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08讲
2014/9/4   热度:246
韩镜清:摄大乘论 第108讲 第108讲:非梵行教诫 (1998年9月20日) 今天是联合国决定的“世界清洁日”,就是九月份的第三个礼拜最后三天,咱们现在正是第三个礼拜最后一天,正是所谓“世界清洁日”的最后一天。 我们最近谈净治梵住,四梵住、四梵行,正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的三十二义里头的一义,净治梵行,或者净治梵住。净治梵住,我们现在引申了许多内容,现在还是在讲第三节,前头讲过两节了。第三节包括内容就是非梵行既是集体体,又是个体体,是世间善行,又杂有世间的恶行,这么种特殊的情况。按说我们欲界众生,主要还是非梵行,还是屡次显现非梵行,我们欲界众生离开非梵行,也没法把生殖问题解决,就是也没法生起后一代,必须通过非梵行才能够生起后一代,以至传流到现在。 从最古老的时期,还是沿着非梵行这条线生殖下去,发展下去。现在都提出“可持续发展”。世界上有两大目标,一个是发展,一个是和平。发展的问题现在大伙也提出来,不能只是讲发展,必须能可持续发展才叫发展。还一个和平的问题,和平就是普通的现在还是相互之间还是怀着一种不相信的态度,你发展核武器,我也发展核武器,你发展更重要的武器,我也发展更更重要的武器。所以现在这世界提出了,一个是发展,一个是和平,发展现在大家都有一个限定……修饰语了,就是可持续发展才叫发展,不是“发展”就是硬道理,必须可持续的发展才是更道理。 再来,和平,现在问题也不简单。互相之间也还是不信任。所以人类真正的和平还得加一个修饰语,就是“无私的”和平。现在世界上的各大国都有互相恐怕对方武力超过自己,于是乎假借自己的安全的问题,不能不注意某些事情。所以现在两大目标,一个应该是可持续发展才叫发展,一个是应该是无私的和平才叫和平。 看起来,现在又提出保护环境的问题,环保问题,大家都注意了,但是里头也还是有问题。咱们上次也提到,不但要保护环境,同时要坚定家庭,坚定家庭也就是坚定人类延续的一个基础。人类所以能够延续下去,所以能够发展下去,能够可持续地发展下去,那么也是依赖人的生殖机构,人的生殖机构就是家庭结构。所以怎么应该坚定一下,但现在是很成问题的。 所以咱们提出一个是日常生活里头,要注意环保问题,在生殖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注意家庭跟婚姻问题。环保问题也是咱们每天都要消费东西,消费所需要的资源,每天都消费,每天都污染环境,有的时候,象我们用汽油、煤炭,用的时候就有污染环境,还有我们用完了的东西一扔,所谓垃圾,这也造成环境污染。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又破坏我们的生活。所以人间的问题非常微妙。 家庭问题,男女两个身体,互相互补,这个是有点集体性的,可以往好了做,就是做好事,就是孔夫子说的,“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好德,咱们把它叫做德爱,这个好色就是欲爱,德爱之间就有欲爱,人生殖的问题上,本来是集体化的,两个人才能这样,不但两个人,必须有父母跟祖先传递下来这男女两身,才能够达到生育的行为,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是个集体的问题,所以这个方面要是做好了,还非得集体化,做坏了也很容易,那就是个体体,我搞我的,你搞你的,各搞各的,就是前头孟子所说的,生于共同的忧患,死于各自的安乐。每个人都注意各自安乐的时候,这是人类灭亡的时候,每一个人都注意共同的忧患,比如现在要提倡防洪的精神,那就是最注意集体,最注意的是生于共同忧患的问题,人类现在共同的忧患还很多,必须用大家的力量来解决,决不能靠少数人。 家庭问题更是这样一个问题,家庭是人类男、女、老、中、青、幼、婴,这样子不同的身体,你按照一个家庭里头才有这种又有男、又有女的身体,又有老人的身体,又有中年的身体,也有青年的身体,也有幼年的身体,再还有刚生下来的婴儿的身体。所谓身体,在佛教里讲,就是阿赖耶识执受的色法,执受的色根,要没有阿赖耶识执受的话,它就不成为能有感觉的识体。所以在一个普通的过去的家庭里头,它是把人类的无论是男,无论是女,以至于不论是幼是婴,所有的身体都在家庭里头体现出来。所以家庭这个细胞可以说是社会以至国际整个人类一个最基础的结构,所以这个结构非要坚定下来不可。这是培育下一代,生儿养女,教育一个最主要的环节,最主要的一个结构。 所以我们提出来人类的非梵行的问题,应该特别注意,怎么样地象真正能够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有这么一个项目,就是净治梵住,净治梵行、四梵行,怎么净治梵行?梵行的出世的一个功德,一个世间的善,怎么能够净治出世间的善里头的四梵住或四梵行。所以现在咱们用了好几个课时,都想怎么才净治这梵行问题,也就是怎么样使非梵行能够转化成梵行。世间善就是能够使个体体的恶行,转化成集体体的世间善行,再进而一步,能够净治四梵行,净治出世间的无漏善。所以咱们这几次提出来非梵行的问题,虽然是好象各种书刊里头讲得不多,但是在我个人一种理解,这个确是人类的有漏善怎么样能够转化为出世间的无漏善,这种环节是非常重要的。那也就是能够维持欲界众生,能够传宗接代,又能够做出欲界众生的有漏的善来,进而能转化成无漏善,就是出世间善,也就是进而实现无体体。 咱们讲这个分了好几节了,现在第三节,第三项,还是讲怎么样使个体恶能转化成集体善。前头人类生殖机构,家庭,所谓婚姻制度,而现在在我们末法时期,人类的业异熟果也正逢、碰到很多的难题。一方面出世间法碰到许多问题,另外世间善上也碰到许多特别的问题。就拿我们的家庭结构,现在就已经变化相当大了。现在说,男女两个家庭,有四口老人,有男女两个中年人,生下一个子女,青、幼、婴可以说就是一个,六中生一,这个家庭结构跟以前的很不一样。同时现在女性也是在社会上做工作,中年人也是一男一女负担太大了,尤其女性,对外还要在社会上做一定的事情,回到家里还有家里一些工作。 现在培养一个小孩儿的话,也是个大问题。要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种原则来看,那就是现在一个在城市里的小孩儿很难培养,现在也注意素质问题,所谓素质问题,可以说就是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他越遇到生活困难越多,他越磨炼他生活的能力,越是四老二中,六口只为了一个人,一个小孩儿,多半是给他溺爱,不叫他受一点儿风吹雨打,这就是■■,你生下这么一个小孩儿,要不好好教育他,要不知道生活是怎么困难的话,他将来生活的能力非常之弱,而且他是只有自私心,自个个体体的那个心,你说对于将来的人类的教育可持续发展,你说能说是可持续发展吗?所以现在农村的小孩儿,还有生活的能力,有战胜生活困难的锻炼,城市的小孩儿,六个人来为一个小孩,这个成长就是很成问题。那就是必须加强幼儿园的教育,也加强老人跟中年人的教育,那才能够把第三代培养得好一点,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不至于出很多的问题。 那么正巧人类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期,一方面我们也知道破坏臭氧层,还有厄尔尼诺,也知道这是自然对于人类的报复,一方面又非要特别开发汽油,开发煤炭,特别发展汽车、飞机不可。西方的有些个国家注意普通的时间上班就骑自行车了,不要使得又拥挤,又污染。人正是,一方面他又想顾及大自然的报复,一方面又贪图方便,所以他两头都占。 拿和平的问题来说,象现在联合国说正争论的阿以问题,以土地换和平,大伙也同意,不要以过去占领的土地来妨碍和平。现在日本最近本来把中国给搞得真是稀里花拉的,完全三光政策,杀人如麻,他可是现在还是继续在到东条英机那个去礼拜,它还想跟美国搞联合安全问题,还想把台湾当作它的领土,世界上又承认说是不要占土地,又要暗暗搞联合安全,还恢复它侵略行径。所以现在的人,非常特别,正方面他也承认,负方面他也承认。谁都知道性病、艾滋病以至于对于小孩,家庭,单亲的教育,是大问题,大家都承认,但是还是一方面还自由对性行为保持自由,随便可以同居,随便可以离居,所以又是文明,又承认文明,又承认野蛮,又承认不应该再有这艾滋病、性病、单亲家庭对小孩的失误,又一方面自个在性行为不检点,破坏家庭跟婚姻。所以现在的人非常特别,他保持这方面他也保持,那方面他也占有席位。所以这是末法时期,也可以说是人类业异熟果,人的共同的异熟果存在这种非常染污杂染的问题,你别看……这方面他也有理,那方面他也有理,作恶好象也对,作善也对,两方面我都占。 所以现在末法时期,人类有很多特殊的问题,很难解决。现在经济上的问题也是这样,经济慢慢又是注意生产,一方面又注意泡沫经济,整个世界的经济也不是……一方面就能够安定下来。中国现在还是个特别的能不受世间其它国家的经济退化的影响,可是这个怎么维持下去?那还是很难。当然中国国土大,人多,消费也多,生产力也多,再来我们还没特别注意泡沫经济,注意得少。所以世界现在都是又有全球问题,分不开的问题。所以现在看怎么持续发展,怎么无私和平,怎么样能使世界的经济共同发展,不受哪一方的波动、影响。 就拿整个气候来说,也是在造成很多的问题。今年中国的气候,不但中国,其它国家的酷暑,死人的问题,还有其它种种……,这显而易见,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那就是人类自个造孽,使得自个生活也不安宁。这样好象现时现报的问题好象很清楚,可是人类还不想来使世界清洁一点儿,还一方面希望清洁,另一方面想实际上是污染。这个问题正是我们应该提出来的。在世间善方面,应该咱们想法子艰苦奋斗,想法子勤俭节约,恐怕不能够发展人类的贪欲,所谓欲爱的问题,就是怎么贪嗔痴,这个三毒很厉害,痴就是无明,无明就是本来没有常,没有我,没有自性,偏偏非要增益出来自性,本来不应当贪著,不应该嗔恨,竟然还是照旧的贪著,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嗔恨,这种说是一方面又是要善法,一方面又是要恶法,所以这样子是当然人类一个特殊的性格,自个非要找不自在,这个问题是不是很严重? 咱们今天还要讲一下,中国儒家、道家它对于现在现前的问题,又有德爱,又有欲爱,两种的掺杂不清,纠缠不清,这在中国儒家、道家他们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来?那就是中国这个文化,还有它的非常可注意的地方,并且中国的儒家道家的文化,可以解决一些当前人类的困惑这问题,另外,也可以说,我们把东方文化儒道两家这个思想要给它弄清楚以后,就是我们不但要开发慈氏学,这样非常非常重要解决人类解脱问题,也要注意世界现在这样子一种困惑的问题,是不是用儒家道家的说法能够解决一些。那么这个问题解决以后,就是既解决了开发慈氏学,也回头开发一下儒家道家的思想,因为儒家道家虽然生在中国,但是现在一般人已经陌生了,而且儒家道家的文献,用现在的人的一种学习方法,也很难理解,那就是咱们开发慈氏学的之余,也利用慈氏学给它儒家道家的思想定定位,这样定定位以后,它就不至于象过去中国佛教史里头,还在用东方儒道两家的思想跟佛教大乘佛法再掺和在一起。就是把它定位好了,也就是有利于我们对于大乘佛法接轨也就方便了。否则老掺杂在一起,到底是不是出世间的,分不清楚。 过去也讲到了,对于儒家的《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跟道家的《老子》、《道德经》,跟《庄子》,以至《列子》,我们都可以在我们开发慈氏学之余,作一点世间善的工作,把《大学》、《中庸》等等的书,能够也给它一个解释,也给它一个看法,这或者对于当前以至世界两大目标,一个是可持续发展,一个是无私的和平,可以有些好处。我今天带来了《大学》,《中庸》也要拿来,给大家看一下,我过去也常常提到《中庸》、《大学》,那么就是我们看《大学》、《中庸》的主要思想,现在《大学》里头还讲格物、至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是有一个系统,在注意集体体的问题,注意个体体转化为集体体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什么叫格物?什么叫至知?格物,就是如其物而格之,也就如同庄子所谓齐物,如其物而齐之。格,把一个东西格化一下,给它一个位置,对于其它的物都能够达到真正体会的地步,就是所谓“民胞物与”,跟人民成为胞,同胞,跟物成为一体的样子,“体物而不遗”。所以道家说是齐物才能够逍遥,而儒家是你能如其物而格之,那你是能至知。至知就是能够申张共同的认识。人跟人之间没有共同的认识就是各自为政,你不是需要货物,我就造货物,你是上帝,我封你个上帝,我给你造商品,这商品可以假冒低劣,也可以造次的,说你是上帝,你就得好好地买我的货。这种完全不是一种能生起共同的认识,以各自的认识作为基础,象这样的卖东西的人跟买东西的人打不通,不但打不通,还是我欺骗你,你得受着,互相的心都不正,意也不能诚,你说互相之间的心是不是都是邪的,都各自一偏(片?),意思是不是……买的人跟卖的人的意思互相不一致,现在尤其是,只要我多赚钱,我什么都可以做,无所谓个人主义。 这种不是有共同的认识,只有各自的认识,这样的心也不正,意也不诚。所以《大学》里也谈,要“克己复礼”,要把自己的私心杂念克服了以后才能复礼,所谓复礼也就是恢复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共处,礼就是和,和为贵,也可以说礼就是和平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都各自怀着鬼胎,你说这样子能不能通气?能不能认识一致?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所以这种都是要打破私心杂念,打破个体体,不能以一己之私来把共同的认识都给泯灭了。(休息) 心正,意诚,以集体体为体才有心正、意诚的问题,才有逍遥的问题,才有互相之间平安无事的问题,才有老也可以真正成了老,而幼真正成为幼,在家庭里头,中年也真正成为中年。所以这样子修了身,每个人,不管男女老幼,都有修身的问题,都有互相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问题,这样子才能互相打成一片,这样才能够家也齐了,国也治了,天下也太平了。这样才能达到什么叫做可持续发展,什么叫无私的克己的和平。所以有这样子共同的认识是最重要的,有共同的认识,另外也可以说的,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才是真正的共同认识。我自个立了,不立人,我自个达了,不达人,那才是不叫有共同的认识。我一个人站立起来能够生存上没有问题,那就算了了,那就还不是有共同认识。 所以一定要克己,一定象“发而皆中节”,“喜怒哀乐”未发以前的叫做中,也有人……(讲)未发以前也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也就是庄子……啊老子说的“有无相生”。阿赖耶识的种子能生起现行,现行又熏成种子,这个问题是一个大乘佛教理论最中心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把世界所以然的问题弄得一清二楚。过去象禅宗也注意未发之中,可是它讲不到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所以“发而皆中节”,“喜怒哀乐”,发了以后都中节,中节的意思就是和平的意思,就是克己复礼,恢复和平,互相之间没有矛盾,或者矛盾非常小,“发而皆中节”,好象有个节奏,人生有一个律动,佛教里说戒律,这个律,律动,人生的一个律动,那是非常美妙的,那就拿现在抗洪精神来说,全国一致,那是什么一种状态,它就是集体体,达到这种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行动,共同的节奏,这是不得了的。要拿这种精神来搞任何事情,那是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太难的问题。不过能达到这种精神是比较难,现在有好多地方,还出现利用抗洪的问题,达到个人的私心,还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怎么能使个体体转化成集体体?欲爱能转化成德爱?这是很大的问题。尤其在当前。好象是经济效益也占,社会效益他也占,是不是有真正离开社会效益的经济效益?我有点怀疑。必须符合社会效益,才能叫做经济效益,否则那个经济效益就不是个效益。那就是个体、自私。 “发而皆中节”,人生是有这么一个美妙的律动的,所以在儒家的看法,独乐乐还是众乐乐?还是大家一块儿乐算乐呀?还是只是个人乐才乐?这是孟子谈到的。也讲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庭里头我能够把老人真正当作老人,那就是真正的达到跟老人和平共处,能够真正把老人的生活安置得好。“幼吾幼”是把家庭的幼年,我们都无论老年、无论中年,都把幼年把他对待好,要安排好,那也就是老年的身也修了,中年的身也修了,这样家才能够真正齐了,真正达到和平。所以人与人之间在家庭里就能够表现出来,无论老年,无论中年,无论幼年,无论婴儿,都各得其所,这就是一个齐家的齐,这个家所以能齐,就因为每个人的身都修了,都能克己,都能“发而皆中节”,一个家庭成功,这样一个和谐美妙的节奏的、律动的机构,那你多……最应该实现的。 把这种精神放在社会,把这种抗洪的精神放在国际,那你说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吴非问:从欲爱到德爱,德爱之后应该是怎么一种状态?)那就是无体体,只有大乘佛教是前途。(只有达到德爱了才能谈无体体,才能谈大乘佛教?)对,才能达到无体体,由集体体转化为集体体(无体体之误?——整理者注),明白了吗?(先有集体体,后有无体体?)你净搞个体体,你怎么谈到无体体?必须是两层转化,个体体转化为集体体,然后才能集体体转化为无体体。那就是我们今天正要谈的,东方哲学里头儒家道家是集体体,这个位置给它定了以后,才能很顺利地达到大乘佛法的无体体。(儒家的大同社会是不是集体体的一种圆满理想呢?)那就是一种集体体,达不到无体体。所以我们现在要开发慈氏学,也同时开发儒家道家的思想,使它的位置定了,就是定到集体体上,才能够顺利转化为大乘佛法的无体体。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无体体。否则还是拿集体体当作无体体,障碍无体体的认识。 我们今天谈到东方文化,就是儒家道家定位的问题,也就是要真正开发慈氏学。可是现在就有一个前提,因为现在一般人对儒家道家的思想,认识还不清楚,就过去认识也不清楚,那就是还需要我们用慈氏学的理论来把它廓清,弄清楚,认识清楚。所以身修以后才家齐,家齐以后国治,国治以后才天下都平。 今天我们就说到什么叫可持续的发展,什么是无私的和平,可以说都奠基于集体体之上。今天能够把儒家道家的著作我们想法大家都能够用一点儿功夫,把它认识一下,大家不妨也把儒家的四书,道家的老庄,庄子,甚至于列子,都可以研究一下。不但对中国现实有好处,对世界,所谓世界的可持续的发展,无私的和平,也有好处。那就是对世界将来能开发慈氏学也有好处。所以现在咱们以《大学》里头说到身修而家齐,它这身修家齐有具体的内容,就是心正啊,意诚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是以力来……,是以心来比心,将心比心,而不是以力量来互相比。家庭也是如此,老人们力量差,幼婴力量也差,中间的中年力量就大,他可以尊老爱幼,所以由家庭这个表率,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就是把身修家齐又扩充到社会,扩充到世界。我们把老人安排好,把小孩儿安排好,拿这个安排的心思,这种意向来对待一切人,对待世界的老人,对世界的小孩儿,这就是一种自然的发展,就是可持续的发展,就是无私的和平。你说人与人之间,由家庭到全世界于一条线,是不是分不开的。所以儒家身修以后就家齐,家齐以后就国治,国治而平天下。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男女这件事,是有同体的问题,集体体的问题,也有个体体的问题,掺杂一起,很容易把集体体变成个体体。所以现在这种随便离婚,随便有外遇,随便就同居,随便就离居,这个问题是个破坏性的。正是把男女居室不当作真正的大伦事来看,当作个人的一种小事,自由的事情,其实这是最大的错误。非梵行的问题,也是欲界众生离不开的问题,也是又掺杂欲爱,又掺杂德爱,所以怎么样处理发呢?那也就是在家庭里头,我们把男女老中青幼婴的所有的身体,都给安排得很好,互相是将心比心,而不是将力比力,而是以力来相扶持,那就是拿这种精神如同拿我们抗洪的精神发挥到一切事情,那是多美妙的事情,这是人间的美妙的事情。进一步,转化为无体体,那你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这种快乐世间没有的。 今天主要没有把非梵行以至转化成梵行,这问题下次咱们还要讲一下。因为这问题不是个小事情,不但是生人的问题,而且是把人安置到最逍遥、最快乐、最自在的位置上,那也就是净化梵住。下次我们还继续讲。而且希望大家把今天介绍给大家的《大学》、《中庸》四书,老庄都可以看一看,都可以用我们这个个体体、集体体、无体体分析一下。 我觉得尤其我最近感觉到《总摄大乘纲领论》这个书虽然在藏文只有四十二页,这个书非常非常重要,是大乘佛法的真正的纲领,真正的精华,所以我希望同仁每个人都把这个书拼命地要学好,那也就是把藏文的翻译把它弄得一清二楚。好,我们今天先讲到这儿。
--------------------------------------------------------------------------------------------------------- 更多韩镜清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不能化解是怨恨深了,我们要有耐心,这要有定功,不能着急,我们始终以真诚心来相待,时间久了,自然有感应,我们每天将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业障早一天消除,他就能觉悟,就能回头。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