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二


2014/9/4    热度:202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二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

  玄二、别辨七戒7 黄一、难行戒3 宇一、征

  云何菩萨难行戒?

  宇二、标

  当知此戒略有三种。

  宇三、释3 宙一、弃舍增上

  谓诸菩萨,现在具足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弃舍如是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受持菩萨净戒律仪。是名菩萨第一难行戒。

  宙二、于难无亏

  又诸菩萨受净戒已,若遭急难乃至失命,于所受戒尚无少阙,何况全犯。是名菩萨第二难行戒。

  宙三、恒无失念

  又诸菩萨,如是如是遍于一切行住作意,恒住正念,常无放逸,乃至命终于所受戒无有误失,尚不犯轻,何况犯重。是名菩萨第三难行戒。

  如是如是遍于一切行住作意等者:如前所说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今唯依二而作是说。谓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俱时随行不放逸行。谓我定当如如所应行,如如所应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令无所犯;乃至广说如如所应行,如如所应住,如是如是行,如是如是住,不起毁犯。由是此说如是如是遍于一切行住作意,义应准知。

  黄二、一切门戒3 宇一、征起

  云何菩萨一切门戒?

  宇二、标列

  当知此戒略有四种。一者、正受戒,二者、本性戒,三者、串习戒,四者、方便相应戒。

  宇三、随释4 宙一、正受戒

  正受戒者,谓诸菩萨受先所受三种菩萨净戒律仪。即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宙二、本性戒

  本性戒者,谓诸菩萨住种性位,本性仁贤,于相续中,身语二业恒清净转。

  本性戒等者:谓诸菩萨六处殊胜有如是相,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是名本性住种性。于此位中,虽未串习三种净戒,然性仁慈,于诸有情不极损恼;又性贤善,于同法者易可共住;是名本性仁贤。约所依身,名为相续,从无始来流转不息故。此说菩萨戒波罗蜜多种性相,如其所说,当知身语二业恒清净转。

  宙三、串习戒

  串习戒者,谓诸菩萨昔余生中,曾串修习如先所说三种净戒。由宿因力所任[1]持故,于现在世一切恶法不乐现行,于诸恶法深心厌离;乐修善行,于善行中深心欣慕。

  宙四、方便相应戒

  方便相应戒者,谓诸菩萨依四摄事,于诸有情身语意[2]业恒相续转。

  方便相应戒等者:约四摄事,说名方便。此复有四,一、随摄方便,二、能摄方便,三、令入方便,四、随转方便。方便所摄身语意业,于诸有情能正摄受、调伏、成熟,由是故名方便相应戒。如力种性品说。(陵本三十八卷二十二页3175)

  黄三、善士戒3 宇一、征

  云何菩萨善士戒?

  宇二、标

  当知此戒略有五种。

  宇三、列

  谓诸菩萨自具尸罗,劝他受戒,赞戒功德,见同法者深心欢喜,设有毁犯如法悔除。

  自具尸罗等者:谓自离杀生乃至离邪见,是名自具尸罗。若以此事劝进他人,是名劝他受戒。若即于彼以无量门称扬赞述,是名赞戒功德。若见离杀生者乃至离邪见者,深心庆悦,生大欢喜,是名见同法者深心欢喜。如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三卷四页4218)此由善行所摄而受律仪,是故得名善士戒。于五种中,已说前四,余后一种,如文易知。

  黄四、一切种戒3 宇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种戒?

  宇二、标

  当知此戒以要言之,六种、七种,总十三种。

  六种七种总十三种者:此菩萨戒,从其自性乃至清净,总有九相;然于一切相中分数渐增,乃至最后增为十种,如文可知。今于此中一切种相,依次第数,增六、增七皆此所摄,是故说言六种、七种,总十三种。由是次第乃至增十,总成九相。

  宇三、释2 宙一、六种

  言六种者,一、回向戒,回向大菩提故。二、广博戒,广摄一切所学处故。三、无罪欢喜处戒,远离耽着欲乐、自苦二边行故。

  三无罪欢喜处戒等者:远离耽着欢乐行边,由是得名无罪处戒;远离受用自苦行边,由是得名欢喜处戒。

  四、恒常戒,虽尽寿命亦不弃舍所学处故。五、坚固戒,一切利养恭敬、他论、本随烦恼不能伏故、不能夺故。

  五坚固戒等者:谓此净戒不为一切之所摧伏,不为一切之所引夺,名坚固戒。言一切者,略有三种。谓一切利养恭敬、一切外道异论、一切本随烦恼。由坚力持,说不能伏;由具胜解,说不能夺。

  六、尸罗庄严具相应戒,具足一切戒庄严故。尸罗庄严如声闻地应知其相。

  六尸罗庄严具相应戒等者:声闻地中作如是言: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庄严具?答:诸余世间耳环、指环、腕钏、臂钏及以宝印、金银、鬘华妙庄严具。若有成就幼稚、黑发、少年、盛壮、姝妙形色而服饰之,少增妙好。乃至广说戒庄严具,于一切类、于一切时,若有服者皆为妙好。是故尸罗名庄严具。(陵本二十二卷十三页1929)

  宙二、七种

  言七种者,一、止息戒,远离一切杀生等故。二、转作戒,摄一切善故,饶益有情故。三、防护戒,随护止息转作戒故。四、大士相异熟戒。

  四大士相异熟戒者:即大士相名为异熟。此略有八,一者、寿量具足,二者、形色具足,三者、族姓具足,四者、自在具足,五者、信言具足,六者、大势具足,七者、人性具足,八者、大力具足。如自他利品释。(陵本三十六卷一页2901)由戒是此异熟之因,是故得名大士相异熟戒。

  五、增上心异熟戒。

  五增上心异熟戒者:由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安定。由是得名增上心异熟戒。

  六、可爱趣异熟戒。

  六可爱趣异熟戒者:谓由此戒增上力故,唯于可爱趣中受增上生。若在凡地,即于人中生剎帝利大富贵家,若婆罗门大富贵家,若诸长者大富贵家,若生所余豪贵大富多诸财榖库藏等家,乃至能生天趣所当生处。若已入地,始从第一极欢喜住,乃至第十最上成满诸菩萨住,如其所应差别受生。如住品中广释。(陵本四十七卷十三页[3]3771)由是得名可爱趣异熟戒。

  七、利有情异熟戒。

  七利有情异熟戒者:谓诸菩萨由戒为先,修十一种利有情业,于诸有情有哀怜心、有悲愍心、有亲爱心。即由如是串习增上力故,于今现在安住自性能利有情,由是得名利有情异熟戒。

  黄五、遂求戒4 宇一、征

  云何菩萨遂求戒?

  宇二、标

  当知此戒略有八种。

  宇三、释2 宙一、由审思惟2 洪一、举于自所

  谓诸菩萨自谛思惟:如我希求勿彼于我现行断命,不与而取,秽欲邪行,虚妄,离间,粗恶,绮语,手块杖等诸非爱触加害于我。我求是已,他若相违而现行者,我求不遂、我意不悦。

  洪二、例于他所

  如我希求,他亦如是。勿我于彼现行断命,广说乃至恶触加害;彼求是已,我若相违而现行者,彼求不遂、彼意不悦。我之所作,若有令他所求不遂、意不悦者,何现行为。

  宙二、令不现行

  菩萨如是审思惟已,命难因缘亦不于他现行八种所求不遂、不悦意事。

  宇四、结

  如是八种,说名菩萨遂求戒。

  勿彼于我现行断命等者:谓于身语恶不善业有所造作,是名现行。此中前七不善业道,如文易知。诸非爱触,略有八种。谓手触触、块触触、杖触触、刀触触、冷触触、暖触触、饥触触、渴触触。如意地说。(陵本三卷十四页250)今举前三,等取所余,故置等言。

  黄六、二世乐戒4 宇一、征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戒?

  宇二、标

  当知此戒略有九种。

  宇三、释2 宙一、别列二类2 洪一、四种

  谓诸菩萨为诸有情于应遮处而正遮止,于应开处而正开许,是诸有情应摄受者正摄受之,应调伏者正调伏之,菩萨于中身语二业常清净转,是则名为四种净戒。

  为诸有情于应遮处而正遮止等者:谓诸有情,若有所作能往恶趣,或障善趣,或障如法所得利养,或障寿命,或障沙门,如是等类,如来遮制不令现行,名应遮处。与此相违,名应开处。菩萨见已,应正遮止、或正开许。若诸菩萨于诸有情增上摄受,或摄取摄受,彼诸有情如其所应,说名应摄受者。摄受品中广释其相。(陵本四十八卷二十六页3898)又于所犯若有过失违犯,或应诃责、或应治罚、或应驱摈,是名应调伏者。菩萨于此诸有情类,随摄受仪、随菩萨仪正摄受之,以调伏法正调伏之;不行欺诳,所言诚谛,远离一切杀缚、捶打、治罚、逼迫、断截等事;于他毁犯虽有诃责、摈罚,然怀亲爱无损恼心;由是说言身语二业常清净转。

  洪二、五种

  复有所余施、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俱行净戒,则为五种。

  宙二、总明九种

  总说名为九种净戒。

  宇四、结

  如是菩萨所有净戒,能令自他现法后法皆得安乐,是故说名菩萨此世他世乐戒。

  黄七、清净戒4 宇一、征

  云何菩萨清净戒?

  宇二、标

  当知此戒略有十种。

  宇三、释10 宙一、初善受戒

  一者、初善受戒。唯为沙门三菩提故,非为命故。

  初善受戒等者:此说菩萨意乐增上,为法出家,不为活命;求大菩提,非为不求;为求沙门、为求涅槃,非为不求。由是得名初善受戒,从其最初意乐善故。言三菩提,犹云正觉,如前所说为求大菩提故。

  宙二、不沈举戒

  二者、不太沈戒。于违犯时,远离微薄生悔愧故;及不太举戒,远离非处生悔愧故。

  不太沈戒不太举戒等者:沈谓惛沈,举谓掉举。由惛沈故,顺生烦恼、坏断加行。由掉举故,起恶寻思,心生躁扰。由戒加行,善修治心,远离惛掉,是故得名不太沈戒、不太举戒。谓有毁犯,速能还净,发起猛利恶作及惭愧故,于犯不犯能正了知,不于非处生恶作及惭愧故。

  宙三、离懈怠戒

  三者、离懈怠戒。于睡眠乐、倚乐、卧乐不耽着故,昼夜勤修诸善品故。

  宙四、离放逸戒

  四者、离诸放逸所摄受戒。修习如前所说五支不放逸故。

  宙五、正愿戒

  五者、正愿戒。远离利养恭敬贪故,不愿生天,而自要期修梵行故。

  正愿戒等者:谓于现在不为贪求利养恭敬,又于未来不愿往生天魔王宫受诸妙欲,唯为要期正修梵行,由是得名正愿戒。言梵行者,谓八圣支道,及与远离非正梵行习YIN欲法。如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三卷三页6283)

  宙六、具轨则戒

  六者、轨则具足所摄受戒。于诸威仪所作众事善品加行妙善圆满,如法身语正现行故。

  轨则具足所摄受戒等者:此中轨则略有三种,谓于威仪路,或于所作事,或于善品加行处所,是即律仪戒中轨则圆满。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二卷三页1895)由是轨则随顺世间,不越世间;随顺毗奈耶,不越毗奈耶。若能如所说相悉皆具足,是名如法现行身语,由是得名轨则具足所摄受戒。

  宙七、具净命戒

  七者、净命具足所摄受戒。离矫诈等一切邪命过失法故。

  宙八、离二边戒

  八者、离二边戒。远离受用欲乐、自苦二边法故。

  宙九、永出离戒

  九者、永出离戒。远离一切外道见故。

  永出离戒等者:诸外道类皆执实我,名外道见。依世间道虽能离欲,乃至上生非想非非想处,然非真实究竟能解脱故。远离彼见,依净尸罗,得定、修慧,能永出离,由是得名永出离戒。

  宙十、无损失戒

  十者、于先所受无损失戒。于先所受菩萨净戒无阙减故,无破坏故。

  于先所受无损失戒等者:戒无亏损,名无阙减。戒不弃舍,名无破坏。

  宇四、结

  如是十种,是名菩萨清净戒。

  如是十种名菩萨清净戒者:声闻地说:尸罗律仪,由十因缘,当知亏损;即此相违十因缘故,当知圆满。云何十种亏损因缘?一者、最初恶受尸罗律仪,二者、太极沈下,三者、太极浮散,四者、放逸懈怠,五者、发起邪愿,六者、轨则亏损所摄,七者、净命亏损所摄,八者、堕在二边,九者、不能出离,十者、所受失坏。(陵本二十二卷八页1911)今此十种文义正同,唯二、三、四开合有异,如文易了。当知此与声闻共学,是故亦名菩萨清净戒。

  天二、总明藏摄2 地一、摄受当果

  如是菩萨大尸罗藏,能起当来大菩提果。谓依此故,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得圆满已,现证无上正等菩提。

  地二、常获五利2 玄一、标

  乃至未证无上菩提,依此无量菩萨戒藏正勤修习,常能获得五种胜利。

  玄二、列

  一者、常为十方诸佛护念。二者、将舍命时,住大欢喜。

  将舍命时住大欢喜者:谓自了知戒增上力,当生善趣,不往恶趣。无恶趣畏,故住欢喜。

  三者、身坏已后,在在所生,常与净戒若等若增诸菩萨众为其同分、为同法侣、为善知识。

  常与净戒若等若增菩萨众等者:等谓平等,无胜劣故。增谓增上,即胜异名。同勤修学菩提资粮,说名同分。同修六种波罗蜜多,名同法侣。于所化生能为善友,名善知识。

  四者、成就无量大功德藏,能满净戒波罗蜜多。五者、现法后法常得成就自性净戒,戒成其性。

  常得成就自性净戒戒成其性者:谓诸菩萨,在在生处不舍菩萨净戒律仪,防护净戒令能无犯,是名成就自性净戒。若入第二增上戒住,于此住中性戒具足,极少邪恶业道所摄诸恶犯戒尚不现行,况中上品,是名戒成其性。

  亥二、摄属所作4 天一、略标列

  如是如上所说一切自性戒等九种尸罗,当知三种净戒所摄。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

  天二、举要义

  如是三种菩萨净戒,以要言之,能为菩萨三所作事。谓律仪戒能安住其心,摄善法戒能成[4]熟自佛法,饶益有情戒能成熟有情。

  天三、摄一切

  如是总摄一切菩萨所应作事。所谓欲令现法乐住安住其心,身心无倦,成熟佛法、成熟有情。

  天四、结共学2 地一、显唯尔所

  如是菩萨唯有尔所菩萨净戒,唯有尔所净戒胜利,唯有尔所净戒所作。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地二、明一切共

  过去菩萨求大菩提,已于中学;未来菩萨求大菩提,当于中学;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在菩萨求大菩提,今于中学。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忍品第十一

  酉三、忍度(即忍品)4 戌一、征

  云何菩萨忍波罗蜜多?

  戌二、列2 亥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自性一切难 一切门善士 一切种遂求 二世乐清净

  如是九种相 是名略说忍

  亥二、长行

  谓九种相忍,名为菩萨忍波罗蜜多。一、自性忍,二、一切忍,三、难行忍,四、一切门忍,五、善士忍,六、一切种忍,七、遂求忍,八、此世他世乐忍,九、清净忍。

  戌三、释3 亥一、自性忍3 天一、征

  云何菩萨自性忍?

  天二、释

  谓诸菩萨或思择力为所依止,或由自性堪忍怨害,遍于一切皆悉[5]堪忍、普于一切皆能堪忍。由无染心,纯悲愍故,能有堪忍。

  天三、结

  当知此则略说菩萨忍之自性。

  云何菩萨自性忍等者:下说菩萨一切忍是忍种类,今说自性是其体相,随应摄彼,其义当知。言思择力为所依止者,谓于一切忍。言自性堪忍怨害者,谓于耐他怨害忍。如前忍波罗蜜多种性相说。(陵本三十五卷五页2838)遍于一切皆悉堪忍者,当知此由思择力。谓一切法、一切苦、一切怨害,名为一切。普于一切皆能堪忍者,当知此由自性、或思择力。谓一切苦、一切怨害,名为一切。言由无染心者,谓依思择力。言纯悲愍者,谓由性堪忍。总摄为一,名自性忍。

  亥二、一切忍2 天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忍?

  天二、释2 地一、标列种类2 玄一、二种

  当知此忍略有二种。一、依在家品忍,二、依出家品忍。

  玄二、三种

  当知依此二种品忍各有三种。一、耐他怨害忍,二、安受众苦忍,三、法思胜解忍。

  地二、随释三种3 玄一、耐他怨害忍3 黄一、征

  云何菩萨耐他怨害忍?

  黄二、释2 宇一、辨相2 宙一、正审思择3 洪一、于自所

  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从他怨害所生众苦现在前时,应如是学:如此是我自业过耳,由我先世自造种种不净业故,今受如是种种苦果。

  谓诸菩萨猛利无间种种长时等者:此显菩萨不舍生死,流转相续,即于其中遭怨害苦,故作是说。

  我今于此无义利苦[6]若不忍者,复为当来大苦因处。

  无义利苦者:于生死中无义无利,是名无义利苦。如说一切有情无始生死,空无义利故。

  我若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便为于己[7]自作非爱,便为于己[8]自生结缚,便为于己[9]自兴怨害,非是于他。

  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谓由不忍为因,有生死苦,是名大苦因法。当知不忍,瞋为自体。即于彼法若生若长安住爱乐,名随顺转。

  洪二、于自他所

  又自他身所有诸行,一切皆用性苦为体。彼无知故,于我身中性苦体上更增其苦;我既有知,何宜于彼性苦体上重加其苦。

  洪三、于声闻所

  又[10]诸声闻多分唯修自义利行,尚不应起能生自他众苦不忍,何况我今正为勤修他义利行而生不忍。

  宙二、勤修五想4 洪一、标

  菩萨如是正思择已,勤修五想,于怨亲中、劣等胜品、有乐有苦、具德具失诸有情所,能忍一切怨害之苦。

  洪二、征

  云何五想?

  洪三、列

  一、宿生亲善想,二、随顺唯法想,三、无常想,四、苦想,五、摄受想。

  洪四、释5 荒一、宿生亲善想2 日一、征

  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宿生亲善之想?

  日二、释2 月一、修亲善想

  谓诸菩萨应如是学: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经历长世昔余生中,未曾为我若父、若母、兄弟、姊妹、亲教、轨范、尊似尊等。

  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等者:如世尊言:我不观见如是种类有情可得。无始世来经历生死,长时流转,不互相为或父、或母、兄弟、姊妹,若轨范师,若亲教师,若余尊重,似尊重者。由是因缘,一切怨品,无不皆是我之亲品。如声闻地说。(陵本三十卷十九页2544)与此义同。

  月二、依想堪忍

  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舍怨憎想,住亲善想。依亲善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

  荒二、随顺唯法想2 日一、征

  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随顺唯法之想?

  日二、释2 月一、修唯法想

  谓诸菩萨应如是学:依托众缘,唯行唯法,此中都无我及有情、命者、生者,是其能骂、能瞋、能打、能弄、能诃,或是所骂、所瞋、所打、所弄、所诃。

  依托众缘唯行唯法等者:如说缘性缘起所缘,谓于三世唯行、唯法、唯事、唯因、唯果,堕正道理。唯有诸法能引诸法,无有作者及以受者。是故我及有情、命者、生者,能骂、所骂、能瞋、所瞋、能打、所打、能弄、所弄、能诃、所诃,唯有音声、唯有名字,即依此义,故说都无。

  月二、依想堪忍

  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舍有情想,住唯法想。依唯法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

  荒三、无常想2 日一、征

  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无常想?

  日二、释2 月一、修无常想

  谓诸菩萨应如是学:诸有有情若生若长,一切无常,皆是死法。极报怨者,谓断彼命。是诸有情命念念断,智者何缘复欲更断。如是生[11]死性无常法诸有情上,其有智者尚不应起有染浊心,况当以手、块杖加害,何况一切永断其命。

  尚不应起有染浊心者:谓不应起恶意分别,欲为损害故。

  月二、依想堪忍

  如是如理正思惟故,舍常坚想,安住无常不坚固想。依无常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

  荒四、苦想2 日一、征

  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习苦想?

  日二、释2 月一、修习苦想2 盈一、于诸有情

  谓诸菩萨应如是观:若[12]诸有情大兴盛者,尚为三苦常所随逐,所谓行苦、坏苦、苦苦,况诸有情住衰损者。

  盈二、于苦有情

  如是观已,应如是学:我今于此苦常随逐诸有情所,应勤方便令离众苦,不应于彼重加其苦。

  况诸有情住衰损者者:有情自体有多衰损差别可得,谓无病衰损[13]、寿命衰损、眷属衰损。由是因缘,于现法中住诸苦恼,是名住衰损者。

  月二、依想堪忍

  如是如理正思惟故,断灭乐想,生起苦想。依此苦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

  断灭乐想生起苦想者:谓于有漏有情,如实观察胜义唯苦,尚不见其常住安乐,何况于彼有苦有情。由是因缘,故于一切断灭乐想,生起苦想。

  荒五、摄受想2 日一、征

  云何菩萨于有怨害诸有情所,修摄受想?

  日二、释2 月一、修摄受想

  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为一切有情之类发菩提心,摄受一切有情之类皆为亲眷,我应为彼作诸义利。我今不应本于有情欲作义利,而当于彼不忍怨害,作非义利。

  月二、依想堪忍

  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于有怨害诸有情所灭除他想,住摄受想。依摄受想,于诸怨害悉能堪忍。

  灭除他想住摄受想者:由诸菩萨摄诸有情以为自体,是故于彼灭除他想,住摄受想。

  宇二、释名2 宙一、征

  云何名忍?

  宙二、释

  自无愤勃,不报他怨,亦不随眠流注恒续,故名为忍。

  黄三、结

  是名菩萨耐他怨害忍。

  云何名忍等者:谓诸菩萨性于他所遭不饶益,无恚害心,亦不反报,是名自无愤勃,不报他怨。若他谏谢,速能纳受,终不结恨、不久怀怨,是名亦不随眠流注恒续。当知此约菩萨性能堪忍,说此忍名。

  玄二、安受众苦忍3 黄一、征

  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

  黄二、释3 宇一、如理思惟2 宙一、于过去世

  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从昔来依欲行转,常求诸欲,故意思择为诸苦因,追求种种苦性诸欲。于追求时,忍受无量猛利大苦。所谓种种徇[14]利、务农、勤王等事。如是追求无义苦时,令我具受种种大苦,皆由无智思择过失。

  宙二、于现在世

  我今为求能引安乐最胜善品,尚应思择忍受百千俱胝大苦,况少小苦而不忍受。

  依欲行转等者:谓依欲界诸行,心、意、识生,是名依欲行转。受用欲尘为境界故,于五妙欲恒起追求,是名常求诸欲。起不如理作意,思惟其相及与随好,是名故意思择。由是因缘,令心流漏,发生种种恶不善法,是故说彼为诸苦因。

  宇二、能忍众苦4 宙一、标

  如是如理正思惟故,为求菩提,悉能忍受一切事苦。

  宙二、征

  云何名为一切事苦?

  宙三、列

  当知此苦略有八种。一、依止处苦,二、世法处苦,三、威仪处苦,四、摄法处苦,五、乞行处苦,六、勤劬[15]处苦,七、利他处苦,八、所作处苦。

  宙四、释8 洪一、依止处苦2 荒一、显处

  依止处苦者,依谓四依。由依此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刍分。所谓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供身什[16]物。

  荒二、明忍

  菩萨于此若得粗弊、尠少、稽留、轻懱不敬,不生忧悒,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依止处苦。

  依谓四依等者:一者、衣服,二者、饮食,三者、卧具,四者、病缘医药供身什物,是为四依。于此四依得非上妙,名得粗弊。得非众多,名得鮮少。他或于此不速疾施,是名稽留。不恭敬施,是名轻懱不敬。声闻地说:又应如是自持其心往施主家。岂有出家往诣他所,要望他施非不惠施,要望他敬非不恭敬,要多非少,要妙非粗,要当速疾而非迟缓。(陵本二十三卷[17]十一页1978)由是道理,菩萨于此不生忧悒。

  洪二、世法处苦2 荒一、显处2 日一、标列

  世法处苦者,当知世法略有九种。一、衰,二、毁,三、讥,四、苦,五、坏法坏,六、尽法尽,七、老法老,八、病法病,九、死法死。

  日二、名苦

  如是世法若总若别会遇现前,能生众苦,此即名为世法处苦。

  荒二、明忍

  菩萨触对如是众苦,思择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世法处苦。

  当知世法略有九种等者:供养亲近无量品说:依世八法,有八种苦。一、坏法坏时苦,二、尽法尽时苦,三、老法老时苦,四、病法病时苦,五、死法死时苦,六、无利苦,七、无誉苦,八、有讥苦。(陵本四十四卷十三页3583)此说有九,增苦可知。初之四种,八世法摄。今说彼苦,故唯取四。次之二种,外无常摄。后之三种,内无常摄。

  洪三、威仪处苦2 荒一、显处

  威仪处苦者,当知即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菩萨于中若行、若坐,昼[18]夜恒时从诸障法净修其心,终不非时胁着床座、草敷、叶敷。

  荒二、明忍

  菩萨于此疲所生苦悉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威仪处苦。

  终不非时胁着床座草敷叶敷者:谓于大床、或小绳床、或草叶座端身而坐,推度时日,终不以背或以其胁,依倚大床、或小绳床、或壁、或树、草叶座等。如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五卷二十页2152)此应准知。

  洪四、摄法处苦2 荒一、显处2 日一、标

  摄法处苦者,当知摄法略有七种。

  日二、列

  一、供事三宝;二、供事尊长;三、谘受正法;四、既谘受已,广为他说;五、以大音声吟咏、赞诵;六、独处空闲,无倒思惟、称量、观察;七、修习瑜伽作意所摄若止、若观。

  荒二、明忍

  菩萨于此七种摄法,勇猛劬劳所生众苦悉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摄法处苦。

  洪五、乞行处苦2 荒一、显处2 日一、总标

  乞行处苦者,当知此苦略有七种。

  日二、列释

  一者、自誓毁形,剃须发等,弃舍世俗诸相好故。二者、自誓毁色,受持改变坏色衣故。三者、进止云为皆不纵任,游涉世间,一切行住自兢摄故。四者、依他活命,舍商农等世间事业,从他所得而存济故。五者、尽寿从他求衣服等,于所获得非法珍财、久所贮积不受用故。六者、尽寿遮止人间诸欲,离非梵行YIN欲法故。七者、尽寿遮止人间嬉戏,舍离观听、歌舞、笑戏、倡妓[19]等故,及离与己[20]亲友同龄笑戏、欢娱、携从等故。

  荒二、明忍

  如是等类,因乞求行所有艰辛所生众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乞行处苦。

  当知此苦略有七种等者:修所成地说:由剃除须发故,舍俗形好故,着坏色衣故,应自观察形色异人。如是名为观察誓受下劣形相。于行住坐卧语默等中,不随欲行;制伏憍慢往趣他家,审正观察游行乞食。如是名为观察誓受下劣威仪。又正观察从他获得无所蓄积诸供身具,如是名为观察誓受下劣众具。由此五相,当知是名初处观察。又善说法毗奈耶中,诸出家者所受尸罗,略舍二事之所显现。一者、弃舍父母、妻子、奴婢、仆使、朋友、眷属、财榖珍宝等所显。二者、弃舍歌舞、倡妓、笑戏、欢娱、游纵、掉逸、亲爱聚会,种种世事之所显现。(陵本二十卷十三页[21]1755)由是当知,此初五种,誓受下劣形相、威仪、众具所摄;后之二种,誓受禁制尸罗所摄。

  洪六、勤劬处苦

  勤劬处苦者,谓诸菩萨勤修善品劬劳因缘,发生种种身心疲恼悉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勤劬处苦。

  洪七、利他处苦2 荒一、指事

  利他处苦者,谓诸菩萨修十一种利有情业,如前应知。

  荒二、明忍

  由彼所生种种忧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利他处苦。

  修十一种利有情业等者:戒品中说:由十一相,名住一切种饶益有情戒。(陵本四十卷八页3280)如彼广说应知。

  洪八、所作处苦

  所作处苦者,谓诸菩萨或是出家,便有营为衣钵等业;或是在家,便有无倒商贾、营农、仕王等业。由此发生种种勤苦,菩萨一切皆能忍受,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如是名为菩萨忍受所作处苦。

  宇三、忍苦胜利

  又诸菩萨虽触众苦,而于无上正等菩提,未正勤修能正勤修,已正勤修能无退转,常勤修习,无变异意、无杂染心。

  黄三、结

  是名菩萨安受众苦忍。

  玄三、法思胜解忍3 黄一、征

  云何菩萨法思胜解忍?

  黄二、释2 宇一、依处3 宙一、标

  谓诸菩萨于一切法能正思择,由善观察胜觉慧故,能于八种生胜解处善安胜解。

  宙二、征

  云何八种生胜解处?

  宙三、列

  一、三宝功德处,二、真实义处,三、诸佛菩萨大神力处,四、因处,五、果处,六、应得义处,七、自于彼义得方便处,八、一切所知、所应行处。

  由善观察胜觉慧故等者:此中觉慧,谓能简择俱生之慧。如摄异门分说。(陵本八十三卷十页6307)此中八种生胜解处,如前力种性品别释应知。(陵本三十八卷七页3117)

  宇二、因缘

  又此胜解由二因缘,于彼诸处能善安立。一、长时串习故;二、证善净智故。

  黄三、结

  是名菩萨法思胜解忍。

  由二因缘等者:力种性品亦说:由二因缘具多胜解。一者、多修胜解故;二者、积集猛利忍故。(陵本三十八卷八页3120)文别义同。

  亥三、难行忍等2 天一、结前生后

  如是菩萨依此二品一切忍故,当知广开难行忍等诸相差别。

  天二、别释七忍7 地一、难行忍3 玄一、征

  云何菩萨难行忍?

  玄二、标

  当知此忍略有三种。

  玄三、释3 黄一、于羸劣所

  谓诸菩萨,能于羸劣诸有情所,忍彼所作不饶益事。是名第一难行忍。

  黄二、于臣隶所

  若诸菩萨居尊贵位,于自臣隶不饶益事堪能忍受。是名第二难行忍。

  黄三、于卑贱所

  若诸菩萨,于其种姓卑贱有情,所作增上不饶益事堪能忍受。是名第三难行忍。

  地二、一切门忍3 玄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门忍?

  玄二、标

  当知此忍略有四种。

  玄三、列

  谓诸菩萨,于亲所作不饶益事,于怨所作不饶益事,于中所作不饶益事,悉能堪忍;及于彼三劣等胜品不饶益事皆能忍受。

  及于彼三劣等胜品等者:谓亲怨中三种有情所作不饶益事,有劣等胜品差别故。

  地三、善士忍3 玄一、征

  云何菩萨善士忍?

  玄二、标

  当知此忍略有五种。

  玄三、列2 黄一、先见胜利

  谓诸菩萨,先于其忍见诸胜利。谓能堪忍补特伽罗,于当来世无多怨敌、无多乖离、有多喜乐、临终无悔、于身坏后当生善趣天世界中。

  黄二、自堪忍等

  见胜利已,自能堪忍,劝他行忍,赞忍功德,见能行忍补特伽罗慰意庆喜。

  当知此忍略有五种等者:谓见胜利为一,自能堪忍为二,劝他行忍为三,赞忍功德为四,见能行忍慰意庆喜为五。依如是义,名善士忍,如是种类善行摄故。

  地四、一切种忍3 玄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种忍?

  玄二、标

  当知此忍,六种、七种,总十三种。

  玄三、释2 黄一、六种2 宇一、征

  云何六种?

  宇二、释6 宙一、由怖畏

  谓诸菩萨,了知不忍非爱异熟,由怖畏故,勤修行忍。

  了知不忍非爱异熟者:谓知不忍为因,当受非爱异熟果故。如前已说,我若于此大苦因法随顺转者,便为于己自作非爱,便为于己自生结缚,便为于己自兴怨害。其义应知。

  宙二、由亲善

  于诸有情有哀怜心、有悲愍心、有亲爱心,由亲善故,勤修行忍。

  宙三、由欲乐

  于其无上正等菩提猛利欲乐,为圆满忍波罗蜜多,由是因缘,勤修行忍。

  宙四、由法受

  如世尊说:夫出家者,具忍辱力。由是因缘,不应出家受具足戒而行不忍,由法受故,勤修行忍。

  由法受故者:谓受具足戒时,自发期心,于律仪戒堪忍领受。由是因缘,于自相续律仪随转,是名法受。

  宙五、由串习

  种性具足,先串习忍,于今现在安住自性,故能修忍。

  宙六、由谛察

  知一切法远离有情,唯见诸法无戏论性,谛察法故,能修行忍。

  黄二、七种2 宇一、征起

  云何七种?

  宇二、列释

  谓于一切不饶益忍。从一切忍。

  一切不饶益忍从一切忍者:能忍劣等胜品不饶益事,名于一切不饶益忍。忍怨亲中一切有情所作不饶益事,是名从一切忍。

  一切处忍,谓于屏处及大众前皆能修忍。一切时忍,谓昼初分,若昼中分,若昼后分,若夜,若日,若去来今,若病不病,若卧,若起,常能修忍。由身行忍,不捶打故。由语行忍,不出一切非爱言故。由意行忍,不愤发故,不持污浊恶意乐故。

  地五、遂求忍2 玄一、征

  云何菩萨遂求忍?

  玄二、释2 黄一、略标列3 宇一、列三种

  当知此忍略有八种。谓诸菩萨,于诸有苦来求索者恶[22]逼能忍。于极凶暴上品恶业诸有情所,依法大悲不损恼忍。

  依法大悲者:菩萨发心,大悲为因,名法大悲。一切所作,唯以大悲而为上首,是名依法大悲。

  于诸出家犯戒者所,依法大悲不损恼忍。

  宇二、列五种

  复有五种耐勤苦忍。谓能堪耐除遣有苦有情众苦所有勤苦,又能堪耐求法勤苦,又能堪耐法随法行所有勤苦,又能堪耐即于彼法广为他说所有勤苦,又能堪耐于诸有情所为、所作正与助伴所有勤苦。

  宇三、结八种

  如是八种,名遂求忍。

  黄二、释得名

  若于有情有损恼者,由忍故离;若于有情是所求者,由忍故与;是故说此名遂求忍。

  地六、二世乐忍2 玄一、征

  云何菩萨此世他世乐忍?

  玄二、释2 黄一、略标列

  当知此忍略有九种。谓诸菩萨住不放逸,于诸善法悉能堪忍;

  于诸善法悉能堪忍者:如前所说法思胜解忍应知。

  于诸寒热悉能堪忍;于诸饥渴悉能堪忍;于蚊蝱触悉能堪忍;于诸风日悉能堪忍;于蛇蝎触悉能堪忍;于诸劬劳所生种种若身、若心疲倦忧恼悉能堪忍;于堕生死、生老病死等苦有情,现前哀愍而修行忍。

  黄二、释得名

  如是菩萨修行忍故,能令自身于现法中得安乐住,不为一切恶不善法之所陵杂;能引后世安乐因缘;亦能令他修行种种现法后法安乐正行。是名此世他世乐忍。

  地七、清净忍4 玄一、征

  云何菩萨清净忍?

  玄二、标

  当知此忍略有十种。

  玄三、列

  谓诸菩萨遇他所作不饶益事、损恼违越,终不返报;亦不意愤;亦无怨嫌意乐相续;恒常现前,欲作饶益,先后无异,非一益已[23]舍而不益;于有怨者自往悔谢;终不令他生疲厌已,然后受谢,恐其疲厌,纔谢便受;于不堪忍,成就增上猛利惭愧;依于堪忍,于大师所,成就增上猛利爱敬;依不损恼诸有情故,于诸有情,成就猛利哀愍爱乐;一切不忍并助伴法皆得断故,离欲界欲。

  玄四、结

  由此十相,当知菩萨所修行忍清净无垢。

  当知此忍略有十种等者:谓不返报为一,亦不意愤为二,亦无怨嫌为三,恒作饶益为四,悔谢有怨为五,速受他谢为六,成就惭愧为七,成就爱敬为八,成就哀愍为九,离欲界欲为十。言助伴法者,谓恚、害寻伺应知,由说初静虑地有寻有伺正能对治故。又复当知,此十清净,决择分中略摄为二。谓前九种,名思择力清净;其第十种,名修习力清净。思择力清净复有四种。一、远离罪生清净,二、彼不现行清净,三、无罪生清净,四、远离彼因缘清净。一种、二种、三种、三种,如其次第。(陵本七十五卷六页5763)彼说一种,即此不返报他不饶益事,是名远离罪生清净。彼说二种,即此亦不意愤及无怨嫌意乐相续,是名彼不现行清净。彼说三种,即此恒作饶益、自往谢他、速受他谢,是名无罪生清净。复说三种,即此成就惭愧、爱敬、哀愍,是名远离彼因缘清净。

  戌四、结

  当知此中,初自性忍,广说乃至后清净忍,如是能生广博无量大菩提果。忍为依止,是诸菩萨能圆满忍波罗蜜多,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广博无量大菩提果者:谓得大菩提果,能于无边世界施作佛事故。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精进品第十二

  酉四、精进度(即精进品)4 戌一、征

  云何菩萨精进波罗蜜多?

  戌二、列2 亥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自性一切难 一切门善士 一切种遂求 二世乐清净

  如是九种相 名略说精进

  亥二、长行

  谓九种相精进,名为菩萨精进波罗蜜多。一者、自性精进,二者、一切精进,三者、难行精进,四者、一切门精进,五者、善士精进,六者、一切种精进,七者、遂求精进,八者、此世他世乐精进,九者、清净精进。

  戌三、释8 亥一、自性精进

  云何菩萨自性精进?谓诸菩萨其心勇悍,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炽然无间,无有颠倒,及此所起身语意动,当知是名菩萨所行精进自性。

  云何菩萨自性精进等者:此中自性,由二相显。一、由意乐,二、由加行。言意乐者,谓心勇悍,乃至无有颠倒。由心勇悍,能熟自佛法,是故说言摄受无量善法。能熟他有情,是故说言利益安乐一切有情。言加行者,谓此所起身语意动,此即前说精进意乐。身语意三有所造作,是名为动。

  亥二、一切精进2 天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精进?

  天二、释2 地一、标列种类2 玄一、二种

  谓此精进略有二种。一者、依在家品精进,二者、依出家品精进。

  玄二、三种

  当知依此二品精进,各有三种。一、擐甲精进,二、摄善法精进,三、饶益有情精进。

  地二、随释三种3 玄一、擐甲精进2 黄一、征

  云何菩萨擐甲精进?

  黄二、释2 宇一、辨行相

  谓诸菩萨,于发加行精进之前,其心勇悍,先擐誓甲:若我为脱一有情苦,以千大劫等一日夜,处那落迦,不在余趣,乃至菩萨经尔所时,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假使过此百千俱胝倍数时劫,方证无上正等菩提,我之勇悍亦无退屈,于求无上正等菩提非不进趣。既进趣已,勤勇无懈,何况所经时短苦薄。是名菩萨擐甲精进。

  宇二、显胜利

  若有菩萨于如是相菩萨所有擐甲精进,少起胜解、少生净信,如是菩萨尚已长养无量勇猛发勤精进大菩提性,何况菩萨成就如是擐甲精进。如是菩萨于求菩提、饶益有情,无有少分难行事业可生怯劣难作之心。

  长养无量勇猛发勤精进大菩提性者:此中大菩提性,谓即精进波罗蜜多种性应知。

  玄二、摄善法精进2 黄一、征

  云何菩萨摄善法精进?

  黄二、释3 宇一、标略义

  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为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加行,能成办施、戒、忍、精进、静虑、慧波罗蜜多。

  宇二、出种类3 宙一、总标

  当知此复略有七种。

  宙二、列释7 洪一、无动精进

  一、无动精进,一切分别、种种分别、根本烦恼、少分烦恼、一切异论、一切苦触不倾动故。

  无动精进等者:真实义品中说: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如实知已,达无少法及少品类可起分别。唯取其事,唯取真如。(陵本三十六卷十二页2950)是即此说一切分别、种种分别无动。戒品中说:又于一切犯戒因缘根本烦恼、少分烦恼忿恨等生,亦不忍受。(陵本四十卷七页3276)是即此说根本烦恼、少分烦恼无动。所得大乘胜解,不可引夺、不从他缘,由是能摧一切外道异论,是名一切异论无动。他怨害苦、一切事苦皆能堪忍,是名一切苦触无动。一切事苦,如忍品说应知。(陵本四十二卷八页3440)

  洪二、坚固精进

  二、坚固精进,是殷重加行故。

  洪三、无量精进

  三、无量精进,能现证得一切明处故。

  洪四、方便相应精进

  四、方便相应精进,所应得义无颠倒道随顺而行故,平等通达故。

  随顺而行等者:能引义利,名随顺行。不缓不急,殷重修作,是名平等。无倒了知,是名通达。

  洪五、无倒精进

  五、无倒精进,为欲证得能[24]引义利所应得义,愿所引故。

  洪六、恒[25]常精进

  六、恒常精进,是无间加行故。

  洪七、离慢精进

  七、离慢精进,由勤精进,离高举故。

  宙三、总结

  由此七种摄善法精进勤加行故,令诸菩萨速能圆满波罗蜜多,疾证无上正等菩提。

  宇三、结最胜

  由此精进,是能修证、能成菩提一切善法最胜因缘,余则不尔。是故如来以种种门,称赞精进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玄三、饶益有情精进2 黄一、征

  云何菩萨饶益有情精进?

  黄二、释2 宇一、指

  谓此精进有十一种,如戒品说。

  宇二、辨

  彼说尸罗,此说精进,当知是名彼此差别。

  亥三、难行精进4 天一、征起

  云何菩萨难行精进?

  天二、略标

  谓此精进略有三种。

  天三、列释3 地一、离一切想

  若诸菩萨,无间远离诸衣服想、诸饮食想、诸卧具想及己[26]身想,于诸善法无间修习,曾无懈废。是名第一难行精进。

  无间远离诸衣服想等者:此显四种远离希求之爱,谓衣服爱、饮食爱、卧具爱、有无有爱。闻所成地说:又诸苾刍,顾恋现法身命为依止故,而于衣服、饮食、卧具生希求爱;顾恋后法身命为依止故,而于后有生希求爱;愚于涅槃为依止故,而于无有生希求爱。(陵本十四卷十页1213)今说菩萨于彼远离,尚无有想,况希求爱。

  地二、尽寿恒行

  若诸菩萨如是精进,尽众同分,于一切时曾无懈废。是名第二难行精进。

  地三、平等通达

  若诸菩萨,平等通达功德相应,不缓不急,无有颠倒,能引义利精进成就。是名第三难行精进。

  天四、结因

  如是菩萨难精进力,当知即是缘有情悲,及与般若能摄之因。

  当知即是缘有情悲等者:此显三种难精进力,总能摄受缘有情悲及与般若,名为彼因。

  亥四、一切门精进4 天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门精进?

  天二、标

  谓此精进略有四种。

  天三、列

  一、离染法精进,二、引白法精进,三、净除业精进,四、增长智精进。

  天四、释4 地一、离染法精进

  离染法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未生不生,已生断灭。

  地二、引白法精进

  引白法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一切善法未生令生,已生令住、令不忘失、增长广大。

  地三、净除业精进

  净除业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三业皆悉清净,能摄妙善身语意业。

  地四、增长智精进

  增长智精进者,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集、能增闻思修慧。

  亥五、善士精进3 天一、征起

  云何菩萨善士精进?

  天二、略标

  谓此精进略有五种。

  天三、列释5 地一、无所弃舍精进

  一、无所弃舍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不舍一切欲加行故。

  不舍一切欲加行故者:不舍一切有情无上正愿为所依止,起与利益安乐正加行故。

  地二、无退减精进

  二、无退减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如先所受若等若增,发勤精进随长养故。

  地三、无下劣精进

  三、无下劣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勇猛、炽然、长时、无间精勤策励,心无怯弱、无退屈故。

  地四、无颠倒精进

  四、无颠倒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引义利,方便善巧所摄持故。

  地五、勤勇加行精进

  五、勤勇加行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于无上正等菩提速[27]进趣故。

  亥六、一切种精进4 天一、征

  云何菩萨一切种精进?

  天二、标

  谓此精进,六种、七种,总十三种。

  天三、释2 地一、六种3 玄一、征起

  云何菩萨六种精进?

  玄二、列释6 黄一、无间精进

  一、无间精进。谓一切时修加行故。

  谓一切时修加行故者:时有三种,一、过去,二、未来,三、现在。如是三种,名一切时。

  黄二、殷重精进

  二、殷重精进。谓能周备修加行故。

  黄三、等流精进

  三、等流精进。谓先因力所任持故。

  谓先因力所任持故者:最初发心,是名先因。彼所等流,名所任持。

  黄四、加行精进

  四、加行精进。数数思择种种善品,正加行故。

  数数思择种种善品正加行故者:依奢摩他,数数观察净行所缘,或善巧所缘,或净惑所缘,是名数数思择种种善品。于彼所缘数起胜解,数正除遣,名正加行。义如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一卷十页2580)

  黄五、无动精进

  五、无动精进。一切苦触不能动故,亦不转成余性分故。

  一切苦触不能动故等者:寒热、蚊蝱等触,是名一切苦触。不由此缘精进懈废,名不能动。摄事分说:有坚猛者,由寒热、蚊蝱等所不能动精进故。(陵本八十五卷二十一页6481)解深密经说:若诸菩萨舍于大乘相应作意,堕在声闻、独觉相应诸作意中,当知是名作意散动。(解深密经三卷十五页16,701c)与彼相违,应知无动,由是说言不转余分。

  黄六、无喜足精进

  六、无喜足精进。少分下劣差别证中不喜足故。

  玄三、结名

  菩萨成就如是六种一切种精进,发勤精进故,所以说言: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于诸善法不舍其轭。

  有势有勤等者:摄事分说:又由五相发勤精进,速证通慧。谓有势力者,由被甲精进故。有精进者,由加行精进故。有勇悍者,由于广大法中无怯劣精进故。有坚猛者,由寒热、蚊蝱等所不能动精进故。有不舍善轭者,由于下劣无喜足精进故。(陵本八十五卷二十一页6481)如是五相,能摄前说六种精进,是故举说。

  地二、七种2 玄一、征起

  云何菩萨七种精进?

  玄二、列释7 黄一、与欲俱行精进

  一、与欲俱行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数于无上正等菩提,猛利欲愿随长养故。

  黄二、平等相应精进

  二、平等相应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能令随一根本烦恼及随烦恼,不染污心、亦不缠心。由此精进,能令菩萨于诸善法等习而住。

  平等相应精进等者:此中精进遍不定心及定心位。不定心位,由能念防护意,不令起贪、起瞋、起痴,是名能令随一根本烦恼不染污心。于定位中,由能取彼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为过患想,从顺障法净修其心,能令盖缠未生不生,已生除遣,是名能令随一彼随烦恼亦不缠心。由是能令菩萨住正念知及平等舍,是名于诸善法等习而住。

  黄三、胜进精进

  三、胜进精进。谓诸菩萨,若为随一根本烦恼及随烦恼染心、缠心;为断如是诸烦恼故,精进勇猛,如灭头然。

  黄四、勤求精进

  四、勤求精进。谓诸菩萨,勇猛勤求一切明处无厌倦故。

  黄五、修学精进

  五、修学精进。谓诸菩萨,于所学法如应如宜,普于一切法随法行能成办故。

  普于一切法随法行等者:法随法行略有五种。谓如所求、如所受法,身语意业无倒随转,正思、正修。力种性品广说其相。(陵本三十八卷十八页3158)是名一切法随法行。

  黄六、利他精进

  六、利他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于如前说十一种相,应知其相。

  黄七、善护精进

  七、善护精进。谓诸菩萨所有精进,起正加行,善自防守;若有所犯,如法悔除。

  起正加行善自防守等者:如说具足成就五支所摄不放逸行。一、前际俱行不放逸行,二、后际俱行不放逸行,三、中际俱行不放逸行,四、先时所作不放逸行,五、俱时随行不放逸行。于戒品中别释其相。(陵本四十卷六页3270)依彼后二不放逸行,此说起正加行善自防守。依彼初三不放逸行,此说若有所犯,如法悔除。

  天四、结

  如是菩萨十三种精进,名一切种精进。

  亥七、遂求及二世乐精进2 天一、指

  菩萨所有遂求精进、此世他世乐精进,如忍应知。

  天二、辨

  其差别者,彼说堪忍,此说菩萨精进勇悍。

  亥八、清净精进4 天一、征

  云何菩萨清净精进?

  天二、标

  谓此精进略有十种。

  天三、列

  一、相称精进,二、串习精进,三、无缓精进,四、善摄精进,五、应时修习精进,六、通达众相精进,七、不退弱精进,八、不舍轭精进,九、平等精进,十、回向大菩提精进。

  天四、释10 地一、相称精进3 玄一、标

  若诸菩萨,或为彼彼诸随烦恼极所逼切,为断彼彼随烦恼故,修习种种相称对治。

  玄二、释

  谓为对治诸贪欲故,修习不净;为欲对治诸瞋恚故,修习慈愍;为欲对治诸愚痴故,修习观察缘性缘起;为欲对治诸寻思故,修习息念;为欲对治诸憍慢故,修界差别。

  玄三、结

  如是等类,是名菩萨相称精进。

  地二、串习精进

  若诸菩萨,非唯成就始业、初业所有精进;谓为住心教授教诫,非不亦由串习加行、积习加行。是名菩萨串习精进。

  非唯成就始业初业所有精进等者:声闻地说:谓有二种初修业者。一、于作意初修业者,二、净烦恼初修业者。云何于作意初修业者?谓初修业补特伽罗,安住一缘,勤修作意,乃至未得所修作意,未能触证心一境性。云何净烦恼初修业者?谓已证得所修作意,于诸烦恼欲净其心,发起摄受正勤修习了相作意,名净烦恼初修业者。(陵本二十八卷十三页2371)此说精进,于彼二种随应当知。从他听闻相应所缘种种方便,名为住心教授教诫。声闻地说:初修业者,虽于相应所缘境界勤修加行,而有诸盖数数现行,身心粗重。由是因缘,不能令心速疾得定。(陵本三十一卷六页2568)由是此说非不亦由串习加行、积习加行。

  地三、无缓精进

  若诸菩萨,亦非唯有串习加行、积习加行,为住其心教授教诫;然此始业、初业菩萨,于此加行不缓加行、无间加行、殷重加行。是名菩萨无缓精进。

  于此加行不缓加行等者:声闻地说:云何名为不缓加行?谓无间方便、殷重方便勤修观行,乃至广说。(陵本三十一卷七页2568)此应准知。谓即于此串习加行、积习加行无有缓慢故。

  地四、善摄精进

  若诸菩萨从师长所,或自多闻力所持故,无倒而取,为住其心发勤精进。是名菩萨善摄精进。

  从师长所等者:谓如善达修瑜伽行诸瑜伽师之所开悟,即如是学,于法、于义不颠倒取,无有我慢,亦不安住自所见取,无邪僻执,是名从师长所无倒而取。义如声闻地说。(陵本三十一卷八页2571)如说从师长所无倒而取,如是从自多闻无倒而取,当知亦尔。

  地五、应时修习相应精进

  若诸菩萨无倒取已,于应止时,能正修止;于应举时,能策其心;于应舍时,能正修舍。是名菩萨应时修习相应精进。

  地六、通达众相精进

  若诸菩萨,于其种种止、举、舍相,入、住、出相,能善了知、能无忘失、能善通达,无间修作、殷重修作。是名菩萨通达众相相应精进。

  于其种种止举舍相等者:声闻地说:云何止相?谓有二种。一、所缘相,二、因缘相。云何举相?谓由净妙所缘境界,策励其心,及彼随顺发勤精进。云何舍相?谓由所缘令心上舍,及于所缘不发所有太过精进。(陵本三十一卷八页[28]2572)今说菩萨于此三相能善了知,于诸定地诸行相状善取、善了,能入诸定,是名入相。又复善取、善了诸行相状,随其所欲能住于定,于三摩地无复退失,是名住相。若于入定诸行相状不复思惟,于不定地分别体相所摄定地不同类法作意思惟,出三摩地,是名出相。义如三摩呬多地说。(陵本十三卷三页1073)今说菩萨善取彼相,能无忘失,于彼种种证得心一境性,是名能善通达。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故。如解深密经说。(三卷三页16,698a)

  地七、不退弱精进

  若诸菩萨闻说种种最极广大、最极甚深、不可思议、不可度量菩萨精进,不自轻懱,心不怯弱,不于所有少分下劣差别证中而生喜足,不求上进。是名菩萨不退弱精进。

  地八、不舍轭精进

  若诸菩萨,于时时间密护根门、饮食知量、初夜后夜常勤修习悎[29]寤瑜伽、正知而住。于如是类等持资粮能摄受转,即于其中炽然修习,于能引摄无倒义利,于一切时勤加功用。是名菩萨不舍轭精进。

  地九、平等精进

  若诸菩萨发勤精进,不缓不急,平等双运;普于一切应作事中,亦能平等殷重修作。是名菩萨平等精进。

  平等双运者:此说奢摩他、毗钵舍那二种和合平等俱转,即此说名双运转道。声闻地中显示其相应知。(陵本三十一卷十六页2600)由此成办一切神通所作,名于一切应作事中,亦能平等殷重修作。决择分说,此名速疾神通清净故。(陵本七十五卷六页5764)

  地十、回向大菩提精进

  若诸菩萨一切精进有所为作,无不皆为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名菩萨回向大菩提精进。

  戌四、结

  如是最初自性精进,乃至最后清净精进,皆得菩萨大菩提果。菩萨依此所有精进,圆满精进波罗蜜多,能于无上正等菩提速疾已证、当证、今证。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二

  --------------------------------------------------------------------------------

  [1] 「任」,磧砂、大正、陵本作「住」。

  [2] 「意」,磧砂、大正、陵本作「善」。

  [3] 披尋記原無「十三頁」。

  [4] 磧砂無「成」字。

  [5] 「悉」,大正作「能」。

  [6] 「苦」,磧砂作「害」。

  [7] 「己」,陵本作「已」。

  [8] 「己」,陵本作「已」。

  [9] 「己」,陵本作「已」。

  [10] 「又」,大正作「多」。

  [11] 「生」,磧砂作「性」。

  [12] 「若」,磧砂作「苦」。

  [13] 「無病衰損」,披尋記原作「病衰損」。

  [14] 「徇」,大正作「殉」。

  [15] 「劬」,磧砂作「勞」。

  [16] 「什」,磧砂作「十」。

  [17] 「二十三卷」,披尋記原作「二十五卷」。

  [18] 「晝」,陵本作「盡」。

  [19] 「妓」,大正作「伎」。

  [20] 「己」,陵本作「已」。

  [21] 「十三頁」,披尋記原作「十四頁」。

  [22] 「惡」,磧砂作「要」。

  [23] 「已」,大正作「己」。

  [24] 「能」,磧砂作「所」。

  [25] 「恆」,韓清淨手稿作「極」。

  [26] 「己」,陵本作「已」。

  [27] 「速」,大正作「達」。

  [28] 「八頁」,披尋記原作「九頁」。

  [29] 「悎」,陵本作「覺」。韓清淨註:改為「悎」。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古人常说:“人无信则不立”。古今中外,人们对于如何维护自己的信用,都非常重视;但世间人重视信是为了利,佛家讲信则是为了道。如何能维护自己的信用,佛指导我们就是要“诚实”。诚实是不妄语,说话要有分寸,一定要顾到现实周边的状况,让人听了不至于产生误会。与人交往,言语一定要很谨慎、纵然你是善心善意,你一定要明了,听话的人能不能体会到你的善心善意?许许多多地方,你善心善意,人家听了之后产生误会,说你是恶心恶意,所以开经偈里头一句话:“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修学所以不能成就,是因为误解、曲解如来真实义。别的不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人交谈,别人的意思,我们往往也把它错解了,等到自己知道错了,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