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净法师:为什么净土法门是易行道


2014/9/4    热度:667   

(一)因有弥陀的救度,净土法门才称“易”

在佛法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净土法门属于“特别法门”,特别在哪里?

第一点,容易。

第二点,完全靠他力。

这个“他”,不是你我他的他,不是任何人,因为人都是凡夫;也不是阿罗汉,因为阿罗汉没有发救度众生的利他之心;也不是其他菩萨,因为菩萨救度众生的功德还没有圆满──这个“他”是指阿弥陀佛,他力就是阿弥陀佛的力量。

净土法门的特色是:“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如果浓缩的话就是“易”。

“易”这个特色,在佛法修持中是特别的。特别在哪里呢?在于被救度,十方众生都被阿弥陀佛所救度。修行与救度是相对的,净土法门是他力救度,不是自力修行。

如果解脱只能靠自己修行,那对我们来说就都没有希望了,因为我们没有修行的力量,我们有的都是造罪造业、往三恶道去的力量。我们哪有超越生死轮回的力量呢?因为要超越生死轮回,起码要断除贪、瞋、痴,不贪求世间的五欲;如果不能达到这个境界,就不可能脱离三恶道。这方面我们做不到,可是,阿弥陀佛有力量、有能力帮我们超越生死轮回。

阿弥陀佛成佛就是为了十方众生,他的力量在于救度我们(凡夫),乃至阿鼻地狱的众生。他不但能使我们脱离三恶道、脱离六道轮回,而且能够让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并且快速成佛。所以,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才能够解脱轮回;因为有阿弥陀佛的救度,我们才能够容易修行──虽然是说修行,但其实是无修之修。

怎么说呢?我们只要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此后就随个人的根机、因缘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能够这样,救度是当下的事情,当下就被阿弥陀佛救起来了。就像石头,它能不能度过大海,关键不在于它的大小、重量,而是在于有没有乘靠的凭借:如果有船乘靠,再大、再多的石头也不会沉入海底;如果没有乘靠船,即使再小的石头,一落水面,也必定直沉海底。同样的,能不能离开生死轮回,关键不在我们的罪业大小、轻重,也不在会不会修行,而是在于我们有没有信受弥陀的救度。

阿弥陀佛的救度是主动、积极、平等、无差别地,将他修行的功德回向、赏赐给十方众生。十方众生如果能够信受的话,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是他的;如果不信受,就永远无分。

所谓信受,也不是多么的玄妙、高深、困难。信就是相信,受就是领受。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相信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建设的,是我们的;相信阿弥陀佛的存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救度我:这就是相信。此后就只要领受他的救度就可以了。

那什么是领受救度呢?就是专念名号,这样就是被阿弥陀佛救到了。等同我们这块很重的石头已经靠在阿弥陀佛的大愿船上,可以确定这块石头无论如何都不会沉入海底了;只要时间一到,必定能够顺利到达彼岸。

所以,虽然我们娑婆业报未尽,还在六道苦海当中,但已经不是六道轮回的凡夫;虽然还没有到达彼岸,但已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一旦肉体业报偿完,自然离开这个世间,到达极乐世界。也可以说,我们现在虽然还没有离开这个世间,但已坐在阿弥陀佛的船上。

这个方法很容易。一个法门,如果根机锐利的做得到,根机低劣的做不到,那就不容易了。每个人都做得到,所以说,“易”是净土法门特色;换句话说,唯有符合这个特色的,才是真正的净土宗。

而且,阿弥陀佛对十方众生的救度是平等、无差别的。所谓十方众生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不管是阿鼻地狱、饿鬼道、畜生道的众生,或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众生,乃至超凡入圣的阿罗汉或者证入法性的菩萨,阿弥陀佛都平等地看待。因为在阿弥陀佛的心中,没有差别观念,没有瞋,没有害,没有怨,没有恨:冤亲平等,自他一体。

阿弥陀佛视十方众生是他身体的一部分──是他的手,他的脚,他的头,与他是一体的。既然对十方众生是一体看待,阿弥陀佛送给我们的功德当然也没有差别,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地领受阿弥陀佛的功德:大菩萨所领受到的功德是这样,小菩萨或者凡夫所领受的也同样是这样──大菩萨没有增加一点,我们罪恶生死凡夫也没有减少一点。

阿弥陀佛送给我们的,是可以使十方众生当下消除生生世世所有的罪业,当下离开六道生死轮回,当下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可以当下成佛的功德。这样的功德,我们信受了,此后就只要专念他的名号就好。

所以净土宗的宗旨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逃避到那里去享受清闲,而是为了到那里成佛;成佛之后跟阿弥陀佛一样,再来广度众生。

有人或许会认为自己根机低劣,只要能到极乐世界就好了,不敢有广度众生的愿心,也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到了极乐世界,我们的心量就会扩大,心境就会升华,就跟阿弥陀佛同样的具有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智慧、慈悲、愿力、功德,所以就自自然然会到十方世界去广度众生。所以“广度十方众生”是净土宗最终的目的。

凡夫说法度众总有不容易的地方;但是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成就和阿弥陀佛一样的无量光、无量寿,和阿弥陀佛同样以四十八愿为愿,届时要广度十方众生,就轻而易举。《往生论》就说,到十方世界救度众生就好像游玩一样,赏心悦目,不辛苦,是舒适、清爽的。所以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不但是为了解脱自己的生死轮回,也是为了解脱十方众生的生死轮回。

(二)信受弥陀的救度也算修行吗

只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这样算修行吗?是的,也是修行,佛法没有不讲修行的,只是和一般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或者参禅、打坐、诵经、拜忏、朝山,或者入定观想等,想完全靠自力解脱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依纯正净土法门来信愿念佛,是修而非修,行而非行;不修而有大行,不行而有大功德。因为念佛也不用特别费时间──白天可以念佛,晚上可以念佛,清晨、夜晚都可以念佛;也不用特别找场地,任何地方都可以念佛──大雄宝殿固然可以念佛,佛堂固然可以念佛,客厅、房间、厨房,甚至洗手间也可以念佛;也不简别根机,任何人──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出家、在家,男女老少……通通都可以念佛,因为没有任何时空因缘能障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能不受任何障碍地救度任何众生。所以士农工商都可以念佛,都可以把念佛落实在他的行住坐卧里面。

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不但将念佛落实在行住坐卧,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生活?为了念佛。生活就是念佛,念佛就是生活;念佛生活化,生活念佛化。

要怎样养成呢?所谓“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一般人对念佛很陌生,对妄想杂念、闲言杂语却很熟悉;现在则要将它完全回转过来,把陌生的念佛念得纯熟,把妄想杂念、杂言闲语转为陌生。当然,对于初学的人来说,这方面需要有一段时间来培养。

从哪里着手呢?一天的生活从念佛开始。早晨起来先静坐念佛,有五分钟的时间就静坐念佛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一个小时皆可……不管时间多久,早晨起来就先静坐念佛。先不要动脑筋去想:要准备什么早餐,今天要做什么事,要如何规划……,都先不要做这些。我一直强调,早晨有三静(净):心里宁静,空气清净,环境安静。念佛人应利用这三静(净)的时间来念佛,就会特别地入心。

寂静的心如果达到没有烦恼,没有杂念,那就是佛性的显现。以一天来说,经过一夜的睡眠沉淀,早晨的心是比较寂静的,是最接近佛性的时候。我们利用寂静的心境来念佛,杂念比较少;杂念比较少的话,则字字句句都发自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又回入到我们的心。每一句、每一字都灌入到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成为我们解脱轮回的金刚种子,这个就是寂静念佛。这种方式很能够让我们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希望大家尽量利用早上的时间静坐念佛。

如果腿不方便静坐的话,也可以经行念佛或礼拜念佛,总之以念佛为主;其他都是为了能够念佛而做的方式──静坐也好,经行、礼拜也好,都只是方便策略,目的就是念佛。

念佛不要赶数目,也不要赶速度。有多少的时间,我们就一句一句、一字一字,清清楚楚地去念,有多少时间就念多少佛。如果念得太快,心根本不在佛号上,本来是六字,结果变成三个字、两个字,而且念得模糊不清楚,这样不好。阿弥陀佛没有要求我们要念多少数目或要念多快,阿弥陀佛只要求我们要尽一辈子信受他的救度,尽一辈子忆佛念佛就可以了;也没有要求我们要念佛入定,也没有要求要入念佛三昧,更没要求一定要二十四小时不断地念佛:这些要求通通没有。

(三)离开净土法门没有人间佛教

现在很多人强调人间佛教或人间净土。真正来说,离开净土法门就没有人间佛教,也没有人间净土,因为,没有往生极乐世界,就一定还在六道轮回。而且,佛教所说的“净”是没有污染,没有贪着。我们还有贪瞋痴,有妄想杂念,会追逐五欲,遇到顺境就快乐、欢喜,遇到逆境就痛苦、悲伤、怨恨,哪里会有净呢?

谁才是净呢?只有佛才是真正的净。《仁王经》说:

唯佛一人住净土,十地菩萨居果报。

即使十地菩萨也还在果报当中,唯有佛才断除见惑、思惑、尘沙惑。破了四十一品的无明,才算是净。

有人甚至强调“心净土净,心净的当下就是净土”,不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这种说法完全是错误的,自迷迷人,自惑惑人,害人也害己。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说:“三界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在这三界火宅中,无论你出生在哪里,都是火,都离不开火,都离不开苦恼,都不能安乐。也就是说,人只要活在这世间,凡夫情境哪有净土可言?因此只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得到真正的安乐,究竟的安乐。

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讲了三藏十二部经,一定有一个救度十方众生的法,这个法就是弥陀救度的净土法门。如果拿掉净土法门,佛教就谈不上真正的慈悲──拔苦与乐了。总而言之,佛出世的本怀,就是要宣讲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使十方众生都来领受,都来往生极乐世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陀所说的“离苦”不是苦乐之苦,所说的“得乐”不是苦乐之乐。苦乐是相对的,苦乐忧喜舍,佛全都放下了,佛得到的是真乐,不过我们现在的人很难体会到佛陀的这种真乐。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