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小结


2014/9/4    热度:185   

方立天: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十九章 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 小结

 

  综上所述可见,洪州宗人的心性论的内容相当丰富,它以「平常心是道」为思想内核,构成了一种心性论的新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涉及了平常心、本心、即心、非心、无心、佛性等内涵,论述了心与道、无心与道、心与佛、非心与佛、无心与佛、心与见闻觉知、佛性的有与无等各种关系或问题,提出了平常心是道、非心非佛、无心是道等新理念,对于清净本心与见闻知觉,有情无佛性与无情有佛性的关系进行了新阐发,从而发展了佛教的心性论、佛性论。

  洪州宗人在颇富特色的心性论基础上,形成了禅修的新的思想原则、运作模式和格调风貌。其突出之点有:

  主体的自主性精神。洪州宗人进一步强调修行主体是禅修的决定因素,主体的意识(心)是禅修的内在根据。由此主张直指人心,纵任心性,充分地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作用。

  修行的自然主义原则。洪州人认为众生的日常行为运作都是内在佛性的全体示观,一切皆真,则此特别强调养神存性,任运自然,在自然运作中实现自我超越。

  生活的世俗化倾向。洪州人提倡随顺自然的生活禅,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超越现实的目的。这是一种精神超越,它并非追求彼岸世界,而且实现超越又回到现实之中。由此而表现出强烈的世俗化倾向。

  方法上的反知解特征。洪州宗人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由此强调直觉的体悟,反对知解,轻视语言文字对学道悟道的作用。进而采用不定型、无规范的修行形式,发展出诸如隐语、动作、棒喝等种种「机锋」。从而又表现出与后来南宗中重视语言文字作用一派的对立。

  洪州宗的心性论是在继承慧能以来的性净自悟这一思想基础上,进一步融合佛教与道家、儒家的思想并加以改造和发展的结果。在佛教内部,洪州宗主要是把讲如来藏思想的《楞伽经》和讲性空思想的《金刚经》加以调和、融合、会通,从这方面来看,也可说洪州宗的心性论是对菩提达摩以来有关禅思想的一种总结。从整体思想背景来看,洪州心性论更重要的是融合中国道家、儒家,尤其是道家思想的产物。道家的道、道法自然、齐万物、齐是非、无为、无知、无欲、无心〔注释:「无心」,多见于郭象:《庄子内篇注》。〕等概念、命题、思维方式,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思想框架,可以说是改造佛教思想、形成洪州宗心性论的重要思想因素,因此,似乎也可以说,洪州宗的心性论思想主要是渊源于中国固有的文化观念。

-----------------------------------------------------------------------------------------------------------

更多方立天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生灭心可以说是真妄和合,有真有妄。悟了,它是真的;迷了,它是妄的。可不是说它一半是真,一半是妄,那就搞错了!没有半真半妄的。悟了就叫如来藏,迷了就叫阿赖耶。学佛的宗旨,是破迷开悟。所谓凡夫,就是迷了如来藏,生灭心里头迷了如来藏。一迷一切都迷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就看不出来,这是迷失了。迷了之后,我们受的是一切苦,不平等、不自由,这个麻烦大了!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这是众苦之因。所造的是缚具,所造的是分别业,迷了才干这些事情,才有六道轮回、生死不断。不觉的心,是一个迷的心,就是无明。凡夫统统用阿赖耶里面的“不觉义”,所以才迷惑颠倒。正如同《地藏经》所说的“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因为他起心动念是依那个不觉的心。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