拂饰奉给菩萨。这时四王都非常欢喜,礼拜了比豆梨(菩萨后)离去了。

  这时阎浮提所有人民、龙与夜叉都行持十善。这在这个时候,世上寿尽的人都生了天,没有堕于三恶道中的。佛告诉众比丘,当时国师比豆梨,就是现今的我。当时龙王波留尼,就是今天的大臣。龙王夫人摩那斯,就是现今的大臣妻子。从前作龙时从我 (这里)听闻佛法,欢喜入心,得以摆脱龙身投生到天上。现在我得到佛果后,(他们)从我这里闻法,欢喜理解,就出家(修行)思维智慧,种种邪念不善念永远尽除,都得到罗汉果位。过去世时他们的心也很好,到今世他们的心也很好。这时所有的比丘听到佛所说的,都非常欢喜,向佛作礼。

  【附原经文】

  时天帝释及与人王。大海龙王。迦留金翅鸟王。各舍诸欲来在山泽。持斋坐禅。自守身心。各各自言。我得福多。天王自言。我舍天上诸欲之乐。今来在此摄身口意。我得福多。人王复言。我舍宫中诸欲之娱。来在此间守身口意。我得福多。龙王复言。我舍大海七宝宫殿诸欲之乐。今来在此守身口意。我得福多。金翅鸟王亦复说言。今此龙王是我之食。我今持斋摄身口意。无伤害心而不食之。我得福多。

  于是四王各自叹说。意不决了。便相谓言。今当共往问师比豆梨。即往比豆梨所。头面作礼。各白如是。谁得福多。菩萨答言。汝等各竖四幢幡。青色白色黄色赤色。即便受教。竖四幢幡。菩萨问言。其影异也。一种色乎。四王答言。幡色各异。其影一色而无有异。菩萨答言。汝等四王各舍所欲。而来在此持戒自守。所得功德皆悉同等。而无差特。如四色幡其影一类。而无有异。

  于时四王闻其所言。各各意解。欢喜踊跃。时天帝释。即以天上劫波育衣奉上菩萨。于时人王。即以杂妙之宝上于菩萨。大海龙王。即以髻中摩尼宝珠以上菩萨。金翅鸟王。天金拂饰以贡菩萨。于时四王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时阎浮提一切人民龙及夜叉尽行十善。当是之时。世有寿终者尽皆生天。无有堕于三涂中者。佛告诸比丘。尔时国师比豆梨者。今我身是。尔时龙王波留尼者。今辅相是。龙王夫人摩那斯者。今此辅相妇是。昔为龙时从我闻法欢喜入心。得脱龙身生于天上。今我得佛。从我闻法。欢喜意解。即便出家。思惟智慧。诸欲永尽。俱得罗汉。过去世时。其心亦好。至乎今世。其心亦好。时诸比丘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为佛作礼。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但别人的善恶不放在自己心上,自己做的善恶也要把它放下,不要放在心上,为什么?放在心上就是染污、分别、起心动念,那是六道轮回的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