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现代化的止观禅修教学法(甘耀权)
2014/9/4   热度:170
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现代化的止观禅修教学法(甘耀权) 香港理工大学佛学会自2005年成立,定位是在中立无偏的大学校园氛围上,建立一个无宗派界限的佛学交流和推广平台,每年安排的佛学讲座不下数十个,参加者是大学的师生员工,香港的佛教团体,大规模的讲座是公开让社会人士参加,总计人数每年有上万人次。在演讲、课程以外,学会亦着重佛教禅修的推广,不论是南传的内观禅法,汉传的禅坐或是藏传的毗卢七支静坐法门等都有邀请法师、禅师和密宗上师开班传授,交流心得。 今年更利用学会会员的教学专长又是有多年禅修训练的修行人,针对现代人的需要,设计了一个为期八周、共八小时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工作坊”,容让对佛教有兴趣,对神秘的禅修有好奇心的校园人士,作出引介。 我们对工作坊的介绍如下:“儒家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教则以戒、定、慧为三学。故知不论是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或是宗教修行人的修道,专注与深思都是必须的能力。佛教的止观禅修学是千年以来先人传下的进入禅定与智慧之门的方法。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工作坊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由佛学会会长和一众资深会员设计。参考了南传、汉传和藏传佛教襌法的资料,用深入浅出的解说为初学者作出介绍和实习。本工作坊没有宗教信仰的要求,教职员和同学都欢迎报名参加。” 这个课程的特点是在常见的推介静坐、止息能使人健康,长寿、快乐的效益上强调了禅观对工作和学习能力的助益。相信能够切合现代人,特别是大学的青年学生和教职人员的需要。在佛法的启蒙上,直观的禅修方法亦能让修学者切身体验佛教所说的“无常”、“无我”等中心思想是什么一回事。这部份在下面谈到课题的细节时会加以论述。 这个工作坊有65人参加,教职员为多、其余是研究生。八周之后能够坚持下来的有45人,其中有日本人,英国人,国内来港学者和香港本土人士。在文化层面上是有分别的,在教学语言上要用英语和广东话双语进行。在教学上每一个进程都会要求学员回馈能否按着所教授的方法得到效果。如果反应不良或者出现异常的情况,教授的内容和方法便会作出调整。是一种互动教学法。对学员亦要求在家中每日进行短时间的禅修练习。 以下是依照时序说明教学的安排,重点,回馈和从中观察到的重要事项。 第一课 基本认识 简介讲者的禅修学养。讲者为学员作出个人的分享。说明止观禅法的历史故事,参考资料和基本坐法,使讲者得到学员的信任和认同。 由于上课时间是在午间,故此要提醒学员不可以空腹而来亦不可以太饱。由此提出坐禅的一些禁忌。又为学员介绍金刚经开卷的部份说明与古代佛陀的教学相契合。让学员初步认识佛祖与佛经。 此时教师发现,学员经过半天的工作和学习,精神上有点疲倦。便教授学员做拉筋和伸展动作,提起精神,然后进入静坐法的教授。在此为学员解释人的身心有运动、静止和睡眠等阶段和如何利用动态协助进入静态和对堕入昏睡情况的解决方法。 坐姿则以毗卢七支坐法为准。在进行第一次静坐的修习,学员在十分钟后便有人脚痛不能坚持。这时讲师便教授出定的程序和说明不要让坐禅产生痛苦不安的觉受。亦不要强行做双伽趺坐姿,以免受伤。初学者的坐禅以短时间多次数为准。对禅修环境和身体的保护等作出说明,建议学员在家中也要每日练习。 第二课 调息(安般守意)法门 在课程开始讲师向学员说明自己要先向佛法僧礼敬及其意义。学员亦可以一同读颂祈祷。这是要容样学员初步了解佛教的皈依,并不是偶像崇拜,特别是要开导他们对“自性的皈依”是什么一回事有所了解。 讲师向学员寻求回馈,例如是否在家中有练习,练习中有何问题等作出解答。其中多以脚痛不能久坐为主。这时便要加强拉筋等动态练习。 这一课的主题是安般守意法门。讲师为学员解读阿含经中有关的经文和解说如何利用呼吸作为入静的法门。其中,便有领读佛经的意趣。在实践上,特别提出调整姿势,对呼吸作观察而不是控制等要点。在完成15分钟的静修后出定,邀请学员发问问题。在回馈中发现有小部份人末能利用这个方法来安静心灵。 由于下一节课是慈心禅,便先要学员选择观想的人物早作准备。又强调家中练习的重要性。最后讲师在结束前作回向祈祷,亦邀请学员一同念颂。这样,学员便接触和了解佛教的一些仪式和内涵。 第三课 慈心禅 在课堂前后讲师进行的佛教祈祷和回向仪式能被学员接受,部份亦开始参予! 讲者介绍慈心禅有关的经文和修习时的一些禁忌。然后由引导学员进行观修。 在这一次的修习中用了二十分钟时间。大部份人都可以坚持,但是不能够掌握如何将善意释放,最后讲者用海螺发出声波来表达方能使到学员理解,但是仍然表示无力或者无法释放出慈心。讲者便解释这是需要时间和练习的。 其中发生了手机鸣声干扰了静修的事情。在这里讲师作出机会教育,解说噪音对静坐者的伤害,说出佛陀成道的故事,当时佛陀也遇到这个问题。又为学员介绍处理伤害的方法。课后检讨发现善意释放的觉察在初学者而言是难以掌握的。在其后的课堂中会作出补救。 第四课 日轮观——“无常”的体证 本节首先介绍止观的定义,互相的关系和用途。止观修习与佛教伦理:“诸恶莫作,众善逢行和自净其意”的相对应,与禅定波罗密、般若波罗密的关系等作出解说。 在实修上,介绍入定前观想光明与呼吸同步的净化身心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员观日轮为一无分别之光体来修止,然后观察日轮的性质而修“空”观。利用学员的科学知识,推演太阳是个火球。内部是氢,氢融合成氦时质能互换释出光和热。故此太阳是不断在变化中而不是永恒不灭的星体。由此思维佛教所言“无常”的道理。当思虑到了疲累之时又复收所观日轮入于身中而安住。在学员回馈中说能够因此而得到良好觉受者甚多。对佛教“无常”之理亦表示能够理解。其中也有人出现特别的觉受。例如日轮出现在面前一侧,无法归中;当收日轮入下腹时对日轮的热力有强烈的觉受有如火烧。在日轮的照耀下身体灸热。这些都是体质异常的反应。对于这些学员便教授改为观察月轮等方法! 第五课协助学员组合一套自己的禅修方法。 在这一课引介了行、住、坐、卧皆可修定的进阶思想。然后协助学员从所学的止观法门中组合一套日常应用的禅修方法。容让学员提问,实习和作坐姿检查。亦提醒学员,世事无常,没有一套不变的襌修方法。当到了一个阶段,便要作出修改和变化。学习佛教的经论,亲近佛教的善知识和作自性的皈依是他们应该思考的事情。 第六课 空间的转换——庄严净土 本节首先在理念上解释《金刚经》谈到菩萨修行成佛的过程中,有庄严佛土这个课题。《维摩诘所说经》中说佛陀常在其净土中,只是众生业力干扰,不能得见。西方极乐净土世界亦是依弥陀十六观而观修的。其后引导学员试行建立一个自己喜爱的环境。由于在早前与欧美来访的法师大德的交流中,得知由于文化不同,现代人的喜好与古人有很大的分别,佛经中所说金银七宝遍地的极乐世界,对现代西方人来说是毫不吸引的。现代人喜欢的美好环境是蓝天白云,碧波大海,金黄耀目的沙滩,绿草如茵的山坡草原等。在这个基础上,讲师便引导学员观想这样美好的环境。是为第一层次的净土建构。这个观法是成功的,大多数学员都表示能够置身于其中而且十分欢喜。在这个时候,讲师引导学员利用直观来观察深层记忆,引发灵感。在回馈时,学员的反应发现有人出现偏差。例如,已死去的小狗出现,而且和学员互相嬉戏,以至学员不愿意出定!亦有人投诉说他的净土中没有生物,让他感到很孤单。 在这里要为学员重申行善止恶在心理建设上的重要性。也就是佛教强调戒、定、慧三学的重要性和与止观的关系。因为观法会深入心底的潜藏部份,如果没有在此时为学员建构保护网,会引发恐惧、焦虑不安等情绪。 回馈中又发现,当讲师要求学员观想一间西式院落式的房子,中国文化深重的学员观想出来的是红墙绿瓦的中国古典房屋,年轻的学员观想出来的是电脑室!由于与讲师的引导出现分别,心理出现对抗,这些学员便未能作出后续的观想。这一点文化上的歧异,对教学来说十分重要。讲者作出引导时的说法要作出修正。 第七课 结合日轮观,净土观和慈心禅而成的保护网 因应上一课的问题,讲者要为学员建立一个心理保护网,在这一课里,讲师首先引导学员观修日轮,将日轮收入体内,引发自身成为光体。接着用净土观转化存在的时空成为美好的环境。在此时修习慈心禅,放光照耀所观见者成为光体来表达善意。直至学员四周都是光耀的众生。然后安住于光明中。这样便建构成一个保护轮。使到学员不会感觉孤独。因为他是在与众生一同修习,互相帮助的。这个保护轮一旦建构成功,在其后的观修中便可以很快地显现出来。学员在下一课给予的回馈亦如是。在这里便可以介绍大乘佛法自利利他的特点了。 第八课 从时间的转换中作“无我”的观修 在这一课中首先复习上一课的保护网观修,在这个基础上,讲师引导学员回到生命的不同时期观看学员自己的面容、体形等。但是禁止学员触及前生的记忆!然后将学员引导回到净土的场景中,请学员思索刚才所见那一个才是自己?当思虑疲倦便安住于光明中。当引导学员出定后,便为他们解释金刚经中的“无人相,无我相”思想。学员大多表示能够明白,理解和体会。这时又再问学员当安住于光明中时身心的觉受,从而说明身轻安和心轻安是他们在现阶段修习止观的指标。 由于学员中有部份曾经在香港、台湾或者是海外参学静坐课程、内观课程、禅修营等,故此邀请他们作出比较和讨论。总结参加者的意见,这个工作坊在观修上教的比较多,动静之间、止观之间的配合比较好,在佛教的理论与襌修的实践如何配合有比较详尽和清晰的解说。而且所教的止法和观想保护网的建立可以减轻焦虑等心理压力,得到轻安喜悦的觉受;而深入记忆中的观法应用在工作和学习各方面都有帮助。这样看来,这个止观襌修工作坊的设计是能够结合各宗派禅法和因应现代人的需要。这样的一个课程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念佛人,一切世间事情随缘。既然随缘,那你就要想到,有这个缘就要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不结恶缘,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即使是我的冤家对头,我也给他结善缘。他恨我,我不恨他,这就是结善缘。他迷惑,我不迷惑,他还要在这个娑婆世界轮回,我过几天要到极乐世界去享福去了,我不在这儿轮回了。想到这个地方,世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事?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人?要觉悟,一定要觉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