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学习《四十八愿》摘记
2014/9/4   热度:194
慕印居士:净土教义篇 学习《四十八愿》摘记 此四十八愿,出于《无量寿经》。在无量阿僧祇劫前,阿弥陀佛因地,曾作大国王。时世有佛,号世自在王,国王闻佛说法,心大欢喜,弃国王位而作沙门,名曰法藏。法藏比丘白佛言:我已发无上道心,愿佛为我讲说诸佛如来净土之行。令我能如说修行,成就佛道。世自在王佛知其志向高明,愿心广大,为其讲说二百一十亿佛刹,天人之善恶,国土之粗妙,并悉现之。法藏比丘见后,经过五劫思惟修习,复白世自在王佛: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法藏比丘,汝可说之。于是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前,发此四十八愿。一一愿,皆是比较二百一十亿佛土,择其最殊胜、最完美之佛土内容结成。现在弥陀果佛已成,因愿已满,所以弥陀净土,乃四十八愿行所庄严成就,是十方佛土中最极殊胜庄严之佛土。四十八愿内容,先列经文,次述管见。 一、 国无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本愿即因地所发之愿)因看到某些 佛刹,国中有三恶道,深感污染不净,遂发愿云:设我成佛,我之国土,无有地狱、饿鬼、畜生,若仍有三恶道者,不取正觉。(即誓不成佛也)发愿而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乃反愿说法,更显其发愿之坚决。 二、 不更恶道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 取正觉。” 更,经历之义。佛何故兴此本愿?因看到某些佛土,国中人民,虽然亦修五戒、十善,能生人天善道,享受种种快乐,但福不长久,纵生天上,天福若尽,五衰相现,有直堕三恶道,酬偿其宿世恶业果报者,故发愿云:设我得佛,生我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经三恶道者,誓不成佛。故极乐净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 三、 身真金色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肤色不同, 种族歧视因之产生,不能平等,故发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肤色相同,一律身作真金色,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四、 形色相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长相有美 丑之别,讥嫌由此产生,故发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悉皆端正,无有好丑之别,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五、 宿命智通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 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梵语那由他,华言亿。百千亿那由他劫,即百千万万亿 劫。劫有大中小三种:小劫:人寿自十岁,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此为增劫。再从八万四千岁,百年减一岁,而至十岁,此为减劫。一增一减,合成一小劫,共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中劫:二十小劫,合成一中劫。大劫:中劫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各二十小劫,合成一大劫。下至者,下限之意,往生西方者,都得宿命智通,能知过去百千亿亿劫中发生之事,无有忘失。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由于无宿命智通,隔世所造善恶之事,转生即忘,又会造新业,于修行不利,故发愿云:设我得佛,生我国天人,皆得宿命智通,能知己身或他身无量劫来往事。此宿命智通,非常殊胜,对己而言,不会再造新的恶业而招致堕落。对他而言,由于知前人无量亿劫来善恶往事,即能对症下药,因机施教,有利于化导众生。 六、 天眼普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 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此即天眼通愿,得天眼通者,对于此世界他世界一切形 色,及诸众生死此生彼种种苦乐之相,均能看见。佛何 故兴此本愿?因见某些佛土,国中人民,由于无天眼通,不能见到十方世界佛土种种粗妙苦乐之相,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人民,皆得天眼通,能彻见十方世界佛土种种粗妙之相,使国中人民从对比中更能明白极乐国土之胜妙,有利于增长道心,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七、 天耳普闻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闻百千亿那由 他诸佛所说,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觉。” 此即天耳通愿。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土,国中 人民,只能闻本国佛的法音,听不到百千亿那由他佛土佛之说法,故发此愿:设我得佛,生我国者,不但能听自佛土佛之说法,亦能听无量无比他方佛土佛之法音,不但听到,且能忆持不忘,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八、 他心悉知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见他心智,下至知百千亿 那由他诸佛国中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 此乃他心通愿。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土人民, 多无他心通,彼此之间,思想不能沟通,不利于说法教化,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人民,皆有他心通不但能知自国人民彼此所思,而且亦能了知十方佛土人民之心念、欲乐,便于投其所好,对机说法。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九、 神足无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 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此乃神足通愿。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土,国中 人民,由于无神足通,不能自在地往返十方佛土,亲近、供养诸佛,听闻法音,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人民,悉有神足通,能自由往返于十方佛土,或礼拜、供养如来,或听闻法音,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 不贪计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 觉。” 身见是五利使之一,最难断除,若不断身见,见惑难断。 故佛兴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起贪著身见之想念,此愿不满足,誓不成佛。由于有此胜愿,往生西方者在水鸟树林说法音中,自然很快断除身见。 十一、住定证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 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世界之中,凡夫终日处于乱 心,乃不定聚。外道不明真心,所修之定,不能出离生死,乃邪定聚。小果声闻,无菩提心,沉空滞寂,不思度生,证偏空涅槃,亦非大乘正定,因此发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皆入于正定聚,即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能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往返于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庄严水月道场,化度如幻有情。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二、光明无量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能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 佛国者,不取正觉。” 光有常光与放光二种。此指佛之常光。佛何故兴此本 愿?因见十方佛土,应身佛常光,有照十由旬,(一由旬为四十里)有照百由旬、千由旬,不能遍照十方百千亿佛国,故发愿云:设我得佛,应身佛光明,能遍照百千亿佛土,无有障碍,能以光明,作诸佛事,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三、寿命无量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 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十方佛,化度众生,皆随机设化 ,缘尽入灭,应身寿命,有长有短,遂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应身寿命,超过百千亿那由他劫,若不尔者,誓不成佛。(应身佛,有始有终,寿命纵长,终有灭度之一日,乃相对而言,是有量之无量也。) 十四、声闻无数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 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发此本愿?盖声闻现出世相,是住持三宝之一, 国中有无量无比之声闻,容易令人生起念三宝之心,故有此本愿。 问:西方是大乘境界,为何声闻多至无量无边? 答:他方定性声闻,不能往生彼国。所有国中声闻,皆 是他方佛土回小向大之罗汉,皆往生其国,弥陀咸一一摄受,故其数之多,假若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亦不能计校其国中声闻数之多少。 十五、随愿修短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 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修者,长也。修短自在,即寿命或长或短,悉随己意也。 佛何故兴此本愿?因见他方佛土,国中人民,寿长短不一,短寿者,修行佛道,尚未断惑,即便命终,再一转生迷本所修,重复造业,从而轮回六趣,无有出期,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与我同寿,均无量无边之长,保证可以不历异生,直登补处,若国中天人,忍证无生之后,欲于他方世界化度众生,愿自促其寿者,亦随其意,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六、不闻恶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兴此本愿?某些佛土,不但有三恶道,更有种种 不善之名,遂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国中不但无三恶道之实,连恶道之名,亦难闻到。耳目所接,惟善境界,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十七、诸佛称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 正觉。” 咨嗟,赞美称叹之意。佛何故兴此本愿?盖阿弥陀佛欲 庄严自国清净佛土,令十方世界众生,持其名号,求生其国。设使不令十方诸佛称叹赞美其名,十方佛土众生,何由得知国名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从而愿生彼国。此乃弥陀为摄受十方众生之深慈大悲,故发此本愿。 十八、十念必生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 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此十念必生愿。佛何故兴此本愿?鉴于十方世界众生, 欲唯仗自力断除见思烦惑而了生死之难,往往今生修行,隔世又迷,重复造业,再堕恶道。故发此本愿:若十方世界众生,只要至心信乐,持我名号,若临终时,心不颠倒,乃至十念称名,即便命终,亦得带业往生。若不尔者,誓不成佛。正因弥陀因地有此一愿,使末法亿亿众生,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有了可能。至于造五逆重罪,诽谤正法,不得往生,此约平时说,令人知所警诫,不去造此五逆等罪。但观经说,若临终人,过去曾造五逆十恶重罪,地狱相现之时,遇善友教,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至心念佛,更无馀念,由念心猛利,化地狱法界为佛法界,亦可下下品往生。如唐张善和临终地狱相现,猛利念佛往生,即是实例。《观经》约临终说。《无量寿经》约平时说,故摄否有异。 十九、临终接引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 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何故发此本愿?由于一切众生,临命终时,神识昏迷, 不能自主,即念佛之人,若未得一心,临终之时,正念亦难把定,故发悲愿云:若十方众生发上求下化之心,复能持我名号,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求生我国,我若不能率清净海众围绕其前,垂手接引者,誓不成佛。故念佛之人,平时信愿真切,临终定蒙佛亲来接引,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带业往生。 二十、欲生果遂愿。 “设我得佛,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 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系念我国,指或修妙观,或持佛名。(时值末法,持名 最为契机)植众德本,指修净业三福等。修妙观、持佛名为正行,修净业三福为助行,正助合行,至心回向,求生极乐,定遂所愿。佛发此本愿,殆为末世众生保任,依此而行,决可往生其国也。 二十一、三十二相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 取正觉。” 此三十二相愿,极乐国天人,不仅身皆金色,并有三十 二相。此相只有佛与转轮圣王具足。经中说,转轮圣王威相具足,比之帝释以复丑劣,帝释比六欲顶天则又不及,而六欲天人,比极乐国天人则又百千倍不及。佛何故兴此本愿?乃为慈悲摄受十方世界众生往生其国而发此胜愿也。 二十二、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 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一生补处,即等觉菩萨果位。如此土弥勒菩萨,将来补 释迦而成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往生极乐,必定至于补处高位。则知极乐人民普皆一生成佛,以弥陀有此本愿故也。佛愿并云:若往生者有本愿欲往他方世界化度众生,则亦能被弘誓铠,积累德本,修菩萨行,上供诸佛,下化众生,使之建立无上菩提道心,超出诸地之行,修习普贤之德,悉得成满所愿。 二十三、供养诸佛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 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供养诸佛,是普贤十大愿王之一,乃捷成佛道妙行。然 而一佛刹土,即有三千大千世界之广远。要遍供如此众多佛土诸佛,设非弥陀有此本愿摄持,何能成办?经中说;极乐人民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极乐国中菩萨何以能一生成佛,亦与弥陀有此供养诸佛本愿有极大关系也。 二十四、供具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 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 供佛须有供具,或花香灯烛,或幢幡宝盖,或茶点果品。 供具虽丰,数亦有限,何以遍供无量无边诸佛,此事供养之局限也。苟能用理供养之法,则亦能办到。何谓理供养?即运心观想所供之佛,能供之己,以及中间供具,一一如幻如化,我心周遍法界故,则我之供具亦周遍法界,此即理供养之境。由于极乐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三轮体空之德本,运心遍供十方诸佛,复仗弥陀此一供具随意本愿摄受之力,自然能随意化作众多供具,遍供诸佛。 二十五、演说妙智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 佛智有二种:一者实智,即根本智。二者权智,即差别 智。实智乃佛自证之法性理体,权智乃佛化他之差别妙智。佛能了知一切法差别之相: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亦能知一切众生种种欲乐,种种意行,根成熟不成熟,可度不可度,以及应以何法得度等。要证得此权实二智,只有分破无明之别地圆住菩萨能知少份,其馀皆非智力所及。极乐国中菩萨由于弥陀有此本愿摄持,咸得此智,故能演说妙法,随机施教,自在无碍。 二十六、那罗延身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 觉。” 那罗延,天上金刚力士之名,此翻坚固。佛何故兴此本 愿?因见十方世界众生五蕴之身,乃众苦之本,命终烂坏,恶丑不净。故发此本愿:设我得佛,生我国中之菩萨,皆得金刚那罗延身,永免生病及色身变坏之苦。 二十七、一切严净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 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 此为西方依正庄严超胜十方无量佛刹之愿。佛何故兴此 本愿?意在摄受十方佛土众生,往生其国。极乐国中天人,(正报)一切万物(依报)均极庄严、清净、光明、美丽,形状与色彩非常殊胜、奇特,美妙到无能称说,无能衡量地步。即使获得天眼通者,能无所不见,也不能明白辨别国中一切万物之名称及数量。何以故?此皆是弥陀大愿摄持,称性功德之所庄严成就故。 二十八、道树高显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 道场树,即菩提树。印度有此树,但极乐国中之道场树, 不同凡树,具足无量光明,能显现出种种色彩,而且树高四百万里。经中说:道场树,犹如明镜,一切他方世界,无边佛刹,皆于道树中现其形相。此种不思议境界,不但极乐国中之大菩萨能彻见彻知,即使小功德之天人,仗佛愿力,也能见知。 二十九、诵经得慧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 得辨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受持、读诵经典,是自行。为人讲说,是化他。苟无智 慧,就不能通达经义。若无辨才,就不能讲说化他。极乐国中菩萨仗弥陀诵经得慧本愿之力,既能诵经明其义理,自利具足。又能具足辨才,为人讲说,利他无碍。上求下化,进道弥速。 三十、慧辩无限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 正觉。” 若少智慧,则不能通达经义,若无辩才,则不善为人讲 说。极乐国中菩萨,仗弥陀慧辩无限愿力,自利利他,悉皆具足。 三十一、照见十方愿。 “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境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 取正觉。” 极乐国土,仗弥陀此一照见十方本愿之力,直如一面明 镜,能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此种境界,即华严宗之事事无碍法界,善财进入弥勒楼阁,只见重重无边佛刹,仿佛如此。故华藏即极乐,极乐即华藏,不一不二,不可妄分大小、权实也。 三十二、宝香妙严愿。 “设我得佛,自地已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 国中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极乐国土,众宝庄严,妙香普熏,超胜欲、色界诸天。 自地上至虚空,地上:黄金为地,金绳界道,宫殿楼观,七宝栏楯,周匝围绕,七宝行树,华果流芬。天空:七重罗网,风动妙音。所有一切万物,皆是无量众宝之所合成。而且散发种种奇妙之香,国中菩萨,闻此香气,皆修佛行,此皆弥陀因地大愿,称性功德之所庄严。 三十三、蒙光柔软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 我光明,触其体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身柔软,则温良柔顺,能遵王化。心柔软,则心地柔软, 易受佛化。佛之光明,照到十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蒙光照及众生,自然身心柔软,超过天人柔软,增长念道净心。故无量光佛,十方诸佛所共赞。 三十四、闻名得忍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无生法忍,乃别地、圆住菩萨初破一品无明之果位。诸 者不一,乃言其多。总持,即总一切法,持无量义。梵语称为陀罗尼者。据法华所说,得诸百千万亿旋陀罗尼,于一切法,得无碍辩,乃深位菩萨所证,若非弥陀本愿摄持,何能令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皆能闻名得忍。 故弥陀名号,万德所成。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持至一 心不乱,浅则伏烦恼,深则得三昧,证无生忍。 三十五、脱离女身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 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 女人之苦,比男人更甚。生育之苦,中馈之劳,恒由女 性担当,旧时代重男轻女,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在家作女,供父母驱使,出嫁为妇,要服劳翁姑,顺从丈夫,哺育子女,操持家务,何尝有半点自由,一时安逸。故皆厌作女身。幸弥陀有此本愿,则脱女身,亦未为难。惟当闻名以后,发菩提心,持佛名号,定可往生极乐,得往生已,则永脱女身,以国中本无女人故也。 三十六、常修梵行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修行佛道,须经三大阿僧祇劫,方堪修成。中间还不包括退堕时劫在内。经中说,信位未满菩萨,(七信之前)时进时退,如空中羽毛,飘荡不停,称毛道众生。众生轮回六道,更不待言。故佛发此本愿: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号,寿终之后,生于极乐国土,终不忘失菩提道心,常修清白梵行,直至成佛,若不尔者,誓不成佛。 三十七、天人致敬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一句弥陀,是多善根,是多福德。所以能令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名之后,善根萌发,对阿弥陀佛生起无比崇敬之心,所以五体投地,稽首作礼,且信根增长,乐于修菩萨行,因此,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三十八、衣服随念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若有裁缝、染治、浣濯者,不取正觉。” 世人于衣服之事,大费苦心。家境贫寒者,有破袄蔽体之苦,家道尚可者,则有浣洗缝补之劳。家道殷富者,则有衣服崇尚时新,不断更新之烦。仗弥陀此一本愿,极乐国中,则无此等苦恼。所穿衣服,自然化现,如佛所赞应法(称性)妙服,自然被体,无缝纫、洗涤、翻新之劳。国中人民,自可专志于上求下化之道业矣。 三十九、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 漏尽比丘,即四果阿罗汉,见思惑已尽,不漏落于生死,故称漏尽比丘。由于烦恼粗惑尽故,心感无比喜悦、轻安。未经回小向大之罗汉,每耽此乐而不肯涉俗利生。仗弥陀此一本愿摄受,极乐国中天人,虽乐如漏尽比丘,终不忘上求下化之行。 四十、树中现刹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意,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此树中现刹愿,全显极乐依报,乃弥陀称性功德之所庄严,乃事事无碍法界。能小大相即,一中见多。能于宝树之小中,圆见十方无量庄严佛刹之大,而且可随当人之意,欲于何时,见何等佛土,皆悉照见无碍,清晰如镜中见其面容。虽说十方佛土,皆唯心现,但若非此一本愿摄持,何能令国中菩萨见此之不思议境界。 四十一、诸根无缺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漏,不具足者,不取正觉。” 六根具足,容颜端正,乃宿世福德所感,六根有缺,人所憎恶。亦过去生恶业所致,由于众生多劫以来,八识田中,善恶种子交替生起现行,,难于保证生生世世六根具足。故佛兴此本愿: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从此之后,直至成佛,终不再受诸根缺漏之报。 四十二、清净解脱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正受、心一境性。清净解脱三昧者,能于诸境界相上,不为所动而得解脱,故名清净解脱三昧。盖无生法忍之境界,能于一念顷,神足遍至十方无量佛刹,供养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他方佛土诸菩萨众,闻弥陀名字,仗弥陀此一殊胜本愿摄持,故能逮得此清净解脱三昧也。 四十三、闻名得福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由于佛有此本愿,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佛名字,寿终之后,来世定能出家,现比丘相。为何作比丘而称生尊贵家者,以僧人乃三宝之一,最极尊贵故。盖菩萨有在家出家二种,此指在家菩萨而言。今世为在家之人,世缘所缠,不得遂出家愿,故待寿终之后,仗弥陀此一本愿摄持,转生得预三宝之数。一说:菩萨因中有扶持佛道之愿,仗弥陀愿力摄持,转生作国王,大臣或大富长者,扶翼圣教,故曰生尊贵家,理亦可通。普贤行愿品云:“若生人天,常居胜族”是也。 四十四、修行具德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菩萨行,指净佛国土,教化有情,广行四摄六度之事。具足德本,指菩萨在行六度时,三轮体空,不住有为(不著有)不住无为(不著空),念念契入中道理观,此乃成佛之本,故称德本。否则,若一执相,即堕有漏福德。岂成德本。由于弥陀因地有此本愿,故使他方诸菩萨众,闻佛名字,在修菩萨行时,能念念契入中道德本。 四十五、普等三昧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如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何谓普等三昧?普者,普遍。等者,齐等。住此三昧,则能普见一切诸佛,故名普等三昧。由于弥陀有此一普等三昧本愿,令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佛名号,皆得住此普等三昧,直至成佛,常见十方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 四十六、随意闻法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此土众生,闻正法难能闻契理契机之正法尤难。极乐国中,则无此难,由于弥陀有此本愿,令国中菩萨,能随己心愿,欲闻何种法门,即闻何法。 四十七、闻名不退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此闻名不退愿,最为殊胜。苟无此愿,则十方世界众生,修行佛道,能免退堕之缘者,了不可得。佛悲悯十方世界修行者众,得果者少,中间遇缘退堕者,比比皆是。故兴此本愿: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之名,不能即得不退转者,誓不成佛。不退有三:一者位不退。横出三界,总不退转于凡夫地。二者行不退。恒修大乘利生之行,终不退转于二乘地。三者念不退。破一品乃至四十一品无明,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佛一切种智海)直至成佛。而此土念佛众生,得生西方,亦必蒙弥陀此一大愿摄受,圆证此三种不退。 四十八、得三法忍愿。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据《无量寿经钞五》所说:一者音响忍。由闻音响而悟解诸法实相之理,忍可于心。二者柔顺忍。由得第一忍故,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而不逆,即修诸法实相之行。三者无生法忍。即心契诸法实相,能于一切境界相上,涉俗利生,繁兴大用而不为空有两边所动。此乃别地圆住分破一品无明,分证一分三德之位。由于诸佛有此本愿,故令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佛名号,即得此三种法忍,修诸佛法,终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四十八愿,愿愿度生,法门之妙,孰逾于此。普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信愿持佛号,共同往西方。
------------------------------------------------------------------------------------------------------------------------------- 更多慕印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说知足常乐,如果没有观察自己内在,怎么可能知足?我们很喜欢向外观察别人,认为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这时分别心、嫉妒心就产生了,由分别和嫉妒产生的强烈嗔恨,会给我们带来烦恼和痛苦。所以说痛苦是比较出来的,幸福是珍惜得来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