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九


2014/9/4    热度:357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五十九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九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壬三、广分别2 癸一、长行释2 子一、释差别7 丑一、烦恼发业2 寅一、问

  问:贪等十烦恼几能发业?几不能发?

  寅二、答2 卯一、标

  答:一切能发。

  卯二、辨2 辰一、由猛利

  若诸烦恼猛利现行,方能发起往恶趣业,非诸失念而现行者。

  辰二、由分别

  又分别起能发此业,非任运起。

  非诸失念而现行者者:失念现行,诸圣或有,然彼决定不往恶趣,即由此义应知。

  丑二、烦恼相2 寅一、问

  问:诸烦恼有几相?

  寅二、答2 卯一、标列

  答:略有三相。一、自相,二、共相,三、差别相。

  卯二、随释3 辰一、自相

  自相者,谓贪瞋等各各自性所摄相。

  辰二、共相

  共相者,谓诸烦恼无有差别,一切皆同不寂静相。

  辰三、差别相2 巳一、标列

  差别相者,复有二种。一、门差别相,二、转差别相。

  巳二、随释2 午一、门差别相

  门差别相者,谓结、缚、随眠、随烦恼、缠等,如本地分已说。

  如本地分已说者:本地分中有寻有伺地说烦恼差别,一一别释应知。(陵本八卷六页563)

  午二、转差别相2 未一、列七种

  转差别相者,谓随眠转故、所缘转故、现行转故、品差别转故、力无力转故、因果转故、迷行转故。

  未二、随别释6 申一、随眠转2 酉一、释差别2 戌一、标列

  复次,随眠转相略有十八。一、随逐自境随眠,二、随逐他境随眠,三、被损随眠,四、不被损随眠,五、随增随眠,六、不随增随眠,七、具分随眠,八、不具分随眠,九、可害随眠,十、不可害随眠,十一、增上随眠,十二、平等随眠,十三、下劣随眠,十四、觉悟随眠,十五、不觉悟随眠,十六、能生多苦随眠,十七、能生少苦随眠,十八、不能生苦随眠。

  戌二、随释18 亥一、随逐自境随眠

  随逐自境随眠者,谓三界中自地所摄随眠。

  亥二、随逐他境随眠

  随逐他境随眠者,谓生上下地,下上烦恼所逐随眠。

  亥三、被损随眠

  被损随眠者,谓世间离欲下地随眠。

  亥四、不被损随眠

  不被损随眠者,谓已离欲、或未离欲自地随眠。

  亥五、随增随眠

  随增随眠者,谓自地随眠。

  亥六、不随增随眠

  不随增随眠者,谓他地随眠。

  亥七、具分随眠

  具分随眠者,谓诸异生所有随眠。

  亥八、不具分随眠

  不具分随眠者,谓诸有学非异生者所有随眠。

  亥九、可害随眠

  可害随眠者,谓般涅槃法所有随眠。

  亥十、不可害随眠

  不可害随眠者,谓不般涅槃法所有随眠。

  亥十一、增上随眠

  增上随眠者,谓贪等行所有随眠。

  亥十二、平等随眠

  平等随眠者,谓等分行所有随眠。

  亥十三、下劣随眠

  下劣随眠者,谓薄尘行所有随眠。

  亥十四、觉悟随眠

  觉悟随眠者,谓诸缠果与缠俱转随眠。

  谓诸缠果与缠俱转随眠者:此中缠果,谓即随眠,由从彼缠所熏生故。

  亥十五、不觉悟随眠

  不觉悟随眠者,谓离诸缠而恒随逐随眠。

  亥十六、能生多苦随眠

  能生多苦随眠者,谓欲界随眠。

  亥十七、能生少苦随眠

  能生少苦随眠者,谓色无色界随眠。

  亥十八、不能生苦随眠

  不能生苦随眠者,谓得自在菩萨所有随眠。

  酉二、辨麤重2 戌一、辨异不异2 亥一、问

  问:如说粗重体性名随眠,此烦恼品粗重望彼诸行,当言有异?为不异耶?

  如说粗重体性名随眠等者:本地分意地中说:诸自体中所有种子,若烦恼品所摄,名为粗重,亦名随眠。若异熟品所摄,及余无记品所摄,唯名粗重,不名随眠。(陵本二卷二页112)由是应知种子差别。

  亥二、答3 天一、标

  答:当言有异。

  天二、征

  何以故?

  天三、释

  由阿罗汉永害一切烦恼粗重,而诸行相续犹未断绝故。

  戌二、辨彼相摄2 亥一、问

  问:有几粗重摄诸粗重?

  亥二、答2 天一、标列

  答:略有十八。一、自性异熟粗重,二、自性烦恼粗重,三、自性业粗重,四、烦恼障粗重,五、业障粗重,六、异熟障粗重,七、盖粗重,八、不正寻思粗重,九、愁恼粗重,十、怖畏麤重,十一、劬劳粗重,十二、饮食粗重,十三、眠梦粗重,十四、YIN欲粗重,十五、界不平等麤重,十六、时分变异粗重,十七、终没粗重,十八、遍行麤重。

  遍行麤重者:此谓行苦。应知遍行一切若乐受中、若苦受中、若不苦不乐受中故。

  天二、指释

  如是麤重,如前应知。

  如是粗重如前应知者:前说:略有二种粗重。一、漏麤重,二、有漏麤重。(陵本五十八卷十七页4761)此中十八,彼二所摄,故指如前。

  申二、所缘现行转

  复次,所缘、现行二转,于其自处当广宣说。

  所缘现行二转等者:下说烦恼缘境略有十五,烦恼现行有二十种,如彼广说应知。

  申三、品差别转

  品差别转,当知如前蕴善巧说。

  品差别转等者:蕴善巧中,建立烦恼软中上品。谓最后所断名软品,中间所断名中品,最初所断名上品。(陵本五十五卷八页4418)如彼应知。

  申四、力无力转

  力无力转,当知如前本地分说。

  力无力转等者:谓彼烦恼,若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转者,当知有力。若由任运失念转者,当知无力。一一分别,如本地分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八卷二页548)

  申五、因果转2 酉一、标随应

  因果转者,谓烦恼业生皆以烦恼为因。果亦如是,随应当知。

  烦恼业生等者: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说:无明普于一切烦恼杂染、诸业杂染、诸生杂染能作因缘根本依处。由是故说烦恼为因。异熟自体,从后有业烦恼所生,能随顺生一切烦恼,由是说言果亦如是。三界差别,随应当知。

  酉二、简差别

  欲界一分不善烦恼,有异熟果。应知所余,无异熟果。

  欲界一分不善烦恼等者:欲界烦恼,一分能发业者,当知不善,能往恶趣有异熟果。若彼所余不发业者,非不善故,当知无异熟果。

  申六、迷行转2 酉一、麤相2 戌一、指前列

  迷行转者,如本地分七种已列。

  如本地分七种已列者:本地分说:又由[1]七门,一切烦恼于见及修能为障碍应知。谓邪解了故,不解了故,解了不解了故,邪解了迷执故,彼因依处故,彼怖所生故,任运现行故。(陵本八卷四页557)今决择彼,故指彼说。

  戌二、释义别2 亥一、征

  义别云何?

  亥二、释7 天一、邪了行

  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此三于所知境起邪了行,于四圣谛迷行转故。

  天二、不了行

  无明一种,是不了行。

  天三、了不了行

  疑,是了不了行。

  天四、执邪了行

  见取、戒禁取及贪瞋等,缘见为境、见所断者,彼一切皆是执邪了行。

  天五、迷彼因缘所依处行

  即此一切迷苦、集谛者,是迷彼因缘所依处行。

  是迷彼因缘所依处行者:摄事分说:观彼后际集谛依处,当知即是现在苦谛。后际苦谛所依止处,当知即是后际集谛。(陵本九十三卷七页7008)由是故说,苦集是因依处。

  天六、迷彼怖畏生行

  即此一切迷灭、道谛者,是迷彼怖畏生行。

  天七、任运现行迷执行

  即彼一切任运所起修道断者,是任运现行迷执行。

  酉二、细相2 戌一、牒前生后

  复次,如前所说一切烦恼障治差别,但依化宜显示粗相,建立烦恼迷执邪行。为令所化有情于种种烦恼诸行过失易生解故,今当总辩一切烦恼如实巨细之相,建立迷执诸行差别。

  戌二、辨释差别2 亥一、有事无事辨2 天一、问

  问:如是诸烦恼,几有事?几无事?

  天二、答3 地一、无事

  答:诸见与慢是无事,于诸行中实无有我而分别转故。

  地二、有事

  贪、恚是有事。

  地三、通二

  无明、疑通二种。

  贪恚是有事者:缘爱非爱事境生故。

  亥二、诸根相应辨2 天一、明建立2 地一、问

  问:是诸烦恼,几与乐根相应?乃至几与舍根相应?

  地二、答2 玄一、约任运生烦恼辨2 黄一、总标

  答: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行可得。

  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等者:若诸烦恼非分别起,名任运生。于一切位皆不相违,是故三受现行可得。

  黄二、别辨

  是故通一切识身者,与一切根相应;不通一切识身者,与意地一切根相应。

  通一切识身等者:通五识身及与意地,名通一切识身,彼诸烦恼与苦、乐、喜、忧、舍相应。若唯意地,不通五识,是名不通一切识身,彼诸烦恼唯与意地喜、忧、舍根相应。

  玄二、约不任运生烦恼辨3 黄一、标说一切

  不任运生一切烦恼,随其所应诸根相应,我今当说。

  黄二、举十烦恼8 宇一、贪相应2 宙一、略标举

  贪于一时乐、喜相应,或于一时忧、苦相应,或于一时与舍相应。

  宙二、问答辨2 洪一、问

  问:如何等?

  洪二、答3 荒一、忧苦相应

  答:如有一,或于乐受起会遇爱、不乖离爱而现在前,遂于乐受不会遇、非会遇,若乖离、非和合;或于苦受起不会爱、若乖离爱而现在前,遂于苦受合会、非不合会,不乖离、非乖离。由是因缘,贪于一时忧、苦相应。

  荒二、喜乐相应

  与此相违,喜、乐相应。

  荒三、舍根相应

  若于不苦不乐位而生味着,当知此贪舍根相应。

  由是因缘贪于一时忧苦相应者:乐受生时,起和合爱;苦受生时,起别离爱。于尔所时,违缘现前,忧、苦相应,义如前知。

  宇二、恚相应2 宙一、略标举

  恚于一时忧、苦相应,或有一时喜、乐相应。

  宙二、问答辨2 洪一、忧苦相应

  问:如何等?答:如有一,自然为苦逼切身心,遂于内苦作意思惟,发恚恨心;或于非爱诸行有情及诸法所作意思惟,发恚恨心。由是故恚忧、苦相应。

  洪二、喜乐相应

  问:恚与喜、乐相应,如何等?答:如有一,于怨家等非爱有情起恚恼心,作意思惟:愿彼没苦,没已不济;或不得乐,得已还失。若遂所愿,便生喜、乐。由是故恚喜、乐相应。

  宇三、萨迦耶见及边执见相应2 宙一、举常见摄3 洪一、喜根相应

  萨迦耶见及边执见,若于乐俱行蕴观我我所,或观为常,喜根相应。

  洪二、忧根相应

  若于苦俱行蕴观我我所,或观为常,忧根相应。

  洪三、舍根相应

  若于舍俱行蕴观我我所,或观为常,舍根相应。

  宙二、例断见摄

  断见摄边执见,当知一切与彼相违。

  宇四、见取戒禁取相应

  见取、戒禁取,取彼见故,随其所应,如彼相应。

  见取戒禁取等者:由见取、戒禁取,取彼萨迦耶见、或边执见为境,诸根相应,如彼见说,于俱行蕴苦、乐、舍别,随应当知。

  宇五、邪见相应

  邪见一种,先作妙行,忧根相应;先作恶行,喜根相应。

  宇六、慢相应2 宙一、略标举

  慢于一时喜根相应,或于一时忧根相应。

  宙二、问答辨2 洪一、问

  问:如何等?

  洪二、答2 荒一、标列

  答:略有二慢。一、高举慢,二、卑下慢。

  荒二、随释2 日一、喜根相应2 月一、广高举3 盈一、标

  又高举慢,有三高举。

  盈二、征

  何等为三?

  盈三、列

  谓称量高举、解了高举、利养高举。

  月二、明相应

  此高举慢,喜根相应。

  日二、忧根相应

  若卑下慢,与彼相违,忧根相应。

  宇七、疑相应2 宙一、忧根相应

  疑,若于利养、恭敬、称誉、乐善趣等决定事中,他所导引令犹豫者,忧根相应。

  宙二、喜根相应

  于无利养、不敬、讥毁、苦恶趣等决定事中,他所导引令犹豫者,喜根相应。

  宇八、无明相应

  无明,通与五根相应。

  黄三、略不说余

  所余相应,引事指斥,文不复现。

  天二、辨差别2 地一、指前说

  先辩烦恼诸根相应,但约粗相道理建立,令初行者解无乱故。

  地二、显今义

  今约巨细道理建立,令久行者了自他身种种行解差别转故。

  丑三、烦恼聚2 寅一、总明三聚2 卯一、略标列

  复次,诸烦恼略有三聚。一、欲界系,二、色界系,三、无色界系。

  卯二、问答辨2 辰一、问

  问:如是三聚,几不善?几无记?

  辰二、答2 巳一、释差别

  答:初聚一分是不善,余二聚是无记。

  巳二、别料简

  诸不善者是有异熟,非余。

  初聚一分是不善者:此中义显,欲系烦恼亦有无记,今为简彼,故说一分性是不善。此有异熟,非余,是故前说欲界一分不善烦恼有异熟果,应知所余无异熟果。

  寅二、辨聚体性2 卯一、长行列2 辰一、举多少性

  问:几多性?几少性?答:初多性,余不尔。

  辰二、例余一切

  如多性、少性,如是猛利长时染恼性、非猛利长时染恼性,发起外门杂染性、发起内门杂染性,发起恶行性、发起非恶行性,能生多苦性、能生少苦性,大有罪性、小有罪性,迟离欲性、速离欲性,不离欲所显性、离欲所显性,三摩地相违性、非三摩地相违性,非一种相生决定性、一种相生决定性等,当知亦尔。

  非一种相等者:色无色系定地所缘心一境性,名一种相生决定性。欲系不尔,不能系心于一所缘,名非一种相生决定性。

  卯二、嗢柁南结

  中嗢柁南曰:

  多染恼外[2]门 恶行生诸苦 有罪迟离欲 三摩地生等

  丑四、烦恼断2 寅一、总征

  复次,云何能断烦恼?齐何当言已断烦恼?从何烦恼而可说断?断诸烦恼为顿、为渐?云何次第断诸烦恼?诸烦恼断,复有几种?烦恼断已,有何等相?诸烦恼断有何胜利?

  寅二、别释7 卯一、能断已断6 辰一、约地差别辨

  谓善法资粮已积集故,已得证入方便地故,证得见地故,积习修地故,能断烦恼;得究竟地,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谓善法资粮至已断一切烦恼者:集论中说:道有五种,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究竟道。(集论六卷一页31,682b)今说善法资粮,乃至得究竟地,如其次第,义显五种道别,如彼广释应知。

  辰二、约修瑜伽辨2 巳一、辨差别

  复有差别。谓由修习四种瑜伽,能断烦恼;若善修习如是四种,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巳二、指前说

  四种瑜伽,如声闻地已说其相。

  四种瑜伽等者:信、欲、精进、方便,是名四种瑜伽。如声闻地别释应知。(陵本二十八卷九页2354)

  辰三、约涅槃缘辨

  复有差别。谓相续成熟故,得随顺教故,内正作意故,对治道生故,能断烦恼;修对治道已到究竟,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相续成熟等者:本地分中修所成地说:略由四处,当知普摄修所成地。何等四处?一者、修处所,二者、修因缘,三者、修瑜伽,四者、修果。如是四处,七支所摄。何等为七?一、生圆满;二、闻正法圆满;三、涅槃为上首;四、能熟解脱慧之成熟;五、修习对治;六、世间一切种清净;七、出世间一切种清净。(陵本二十卷一页1699)今此中说相续成熟,谓生圆满;当知修处所摄。得随顺教,谓闻正法圆满;内正作意,谓涅槃为上首、能熟解脱慧之成熟;当知修因缘摄。对治道生,谓修习对治;当知修瑜伽摄。修对治道已到究竟,谓世间一切种清净、出世间一切种清净;当知此修果摄。

  辰四、约遍知永断辨

  复有差别。谓了知烦恼事故,了知烦恼自性故,了知烦恼过患故,烦恼生已不坚着故,摄受对治故,能断烦恼;对治已生,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了知烦恼事故者:烦恼依处,名烦恼事。如前已说,贪由十事生,瞋事亦有十种,无明依七事起,慢依六事生,见依二事生,疑依六事生。(陵本五十五卷八页4419)如彼别释应知。

  辰五、约善修止观辨2 巳一、辨差别

  复有差别。修奢摩他故,修毗钵舍那故,能断烦恼;若诸相缚已得解脱,诸粗重缚亦得解脱,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巳二、引教证

  如世尊言:相缚缚众生,亦由粗重缚。善双修止观,方乃俱解脱。

  辰六、约瑜伽所作辨

  复有差别。谓了知所缘故,喜乐所缘故,能断烦恼;所依已灭故,已得转依故,当言已断一切烦恼。

  了知所缘等者:本地分中声闻地说:修瑜伽者,略有四种瑜伽所作。一、所依灭,二、所依转,三、遍知所缘,四、爱乐所缘。如彼释义应知。(陵本二十八卷十三页2369)

  卯二、断所从3 辰一、标

  复次,从彼相应及所缘故,烦恼可断。

  辰二、征

  所以者何?

  辰三、释2 巳一、相应断

  对治道生,烦恼不起,得无生法,是故说名断彼相应。

  巳二、所缘断

  相应断已,不复缘境,故从所缘亦说名断。

  卯三、断顿渐3 辰一、标

  复次,见断烦恼顿断,非渐。

  辰二、征

  所以者何?

  辰三、释2 巳一、顿断摄

  由现观智谛现观故,能断见道所断烦恼。然此现观与坏缘谛作意相应,是故三心顿断一切迷苦谛等见断烦恼。

  巳二、渐断摄

  修断烦恼渐次而断,数数修道方能断故。

  与坏缘谛作意相应等者:谓从正观四种谛理,起十六行智,从是以后,复转修习。先缘自心总厌心智生,名坏缘谛作意相应。从此无间,无有加行,解脱见道所断随眠三心智生。一、内遣有情假缘智,二、内遣诸法假缘智,三、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此中前二是法智,第三是种类智。如是三智,能断一百一十二烦恼,如是烦恼十种所摄。一百一十二烦恼者,谓欲界见苦谛等所断,各有十种;色无色界见苦谛等所断,各有九种,谓各除瞋;如是名为一百一十二烦恼。是名三心顿断一切迷苦谛等见断烦恼。义如显扬论说。(十七卷一页31,562a)

  卯四、断次第2 辰一、辨8 巳一、在家摄

  复次,最初应断不善事业及诸恶见。谓在家者。

  巳二、出家摄

  次复应断乐出家障。谓欲寻思、恚寻思、害寻思。

  巳三、不定地摄

  次复应断不定心者三摩地障。谓眷属寻思、国土寻思、不死寻思。

  巳四、定地摄

  次复应断得作意障。谓乐远离品身诸粗重。

  巳五、见断摄

  次复应断见断烦恼。

  巳六、修断摄

  次复应断修断烦恼。

  巳七、诸定障品摄

  次复应断属苦、属忧、属乐、属喜,及属诸舍诸定障品障碍烦恼。

  巳八、所知障品摄

  次复有一补特伽罗,应断所知障品诸障。

  辰二、结

  由此次第,应断烦恼。

  应断属苦属忧等者:苦等五根相属烦恼能障诸定,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说:出诸受事,谓初静虑出离忧根,第二静虑出离苦根,第三静虑出离喜根,第四静虑出离乐根,于无相中出离舍根。(陵本十一卷十页880)能障诸定,一一差别翻彼应知。

  卯五、断多种2 辰一、略标列

  复次,诸烦恼断,当知多种,略则为二。一、诸缠断,二、随眠断。

  辰二、随别释2 巳一、诸缠断

  诸缠断者,谓贪瞋断乃至疑断,萨迦耶见断乃至邪见断,见苦所断断乃至修道所断断,欲界所系断乃至无色界所系断,散乱断、晓悟断、羸劣断、制伏断、离系断。

  巳二、随眠断

  当知离系断,即是随眠断。

  散乱断等者:如前已说散乱对治、谏悔[3]对治、羸劣对治、制伏对治、离系对治。(陵本五十五卷七页4413)又说散乱位烦恼、谏悔位烦恼、羸劣位烦恼、制伏位烦恼、离系位烦恼。(陵本五十五卷十页4429)由是今说彼烦恼断亦有五种。于中少分名别义同。当知前四,谓诸缠断;后一,谓随眠断。

  卯六、断已相2 辰一、辨4 巳一、三毒不生2 午一、举不生爱

  复次,烦恼断已,于可爱法若劣、若胜、若现在前、若不现前,虽猛利见而观察之,亦不染着。

  午二、例无瞋痴

  如于可爱而不生爱,如是于可瞋法亦不生瞋,于可痴法亦不生痴。

  巳二、住舍念知2 午一、举眼见色

  又眼见诸色,不喜不忧[4],但住于舍,正念正知。

  午二、例余一切

  如眼见色,乃至意知法亦尔。

  巳三、成沙门法2 午一、举少欲

  又性少欲,成就第一真实少欲。

  午二、例喜足等

  如少欲,如是喜足、远离、勇猛精进、安住正念、寂定、聪慧亦尔。

  巳四、离诸戏论

  于无戏论任性好乐,于有戏论策励其心方能缘虑。

  辰二、结

  如是等辈,当知烦恼已断之相。

  卯七、断胜利3 辰一、标

  复次,烦恼断者有多胜利。

  辰二、释2 巳一、自义行摄2 午一、列超越

  谓随证得超越忧、苦,超越喜、乐,超越色想及与有对种种性想,超恶趣苦,超越生等一切种苦。

  谓随证得超越忧苦等者:此中超越忧、苦、喜、乐,谓由证四静虑。超越色想及与有对种种性想,谓证无色。超恶趣苦,谓证有学。超越生等一切种苦,谓证无学。

  午二、明证得5 未一、安隐

  又证安隐第一安隐。

  未二、清凉

  又证清凉第一清凉。

  又证安隐等者:烦恼寂灭,是名安隐,亦名清凉。集论中说:何故此灭复名安隐?离怖畏住所依处故。何故此灭复名清凉?诸利益事所依处故。(集论五卷十四页31,682b)在有学位所证寂灭,但名安隐及与清凉。在无学位,转名第一,已究竟故,更无上故。

  未三、乐住自在

  又得第一现法乐住,随其自心自在而转。

  未四、所证无退

  若行、若住,随所欲乐所证之法无复退转。

  随其自心自在而转者:谓于或圣、或天、或梵住中,随所乐住,即能安住故。言圣住者,谓空住、无愿住、无相住、灭尽定住。言天住者,谓诸静虑、诸无色住。言梵住者,谓慈住、悲住、喜住、舍住。如本地分声闻地说。(陵本三十四卷二十五页2808)

  未五、自义圆满

  于自义利圆满究竟,于诸所作无复希望。

  于自义利圆满究竟等者:此显阿罗汉果诸漏已尽,所作已办,无复所作,故作是说。

  巳二、利他行摄

  或复有一修利他行,为欲利益安乐众生,哀愍世间,令诸天人利益安乐。

  辰三、结

  当知烦恼断者,有如是等众多胜利。

  丑五、烦恼所缘2 寅一、略标

  复次,烦恼缘境略有十五。

  寅二、列释15 卯一、具分缘

  一、具分缘。谓身见等。

  卯二、一分缘

  二、一分缘。谓贪瞋慢等。

  具分缘一分缘者:前说:贪、慢缘有漏一分可意事生,恚缘一分非可意事生,是故此三烦恼一分所生,名取一分。所余烦恼,通缘内外若爱非爱,及俱相违有漏事生,是故说彼名曰遍行,取一切事。(陵本五十八卷六页4717)此中道理,如彼应释。

  卯三、有事缘

  三、有事缘。谓诸有事烦恼。

  卯四、无事缘

  四、无事缘。谓诸无事烦恼。

  有事缘无事缘者:如前说:十烦恼,见所断者,名曰无事,彼所缘事非成实故。所余烦恼有事,彼相违故。(陵本五十八卷六页4717)此中道理,如彼应释。

  卯五、内缘

  五、内缘。谓缘六处定不定地所有烦恼。

  卯六、外缘

  六、外缘。谓缘妙五欲所有烦恼。

  卯七、现见缘

  七、现见缘。谓缘现在所有烦恼。

  卯八、不现见缘

  八、不现见缘。谓缘去来所有烦恼。

  卯九、自类缘

  九、自类缘。谓缘自类烦恼所有烦恼。

  卯十、他类缘

  十、他类缘。谓缘异类烦恼及缘烦恼事所有烦恼。

  自类缘他类缘者:前说:十种烦恼,亦缘事转、亦缘烦恼。谓十烦恼皆与自地一切烦恼展转相缘,亦缘自地诸有漏事。下地烦恼能缘上地烦恼及事,非上地惑能缘下地烦恼及事。(陵本五十八卷五页4713)今此自类烦恼,当知谓彼自地一切烦恼。异类烦恼及缘烦恼事,当知谓彼下地烦恼能缘上地烦恼及事。如是差别应知。

  卯十一、有缘

  十一、有缘。谓缘后有所有烦恼。

  卯十二、无有缘

  十二、无有缘。谓缘断无有所有烦恼。

  卯十三、自境缘

  十三、自境缘。谓欲界于欲行烦恼,色界于色行烦恼,无色界于无色行烦恼。

  卯十四、他境缘3 辰一、总标列2 巳一、上界于下界

  十四、他境缘。谓色界于欲行烦恼,无色界于色行烦恼。

  巳二、下地于上地

  又复下地于上地烦恼。

  辰二、征所以

  所以者何?

  辰三、随难释

  生上地者,于彼下地诸有情所,由常、恒、乐、净具胜功德,自谓为胜故。

  生上地者等者:此释所以。唯显前说色界于欲行烦恼,无色界于色行烦恼,故作是说。下地于上地烦恼易可了知,故不具释。

  卯十五、无境缘

  十五、无境缘。谓缘分别所计灭道及广大佛法等所有烦恼。

  谓缘分别所计灭道等者:前说迷灭道谛所起邪见,即缘分别所计灭道烦恼。又有一类大乘恶取空者,谤一切法皆无所有,即缘广大佛法等所有烦恼。

  丑六、烦恼现行2 寅一、略标

  复次,烦恼现行有二十种。谓二十种补特伽罗,依二十缘,起二十种现行烦恼。

  寅二、随释3 卯一、二十补特伽罗2 辰一、征

  云何二十补特伽罗?

  辰二、列

  一、在家,二、出家,三、住恶说法,四、住善说法,五、增上烦恼行,六、等分行,七、薄尘行,八、世间离欲,九、未离欲,十、见圣迹,十一、未见圣迹,十二、执着,十三、不执着,十四、观察,十五、睡眠,十六、觉悟,十七、幼少,十八、根成熟,十九、般涅槃法,二十、不般涅槃法。

  执着不执着等者:不如理分别,是名执着。任运无分别,名不执着。有寻伺欲,是名观察。身心惛昧,令不自在,是名睡眠。与此相违,得自在转,是名觉悟。此中二十补特伽罗,起二十种现行烦恼,一一次第配释应知。

  卯二、二十烦恼现行2 辰一、征

  云何二十烦恼现行?

  辰二、列

  一、随所欲缠现行,二、不随所欲缠现行,三、无所了知烦恼现行,四、有所了知烦恼现行,五、粗烦恼现行,六、等烦恼现行,七、微烦恼现行,八、内门烦恼现行,九、外门烦恼现行,十、失念烦恼现行,十一、猛利烦恼现行,十二、分别所起烦恼现行,十三、任运所起烦恼现行,十四、寻思烦恼现行,十五、不自在烦恼现行,十六、自在烦恼现行,十七、非所依位烦恼现行,十八、所依位烦恼现行,十九、可救疗烦恼现行,二十、不可救疗烦恼现行。

  卯三、二十烦恼现行缘3 辰一、征

  云何二十烦恼现行缘?

  辰二、列

  一、乐缘,二、苦缘,三、不苦不乐缘,四、欲缘,五、寻思缘,六、触缘,

  欲缘寻思缘触缘者:不善法欲,是名欲缘。八种寻思,名寻思缘。内六触处,是名触缘。

  七、随眠缘,八、宿习缘,九、亲近恶友缘,十、闻不正法缘,十一、不正作意缘,十二、不信缘,十三、懈怠缘,十四、失念缘,十五、散乱缘,十六、恶慧缘,十七、放逸缘,十八、烦恼缘,十九、未离欲缘,二十、异生性缘。

  辰三、结

  依此诸缘故,烦恼现行。

  丑七、烦恼结生相续2 寅一、问

  问:于彼彼界结生相续彼彼身中,当言全界一切烦恼皆结生耶?为不全耶?

  于彼彼界结生相续等者:此中问意,谓若生此界地,即此界地一切烦恼令生相续,为不尔耶?

  寅二、答2 卯一、释道理2 辰一、略标简

  答:当言全,非不全。

  辰二、释所以3 巳一、约自生处辨

  何以故?若未离欲,于自生处方得受生,非离欲故。

  于自生处方得受生等者:此显异生,缠及随眠结生相续应知。

  巳二、约粗重随缚辨

  又未离欲者,诸烦恼品所有粗重随缚自身,亦能为彼异身生因。由是因缘,当知一切烦恼皆结生相续。

  诸烦恼品所有粗重等者:此显已见圣迹,唯随眠结生相续应知。

  巳三、约将受生时辨2 午一、辨现行3 未一、贪爱等

  又将受生时,于自体上贪爱现行,于男于女若爱若恚亦互现行。

  未二、疑

  又疑现行。彼作是思:此男此女,今为与我共行事不?

  未三、萨迦耶见等

  又于内外我我所见及我慢等皆亦现行。

  午二、结相续

  由此因缘,当知一切烦恼皆得结生相续。

  卯二、辨种类2 辰一、标差别2 巳一、初七种

  复次,结生相续略有七种。一、缠及随眠结生相续,谓诸异生。二、唯随眠结生相续[5],谓见圣迹。三、正知入胎结生相续,谓转轮王。四、正知入住结生相续,谓诸独觉。五、于一切位不失正念结生相续,谓诸菩萨。六、业所引发结生相续,谓除菩萨结生相续。七、智所引发结生相续,谓诸菩萨。

  巳二、后二种

  又有引无义利结生相续,谓即业所引发结生相续。又有能引义利结生相续,谓智所引发结生相续。

  辰二、结总说

  如是总说结生相续,或七、或九。

  子二、指决择

  复次,于此处所,有余一切顺前句、顺后句及四句等如理决择文,更不复现。

  于此处所等者:谓于烦恼杂染如理决择,有顺前句、顺后句、四句、无事句种种差别,此不更说。

  癸二、嗢柁南结

  后嗢柁南曰:

  业相事乐等 不善等及断 所缘与现行 续生最为后

  庚二、业杂染2 辛一、结前生后

  如是已说烦恼杂染决择。业杂染决择,我今当说。

  辛二、辨释差别2 壬一、长行释2 癸一、诸门决择7 子一、自性相2 丑一、略标简3 寅一、标五相别

  如先所说业杂染义,当知此业亦由五相建立差别。

  寅二、举所摄业

  谓根本业道所摄身语意业,及彼方便、后起所摄诸业。

  亦由五相建立差别等者:前说烦恼由五种相建立差别,此业杂染亦复如是。云何为五?谓根本业道所摄身语意业为三,方便、后起所摄诸业为二。三依自相,二依差别,如是总说,是故成五。

  寅三、别释其相2 卯一、举略说2 辰一、问

  如先所说不善业道,名根本业道所摄不善身语意业。云何建立彼杀生等不善业道自相?

  辰二、答2 巳一、总标2 午一、出五相

  谓染污心起彼欲乐,即于是处彼业现行而得究竟,当知总名杀生等一切业道自相。

  谓染污心等者:此中建立业道自相总有五支,一、染污心,二、起欲乐,三、于是处,四、业现行,五、得究竟。如下释义,易可了知。

  午二、随难释

  染污心者,谓贪者贪所蔽,瞋者瞋所蔽,痴者痴所蔽。

  巳二、别辨2 午一、简非4 未一、阙无欲乐

  设有染污心,不起彼欲乐,虽于是处彼业现行而得究竟,然此恶业非是圆满业道所摄。

  未二、阙于是处

  设有染污心及起彼欲乐,而颠倒心,设于余事彼业现行而得究竟,此业亦非圆满业道所摄。

  而颠倒心设于余事等者:谓于彼非彼想,及非于彼彼想,名颠倒心。事,谓一一业道各别决定所依处事,或有情数、或非有情数。于非决定所依处事,由颠倒心而有所作,此事名余。谓如误杀其余众生,或于非情加刀杖已,谓我杀生。如是等类,皆名余事。

  未三、阙业现行

  设有染污心及起彼欲乐,即于是处业不现行而得究竟,此业亦非圆满业道所摄。

  未四、阙得究竟

  设有染污心及起彼欲乐,即于是处彼业现行而不究竟,此业亦非圆满业道所摄。

  午二、显正

  若有染污心及起彼欲乐,即于是处彼业现行而得究竟,具一切支,此业乃名圆满业道所摄。

  卯二、例一切

  由此略说业道自相,一切不善业道自相应随决了。

  由此略说业道自相等者:前此五支,通说不善业道自相,故名为略。随此建立,应更决了不善业道各别自相,此有十种,故说一切。

  丑二、广差别3 寅一、辨五相4 卯一、标

  复次,若广建立十恶业道自性差别,复由五相。

  卯二、征

  何等为五?

  卯三、列

  一、事,二、想,三、欲乐,四、烦恼,五、方便究竟。

  卯四、释5 辰一、由事别

  事者,一一业道各别决定所依处事。或有情数、或非有情数,随其所应,十恶业道依之而转。

  随其所应者:如下一一分别其事应知。

  辰二、由想别

  想者,有四。谓于彼非彼想,非于彼彼想,于彼彼想,非于彼非彼想。

  于彼非彼想等者:谓如杀生业道,依有情数众生为事。若于彼众生所不作彼众生想,是名于彼非彼想;或于非众生所作众生想,名非于彼彼想。如是二想皆颠倒摄。如说杀生,如是所余业道,随应准释。于彼彼想,非于彼非彼想,当知此二无颠倒摄。

  辰三、由欲乐别

  欲乐者,或有倒想、或无倒想乐所作欲。

  辰四、由烦恼别

  烦恼者,或贪、或瞋、或痴、或贪瞋、或贪痴、或瞋痴,或贪瞋痴一切皆具。

  或贪或瞋等者:如下自广分别应知。(陵本六十卷六页4863)

  辰五、由方便究竟别

  方便究竟者,即于所欲作业随起方便,或于尔时、或于后时而得究竟。

  方便究竟者:彼业现行,是名方便。希望满足,是名究竟。此即前五支中后二应知。

  寅二、释十业2 卯一、标随应

  由此五相,于杀生乃至邪见诸业道中,随其所应,当广建立圆满自性十种差别。

  卯二、辨差别10 辰一、杀生业道5 巳一、依有情事

  杀生业道,以有情数众生为事。

  巳二、于彼彼想

  若能害者,于众生所作众生想,起害生欲,此想即名于彼众生名不颠倒想。

  巳三、依无倒想乐所作欲

  依此想故,作如是心:我当害生。如是名为杀生欲乐。

  巳四、烦恼不具或具

  此能害者,或贪所蔽、或瞋所蔽、或痴所蔽、或二所蔽、或三所蔽,而起作心,是名烦恼。

  巳五、随起方便及得究竟2 午一、尔时究竟

  彼由欲乐及染污心,或自、或他发起方便加害众生。若害无间彼便命终,即此方便,当于尔时说名成就究竟业道。

  午二、后时究竟

  若于后时彼方舍命,由此方便,彼命终时乃名成就究竟业道。

  辰二、不与取业道

  不与取业道。事者,谓他所摄物。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劫盗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起方便移离本处。

  移离本处者:谓他所摄财谷等事。或于聚落中,或于闲静处,若积集、若移转故。义如本地分说。(陵本八卷九页585)

  辰三、欲邪行业道

  欲邪行业道。事者,谓女所不应行;设所应行,非支、非处、非时、非量;若不应理,一切男及不男。想者,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行之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两两交会。

  谓女所不应行等者:如下自说: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如经广说,名不应行。一切男及不男,属自属他,皆不应行。又此非支、非处、非时、非量,亦如下释。

  辰四、妄语业道

  妄语业道。事者,谓见闻觉知,不见、不闻、不觉、不知。想者,谓于见等或翻彼想。欲乐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烦恼者,谓贪瞋痴,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时众及对论者领解。

  谓于见等或翻彼想者:谓于见闻觉知,或于不见、不闻、不觉、不知,随起一想故。

  辰五、离间语业道

  离间语业道。事者,谓诸有情或和不和。想者,谓俱于彼若合若离,随起一想。

  谓俱于彼若合若离等者:谓于和合有情起和合想,若乖离者起乖离想,是名随起一想。

  欲乐者,谓乐彼乖离,若不和合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所破领解。

  所破领解者:和合有情,能令破坏;乖离有情,令更乖违;彼二有情皆名所破。闻离间语,解所说义,是名领解。

  辰六、粗恶语业道

  粗恶语业道。事者,谓诸有情能为违损。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粗言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诃骂彼。

  辰七、绮语业道

  绮语业道。事者,谓能引发无利之义。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说之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纔发言。

  谓能引发无利之义者:不为诸利益事所依处故。

  辰八、贪欲业道

  贪欲业道。事者,谓属他财产。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即如是爱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于彼事定期属己[6]。

  辰九、瞋恚业道

  瞋恚业道。事之与想如粗恶语说。欲乐者,谓损害等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损害等期心决定。

  谓损害等欲者:恶意分别,名损害欲。或欲当杀、当害、当为衰损、彼当自获种种忧恼。如是一切皆此所摄,故置等言。义如本地分说。(陵本八卷十三页610)

  辰十、邪见业道

  邪见业道。事者,谓实有义。想者,谓于有非有想。欲乐者,谓即如是爱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诽谤决定。

  谓诽谤决定者:于实有义诽谤非有,起决定执故。

  寅三、随别广2 卯一、广杀生2 辰一、标列

  复次,杀生有三种。一、有罪增长,二、有罪不增长,三、无有罪。

  辰二、随释2 巳一、举罪因

  生罪因缘,亦略有三。一、烦恼所起,二、能生于苦,三、希望满足。

  巳二、别配属

  初具三缘;次有二种,无希望满;后唯生苦。

  生罪因缘等者:谓杀生者杀生为因,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现法后法罪。如本地分说。(陵本九卷九页671)今于此中,说彼因缘略有三种。由烦恼蔽而起作心,是名烦恼所起。若不能办随欲杀事,彼由所欲不会因缘,便受所生身心忧苦,是名能生于苦。彼业现行而得究竟,是名希望满足。

  卯二、广贪欲等2 辰一、总标

  复次,略由五相,建立贪欲、瞋恚、邪见圆满自相。

  辰二、别释3 巳一、贪欲2 午一、辨五相2 未一、征起

  何等名为贪欲五相?

  未二、列释

  一、有耽着心,谓于自财所。二、有贪婪心,谓乐积财物。三、有饕餮心,谓于属他资财等事计为华好,深生爱味。四、有谋略心,谓作是心:凡彼所有,何当属我。五、有覆蔽心,谓贪欲缠之所覆故,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与出离。

  午二、显圆满2 未一、简非3 申一、阙余四种

  设于自财有耽着心,无余心现,当知此非圆满贪欲意恶行相。

  申二、阙余三种

  如是有耽着心及贪婪心,无余心现,亦非圆满贪欲之相。

  申三、随阙一种

  如是广说,乃至如前所说诸相随阙一种,即非圆满贪欲之相。

  未二、显正

  若全分摄,乃名圆满贪欲之相。

  巳二、瞋恚2 午一、辨五相2 未一、征起

  何等名为瞋恚五相?

  未二、列释

  一、有憎[7]恶心,谓于能损害相随法分别故。二、有不堪耐心,谓于不饶益不堪忍故。三、有怨恨心,谓于不饶益数不如理随忆念故。四、有谋略心,谓于有情作如是意:何当捶挞、何当杀害,乃至广说故。

  何当捶挞等者:欲为损害,由是说言何当捶挞。欲为杀害,乃至欲彼自获种种忧恼,由是说言何当杀害,乃至广说。

  五、有覆蔽心,谓如前说。

  午二、显圆满

  于此五相随阙一种,即非圆满瞋恚之相;若具一切,方名圆满。

  巳三、邪见2 午一、辨五相2 未一、征起

  何等名为邪见五相?

  未二、列释

  一、有愚痴心,谓不如实了所知故。二、有暴酷心,谓乐作诸恶故。三、有越流行心,谓于诸法不如理分别推求故。

  有越流行心者:前说流转差别。有善流流转,谓诸善行。又有不善流流转,谓诸不善行。(陵本五十二卷十三页4188)今说不善流流转,名有越流行心,违越善流流转故。

  四、有失坏心,谓无施与、爱养、祠祀等,诽谤一切妙行等故。五、有覆蔽心,谓邪见缠之所覆蔽,不觉羞耻,不知过患及出离故。

  午二、显圆满

  于此五相随阙一种,即非圆满邪见之相;具一切分,乃名圆满。

  子二、方便10 丑一、杀生摄3 寅一、约所作辨

  复次,若以手等害诸众生,说名杀生。如是以块、杖刀、缚录、断食、折挫、治罚、呪药、厌祷、尸半尸等害诸众生,皆名杀生。

  寅二、约所为辨

  为财利等害诸众生,亦名杀生。或恐为损、或为除怨、或谓为法,乃至或为戏乐害诸众生,亦名杀生。

  寅三、约自他辨

  若自杀害,若令他害,皆得杀罪。

  或谓为法等者:谓如有一,于杀生事起是法想,名谓为法。或复有一,于杀生事现在前时,如游戏法,极为喜乐,名为戏乐。或复邪见为因而行杀生,是故于中置乃至言。

  丑二、不与取摄2 寅一、约所作辨

  复次,若有显然劫他财物,名不与取。如是窃盗、攻墙解结、伏道窃夺,或有拒债、受寄不还,或行诳谄矫诈而取,或现怖畏方便而取,或现威德而取彼物,或自劫盗,或复令他,如是一切皆不与取。

  寅二、约所为辨

  或有自为,或有为他,或怖畏故,或为杀缚,或为折伏,或为受用,或为给侍,或憎嫉故不与而取,此等皆名不与取罪。

  丑三、欲邪行摄3 寅一、约所作辨2 卯一、标

  复次,若行不应行,名欲邪行。或于非支、非时、非处、非量、非理,如是一切皆欲邪行。

  卯二、释6 辰一、不应行

  若于母等、母等所护,如经广说,名不应行。

  若于母等母等所护等者:谓于阿罗汉尼及于母所行秽染行,名于母等。此成无间业同分,如本地分说。(陵本九卷三页641)未适他者,为三守护之所守护。一、尊重至亲眷属自己之所守护,二、王执理家之所守护,三、诸守门者之所守护。是名母等所护,是不应行。又他妻妾,由已适他,亦不应行。为显此义,指如经说。如是一切,如本地分释相应知。(陵本八卷十页591)

  一切男及不男,属自属他,皆不应行。

  辰二、非支

  除产门外,所有余分皆名非支。

  辰三、非时

  若秽下时、胎圆满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或有病时,谓所有病匪宜习欲,是名非时。

  辰四、非处

  若诸尊重所集会处,或灵庙中,或大众前,或坚硬[8]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隐,如是等处说名非处。

  辰五、非量

  过量而行,名为非量。是中量者,极至于五,此外一切皆名过量。

  辰六、非理

  不依世礼,故名非理。

  寅二、约自他辨

  若自行欲,若媒合他,此二皆名欲邪行摄。

  寅三、约显隐辨

  若有公显,或复隐窃,或因诳谄方便矫乱,或因委托而行邪行,如是皆名欲邪行罪。

  丑四、妄语摄3 寅一、约所因辨

  复次,若自因故而说妄语,或他因故,或因怖畏,或因财利而说妄语,皆名妄语。

  寅二、约覆想辨

  若不见闻觉知言见闻觉知,或见闻觉知言不见闻觉知,皆名妄语。

  寅三、约所作辨

  若书陈说,或以默[9]然表忍斯义,或动支体以表其相,或为证说,或有自说,或令他说,如是一切皆妄语罪。

  丑五、离间语摄2 寅一、约所依辨

  复次,若以实事毁訾于他,为乖离故而发此言,名离间语。或以不实假合方便以为依止,为损坏他而有陈说,或依亲近施与、或依知友给侍而有陈说,名离间语。

  寅二、约因缘辨

  若自利缘,或损他缘,或由他教,或现破德,或现怖畏,为乖离故,或自发言、或令他发,如是皆名离间语罪。

  或现破德者:谓宣说他无实功德故,或不圆满故。

  丑六、粗恶语摄

  复次,若有对面发辛楚言,名粗恶语。或不现前,或对大众,或幽僻处,或随实过不随实过,或书表示,或假现相,或依自说,或依他说,或因掉举,或因不静,或依种族过失,或依依止过失,或依作业禁戒现行过失,或自发起辛楚之言,或令他发,如是皆名粗恶语罪。

  或依种族过失等者:生下贱家,是名种族过失。诸根不具,是名依止过失。身语所作违犯禁戒,是名作业禁戒现行过失。

  丑七、绮语摄2 寅一、约种种辨4 卯一、依舞乐歌词

  复次,若有依舞而发歌词,名为绮语。或依作乐,或复俱依,或俱不依而发歌词,皆名绮语。

  卯二、依外道书论

  若佛法外能引无义所有书论,以爱乐心受持赞美,以大音声而为讽颂,广为他人开示分别,皆名绮语。

  卯三、依斗讼诤竞等

  若依斗讼诤竞发言,或乐处众宣说王论、臣论、贼论,广说乃至国土等论,皆名绮语。

  卯四、依说妄语等

  若说妄语、或离间语、或粗恶语,下至不思不择发无义言,皆名绮语。

  寅二、约七事辨

  又依七事而发绮语。谓斗讼诤竞语、诸婆罗门恶呪术语、苦所逼语、戏笑游乐之语、处众杂语、颠狂语、邪命语,如是一切名绮语罪。

  邪命语者:谓为非法希求所有衣服、饮食、卧具、病缘医药诸资生具,方便现相而有所说故。

  丑八、贪欲业道摄2 寅一、辨起欲8 卯一、于供侍

  复次,若于家主起如是欲:云何我当同于家主,领诸仆使,随欲所作。是名贪欲。

  卯二、于摄受等

  又起是欲:即彼家主所有父母、妻子、奴婢及诸作使,广说乃至七摄受事、十资身事,谓饮食等,皆当属我。

  卯三、于称颂

  又起是欲:云何令他知我少欲、知足、远离、勇猛精进,安住正念、寂定、聪慧,诸漏永尽,施戒多闻。

  卯四、于供养

  又起是欲:云何令他供养于我。谓诸国王乃至商主,若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等,皆当恭敬、尊重、承事、供养于我。

  卯五、于资缘

  又起是欲:云何令我当得利养、衣服、饮食、诸坐卧具、病缘医药及资生具。

  卯六、于妙欲

  又起是欲:云何令我当生天上,天妙五欲以为游戏。

  卯七、于胜生

  又起是欲:云何令我当生鲁达罗世界、毗瑟笯世界,人中希有众同分中,乃至令我当生他化自在众同分中。

  卯八、于资产

  又起是欲:云何令我乃至当得父母、妻子、奴婢、作使、朋友、宰官、亲戚、兄弟、同梵行等所有资产。

  寅二、结所摄

  如是一切,皆名贪欲业道所摄。

  丑九、瞋恚业道2 寅一、辨所思2 卯一、约九恼害事辨2 辰一、举于己身2 巳一、报彼欲

  若作是思:彼于我所有无义欲,故我于彼当作无义。是名瞋恚。

  巳二、报彼作

  又作是思:彼于我所已作、正作、当作无义,我亦于彼当作无义。亦名瞋恚。

  辰二、例于所爱有情事

  如是广说九恼害事,当知亦尔。

  如是广说九恼害事者:前说瞋恚,唯依己身。又复缘彼所爱有情、非所爱有情、过去怨亲、未来怨亲、现在怨亲而起瞋恚,如是一切,皆名有情瞋。彼所依事,名九恼事,如前已说当知。(陵本五十五卷八页4420)

  卯二、约损害他心辨3 辰一、令我自在

  又作是思:云何令我于能损害怨家恶友而得自在,缚害驱摈,或行鞭挞,或散财产,或夺妻妾、朋友、眷属及家宅等。此恼害心亦名瞋恚。

  辰二、令遭他损

  又起是思:云何令彼能损于我怨家恶友,于他处所遭如上说诸苦恼事。此损害心亦名瞋恚。

  于他处所者:他有情处,名他处所。简非由自,故作是说。

  辰三、令自然损

  又作是思:愿彼自然发起如是如是身语意行,由此丧失资财、朋友、眷属、名称、安乐、寿[10]命及诸善法,身坏当堕[11]诸恶趣中。

  寅二、结所摄

  如是一切恼害之心,皆名瞋恚根本业道。

  丑十、邪见业道2 寅一、明所摄2 卯一、举无施

  复次,若作是思:决定无施。是名邪见。

  卯二、例一切

  广说乃至谤因、谤用、谤果,坏真实[12]事,如是一切皆名邪见根本业道。

  寅二、问答辨2 卯一、问

  问:一切倒见皆名邪见,何故世尊于业道中,但说如是诽谤之见名为邪见?

  卯二、答2 辰一、明业道2 巳一、由最胜3 午一、标

  答:由此邪见,诸邪见中最为殊胜。

  午二、征

  何以故?

  午三、释

  由此邪见为依止故,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断诸善根。

  巳二、由随顺恶

  又此邪见最顺恶业。怀邪见者,于诸恶法随意所行,是故此见偏说在彼恶业道中。

  辰二、简自相

  当知余见非不邪见自相相应。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五十九

  --------------------------------------------------------------------------------

  [1] 「由」,披尋記原作「有」。卷八原文作「由」。

  [2] 「外」,大正、陵本作「內」。

  [3] 「悔」,披尋記原作「誨」。卷五十五原文作「悔」。韓清淨手稿作「誨」。

  [4] 「憂」,陵本作「愛」。

  [5] 「續」,大正作「讀」。

  [6] 「己」,陵本作「已」。

  [7] 「憎」,大正、陵本作「增」。

  [8] 「硬」,大正作「鞭」。

  [9] 「默」,陵本作「嘿」。披尋記亦作「嘿」。二為同義字。

  [10] 「壽」,大正、陵本作「受」。

  [11] 「墮」,大正作「生」。

  [12] 「實」,大正、陵本作「善」。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 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告诫我们,教我们“不憎恶人”,不要轻慢恶人。人会回头的,他一回头,成佛了,将来是我们的老师,怎么可以轻慢?恶人往生成佛的,在《往生传》里,最著名的是唐朝张善和。他是个屠户,一生杀牛,杀业很重。临终时,他看到许许多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地狱相现前。碰巧有一个出家人从他家门口经过,听到屋里有人喊救命,就进去塞了一把香给他,“你赶快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一听到这个话,接了香,就大声念阿弥陀佛。念不到十句,他就说:“阿弥陀佛来了,我要跟他走了。”他就这样往生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