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宝藏经白话 龙王偈缘第二十六
2014/9/4   热度:383
杂宝藏经白话 龙王偈缘第二十六 摘要:提婆达多来到佛的住所,恶口咒骂(佛)。阿难听到后极为气愤,(于是)驱赶提婆达多离开。世尊说:“不但现在是这样,在过去世时也是这个样子的,那时有龙王兄弟俩,移居到一个叫屯度脾的小龙居住的地方。屯度脾龙整日整夜的瞋恨、愤怒、恶口辱骂(两位龙王)。弟弟龙王极其愤怒的对他说:‘你这条小龙,常吃蛤蟆(罢了),要是我吐一口气,(来)吹你的(这些)亲属,都能使(他们)全部消灭!’哥哥告诉弟弟说:‘不要愤怒,我们现在应当回到原来的地方,’并显现出往昔的偈颂,要求(无上)菩提,(需要)修习慈心、忍辱及一切难行苦行。应该断掉瞋恚争执,不违背正道而行。当时的哥哥龙王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弟弟龙王就是现在的阿难,当时的屯度脾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 龙王偈缘第二十六 【白话】 佛住在王舍城(时),(有一次)提婆达多来到佛的住所,恶口咒骂(佛)。阿难听到后极为气愤,(于是)驱赶提婆达多离开,并对他说:“你要是再来(的话),我就让你受到大的苦恼!”(其他)比丘们看到这种情况后,就对佛说:“稀有难逢的世尊啊!您总是用慈愍心对待提婆达多,然而提婆达多却总是对您怀着恶心,阿难(看见提婆达多这样子,于是)心生瞋恚,立即把提婆达多赶了出去。”世尊说:“不但现在是这样,在过去世时也是这个样子的。过去在迦尸国,那时有龙王兄弟俩,一位叫大达,另一位叫优婆大达。(他们俩)总是降下应时的甘霖,让它们(所在的)国内,花草树木生长(茂盛),五谷成熟,牲畜饮水(充足),都长得肥壮,牛羊繁衍生息。那时候迦尸国王宰杀很多牛羊,到龙王的居所祭祀,龙王就现身对迦尸国王说:‘我既然不吃(这些牛羊),你何必杀生来祭祀我?’(这样)说了几次,(迦尸国王仍旧)不改。(于是)龙王兄弟就相伴着就避开这个地方,移居到一个叫屯度脾的小龙居住的地方。(但)屯度脾龙整日整夜的瞋恨、愤怒、恶口辱骂(两位龙王)。大达就对他说:‘你不要瞋恚,(我们)很快(就会)回去的’。优婆大达极其愤怒的对他说:‘你这条小龙,常吃蛤蟆(罢了),要是我吐一口气,(来)吹你的(这些)亲属,都能使(他们)全部消灭!’大达告诉弟弟优婆大达说:‘不要愤怒,我们现在应当回到原来的地方,迦尸王国非常仰慕我们。’迦尸国王(也)这样说:‘如果两位龙王能够回来,(我会)随他们的需要,用乳酪祭祀,不再杀生了。’(两位)龙王听到后,就回到了原来的地方。于是,大达龙王就说出了这样的偈言:” 大家都和合至心听闻吧 最极高明的几种净心法要,所说的事是菩萨从前因缘, 现今的佛陀显现出往昔的偈颂 天中之天、无上正觉、如来在世的时候,诸位比丘, 一而再的口出恶言,相互非议毁谤, 大悲佛陀见闻了这样的话, 就把这些比丘召集在一起,这样说:“众位比丘都依止我而出家,违背佛法的事情就不应该做了。(现在)你们个个口出粗语,互相诽谤,这是自己伤害自己。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要求(无上)菩提,(需要)修习慈心、忍辱及一切难行苦行。你们要想遵照佛陀教法(修行),就应当奉行六和敬。智者善于听闻学习佛道,(他们)为了想利益、安乐众生,对于一切(有情无情)不生恼恨伤害心。 修行若闻法应该远离恶行过失,出家人之间起忿怒争执,就像冰水从火中生出(那样的不应该)。我在过去世作龙王的时候,兄弟二人住在一起,(我们知道)如果想按照出家人(修行生活),应该断掉瞋恚争执,不违背正道而行。第一位哥哥名叫大达,另一位名叫优婆大达,两位龙王都不杀生,持戒清净,他们具有大威德,厌恶龙身,一心想要往生善处,求做人。 如果看见戒行清净并且博识多闻的沙门或者婆罗门,龙王就会改变龙形(化为人)来供养,常常亲近他们。每个月的八日、十四日和十五日,都会受持八戒并约束自己的心念。有一天,他们舍去自己的住所到了别处,一位龙叫做屯度脾,看见我们两位龙王威德广大,知道自己比不上,心生嫉妒瞋恚,经常口出恶言咒骂,鼓着下巴、撅起嘴巴、口中喘着粗气,瞋怒心炽盛使身体都胀大了。屯度脾龙口出恶言毁谤(二龙)说:“你们以幻化术迷惑别人、善于谄媚、善于使诈,(现在你们还来)侵侵犯逼迫我。”听见下贱的恶龙的咒骂,优婆大达心里瞋恚极了,请求他的大哥大达道:“(屯度脾)用这样恶劣言辞毁谤,这条住在水边吃蛤蟆的小龙,如此贱物竟敢辱骂我们。他若在水里就会恼害水中生灵,若在陆地上就会恼害人,听闻如此的恶言,想忍实在不可忍,今天应该消灭了他和他的眷属,把他们都毁了,再回到我们原来的住处。”大达龙王听见弟弟这么说, 便说了一个智者称赞的妙偈:如果在(一个)只住一夜的地方,(哪怕)只是稍微得到一点点地供给(而)得以安然睡眠,就不应该对那个地方产生恶念,知恩报恩是圣贤所称赞的。如果在树下休息,少少得到一些荫凉,也不要毁坏枝叶和花果。如果对于亲近厚待你的人做出些许的恶事,这个人终究不会得到快乐。一餐饭食的恩惠,你却报以恶行,这是不懂恩德而造恶之人,(不知恩报恩的人)不仅善果不生,(而且已生的善果)还会消灭。比如树林着火被烧成(光秃秃的) 焦树桩,后来还会再长(出新的枝叶,渐渐)又如原来一样,但是背弃恩德的人则会善果不生。如果用百种供物来养恶人, 这个恶人终究不会感念(你的)恩德,反而以恶相报。比如仙人,(有一头)大象依附他住在一起,生下了小象便死了,仙人来养育小象。小象长大后狂乱奔,杀了仙人,把树木和房屋都踩坏了。恶人背弃恩德也是这样的,他们的心意轻狂躁动,无有暂时停歇,就好像在湍急回旋的水流中有树那样。(对背弃恩德的恶人,)不去亲近友善,不来往,(这样就不会被恶人染坏)如同白布被染(上赤黄色)。 如果要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应该加以善行,而不应该以恶行来伤害,有智慧的人都是用慈心回报怨恨。 比如担负天地及高山大海,这担子也是轻的,背弃恩德的负担(比这)更重。用平等心、慈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第一殊胜的快乐。好比安稳地渡过河边的渡口,慈心、平等心(带来的)两种快乐也是这样的。不伤害亲友是快乐的,灭除内心的骄慢也是快乐的。内在没有德行外现骄纵放逸,实际上没有智慧反而生起骄慢,喜欢与人诤讼、亲近恶友,(这样会使)名誉受到损害而得到坏名声。 (面对)孤儿弱小、老人和病人, (那些)刚刚失去财富地位权势的人、身体瘦弱的人、贫穷的人、失去王位的国君、命运困苦无所依靠的孤儿。对上面所列种种困苦危难的人,不生怜悯之心不能叫做仁德之人。如果到了其他的国家,没有亲属(帮助),被众人恶骂,忍是最好的选择,忍能够遮止种种恶行,能够平息诤斗。宁可住在别国无人认识,也不在自己的国家被众人轻视。如果能够在外国得到恭敬,(人们便)都来亲附你,没有瞋恨诤斗, 这样于他国也就是已国,来亲附的不识之人也就是自己的亲眷属。世间的富贵、欢乐很少,衰灭、苦恼(却)普遍很多,如果看见(先前亲近自己的)众生皆退散,这不是由自己控制的,(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怨敌的力量强大,自己弱小,亲友很少没有可依靠的人,自己明察就是这样,(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不合正法之人贪心与悭吝,不信(正法)、无惭愧心也不接受别人教言,面对他们的恶劣方面,(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瞋恚心极重并且残害(生命)的恶人,喜欢增加痛苦和毒害给众生,在这样的人边,(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不信(佛法)粗暴、凶狠的人,喜欢自高自大(的人),遇到抵触、谄媚诈伪、迷乱人心以行诈骗的人,对这样的人(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破坏戒行,行为凶恶,没有禅定、忍辱, 总是作不合正法的行为,不信佛法不修行,面对如此之人(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妄语不知惭愧、喜欢两舌(的人),邪见、恶口或绮语(的人),贡高我慢、深着我执(的人),极大悭贪、心怀嫉妒(的人,面对以上这些人时(不生烦恼,自己体会)禅定之乐; 如果在别处,没人认识自己,也没有以种姓制度划分阶级的地方,不应该生贡高我慢的心理. 到了别国地界停留暂住,衣食仰靠别人供给不自在,如果被毁骂都应该忍辱,居住在别人的地方,仰赖衣服食物。如果为了奠定事业基础、得到快乐,也应象上面那样生忍辱心。如果住在别人的国界里仰赖衣食,甚至于出身卑贱,地位低下的来侮辱自己,(这些都)是智者们应该忍受的。 在其他国界居住,忌讳知心朋友。和愚顽、宵小、出身卑贱地位低下的人同处,有智慧的人就把自己隐藏起来,就好像把火种精心保护起来那样。 就像烈风吹着熊熊大火,火苗接触到森林、田野都会焚烧掉, 瞋恚也像是大火,不仅灼烧自己也灼烧他人,这是非常恶劣的伤害, 有智慧的人要除去瞋怒贪欲之心,如果修习慈心、平等心瞋怒就会渐渐熄灭。 自己未曾与(某个人)同住(充分了解他)就轻易去亲近友善,(这样)会经常接近恶人,实在是愚痴的人;(或者,自己已经亲近的人),没有观察到他有什么过错就轻易舍弃他。作如上(两种)事的人不是智者。 如果没有愚顽宵小之辈智慧就不能够彰显,就好像鸟断了翅膀不能飞翔。智者没有愚顽者也是那样啊,因为很多愚痴小人以及没有智慧的人,不能觉悟到智慧的力量。因此,贤哲们博识多闻,能得(与愚小无智之人)快乐的同住。智者得到利益心不高昂,失去利益心也不低沉(意为:始终心很平静),没有愚痴,自己所理解的义理符合真实的观点,凡有所言都是为了遮止恶行,(让他人得到)安乐利益故而宣讲、辩论,说这类法语就是为了让他们一定能够理解。智者听到什么事不会仓促行动,而是思考筹量并验正其是否真实,明白了其中的义理之后才去做,这才是自利利他(的行为)。智者自始至终都不会为自己的身命, 去造作恶业,做不合正理的事情,也不会因为受苦或享乐而违背正法; 智者自始至终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舍弃正行 ; 智者不悭贪、不嫉妒、不瞋恚,也不凶恶、不愚痴; 当危险灾难来临的时候不恐怖,不会为了利益谗害构陷别人; 智者既不威猛,也不怯弱,又不下劣,而是处于中道,这些方面都是智者的表相。 如果太威猛就会被人厌恶,如果太懦弱就会被别人轻视,去掉两个极端,处于中道行事。 有的时候默不作声像哑巴一样,有的时候说话王者一样有力量;有的时候像冬雪一样寒冷,有的时候又像燃烧的火一样热情;有时候像须弥山一样形象高大,有的时候又像(卧地的小草)一样谦卑;有的时候显现的像国王一样,有时又(清静)寂灭就像(已经获得)解脱, 有时候能忍受饥渴的痛苦,有的时候能忍受各种痛苦之事,坦然于各种有漏乐事。智者视财宝如粪土,能够自在的调服种种愤怒。 有的时候宴饮随心所欲伎乐歌舞,有的时候又像鹿一样惊恐害怕,有的时候威猛的像虎狼一样。能观察是时还是非时,有力还是无力;能够观察出富贵还是衰灭。 忍受他人不能忍耐的才是真忍,忍受应该忍受的只是普通的忍,对于羸弱的人(对自己的冒犯)也应该忍,(自己作为)富贵强盛(的一方也应该)常常谦下忍让,忍受不可忍受的事情才是(真)忍。 在怨恨的人群中人不怨恨,在有瞋心的人群里保持心地清净, 看见别人作恶自己不跟着做。 忍耐胜过自己的人叫做恐惧忍 ; 忍耐和自己一样的人是因为害怕(引起)斗诤; 忍耐不如自己的人叫做深厚忍。 愚人不会忍受恶骂诽谤,就好像眼里进了两块石头一样, (可是智者)能够忍受恶骂和很重的诽谤,就像用鲜花洒向大象。 对于恶骂和很重的诽谤,聪明智慧之人,能通过慧眼观照(空性)而实现忍耐, 就好像雨水落在大石头上,石头不会有损伤、不会消灭。 面对恶言善语和苦事乐事,智慧之人都能忍受,就像石头(承受雨点的击打一样。) 如果以实际的事情来辱骂,因为此人说的是实话,也没有什么好瞋恨的; 如果以子虚乌有的事来辱骂,虚事、骂辱都是不真实的胡说罢了。 智者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都不会瞋恨. 若是为了财宝和各种利益, (可以)忍受各种苦乐之事和恶骂诽谤。 如果能够不为了财宝、利益,即使得到百千各种珍宝, 还是应该速速远离恶人。 树枝被砍过,就不要去攀爬(以免枝断人堕),已经失去人心之人也不可亲近(以免随其堕落)。就从别的道路远远的避开吧,世间有很多可以亲近友爱的人。 (如果一个人对待别人)先是尊敬而后怠慢最后轻贱毁骂,也不要恭敬和赞叹,智者应赶快远离如此愚人,就像白鹤轻轻的飞去。 愚人喜欢斗诤心怀谄媚、邪曲,喜欢观察别人的过失,造作两舌、妄语、恶口、绮语,轻贱毁辱其他众生,更出恶言伤人心髓,不知善护身口意业, 智者(要)远离(这样的愚恶者)到他方去。 心怀嫉妒的恶人没有善心,看见别人(得到)利益、安乐和名誉声望,心中生起热恼大痛苦 . (外现)言语贤善温和,内心却是极恶的,只有智者能(观察到真实情况而)远离到别处去。 人们都喜欢追逐邪恶的欲望,贪图(名闻)利养,谄媚邪曲的索取,而不知惭愧,内心和外在行为都不清净,智者快快远离到别处去吧。 如果一个人没有恭敬谨慎的心,骄慢在心没有(一点佛陀的)教法,自称智者,其实却是个愚痴的人,有智慧的人远离(这样的人)到别的地方去吧。 在一个地方得到了饮食和卧具,还有衣服被褥,靠着这些得到一条活路,就应当保护(他)、忆念他的恩德,(其恩就)好比慈母救护自己的唯一的孩子。 (十二因中的)“爱”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应当先断除贪爱,远离瞋恚, (这两者)都能够将人引入恶趣, 自我贡高骄傲我慢也应该舍去。 (当人)富有及地位尊贵时就去亲近友善,(而当)贫穷卑贱时就离开,这类朋友应当马上远离啊! 如为了一个家庭,可以舍弃一个人; 为了一个村庄,可以舍弃一个家庭; 为了一个国家,可以舍弃一个村庄; 为了自己的身体可以舍弃天下; 为了正法可以舍弃自己的身命! 为了一个手指可以舍弃现有的钱财; 为了性命可以舍弃四肢; 为了正法可以舍弃一切! 正法像伞盖一样能够遮风避雨,修行正法的人会得到正法的拥护,因为修行正法的力量可以断除堕入恶趣,就好像春天盛热时有树荫而得到清凉。 修行正法的人也是这样的,他们和诸圣贤智者志向相同,不因为多得到了财富利益而高兴,也不因为失去了贵重的宝物而忧虑,不常常勤苦的乞求索取,这样的人被称作坚强的大丈夫。 施与别人财宝感到特别欢喜,快速远离世间的过错, (大海因其低深而广纳百川,成就宽广无边;自己谦卑,成就深广的胸怀。)安置已身深于大海,这样的人可以被称为强健有力的“胜丈夫”。 如果能够深解义理,巧妙的处理各种事情,为人随和,与他共住在一起很快乐,人们都赞叹说这样的人是“善丈夫”。 优婆大达听了以后说: 现在我对兄长您更加的信任尊敬了,即便我遭遇到了极其苦恼困厄的事情,也不再做种种恶事了.无论个人的死活,财产的得失,我都不会造恶,兄长现在应当知道我会奉行: 宁愿严持戒律而(舍生)取死,也不因犯戒而(苟且)取生。 有什么理由值得为一期(短暂的)生命,而可以放逸自己作恶事呢?!(造作恶业会让自己多生累劫受三恶道的大苦报。) 生死之中决不放逸,我过去于生死轮回中做了种种不善行,遇到了恶友做了许多非法的事,有幸得遇善友可以断除恶行。 佛陀以宿命通的智慧了义说,告诉比丘们这些偈言。 当时的大达就是现在的我,当时的优婆大达就是现在的阿难,应当知道当时的屯度脾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 比丘应当知道勤做这样的正学,这是汇集一切法要的总的概说, 应当广泛地遵循这些法而行,应当恭敬(这些法),众位比丘僧也修行这样的法。 附原经文: 龙王偈缘第二十六 【经文】 佛在王舍城,提婆达多往至佛所,恶口骂詈。阿难闻已,极生瞋恚,驱提婆达多令去,而语之曰:“汝若更来,我能使汝等得大苦恼。”诸比丘见已,白佛言:“希有世尊 ! 如来常于提婆达多,生慈愍心。而提婆达多,于如来所,恒怀恶心。阿难瞋恚,即驱使去。”佛言:“非但今日,于过去世,亦曾如此。昔于迦尸国,时有龙王兄弟二人,一名大达,二名优婆大达。恒雨甘雨,使其国内,草木滋长,五谷成熟,畜生饮水皆得肥壮,牛羊蕃息。时彼国王多杀牛羊,至于龙所,而祠于龙。龙即现身而语王言:‘我既不食,何用杀生而祠我为?’数语不改,兄弟相将,遂避此处。更到一小龙住处,名屯度脾。屯度脾龙昼夜瞋恚、恶口骂詈。大达语言:‘汝莫瞋恚,比尔还去。’优婆大达极大愤怒而语之言:‘唯汝小龙,常食虾蟇,我若吐气,吹汝眷属,皆使消灭。’大达语弟,莫作瞋恚,我等今当还向本处,迦尸王国渴仰我等。迦尸国王作是言曰:‘二龙若来,随其所须,以乳酪祀,更不杀生。’龙王闻已,即还本处,于是大达而作是偈言:” 尽共和合至心听 极善清净心数法 菩萨本缘所说事 今佛显现古昔偈 天中之天三佛陀 如来在世诸比丘 更出恶言相讥毁 大悲见闻如此言 集比丘僧作是说 诸比丘依我出家 非法之事不应作 汝等各各作粗语 更相诽谤自毁害 汝不闻知求菩提 修习慈忍难苦行 汝等若欲依佛法 应当奉行六和敬 智者善听学佛道 为欲利益安众生 普于一切不恼害 修行若闻应远恶 出家之人起忿诤 犹如冰水出于火 我于过去作龙王 兄弟有二同住处 若欲随顺出家法 应断瞋诤合道行 第一兄名为大达 第二者名优婆达 俱不杀生持净戒 有大威德猒[古同‘厌’]龙形 恒向善趣求作人 若见沙门婆罗门 修持净戒又多闻 变形供养常亲近 八日十四十五日 受持八戒捡心意 舍己住处诣他方 有龙名曰屯度脾 见我二龙大威德 知己不如生嫉恚 恒以恶口而骂詈 肨颔肿口气粗出 瞋怒心盛身胀大 出是恶声而谤言 幻惑谄伪见侵逼 闻此下贱恶龙骂 优婆大达极瞋恚 请求其兄大达言 以此恶语而见毁 恒食虾蟆水际住 如此贱物敢见骂 若在水中恼水性 若在陆地恼害人 闻恶欲忍难可堪 今当除灭身眷属 一切皆毁还本处 大力龙王闻弟言 所说妙偈智者赞 若于一宿住止处 少得供给而安眠 不应于彼生恶念 知恩报恩圣所赞 若息树下少荫凉 不毁枝叶及华果 若于亲厚少作恶 是人终始不见乐 一飡[同“餐”]之惠以恶报 是不知恩行恶人 善果不生复消灭 如林被烧而焦杌 后还生长复如故 背恩之人善不生 若养恶人百种供 终不念恩必报恶 譬如仙人象依住 生子即死仙养活 长大狂逸杀仙人 树木屋室尽踏坏 恶人背恩亦如是 心意轻躁不暂停 譬如洄澓中有树 不修亲友无返复 如似白氎甄叔染 若欲报怨应加善 不应以恶而毁害 智者报怨皆以慈 担负天地及山海 此担乃轻背恩重 一切众生平等慈 是为第一最胜乐 如渡河津安隐过 慈等二乐亦如是 不害亲友是快乐 灭除憍慢亦是乐 内无德行外憍逸 实无有知生憍慢 好与强诤亲恶友 名称损减得恶声 孤小老者及病人 新失富贵羸劣者 贫穷无财失国主 单子苦厄无所依 于上种种困厄者 不生怜悯不名仁 若至他国无眷属 得众恶骂忍为快 能遮众恶斗诤息 宁住他国人不识 不在己邦众所轻 若于异国得恭敬 皆来亲附不瞋诤 即是己国亲眷属 世间富贵乐甚少 衰灭苦恼众甚多 若见众生皆退失 制不由己默然乐 怨敌力胜自羸弱 亲友既少无所怙 自察如是默然乐 非法人所贪且悭 不信无惭不受言 于彼恶所默然乐 瞋恚甚多残害恶 好加苦毒于众生 如此人边默然乐 不信强梁喜自高 得逆谄伪诈幻惑 于如此人默然乐 破戒凶恶无虑忍 恒作非法无信行 于此人所默然乐 妄语无愧好两舌 邪见恶口或绮语 慠兀自高深计我 极大悭贪怀嫉妒 于此人所默然乐 若于他处不知己 亦无识别种性行 不应自高生憍慢 至余国界而停住 衣食仰人不自在 若得毁骂皆应忍 他界寄住仰衣食 若为基业欲快乐 亦应如上生忍辱 若住他界仰衣食 乃至下贱来轻己 是诸智者宜忍受 在他界住恶知友 愚小同处下贱人 智者自隐如覆火 犹如炽火猛风吹 炎著林野皆焚烧 瞋恚如火烧自他 此名极恶之毁害 瞋恚欲心智者除 若修慈等瞋渐灭 未曾共住辄亲善 恒近恶者是痴人 不察其过辄弃舍 作如上事非智者 若无愚小智不显 如鸟断翅不能飞 智者无愚亦如是 以多愚小及无智 不能觉了智有力 以是义故诸贤哲 博识多闻得乐住 智者得利心不高 失利不下无愚痴 所解义理称实说 诸有所言为遮恶 安乐利益故宣辩 为令必解说是语 智者闻事不卒行 思惟筹量验其实 明了其理而后行 是名自利亦利他 智者终不为身命 造作恶业无理事 不以苦乐违正法 终不为己舍正行 智者不悭无嫉恚 亦不严恶无愚痴 危害垂至不恐怖 终不为利谗构人 亦不威猛不怯弱 又不下劣正处中 如此诸事智者相 威猛生嫌懦他轻 去其两边处中行 或时默然如哑者 或时言杀如王者 或时作寒犹如雪 或时现热如炽火 或时高大如须弥 或时现卑如卧草 或时显现犹如王 或时寂灭如解脱 或时能忍饥渴苦 或时堪忍苦乐事 于诸财宝如粪秽 自在能调诸瞋恚 或时宴乐从伎乐 或时恐怖犹如鹿 或时威猛如虎狼 观时非时力无力 能观富贵及衰灭 忍不可忍是真忍 忍者应忍是常忍 于羸弱者亦应忍 富贵强盛常谦忍 不可忍忍是名忍 嫌恨者所不嫌恨 于瞋人中常心净 见人为恶自不作 忍胜己者名怖忍 忍等己者畏斗诤 忍下劣者名盛忍 恶骂诽谤愚不忍 如似两石著眼中 能受恶骂重诽谤 智者能忍华雨象 若于恶骂重诽谤 明智能忍于慧眼 犹如降雨于大石 石无损坏不消灭 恶言善语苦乐事 智者能忍亦如石 若以实事见骂辱 此人实语不足瞋 若以虚事而骂辱 彼自欺诳如狂言 智者解了俱不瞋 若为财宝及诸利 忍受苦乐恶骂谤 若能不为财宝利 设得百千诸珍宝 犹应速疾离恶人 树枝被斫不应攀 人心已离不可亲 便从异道远避去 可亲友者满世间 先敬后慢而轻毁 亦无恭敬不赞叹 如似白鹤轻飞去 智者远愚速应离 好乐斗诤怀谄曲 喜见他过作两舌 妄言恶口亦绮语 轻贱毁辱诸众生 更出痛言入心髓 不护身业口与意 智者远离至他方 嫉妒恶人无善心 见他利乐及名称 心生热恼大苦毒 言语善软意极恶 唯智能远至他方 人乐恶欲贪利养 谄曲要取无惭愧 内不清净外亦然 智者速远至他方 若人无有恭恪心 骄慢所怀无教法 自谓智者实愚痴 慧者远离至他方 此处饮食得卧具 并诸衣被凭活路 应当拥护念其恩 犹如慈母救一子 爱能生长一切苦 先当断爱而离瞋 悉能将人至恶趣 自高骄慢亦应舍 富贵亲友贫贱离 如此之友当速远 若为一家舍一人 若为一村舍一家 若为一国舍一村 若为己身舍天下 若为正法舍己身 若为一指舍现财 若为身命舍四肢 若为正法舍一切 正法如盖能遮雨 修行法者法拥护 行法力故断恶趣 如春盛热得荫凉 修行法者亦复然 与诸贤智趣向俱 多得财利不为喜 若失重宝不为忧 不常勤苦求乞索 是名坚实大丈夫 施他财宝甚欢喜 世间过恶速舍离 安立己身深于海 是名雄健胜丈夫 若解义理众事巧 为人柔软共住乐 诸人叹说善丈夫 优婆大达作是言 我今于兄倍信敬 假使遭苦极困厄 终不复作诸恶事 若死若活得财产 及失财产不造恶 兄今当知我奉事 愿以持戒而取死 不以犯戒而取生 何故应当为一生 而可放逸作恶行 生死之中莫放逸 我于生死作不善 遭值恶友造非法 得遇善友以断除 佛入宿命智了说 告诸比丘是本偈 尔时大达是我身 优婆大达是阿难 当知尔时屯度脾 即是提婆达多身 比丘当知作是学 是名集法总摄说 宜广顺行应恭敬 诸比丘僧修是法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福一定要把握机缘,“人生苦短,生死无常”,今天你有财富,说不定明天就没有了。你要不知道修福,你的福报享尽了,你阿赖耶识里面还有许多不善的业,你死了之后随业流转,你就到三恶道去了。 你不能说你不造业,哪一个人不造业?不说别的,你吃众生肉,你以为是在享福,你不知道厉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杀人要偿命,欠债要还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 谚语常讲“好景不常”,无论你有多大的福报,你有多大的财富,你保不住,它会离开你。离开你的时候,苦就现前了,所以一定要觉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