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小结
2014/9/4   热度:235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小结 从上述中国佛教真理的演变过程来看,它大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东晋十六国时代,由鸠摩罗什传入大乘佛教中观学说,弘扬宇宙万象是「假」和宇宙实相是「空」的真理观。其弟子僧肇更提出「不真空论」命题,从体用关系阐扬不真(假)即空的真理观。鸠摩罗什的另一弟子竺道生提出「理不可分」的思想,这都为中国佛教真理观奠定了基调。二是南朝三论师一系与成实论一系展开围绕二谛问题的论辩,就二谛的意义、界说,二谛的内容,尤其是对空的理解,以及二谛的体性,即真谛和俗谛是同体还是异体的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异说纷呈。这是中国佛教史上关于真理观的空前规模的大论战,这场持久的论辩是对中国佛教学者的认识论理论训练和哲学思维锻炼,极大地推进了佛教真理学说的规范化、深入化、中国化,推动了中国佛教学者创新思维的发展,进而阐发了极富个性和特色的独创性的真理学说,从而为中国化宗派的形成,准备了人才和理论的条件。三是隋唐时代,此时一些佛教学者相继提出各具异彩的真理学说,尤其是一些长于思辨的宗派创始人,如三论宗吉藏、天台宗智顗和法相唯识宗窥基等人,更是关注探索诸法实相——宇宙真理,就真理的内容和体悟真理的方法,着书立说,阐扬新解,成为创立宗派学说的重要内容。真理观的阐发与宗派的创立是互动互补、不可分开的,是同步前进、相得益彰的,隋唐时代以后,佛教真理就未见新的重要的突破了。 中国佛教真理观的演变过程表明,其理论走向有三:一是更富层次化。如吉藏提出四重二谛说,智顗讲七种二谛,窥基也是提出四重二谛说,这大体上是通过否定的方式,由低到高,由浅入深,以显现最深层最高级的真理。二是三分化。二谛论可谓是真理的二分化,天台宗人提出三谛,则是真理的三分化,它增添了观察实相或真理的新视角,拓展了真理的内涵,形成了新的真理论体系。三是圆融化。中国佛教学者不仅重视真理的内涵结构诸要素的圆融,而且寻求与阐明真理与客体「事」、真理与主体「佛性」的圆融,为真理的圆融性展示了丰富的内容。这些走向体现了中国佛教真理观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中国佛教真理学说的重心是般若系统的空假二谛论。鸠摩罗什传译提供的三假说和实相论,就是空假二谛的真理观,僧肇的「不真空论」是空假二谛的中国式表述。南朝时二谛说成为论辩的焦点,表明二谛论在佛教真理学说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隋唐佛教宗派二谛多重化是二谛层次结构的展开,天台宗的三谛说也是在二谛说基础上的伸展,是增添一种既综合又超越空假二谛的中谛,中谛实质上仍是讲空假二谛关系的,是将空假二谛的圆融关系也作为真理性规定加以固定化。从宗教真理观来看是论述佛教真理与世间认识的关系;从哲学世界观、认识论来看是论述色与空、事与理,也即物理现象、世界事象与其本性、本质的关系。这是中国佛教真理观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国佛教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中国佛教真理观有什么特点?这要通过考察中国佛教真理与世间真理以及与印度佛教真理的差异,才能揭示出来。 世间真理是人们通过观察、研究、分析、实验等多种方法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由事实、实践检验其正确性的。佛教真理不同,佛教作为一种特定的宗教,是以追求人生的解脱为旨趣,偏重于对人生的本质、本性、意义、价值、命运、法则、理想、实践的探求,其真理是与人生的解脱直接相联系的,这就决定了佛教真理与宗教实践、心性修炼、人生体验是不可分开的,也就是说,佛教对人生宇宙的真理性认识是为了人生解脱而作的价值判断,而真理的获得是修持的结果,是修持者内在觉悟的表现,也就是一种宗教体验。佛教真理就是宗教体验的内容。可见,世间真理是客观真理,而佛教真理则虽也有对客观对象「境」的认识成分,但这种认识也是就人生的解脱价值意义上判定的,从而也就富有宗教的主观真理的色彩。这是两种真理在定性、定位上的差异。就真理的内容而言,与世间真理重视求实,以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为内容不同,佛教以缘起性空,追求空寂为真理的基本内容,也就是以排斥任何客观实体,排斥任何主观执着的「空」为真理。就获得真理的方法而言,佛教不提倡分析、实验,而是主张直觉,认为语言、思维只是认识真理的方便,从根本上说,只有言亡虑绝,超越语言和思维,才能体悟真理,才能与真理冥符。 中国佛教真理与印度佛教真理同为佛教真理,中国佛教真理直接源于印度佛教真理,同以缘起性空、般若二谛为真理的基本内容,但是中国佛教学者对佛教真理有所发展,相对而言,这些发展就构成了在真理观上中国佛教区别于印度佛教的特点。如上所述,这些特点是:(1)二谛说更富层次化,深化了真理的层次结构思想;(2)阐扬三谛说,这是继承、超越二谛,拓展了真理论的新内涵;(3)从吉藏的破邪显正到智顗的圆融三谛,表现出真理圆融论越来越成为中国佛教真理观的重要内容。中国佛教学者提出颇富特色的佛教真理论,与他们深受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国的「和而不同」、「中庸」、「中和」的思想方法,对于天台宗人提出三谛圆融、中道实相是有启示的。再者,中国传统思想重视客观,重视实际,重视现实,这对于天台宗人重视空与有的协调也是有影响的。
----------------------------------------------------------------------------------------------------------- 更多方立天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疑,在世间法里面,障碍善法、障碍善行;疑,在出世间法里面决定障道。什么是疑?对于佛菩萨、祖师的教训怀疑,不能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是疑。佛法完全建立在清净信心的基础上,《华严经》讲“信为道元功德母”,你没有坚定的信心,怎么能入门?一个人在道业上要想有成就,第一个对于法要有坚定的信心,完全肯定,完全接受,没有怀疑。第二,对老师、善知识要有清净的信心,我们才能接受他的指导,才能依教奉行。如果对老师起了怀疑,他教导我们,我们处处给他打问号,不能遵守、不能奉行,这个法的利益是一定得不到。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