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六


2014/9/4    热度:216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四十六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六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三

  巳十五、四种法嗢柁南4 午一、标

  复有四种法嗢柁南,诸佛菩萨欲令有情清净故说。

  午二、征

  何等为四?

  午三、列

  一切诸行皆是无常,是名第一法嗢柁南。一切诸行皆悉是苦,是名第二法嗢柁南。一切诸法皆无有我,是名第三法嗢柁南。涅槃寂静,是名第四法嗢柁南。

  午四、释2 未一、名嗢柁南3 申一、第一义

  诸佛菩萨多为有情宣说如是法相应义,是故说名法嗢柁南。

  申二、第二义

  又从曩昔,其心寂静诸牟尼尊,于一切时展转宣说,是故说此名嗢柁南。

  其心寂静诸牟尼尊者:诸牟尼尊,一切烦恼戏论永灭,证大涅槃,是名其心寂静。

  申三、第三义

  又此行迹能趣大生,亦复能趣出第一有,是故说此名嗢柁南。

  未二、辨四种法4 申一、诸行无常3 酉一、征

  云何菩萨等随观察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酉二、释2 戌一、以正观察2 亥一、总观无常2 天一、无性无常

  谓诸菩萨,观一切行言说自性,于一切时常无所有。如是诸行常不可得,故名无常。

  天二、生灭无常

  又即观彼离言说事,由不了知彼真实故;无知为因,生灭可得。如是诸行离言自性有生有灭,故名无常。

  又即观彼离言说事等者:诸有为法离言自性,是名离言说事。由不了知此唯事故,起邪分别;由是因缘,堕诸世间生死相续,是名无知为因,生灭可得。

  亥二、别观四相2 天一、依三世观3 地一、过去

  又诸菩萨,观过去行已生已灭,由彼诸行无因可得,亦无自性,是故观彼因性、自性皆无所有。

  观过去行已生已灭等者:由已生故,因已受尽,是故说言无因可得。由已灭故,自性受用已尽,是故说言亦无自性。

  地二、现在

  观现在行已生未灭,由彼诸行因不可得,已与果故;自性可得,犹未灭故;是故观彼自性是有,而无有因。

  观现在行已生未灭等者:由已生故,因已受用,是故说言因不可得。自性受用未尽,是故说言自性可得。

  地三、未来

  观未来行未生未灭,由彼诸行有因可得,未与果故;无有自性,犹未生故;是故观彼唯有因性,而无自性。

  观未来行未生未灭等者:由未生故,因未受用,是故说言有因可得。既未有生,亦未有灭,由此未灭自性未受,是故说言无有自性。

  天二、依剎那观2 地一、别辨相3 玄一、标

  菩萨如是见三世中分段诸行相续转已,等随观见一一剎那有为诸行,皆有三种有为之相。于剎那后,复有第四有为之相。

  玄二、释2 黄一、正观四相

  即于此中,前剎那行自性灭坏。无间非先诸行剎那自性生起,正观为生;诸行生已,即时未坏,正观为住;此已生行,望前已灭诸行剎那自性别异,正观为老;从此诸行生剎那后,即此已生诸行剎那自性灭坏,正观为灭。

  黄二、观唯诸行

  菩萨观此已生剎那诸行自性,即是生住老之自性,不见生等别有自性。如实观见生剎那后,即此生等诸行剎那自性灭坏,无别有性。

  玄三、结

  如是四种有为之相,总摄诸行。

  前剎那行自性灭坏等者:诸行生灭,唯一剎那,以彼纔生无间灭故。然于中间前后相续新新生起,愚夫不了,妄执实有生住异灭,或复妄执离诸行外别有自性。菩萨正观则不如是。于此剎那行续前剎那生正观为生,由是了知生无常义。即此剎那生有诸行自性可得正观为住,由是了知住唯假说非实有义。若此剎那生望前剎那诸行自性变异正观为老,由是了知老观待有假施设义。即此剎那生无间诸行自性灭正观为灭,由是了知灭无常义。又复正观生住老灭,唯是诸行分位差别,非离诸行别有自性。由是应知,诸佛菩萨唯于诸行说无常义。

  地二、出要义2 玄一、标列

  以要言之,二分所显。一者、有分所显,二者、无分所显。

  玄二、随释

  此中世尊依于有分,建立一种有为之相;依于无分,建立第二有为之相。住、异二种,俱是诸行有分所显,建立第三有为之相。

  建立第三有为之相者:住、异二种总合为一,建立第三有为之相,以俱有分所显故,由是应知余处说三有为相义。

  戌二、决择所观2 亥一、依自他教2 天一、显自3 地一、标

  此中菩萨,观一切时唯有诸行,除此更无生住老灭恒有实物自性成就。

  地二、征

  何以故?

  地三、释

  诸行生时,唯即如是诸行可得,无别有余生住老灭。如是诸行住老灭时,唯即如是诸行可得,无别有余生住老灭。

  诸行生时等者:虽诸行生生相可得,住老灭相亦复可得,然唯诸行自性所显,是故说言唯即如是诸行可得。除此更无生住老灭恒有实物自性成就,是故说言无别有余生住老灭。如说诸行生时理既如是,诸行住老灭时,当知亦尔。

  天二、简他2 地一、标义

  又诸菩萨以理推求生等实物亦不可得。

  地二、举难2 玄一、略辨四相2 黄一、举生相2 宇一、二生难

  如是推求不可得者,谓若离彼色等诸行别有生法,是即应如色等诸行自体有生,如是此生亦应有生。如是即应有二种生,一者、行生,二者、生生。

  宇二、一异难

  如是行生与彼生生为一为异?若言一者,计生实有即为唐捐。言别有生是实物有,不应道理。若言异者,如是即应非行生生;是行生生,不应道理。

  如是即应非行生生等者:谓若生相与行异者,是则生相应非从诸行生;然是行生,故不应理。

  黄二、例住等

  如说生相,如是广说住老灭相,当知亦尔。

  玄二、别广灭相3 黄一、标义

  谓若灭法别有自性,是实成就;即应此灭有生有灭。

  黄二、设难2 宇一、有生难

  若灭生时,一切诸行皆应同灭。如是即应少用功力,如入灭定,诸心心所一切皆灭。

  宇二、有灭难

  若灭灭时,一切诸行虽皆已灭,复应还生,以灭无故。

  黄三、结非

  是故言灭有生有灭,不应道理。

  亥二、依修厌等

  又善男子、或善女人,于一切时恒有实物自性成就,观为假有,而能修厌、离欲、解脱,不应道理。与此相违,是应道理。

  于一切时恒有实物自性成就等者:此说生住老灭应知。

  酉三、结

  由此行相,是诸菩萨如实了知一切诸行皆是无常。

  申二、诸行皆苦3 酉一、标

  又诸菩萨,观无常行相续转时,能为三种苦所依止。

  酉二、列

  一者、行苦,二者、坏苦,三者、苦苦。

  酉三、结

  如是菩萨如实了知一切诸行皆悉是苦。

  申三、诸法无我4 酉一、标

  又诸菩萨,如实了知有为、无为一切诸法二无我性。

  酉二、列

  一者、补特伽罗无我性,二者、法无我性。

  酉三、释2 戌一、补特伽罗无我性

  于诸法中补特伽罗无我性者,谓非即有法,是真实有补特伽罗;亦非离有法,别有真实补特伽罗。

  谓非即有法等者:有寻有伺地说:若即于蕴施设我者,是我与蕴无有差别;而计有我谛实常住,不应道理。又说:若蕴外余处者,汝所计我应是无为,不应道理。若不属蕴者,我一切时应无染污,又我与身不应相属,此不应理。(陵本六卷十一页436)由彼所破,应知此所说义。

  戌二、法无我性

  于诸法中法无我性者,谓于一切言说事中,一切言说自性诸法都无所有。

  酉四、结

  如是菩萨如实了知一切诸法皆无有我。

  申四、涅槃寂静2 酉一、标相2 戌一、于真实

  又诸菩萨,观一切行先因永断,后无余灭,其余毕竟不起不生,说名涅槃。当知涅槃其体[1]寂静,一切众苦毕竟息故,一切烦恼究竟灭故。

  戌二、于胜解

  如是未得清净增上意乐菩萨,未见圣谛诸声闻乘,虽于涅槃发起胜解,如是说言涅槃寂静;而于涅槃未如实解,未能如实正智见转,然彼亦有如理作意。

  酉二、举喻2 戌一、车喻2 亥一、举事3 天一、第一时

  譬如王子、或长者子,生育已来,未出王宫、长者内室;王及长者,各为幼童假作种种诸戏乐具,鹿车、牛车、马车、象车而赐与之。尔时王子及长者子,用为嬉戏,欢娱游佚,即于如是假所造作鹿、牛、马、象,发起真实鹿想、牛想、马想、象想。

  天二、第二时

  后于一时,王及长者各知其子渐已长大,诸根成熟,赞说真实鹿、牛、马、象。尔时王子及长者子闻父赞说,作是念言:今者父王及父长者,将非赞说我等所有鹿、牛、马、象四种车耶?

  天三、第三时

  复于后时,王及长者知子转大,从内宫室引出外游,示其真实鹿、牛、马、象。时彼见已,内自发生如实慧解,此为实义鹿车、牛车、马车、象车。父于长夜尝为我等赞说斯事,然唯我等以无智故,于不如实唯彼相似、唯彼影像发起真实鹿等胜解。由是因缘,于先胜解追起羞愧。

  亥二、合法3 天一、于初所说

  如是宫室,喻于生死。其所生育诸幼童子,喻未证得清净增上意乐菩萨,及未见谛诸声闻乘。父喻诸佛及已证入大地菩萨。先为假作鹿、牛等车,喻为宣说涅槃粗[2]相。

  天二、于次所说

  次为赞说真实鹿等,喻佛菩萨自现证见真实涅槃,如其所见,于彼菩萨及声闻前,赞说涅槃真实功德。所余,喻彼既闻是已,但用随顺音声觉慧,于涅槃德长夜胜解。

  天三、于后所说

  若于是时资粮成熟,渐次增长,成净增上意乐菩萨、见谛声闻,于真涅槃生现证智;即于尔时发生自内如实慧解,如是涅槃,一切声闻、独觉所证,诸佛菩萨先所赞说,我等先以愚夫觉慧,于不如实唯彼相似、唯彼影像发起真实涅槃胜解。由是因缘,于先胜解追生羞愧,依止于后如实胜解。

  戌二、药喻2 亥一、出有病者2 天一、举喻3 地一、不了药病

  又如病者往大医所,为除病故,求随顺药,得已常服。彼于是药深生胜解、深生爱乐、唯见为实。由是因缘,先病除愈,复起余病,应服余药。

  先病除愈等者:此中先病,喻烦恼障。此除断已,犹有所知障在,喻如余病。应依大乘方能出离,由是喻言应服余药。

  地二、不听劝舍

  尔时大医知先病愈,后病复生,更须余药;劝舍前药,令服余药。时彼病者愚痴无识,于前所服深生胜解,起所宜想,不肯弃舍。

  地三、不信医言

  时大良医为其宣说前后药性,于现所病前药匪宜,后药为胜。时有病者虽闻是语,不生胜解,犹未深信良医所言。

  天二、合法

  如是病者,喻诸凡夫菩萨、声闻,为烦恼病之所执持。

  为烦恼病之所执持者:法执无明,名烦恼病。能碍所知,名所执持。此中通说凡夫菩萨及不定性声闻,于大菩提性有堪能,未断彼障,故作是说。

  大良医者,喻诸如来。其良药等,喻为宣说若上上胜及以上极,若深深胜及以深极,若劣、若胜及以胜极,法教正教教授教诫。彼虽闻已,不能悟入,不生胜解,不能修行法随法行。

  若上上胜及以上极等者:十二分教,是名正教。于中方广一分菩萨法教,唯为菩萨发心者说。齐至第一无数大劫,望声闻乘,名上、名深,上根摄故,难可知故。齐至第二无数大劫,说名上胜及以深胜。齐至第三无数大劫,说名上极及以深极。菩萨学处,依诸善友教授教诫。戒定慧三,如次说名若劣、若胜及以胜极。

  亥二、结有净信

  诸有净信菩萨、声闻,于佛所说不生疑惑;

  诸有净信菩萨声闻者:此中净信,谓即净信意乐应知。

  乘佛所说喻如一切支具圆满妙庄严车无上法乘,

  一切支具圆满妙庄严车无上法乘者:摄事分说:处所圆满、教导圆满、正行圆满、资粮圆满为所依止,应知建立人天四轮。乃至广说如是四种天上诸天、人中诸人所有止观胜妙车轮,随有所阙,其车不转。(陵本九十九卷二十一页7460)此说一切支具圆满妙庄严车,如彼四圆满义应知。

  如善御者,随所行地、随所应到,疾疾进趣,无所稽留。

  随所行地等者:菩萨行中安立十地,于地地中渐次进趣,乃至究竟,是名随所行地、随所应到。于其中间无有厌倦,不生喜足,是名疾疾进趣,无所稽留。

  本地分中菩萨地初持瑜伽处菩萨功德品第十八

  卯二、菩萨功德(即功德品)2 辰一、征

  云何菩萨所有功德?

  辰二、释4 巳一、初嗢柁南摄2 午一、嗢柁南标

  嗢柁南曰:

  希奇不希奇 平等心饶益 报恩与欣赞 不虚加行性

  午二、长行释7 未一、甚希奇法4 申一、标

  谓诸菩萨,于其无上正等觉乘勤修学时,应知有五甚希奇法。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于诸有情非有因缘而生亲爱;二者、唯为饶益诸有情故,常处生死,忍无量苦;三者、于多烦恼难伏[3]有情,善能解了调伏方便;四者、于极难解真实义理,能随悟入;五者、具不思议大威神力。

  申四、结

  如是五种菩萨所有甚希奇法,不与一切余有情共。

  不与一切余有情共者:除此菩萨,所余一切若凡若圣诸有情类皆非共有,是故说名甚希奇法。

  未二、不希奇法3 申一、标

  又诸菩萨成就五种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释5 酉一、乐利他苦

  谓诸菩萨,以因利他苦,即为自己[4]乐;是故菩萨恒遍受行因利他苦。是名菩萨成就第一不希奇[5]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以因利他苦者:谓诸菩萨修十一种利有情业,由彼所生种种忧苦,是名因利他苦。义如忍品中说。(陵本四十二卷十页3445)

  酉二、乐受生死

  又诸菩萨,虽善了知生死过失、涅槃功德,而乐普令有情清净,即为己[6]乐;是故菩萨为净有情增上力故,誓受生死。是名菩萨成就第二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酉三、乐说正法

  又诸菩萨,虽善了知默然乐味,而乐普令有情清净,即为己[7]乐;是故菩萨为净有情增上力故,恒勤方便为说正法。是名菩萨成就第三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虽善了知默然乐味等者:此说无碍解住菩萨应知。谓于甚深寂静解脱不生喜足入胜进故,于诸法中起智加行宣说法故。如住品说。(陵本四十八卷十九页3871)

  酉四、乐行净施

  又诸菩萨,虽积集六波罗蜜多所有善根,而乐普令有情清净,即为己[8]乐;是故菩萨为净有情增上力故,以净意乐施诸有情,然不希求施果异熟。是名菩萨成就第四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以净意乐施诸有情者:回向无上菩提意乐,名净意乐。即以如是意乐行四摄事,令诸有情能种善根,是名施诸有情。

  酉五、恒现利他

  又诸菩萨,以利他事为自利事;是故菩萨恒现受行一切有情利益之事。是名菩萨成就第五不希奇法,而名成就甚希奇法。

  未三、其心平等4 申一、标

  又诸菩萨由五种相,当知普于一切有情其心平等。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菩萨最初发心,愿大菩提,如是亦为利益一切诸有情故,起平等心。

  菩萨最初发心等者:谓诸菩萨起正愿心求菩提时,发如是心,说如是言:愿我决定当证无上正等菩提,能作有情一切义利,毕竟安处究竟涅槃及以如来广大智中。如发心品说。(陵本三十五卷九页2851)此即愿自及他同证无上菩提,名平等心。

  二者、菩萨于诸有情住哀愍俱平等之心。

  于诸有情住哀愍俱平等之心者:此显菩萨于其无苦无乐、有苦、有乐一切有情,修四无量慈、悲、喜、舍,故作是说。如供养亲近无量品广释应知。(陵本四十四卷九页3572)

  三者、菩萨于诸有情,深心发起一子爱俱平等之心。四者、菩萨于从众缘已生诸行,知是所想有情事已,知一有情所有法性,即是一切有情法性;以法平等俱行之心,于诸有[9]情住平等心。

  知一有情所有法性等者:有情法性,唯是诸行,此说菩萨法缘慈等无量应知。

  五者、菩萨如于一有情行利益行,于一切有情行利益行,亦复如是。以利俱心,于诸有情住平等心。

  于一有情行利益行等者:此说菩萨住慈愍观,遍于亲怨中三品一切有情,平等平等行利益行应知。

  申四、结

  由此五相,是诸菩萨于诸有情其心平等。

  未四、能作饶益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由五种相,于诸有情能作一切饶益之事。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说授正命以为饶益;

  说授正命以为饶益者:谓授净戒,远离非法贪求利养,以圣慧命清净自活,名授正命。此有五种胜利之相,如有寻有伺地说。(陵本五卷三页325)

  二者、于不随顺能引义利所作事业,说授随顺以为饶益;三者、无依无怙、有苦有贫,善能为彼作依怙等以为饶益;四者、说授能往善趣之道以为饶益;五者、说授三乘以为饶益。

  未五、现报他恩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由五种相,于其有恩诸有情所现前酬报。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安处有情,令学己[10]德;

  安处有情令学己德者:此显菩萨同事摄事,故作是说。

  二者、方便安处,令学他德;

  方便安处令学他德者:谓彼有情若有声闻、独觉种姓,即于声闻、独觉乘中而正安处。若有如来种姓,即于无上正等菩提最上乘中而正安处故。

  三者、无依无怙、有苦有贫,随力随能作依怙等;四者、劝令供养诸佛如来;五者、令于如来所说正法受持、读诵、书写、供养。

  未六、常欣赞处3 申一、标

  又诸菩萨,于五种处常当欣赞。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值佛出世,常得承事;二者、于诸佛所,常闻六种波罗蜜多菩萨藏法;三者、于一切种成熟有情,常有势力;

  于一切种成熟有情等者:成熟方便有二十七,名一切种。由此方便,令诸有情六种成熟差别圆满,名有势力。成熟品中广释其相。(陵本三十七卷二十一页[11]3079)

  四者、能于无上正等菩提堪任速证;五者、证菩提已,诸弟子众常和无诤[12]。

  未七、不虚加行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由五因缘,于诸有情能作不虚饶益加行。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2 酉一、举初二

  谓诸菩萨,于诸有情先欲求作利益安乐,于诸有情利益安乐如实了知,无颠倒觉。

  酉二、指余三

  如是一切,如前供养亲近无量品中所说,应知其相。

  能作不虚饶益加行等者:供养亲近无量品说:若诸菩萨具五种相,众德相应,能为善友所作不虚。与此义同。此中且举初二,略无后三,故指前说,应知其相。(陵本四十四卷七页3564)

  巳二、第二嗢柁南摄2 午一、嗢柁南标

  复次,嗢柁南曰:

  无颠倒加行 退堕与胜进 相似实功德 善调伏有情

  午二、长行释6 未一、无倒加行5 申一、标

  谓诸菩萨有五加行,当知普摄一切菩萨无倒加行。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随护加行,二、无罪加行,三、思择力加行,四、清净增上意乐加行,五、堕决定加行。

  申四、释5 酉一、随护加行3 戌一、征起

  云何菩萨随护加行?

  戌二、略标

  当知此复略有五种。

  戌三、列释5 亥一、随护聪睿

  一者、随护聪睿。谓由俱生智速疾摄法。

  随护聪睿等者:聪明睿哲,是名聪睿。摄异门分说:言聪明者,谓与引发慧相应故。言叡哲者,谓与俱生慧相应故。或复翻此。(陵本八十三卷六页6292)今于此中,且约俱生慧相应,释名聪睿,是故说言由俱生智速疾摄法。

  亥二、随护正念

  二者、随护正念。谓由此正念,随所摄法持令不忘。

  亥三、随护正智

  三者、随护正智。谓由此正智,于所持法善观察义,正慧通达。远离随顺聪睿正念觉慧退分诸因缘故,习近随顺住分、胜分诸因缘故。

  远离随顺聪睿正念觉慧退分等者:谓由聪睿及与正念相应所有觉慧,说名聪睿正念觉慧。若有随顺彼慧退分因缘,由此正智能令远离。若有随顺彼慧住分、胜分因缘,由此正智能令习近。此中退分及与胜分因缘,如下自说顺退分法、顺胜分法应知。

  亥四、随护自心

  四者、随护自心。能善防守诸根门故。

  亥五、随护他心

  五者、随护他心。能于他心正随转故。

  酉二、无罪加行

  云何菩萨无罪加行?谓诸菩萨,于诸善法无倒炽然,无量无间回向菩提。

  酉三、思择力加行

  云何菩萨思择力加行?谓诸菩萨,即此一切在胜解行地,应知其相。

  酉四、清净增上意乐加行

  云何菩萨清净增上意乐加行?谓诸菩萨,即此一切在净胜意乐地及行正行地,应知其相。

  净胜意乐地及行正行地者:极欢喜住,名净胜意乐地;增上戒住、增上心住、三种增上慧住、有加行有功用无相住,名行正行地。如地品说。(陵本四十九卷一页3910)

  酉五、堕决定加行

  云何菩萨堕决定加行?谓诸菩萨,即此一切在决定地、决定行地、到究竟地,应知其相。

  决定地决定行地到究竟地者:无加行无功用无相住,名决定地,此地菩萨堕在第三决定中故;无碍解住,名决定行地;最上成满菩萨住,名到究竟地。亦如地品中说。

  申五、结

  如是五种菩萨加行,普摄一切无倒加行。

  未二、顺退分法3 申一、标

  又诸菩萨顺退分法,当知有五。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不敬正法及说法师。二者、放逸懈怠。三者、于诸烦恼亲近执着。四者、于诸恶行亲近执着。五者、与余菩萨校量胜劣,起增上慢;及于法颠倒,起增上慢。

  未三、顺胜分法3 申一、标

  又诸菩萨顺胜分法,当知有五。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指

  谓与前五黑品诸法次第相违,应知其相。

  未四、相似功德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略有五种相似功德,当知实是菩萨过失。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于其暴恶毁犯净戒诸有情所,由是因缘作不饶益;

  于其暴恶毁犯净戒诸有情所等者:戒品中说:于诸暴恶犯戒有情,怀嫌恨心、怀恚恼心,由彼暴恶犯戒为缘,方便弃舍,不作饶益,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陵本四十一卷四页3349)其义应知。

  二者、诈现种种具足威仪;

  诈现种种具足威仪者:谓为诳他,恒常诈现诸根无掉、诸根无动、诸根寂静,由是令他谓其有德,当有所施、当有所作。如声闻地说应知。(陵本二十二卷十页1919)

  三者、于顺世间文辞、呪术、外道书论相应法中,得预智者、聪睿者数;四者、修行有罪施等善行;五者、宣说建立像似正法,广令流布。

  未五、真实功德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略有五种真实功德。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于其暴恶毁犯净戒诸有情所,由是因缘起胜悲心;二者、本性成就具足威仪;三者、于佛所说净妙真实若教若证,得预智者、聪睿者数;

  于佛所说净妙真实等者:闻所成地说:云何净?谓三清净性。一、自体清净性,二、境界清净性,三、分位清净性。云何妙?谓佛法僧宝名最微妙,堕最第一施设中故。云何真实?谓真如及四圣谛。(陵本十三卷十七页1139)此应准知。

  四者、修行无罪施等善行;五者、开示正法,遮灭一切像似正法。

  未六、无倒调伏所化有情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略于十处,无倒调伏所化有情。

  申二、征

  何等十处?

  申三、列

  一者、远离恶行处;二者、远离诸欲处;

  远离恶行处等者:施设远离不善业道,是名远离恶行处。施设远离习非梵行及与歌舞、伎乐等事,是名远离诸欲处。

  三者、专精无犯,犯已能出处;四者、密护一切诸根门处;五者、正知住处;六者、离愦闹处;七者、于远离处,远离一切恶寻思处;八者、远离障处;

  远离障处者:障有二种,一者、依内,二者、依外。声闻地中广辩其相。(陵本二十五卷十页2112)施设无障,是名远离障处。

  九者、远离一切烦恼缠处;十者、远离一切诸烦恼品诸粗重处。

  巳三、第三嗢柁南摄2 午一、嗢柁南标

  复次,嗢柁南曰:

  诸菩萨受记 堕于决定中 定作常应作 最胜最为后

  午二、长行释5 未一、授菩提记3 申一、标

  谓诸菩萨略由六相[13],蒙诸如来于其无上正等菩提授与记别。

  申二、征

  何等为六?

  申三、列

  一者、安住种性未发心位;二者、已发心位;三者、现在前位[14];四者、不现前位[15];

  现在前位等者:蒙诸如来亲面对前而为授记,是名现在前位。与此相违,是名不现前位。

  五者、有定时限,谓尔所时当证无上正等菩提;六者、无定时限,谓不宣说决定时限,而与授记。

  未二、堕决定数5 申一、标

  又诸菩萨略有三种堕于决定。

  申二、征

  何等为三?

  申三、列

  一者、安住种性堕于决定,二者、发菩提心堕于决定,三者、不虚修行堕于决定。

  申四、释3 酉一、种性

  安住种性堕决定者,谓诸菩萨住种性位,便名为堕决定菩萨。何以故?由此菩萨若遇胜缘,必定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觉故。

  酉二、发心

  发菩提心堕决定者,谓有一类诸菩萨众,已于无上正等菩提起决定心,此后乃至证于无上正等菩提,无复退转。

  发菩提心堕决定者等者:此中发菩提心,谓证法性发心,非依世俗发心。显扬论说:证法性发心者,谓如有一,已过第一劫阿僧企耶,已证菩萨初极喜地,已入菩萨定无生位,已如实知无上菩提及菩提方便,已悟自身将近、等近大菩提果,证解自他悉平等故,得大我意,已至不住流转寂灭菩萨道故,得广大意。由如是故,于大菩提愿不退转,是谓证法性发心。(显扬论二卷二十页31,491a)此义正同。

  酉三、修行

  不虚修行堕决定者,谓诸菩萨已得自在,普于一切利有情行,如其所欲,随所造修终无空过。

  不虚修行堕决定者等者:此说决定地、决定行地,名堕决定。由决定地菩萨,蒙佛觉悟劝导,引发无量分身妙智,得十自在,是故此说已得自在。又决定行地菩萨,一切有情利益安乐意乐清净,是故此说普利有情。

  申五、结

  于此三种堕决定中,依于最后堕决定位,诸佛如来授诸菩萨堕决定记。

  未三、定所应作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略有五处定所应作。若不作已,终不堪任证于无上正等菩提。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者:此说菩萨最初发心。由此发心,为诸菩萨行加行持。如种性品说应知。(陵本三十五卷一页[16]2826)

  二者、于诸有情深生哀愍,

  于诸有情深生哀愍者:此说菩萨修习大悲。由如来说菩萨菩提,悲所建立故。

  三者、炽然精进,四者、于诸明处方便修习,五者、无有厌倦。

  未四、常所应作4 申一、标

  又诸菩萨于其五处常所应作。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于不放逸常所应作;二者、无依无怙、有苦有贫诸有情所,常应为作依怙等事;三者、于诸如来常应供养;四者、常应遍知有失、无失;

  常应遍知有失无失者:谓诸菩萨,于摄善法戒勤修习时,略于六心应善观察;及于饶益有情戒中,当正观察六处摄行。决择分中广辩其相。(陵本七十五卷一页5746)有失、无失,如彼应知。

  五者、一切所作若行、若住诸作意中,大菩提心恒为导首。

  申四、结

  如是五种,是诸菩萨常所应作。

  未五、建立最胜3 申一、标

  又诸菩萨有十种法,一切菩萨许为最胜,特为第一,建立在于最上法中。

  申二、征

  何等为十?

  申三、列10 酉一、菩萨种性胜

  一者、菩萨种性,诸种性中最为殊胜;

  酉二、最初发心胜

  二者、最初发心,于诸正愿最为殊胜;

  酉三、精进般若胜

  三者、精进、般若,普于一切波罗蜜多最为殊胜;

  酉四、爱语摄事胜

  四者、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

  酉五、如来世尊胜

  五者、如来世尊,于诸有情最为殊胜;

  酉六、悲无量定胜

  六者、悲愍有情,于诸无量最为殊胜;

  酉七、第四静虑胜

  七者、第四静虑,于诸静虑最为殊胜;

  酉八、空三摩地胜

  八者、空三摩地,于三等持最为殊胜;

  酉九、灭尽等至胜

  九者、灭尽等至,于诸等至最为殊胜;

  酉十、清净方便善巧胜

  十者、如前所说所有清净方便善巧,普于一切方便善巧最为殊胜。

  巳四、第四第五嗢柁南摄2 午一、嗢柁南标

  复次,嗢柁南曰:

  诸施设建立 一切法寻思 及如实遍智 如是诸无量

  说法果胜利 大乘性与摄 菩萨十应知 建立诸名号

  午二、长行释9 未一、施设建立5 申一、标

  谓诸菩萨略有四种施设建立,唯有如来及诸菩萨能正施设、能正建立,非余一切若天、若人、若诸沙门、若婆罗门,唯除闻已。

  申二、征

  何等为四?

  申三、列

  一者、法施设建立,二者、谛施设建立,三者、理施设建立,四者、乘施设建立。

  申四、释4 酉一、法施设建立

  云何名法施设建立?谓佛所说素怛缆等十二分教,次第结集、次第安置、次第制立,是名为法施设建立。

  次第结集等者:名句文身无倒安立,是名次第结集。闻思修慧无倒成就,是名次第安置。戒定慧学无倒依止,是名次第制立。

  酉二、谛施设建立4 戌一、征

  云何名谛施设建立?

  戌二、标

  谓无量种。

  戌三、列10 亥一、一谛

  或立一谛。谓不虚妄义,唯有一谛,无第二故。

  或立一谛等者:此说非安立谛应知。谓诸法真如名不虚妄义故。

  亥二、二谛

  或立二谛。一、世俗谛,二、胜义谛。

  亥三、三谛

  或立三谛。一、相谛,二、语谛,三、用谛。

  或立三谛等者:大乘五事中,相即相谛,名即语谛,分别、正智即此用谛。

  亥四、四谛

  或立四谛。一、苦谛,二、集谛,三、灭谛,四、道谛。

  亥五、五谛

  或立五谛。一、因谛,二、果谛,三、智谛,四、境谛,五、胜谛。

  或立五谛等者:集谛、道谛,是名因谛。苦谛、灭谛,是名果谛。彼能知智,是名智谛。彼所知境,是名境谛。诸圣所证及其能证,是名胜谛。

  亥六、六谛

  或立六谛。一、谛谛,二、妄谛,三、应遍知谛,四、应永断谛,五、应作证谛,六、应修习谛。

  或立六谛等者:灭、道二谛,是名谛谛。苦、集二谛,是名妄谛。苦应遍知,是名应遍知谛。集应永断,是名应永断谛。灭应作证,是名应作证谛。道应修习,是名应修习谛。

  亥七、七谛

  或立七谛。一、爱味谛,二、过患谛,三、出离谛,四、法性谛,五、胜解谛,六、圣谛,七、非圣谛。

  或立七谛等者:施设诸行杂染因缘,名爱味谛。施设诸行清净因缘,名过患谛。诸行清净,名出离谛。如实正知彼彼法性,名法性谛。于彼观察而生胜解,名胜解谛。已见谛者,如其法性证无乖诤,是名圣谛。世间愚夫,于彼诸法觉无乖诤,名非圣谛。

  亥八、八谛

  或立八谛。一、行苦性谛,二、坏苦性谛,三、苦苦性谛,四、流转谛,五、还灭谛,六、杂染谛,七、清净谛,八、正加行谛。

  或立八谛等者:前三可知。三苦为依,流转三界,名流转谛。此永灭已,毕竟出离,名还灭谛。三苦流转,名杂染谛。三苦还灭,名清净谛。清净方便,是名正加行谛。

  亥九、九谛

  或立九谛。一、无常谛,二、苦谛,三、空谛,四、无我谛,五、有爱谛,六、无有爱谛,七、彼断方便谛,八、有余依涅槃谛,九、无余依涅槃谛。

  有爱谛无有爱谛等者:求可爱生,造诸福行,名有爱谛。依无有爱,造诸福行、或不动行,是名无有爱谛。义如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断彼有爱及无有爱二种无明决定胜道,名彼断方便谛。

  亥十、十谛

  或立十谛。一、逼切苦谛,二、财位匮乏苦谛,三、界不平和苦谛,四、所爱变坏苦谛,五、粗重苦谛,六、业谛,七、烦恼谛,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谛,九、正见谛,十、正见果谛。

  或立十谛等者:此约诸缘起支,中际生已,或趣流转,或趣清净究竟,是故建立成此十种。前之七种趣流转摄,后之三种趣清净摄。趣流转中,前之五种,苦道所摄,皆名苦谛;第六,业道所摄,是名业谛;第七,烦恼道摄,名烦恼谛。

  戌四、结

  如是等类,名菩萨谛施设建立,若广分别当知无量。

  酉三、理施设建立

  云何名理施设建立?谓四道理。此广分别如前应知。

  谓四道理等者:一、观待道理,二、作用道理,三、证成道理,四、法尔道理,名四道理。此广分别,如声闻地应知。(陵本二十五卷九页2105)

  酉四、乘施设建立2 戌一、征

  云何名乘施设建立?

  戌二、释2 亥一、略标

  谓声闻乘及独觉乘、无上大乘。如是三种,一一各由七种行相施设建立,是名为乘施设建立。

  亥二、广辨2 天一、声闻等乘2 地一、举声闻乘

  初声闻乘七行相者,一、于四圣谛无颠倒慧,二、此慧所依,三、此慧所缘,四、此慧伴类,五、此慧作业,六、此慧资粮,七、此慧得果。当知由此七种行相施设建立,诸声闻乘无不周备。

  此慧所依此慧所缘等者:声闻种姓,名慧所依。四圣谛教,名慧所缘。菩提分法,名慧伴类。断诸烦恼,名慧作业。听闻正法、思惟、修习,名慧资粮。四沙门果,名慧得果。

  地二、例独觉乘

  如声闻乘七种行相施设建立,其独觉乘,当知亦尔。

  天二、无上大乘

  无上大乘七行相者,一、缘离言说事,一切法中所有真如,无分别平等性出离慧;二、此慧所依;三、此慧所缘;四、此慧伴类;五、此慧作业;六、此慧资粮;七、此慧得果。当知由此七种行相施设建立,无上大乘无不周备。

  缘离言说事等者:诸法无我,名一切法所有真如。性离言说,亦名离言说事。缘此所生法无我智,于一切法离言自性、假说自性,平等平等不起分别,从所知障而得解脱,名无分别平等性出离慧。大乘种姓,名慧所依。方广法教,名慧所缘。诸觉分法,名慧伴类。能断二障,名慧作业。多闻思修,名慧资粮。无上菩提,名慧得果。

  申五、结

  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及诸菩萨所有无倒施设建立,若曾所作、若当所作、若今所作,一切皆由如是四事,除此无有若过若增。

  未二、四寻思4 申一、标

  又诸菩萨为得四种如实遍智[17],于一切法起四寻思。

  申二、征

  何等为四?

  申三、列

  一、名寻思,二、事寻思,三、自性假立寻思,四、差别假立寻思。

  申四、指

  如是四种若广分别,应知如前真实义品。

  未三、四如实智3 申一、标

  又诸菩萨略有四种,于一切法如实遍智[18]。

  申二、列

  一、名寻思所引如实遍智[19],二、事寻思所引如实遍智[20],三、自性假立寻思所引如实遍智[21],四、差别假立寻思所引如实遍智[22]。

  申三、指

  如是四种若广分别,应知如前真实义品。

  未四、五无量5 申一、标

  又诸菩萨,于五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有情界无量,二、世界无量,三、法界无量,四、所调伏界无量,五、调伏方便界无量。

  能起一切善巧作用者:成熟有情方便善巧总有六种,如前菩萨方便善巧中说,是名一切善巧作用。

  申四、释2 酉一、别辨相5 戌一、有情界无量

  云何有情界无量?谓六十二[23]诸有情众,名有情界。如前意地已具条列。若依相续,差别无边。

  如前意地已具条列等者:有情种类有六十二,此如意地中说。(陵本二卷十八页169)依有情身一一相续,应知彼彼差别无边。

  戌二、世界无量

  云何世界无量?谓于十方无量世界、无量名号各各差别。如此世界名曰索诃,此界梵王名索诃主。如是一切皆当了知。

  戌三、法界无量

  云何法界无量?谓善、不善、无记诸法,如是等类差别道理,应知无量。

  戌四、所调伏界无量2 亥一、征

  云何所调伏界无量?

  亥二、释2 天一、列种类2 地一、列10 玄一、一种

  谓或有一种所调伏界。一切有情可调伏者,同一类故。

  玄二、二种

  或有二种所调伏界。一、具缚,二、不具缚。

  具缚不具缚者:一切异生,是名具缚。从预流果乃至阿罗汉向有学圣者,名不具缚。如显扬论说。(三卷十四页31,495a)

  玄三、三种

  或有三种所调伏界。一、钝根,二、中根,三、利根。

  玄四、四种

  或有四种所调伏界。一、剎帝利,二、婆罗门,三、吠舍,四、戍达罗。

  玄五、五种

  或有五种所调伏界。一、贪行,二、瞋行,三、痴行,四、慢行,五、寻思行。

  五种所调伏界等者:此中五种补特伽罗,声闻地中广显其相应知。(陵本二十六卷八页2193)

  玄六、六种

  或有六种所调伏界。一、在家,二、出家,三、未成熟,四、已成熟,五、未解脱,六、已解脱。

  在家出家等者:处家白衣受用五欲,营构俗业以自活命,是名在家。若持出家威仪相貌,弃舍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净自活,是名出家。如显扬论说。(三卷十三页31,494c)未得善根资心相续,不能现法证见谛理。不得现法下中上乘所证寂灭,名未成熟。与此相违,名已成熟。亦如显扬论说。(三卷十四页31,495a)

  玄七、七种2 黄一、总标列

  或有七种所调伏界。一、轻毁,二、中庸,三、广显智,四、略开智,五、现所调伏,六、当所调伏,七、缘引调伏。

  黄二、随难释

  谓遇如是如是缘,即如是如是转变。

  轻毁中庸等者:于佛圣教憎背有情,是名轻毁。于佛圣教处中有情,是名中庸。若彼所化,广说方解,名广显智。略闻即解,名略开智。

  玄八、八种

  或有八种所调伏界。谓八部众,从剎帝利乃至梵众。

  玄九、九种

  或有九种所调伏界。一、如来所化,二、声闻、独觉所化,三、菩萨所化。

  如来所化等者:决择分说有四种化。一、未成熟有情令成熟故,作菩萨行化。二、已成熟有情令解脱故,于三千大千世界百拘胝赡部洲中,同于一时方便摄受如来之化。三、即为彼所化有情作声闻化。四、即为彼所化有情作独觉化。(陵本七十四卷十一页5706)此说三种所化,准彼应知。

  四、难调伏,五、易调伏,六、软语调伏,七、诃摈调伏,八、远调伏,九、近调伏。

  远调伏近调伏者:声闻地说远补特伽罗、近补特伽罗,如彼别释应知。(陵本二十一卷十四页1859)

  玄十、十种

  或有十种所调伏界。一、那落迦,二、傍生,三、琰摩世界,四、欲界天人,五、中有,六、有色,七、无色,八、有想,九、无想,十、非想非非想。

  地二、结

  如是略说品类差别有五十五,若依相续差别道理,当知无量。

  天二、简差别2 地一、问

  问:有情界无量、所调伏界无量有何差别?

  地二、答

  答:一切有情,若住种性、不住种性,无有差别,总名有情界无量;唯住种性,彼彼位转,乃得名为所调伏界无量。

  戌五、调伏方便界无量

  云何调伏方便界无量?谓如前说,当知此中亦有无量品类差别。

  谓如前说等者:如前已说所调伏界,若依相续差别道理,当知无量,此亦应尔。又所调伏界有多品类差别,调伏方便亦有众多品类可得。如显扬论具显应知。(三卷八页31,493a)

  酉二、辨次第2 戌一、问

  问:何故总说此五无量如是次第?

  戌二、答5 亥一、最初说

  答:以诸菩萨专精修习饶益有情,是故最初说有情界无量。

  亥二、第二说

  是诸有情依于处所可得受化,是故第二说世界无量。

  亥三、第三说

  是诸有情在彼彼界,由种种法或染、或净差别可得,是故第三说法界无量。

  亥四、第四说

  即观如是有情界中,有诸有情有所堪任[24]、有大势力,堪能究竟解脱众苦,是故第四说所调伏界无量。

  亥五、第五说

  要由如是方便善巧,令诸有情究竟解脱,是故第五说调伏方便界无量。

  申五、结

  是故说言菩萨于此五种无量,能起一切善巧作用。

  未五、说法果利4 申一、标

  诸佛菩萨为诸有情宣说正法,当知有五大果胜利。

  申二、征

  何等为五?

  申三、列

  一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远尘离垢,于诸法中法眼生起;

  远尘离垢等者:摄异门分说:尘谓已生未究竟智,能障现观有间、无间我慢现转;垢谓彼品及见断品所有粗重。今永无故,名远尘离垢。又复尘者,所谓我慢,及见所断一切烦恼;垢谓二品所有粗重。于诸法中者,谓于自相、共相所住法中。言法眼者,谓如实现证唯有法慧。(陵本八十三卷十四页6316)此应准释。

  二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得尽诸漏;三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便于无上正等菩提发正愿心;四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时,证得菩萨最胜法忍[25];

  证得菩萨最胜法忍者:此说上品胜解行地胜忍应知。由能通达一切言说所说诸法自性之义皆不成实,唯有诸法离言自性是自性义。此通达已,过此更无余义可求,是故说名最胜法忍。

  五者、一类有情闻佛菩萨说正法已,受持读诵,修习正行,展转方便令正法眼久住不灭。

  申四、结

  如是五种,当知名为诸佛菩萨所说正法大果胜利。

  未六、七大乘性4 申一、总标

  诸菩萨乘与七大性共相应故,说名大乘。

  申二、征问

  何等为七?

  申三、列释7 酉一、法大性

  一者、法大性。谓十二分教中,菩萨藏摄方广之教。

  酉二、发心大性

  二者、发心大性。谓有一类,于其无上正等菩提发正愿心。

  酉三、胜解大性

  三者、胜解大性。谓有一类,于法大性生胜信解。

  酉四、增上意乐大性

  四者、增上意乐大性。谓有一类,已过胜解行地,证入净胜意[26]乐地。

  酉五、资粮大性

  五者、资粮大性。谓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修习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酉六、时大性

  六者、时大性。谓经于三无数大劫,方证无上正等菩提。

  酉七、圆证大性

  七者、圆证大性。谓即所证无上菩提,由此圆证菩提自体,比余圆证功德自体尚无与等,何况得有若过若增。

  申四、料简

  当知此中,若法大性、若发心大性、若胜解大性、若增上意乐大性、若资粮大性、若时大性,如是六种皆是圆证大性之因。圆证大性,是前六种大性之果。

  未七、具摄大乘3 申一、标

  有八种法,能具足摄一切大乘。

  申二、列

  一者、菩萨藏教;二者、即于如是菩萨藏中,显示诸法真实义教;

  显示诸法真实义教者:如真实义品广说应知。

  三者、即于如是菩萨藏中,显示一切诸佛菩萨不可思议、最胜广大威力之教;

  不可思议最胜广大威力之教者:如威力品广说应知。

  四者、于上所说,如理听闻;五者、如理思为先,趣胜意乐;

  趣胜意乐者:增上意乐,名胜意乐。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增上意乐。如增上意乐品说。(陵本四十七卷十页3763)

  六者、趣胜意乐为先,入修行相;七者、入修行相为先,修果成满;八者、即由如是修果成满,究竟出离。

  申三、结

  如是菩萨勤修学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入修行相等者:住品中说:又诸菩萨胜解行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发趣。极欢喜住、增上戒住、增上心住、增上慧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获得。初无相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圆证。第二无相住,于菩萨无相修,当知清净。无碍解住、最上成满菩萨住,于菩萨无相修果,当知领受。(陵本四十七卷十七页3781)当知此中,从初发趣乃至清净,是名入修行相。最后领受,是名修果成满。

  未八、十种菩萨5 申一、征

  何等菩萨勤修学已,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申二、标

  当知菩萨略有十种。

  申三、列

  一、住种性,二、已趣入,三、未净意乐,四、已净意乐,五、未成熟,六、已成熟,七、未堕决定,八、已堕决定,九、一生所系,十、住最后有。

  申四、释9 酉一、已趣入

  此中即住种性菩萨发心修学,名已趣入。

  酉二、未净意乐

  即已趣入,乃至未入净意乐地,名未净意乐。

  酉三、已净意乐

  若已得入,名已净意乐。

  酉四、未成熟

  即净意乐,乃至未入到究竟地,名未成熟。

  酉五、已成熟

  若已得入,名已成熟。

  酉六、未堕决定

  未成熟中,乃至未得入决定地、决定行地,名未决定。

  酉七、已堕决定

  若已得入,名已决定。

  酉八、一生所系

  已成熟中,复有二种。一者、一生所系。谓此生无间,当证无上正等菩提。

  酉九、住最后有

  二、住最后有。谓即住此生,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申五、结

  如是如说从初种性,广说乃至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十种菩萨,于菩萨学能正修学。此上更无能正修学、若于中学、若如是学。非如所说诸菩萨上更有菩萨,于菩萨学能正修学。

  若于中学若如是学者:自他利等七所学处,名于中学。如前自他利品乃至菩提品广说应知。最初定应具多胜解,乃至应住无倒教授、教诫,方便所摄身语意业,名如是学。如力种性品说应知。(陵本三十八卷六页3117)

  未九、建立名号2 申一、明建立2 酉一、举无别名2 戌一、标

  如是所说一切菩萨,当知复有如是等类无有差别随德假名。

  戌二、列

  所谓名为菩提萨埵、摩诃萨埵、成就觉慧、最上照明、最胜真子、最胜住[27]持、普能降伏、最胜萌芽,亦名勇健,亦名最圣,亦名商主,亦名大称,亦名怜愍,亦名大福,亦名自在,亦名法师。

  酉二、例广别号

  如是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无边菩萨,当知乃有内德各别无量无边假立想号。

  无有差别随德假名等者:此中种种假名,通说一切等类菩萨。随彼彼德立彼彼名,非依内德各别建立,由是说言无有差别。

  申二、辨真似2 酉一、相似

  若诸菩萨现前自称我是菩萨,于菩萨学不正修行,当知是名相似菩萨,非真菩萨。

  酉二、真实

  若诸菩萨现前自称我是菩萨,于菩萨学能正修行,当知是名真实菩萨。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四十六

  --------------------------------------------------------------------------------

  [1] 「體」,磧砂作「能」。

  [2] 「麤」,陵本作「鹿」。

  [3] 「伏」,大正作「復」。

  [4] 「己」,陵本作「已」。

  [5] 「奇」,陵本作「希」。

  [6] 「己」,陵本作「已」。

  [7] 「己」,陵本作「已」。

  [8] 「己」,陵本作「已」。

  [9] 「有」,磧砂作「行」。

  [10] 「己」,陵本作「已」。

  [11] 「二十一頁」,披尋記原作「二十頁」。

  [12] 「諍」,磧砂作「淨」。

  [13] 「相」,磧砂作「根」。

  [14] 「位」,磧砂作「住」。

  [15] 「位」,磧砂作「住」。

  [16] 「一頁」,披尋記原作「十頁」。

  [17] 「智」,大正作「知」。

  [18] 「智」,大正作「知」。

  [19] 「智」,大正作「知」。

  [20] 「智」,大正作「知」。

  [21] 「智」,大正作「知」。

  [22] 「智」,大正作「知」。

  [23] 「二」,磧砂、大正、陵本作「四」。

  [24] 「任」,磧砂作「住」。

  [25] 「法忍」,磧砂作「決為」。

  [26] 「意」,磧砂作「竟」。

  [27] 「住」,大正作「任」。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之难,难在它所说的意思是在言语之外,“意在言外”,说的是这个话,意思在外面,因此你不能执着言说,你执着言说,你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得不到。你要懂得它言外之意,那你就喜欢了,你就得受用了。古人常说,听经要懂得消归自性,什么是消归自性?消归自性就是心体离念。这归到自性,因为自性没有念。句句听得清清楚楚,决没有一点分别、执着、妄想,才叫消归自性。如果你把所听到的统统记在心里,那是不觉而有其念,就变成世间法,这是决定不可以的!那样学佛,无量阿僧祇劫也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