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
2014/9/4   热度:267
韩清净: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 卷第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沙门玄奘奉诏译 韩清净科记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 己五、杂染施设建立2 庚一、征 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 庚二、释2 辛一、显杂染4 壬一、标 谓由三种杂染应知。 壬二、征 何等为三? 壬三、列 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 杂染施设建立等者:诸有漏法皆名杂染。漏即烦恼,能杂染他,故名杂染。一切凡夫若业若生,由与烦恼俱行,为烦恼之所杂染,是故亦得有漏及杂染名。依是建立三种杂染。由是道理,当知已得转依菩萨不舍诸行,不名杂染,由无烦恼所随眠故。 壬四、释3 癸一、烦恼杂染2 子一、征 烦恼杂染云何? 子二、释2 丑一、标列2 寅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自性若分别 因位及与门 上品颠倒摄 差别诸过患 寅二、长行 当知烦恼杂染,由自性故,分别故,因故,位故,门故,上品故,颠倒摄故,差别故,过患[1]故,解释应知。 丑二、随释9 寅一、烦恼自性 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是名略说烦恼自性。 烦恼自性等者:烦恼即不寂静之异名。烦恼生时,相不寂静;不待余因,名自然起。由此为先,令彼身心于此后时不寂静转,是名不寂静行相续而转。如是烦恼自不寂静[2],及能令他不寂静转,总说名为烦恼自性。 寅二、烦恼分别2 卯一、明种别11 辰一、一种 烦恼分别者,或立一种。谓由烦恼杂染义故。 或立一种等者:由彼烦恼是一切杂染根本,及一切烦恼皆唯杂染所摄;即以此义总立一种。 辰二、二种 或分二种。谓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二种等者:谓萨迦耶等五见,及依彼见起贪、瞋、慢,若相应无明,若于诸谛不共无明,于谛疑等,是名见道所断烦恼。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六卷十八页5307)除先所说见断烦恼,所余一切俱生烦恼非分别起,不由见断,是名修道所断烦恼。 辰三、三种 或分三种。谓欲系、色系、无色系。 或分三种等者:谓于欲界具贪恚等十种烦恼,是名欲系烦恼。色无色界除瞋,有余烦恼,是名色系及无色系烦恼。 辰四、四种 或分四种。谓欲系记、无记,色系无记,无色系无记。 或分四种等者:欲系有二烦恼:一、记,二、无记。性若不善,能感非爱,是名为记。以此为因可记别故。性唯有覆,非善不善,不可记别爱非爱果,是名无记。色无色系烦恼,性是有覆而无不善,故唯无记。 辰五、五种 或分五种。谓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五种等者:初之四种皆见断摄;后之一种,修所断摄。于见断中,依圣谛别,故成为四。谓彼烦恼,若迷苦谛所生,即依此立见苦所断;若迷集谛所生,即依此立见集所断;若迷灭谛所生,即依此立见灭所断;若迷道谛所生,即依此立见道所断。 辰六、六种 或分六种。谓贪、恚、慢、无明、见、疑。 辰七、七种 或分七种。谓七种随眠,一、欲贪随眠,二、瞋恚随眠,三、有贪随眠,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 或分七种等者:诸烦恼品所有粗重随附依身,说名随眠。能为种子,生起一切烦恼缠故。当知此由未离欲品差别故,建立欲贪、瞋恚随眠;由已离欲品差别故,建立有贪随眠;由二俱品差别故,建立慢、无明、见、疑随眠。如是总摄一切烦恼。如下摄事分说。(陵本八十九卷七页6736)此中欲贪,谓欲界贪;有贪,谓色无色界贪。六烦恼中,贪分二故,立七随眠。 辰八、八种 或分八种。谓贪、恚、慢、无明、疑、见,及二种取。 或分八种等者:此中见言,略摄三见,谓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见取、戒禁取,名二种取。 辰九、九种 或分九种。谓九结,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 或分九种等者:能和合苦,故名为结。依在家品诸可爱事,建立爱结。即依此品不可爱事,建立恚结。依有情数憍慢缠事,建立慢结。依恶说法诸出家品三种邪僻胜解缠事,建立无明结、见结、取结差别;由依听闻不正法故,不如正理邪思惟故,及非方便所摄修故。依于善说法律无胜解缠事,建立疑结。依出家品智贫穷事,建立嫉结。依在家品财贫穷事,建立悭结。由此九事能和合苦,是故建立九结差别。如下摄事分说。(陵本八十九卷六页6734) 辰十、十种 或分十种。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六、贪,七、恚,八、慢,九、无明,十、疑。 辰十一、一百二十八种2 巳一、标 或分一百二十八烦恼。 巳二、释2 午一、举迷执4 未一、标 谓即上十烦恼,由迷执十二种谛建立应知。 或分一百二十八烦恼等者:谓即上说十种烦恼,于三界中各别迷谛有十二种,或见所断,或修所断。见所断中有一百一十二烦恼,修所断中有十六烦恼,如是总成一百二十八烦恼差别。由于欲界四谛差别,各具十种烦恼迷执,总为四十;色无色界四谛差别,除瞋,有余烦恼迷执,总为七十二;如是名见所断一百一十二烦恼。又于欲界对治修中,有六烦恼迷执,谓萨迦耶见、边执见、贪、恚、慢、无明;色无色界对治修中,除瞋,各有五种烦恼迷执;如是名修所断十六烦恼。下自分别,至文当知。 未二、征 何等名为十二种谛? 未三、列 谓欲界苦谛、集谛,色界苦谛、集谛,无色界苦谛、集谛。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无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 未四、释2 申一、见断摄2 酉一、欲界 此中于欲界苦集谛,及于欲界增上灭道谛,具有十烦恼迷执。 酉二、色无色界2 戌一、举色界 于色界苦集谛,及于彼增上灭道谛,除瞋,有余烦恼迷执。 戌二、例无色 如于色界,于无色界亦尔。 欲界增上彼遍智果彼遍智所显灭谛道谛等者:灭谛、道谛唯是无漏最胜义故,说名增上。若于欲界苦谛、集谛,由正遍知而得永断,是名欲界增上彼遍智果所显灭谛。其能遍知,名彼遍智所显道谛。如说欲界,如是色无色界,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申二、修断摄2 酉一、欲界 于欲界对治修中,有六烦恼迷执。谓除邪见、见取、戒禁取、疑。 酉二、色无色界2 戌一、举色界 于色界对治修中,有五烦恼迷执。谓于上六中除瞋。 戌二、例无色 如于色界对治修中,于无色对治修中亦尔。 午二、例障碍 如迷执,障碍亦尔。 如迷执障碍亦尔者:谓如烦恼迷执十二种谛,分为一百二十八烦恼,如是烦恼障碍十二种谛,其数亦尔。迷谛真实是迷执义,障谛现观是障碍义,如是差别应知。 卯二、释体性10 辰一、萨迦耶见 萨迦耶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等随观执五种取蕴,若分别、不分别染污慧为体。 萨迦耶见等者:萨迦耶见,此云我见。或于色等五有取蕴,等遍观察,总执为我;或于其中随一观察,别执为我。如是说有二十句萨迦耶见。(如集论一卷八页中说31,664c)由是说言等随观执五种取蕴。此诸我见,或分别起,或是俱生。体即别境中慧,染污一分。由是说言若分别不分别染污慧为体。分别我见,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起;不分别我见,由任运失念俱生;是名我见生起差别因缘。 辰二、边执见 边执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执五取蕴为我性已,等随观执为断为常,若分别、不分别[3]染污慧为体。 边执见等者:依实有我,或执为常,或执为断;堕断常边,名边执见。于五取蕴计一切常,计一分常,或复计为我善断灭,由是说言等随观执为断为常。此亦二种。或分别起,或是俱生,染慧为体。生起因缘,亦如前说。 辰三、邪见 邪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拨因拨果,或拨作用,坏真实事,唯用分别染污慧为体。 邪见等者:此中邪见,唯分别起染慧为体。拨无施与、爱养、祠祀,是名拨因。拨无妙行、恶行业果异熟,是名拨果。拨无父母,拨无此世他世,拨无化生有情,名拨作用。由父母有植种作用、任持作用,此世他世有来往作用,化生有情有感生业作用故。谤世间无真阿罗汉,是名坏真实事。如是诸义,如下邪见中说。(陵本八卷十四页611) 辰四、见取 见取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以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及所依、所缘、所因俱有相应等法,比方他见,等随观执为最、为上、胜妙、第一,唯用分别染污慧为体。 见取等者:执取诸见及彼俱有相应等法,是名见取。诸见,即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俱有相应等法,即见所依、所缘、所因。所依谓根,所缘谓境,所因谓彼诸见种子。由与诸见于一身中俱时流转,同生住灭,是名俱有相应。等言,等取同行相应。谓见现行心心所法,于一所缘展转同行故。如是萨迦耶见乃至俱有相应等法,皆是见所取境。文中应置于言,义方得显,如余处说。(显扬一卷七页31,482a及集论一卷七页31,664c)其能取见,即方他见。由方他故,于自见趣一一别计为最、为上、为胜妙、为第一。由是诸义,长读彼文应解。以于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及所依、所缘、所因俱有相应等法之比方他见,等随观执为最、为上、胜妙、为第一。此差别执,未见文解。余处论文译亦有别。显扬译为计最胜上及与第一,集论译为最胜上妙,五蕴论译为最上胜极。译虽不同,然其差别皆说有四。今以义解,由执诸见及所依等能得清净,即以此义名为胜妙及与第一;彼计欲乐自在名清净故。若执见等能得解脱,即以此义名之为上;彼计离下地欲名解脱故。若执见等能得出离,即以此义名之为最;彼计生寂静处名出离故。 辰五、戒禁取 戒禁取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即于彼见、彼见随行若戒若禁,及所依、所缘、所因俱有相应等法,等随观执为清净、为解脱、为出离,唯用分别染污慧为体。 戒禁取等者:执取戒禁及彼所依、所缘、所因诸法,名戒禁取。此中邪分别见之所受持身护、语护,说名为戒;随此所受形服、饮食、威仪行相,说名为禁。如下摄事分说。(陵本八十九卷十一页6753)所受戒禁,由见为先,与见俱行;是名彼见、彼见随行若戒若禁。执此无间方便以为清净,名为清净。或执以此解脱烦恼,名为解脱。或执以此出离生死,名为出离。如广五蕴论说。余如前解。 辰六、贪 贪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于外及内可爱境界,若分别、不分别染着为体。 于外及内可爱境界者:顺生乐受,名可爱境。自五取蕴,名之为内;余情非情,名之为外。 辰七、恚 恚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于外及内非爱境界,若分别、不分别憎恚为体。 于外及内非爱境界者:顺生苦受,名非爱境。外内如前说。 辰八、慢 慢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于外及内高下胜劣,若分别、不分别高举为体。 于外及内高下胜劣者:谓自或他,若年耆长,是名为高;与此相违,是名为下。若德增上,是名为胜;与此相违,是名为劣。如是总名于外及内高下胜劣。 辰九、无明 无明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及由任运失念故,于所知事,若分别、不分别染污无知为体。 于所知事者:所应可知,是名所知。略说一切有为、无为,名所知事。如下决择分说。(陵本六十九卷八页5202)[4] 辰十、疑 疑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即于所知事,唯用分别异觉为体。 唯用分别异觉为体者:由疑行相解了不解了故,于所知事生相违解,是故说言异觉为体。 寅三、烦恼因2 卯一、标列 烦恼因者,谓六种因。一、由所依故;二、由所缘故;三、由亲近故;四、由邪教故;五、由数习故;六、由作意故。由此六因,起诸烦恼。 卯二、随释6 辰一、由所依 所依故者,谓由随眠起诸烦恼。 谓由随眠起诸烦恼者:此约种子依,名彼所依。依自种子起现行故。 辰二、由所缘 所缘故者,谓顺烦恼境界现前。 谓顺烦恼境界现前者:若可爱事正现在前,能顺生贪;如是非可爱事能顺生瞋,非可爱非不可爱事能顺生痴,现前亦尔。名顺烦恼境界现前。 辰三、由亲近 亲近故者,谓由随学不善丈夫。 辰四、由邪教 邪教故者,谓由闻非正法。 辰五、由数习 数习故者,谓由先植[5]数习力势。 谓由先植数习力势者:谓由先时植彼种子,烦恼现行数习未断,势力猛盛,能令当来烦恼增上而生;随顺彼故。 辰六、由作意 作意故者,谓由发起不如理作意故,诸烦恼生。 寅四、烦恼位2 卯一、总标列 烦恼位者,略有七种。一、随眠位,二、缠位,三、分别起位,四、俱生位,五、软位,六、中位,七、上位。 卯二、随难释 由二缘故,烦恼随眠之所随眠。一、由种子随逐故;二、由彼增上事故。 由二缘故等者:谓彼烦恼若未永断,名种随逐;是为一缘。烦恼起时,令诸随眠皆得坚固,名增上事;是第二缘。 寅五、烦恼门2 卯一、由二门2 辰一、标列 烦恼门者,略由二门烦恼所恼。谓由缠门及随眠门。 辰二、随释2 巳一、缠门 缠门有五种。一、由不寂静住故; 由不寂静住故者:谓烦恼起时,恼乱其心,不寂静行相续转故。 二、由障碍善故; 由障碍善故者:烦恼起时,令于所缘发起颠倒,令诸随眠皆得坚固,令等流行相续而转;由是烦恼名障碍善。 三、由发起恶趣恶行故; 由发起恶趣恶行故者:谓彼烦恼为因缘故,能令成就十不善业;此命终已,堕诸恶趣故。 四、由摄受现法鄙贱故; 由摄受现法鄙贱故者:谓彼烦恼能引自害,于现法中,若被系缚、若遭退失、若被呵毁故。 五、由能感生等苦故。 由能感生等苦故者:谓彼烦恼能引生等种种大苦,能令相续远涅槃乐故。 巳二、随眠门 云何随眠门所恼?谓与诸缠作所依故,及能引发生等苦故。 卯二、由七门2 辰一、标 又由七门,一切烦恼于见及修能为障碍应知。 辰二、列 谓邪解了故,不解了故,解了不解了故,邪解了迷执故,彼因依处故,彼怖所生故,任运现行故。 谓邪解了故等者:决择分云:萨迦耶见、边执见、邪见,此三于所知境起邪了行,于四圣谛迷行转故。无明一种,是不了行。疑,是了不了行。见取、戒禁取及贪瞋等,缘见为境、见所断者,彼一切皆是执邪了行。即此一切迷苦、集谛者,是迷彼因缘所依处行。即此一切迷灭、道谛者,是迷彼怖畏生行。即彼一切任运所起修道断者,是任运现行迷执行。(陵本五十九卷三页4791)今应准知。 寅六、烦恼上品相2 卯一、征 云何烦恼上品相? 卯二、释2 辰一、标二相 谓猛利相及尤重相。 谓猛利相及尤重相者:烦恼现行难可制伏,是名猛利。于微劣事现行增上,是名尤重。 辰二、举六种2 巳一、标列 此相略有六种。一、由犯故;二、由生故;三、由相续故;四、由事故;五、由起恶业故;六、由究竟故。 巳二、随释6 午一、由犯故 由犯故者,谓由此烦恼缠故,毁犯一切所有学处。 午二、由生故 由生故者,谓由此故,生于欲界苦[6]恶趣中。 午三、由相续故 由相续故者,谓贪等行、诸根成熟少年盛壮、无涅槃法者。 由相续故等者:若贪瞋痴增上补特伽罗,是名贪等行者。若少年位及中年位,是名诸根成熟少年盛壮者。若阙三种菩提种子,名无涅槃法者。 午四、由事故 由事故者,谓缘尊重田,若缘功德田,若缘不应行田而起。 由事故等者:于父母所及余尊重,是名缘尊重田。于佛法僧所,是名缘功德田。于余一切孤苦贫穷等所,名缘不应行田。 午五、由起恶业故 由起恶业故者,谓由此烦恼缠故,以增上适悦心起身语业。 午六、由究竟故 由究竟故者,谓此自性上品所摄,最初软对治道之所断故。 寅七、烦恼颠倒摄2 卯一、举颠倒2 辰一、标列七种 烦恼颠倒摄者,谓七颠倒。一、想倒,二、见倒,三、心倒,四、于无常常倒,五、于苦乐倒,六、于不净净倒,七、于无我我倒。 辰二、别释三倒3 巳一、想倒 想倒者,谓于无常、苦、不净、无我中,起常、乐、净、我妄想分别。 想倒等者:于所缘境无常计常,苦计为乐,不净计净,无我计我,取相而转;是名想倒。 巳二、见倒 见倒者,谓即于彼妄想所分别中,忍可欲乐,建立执着。 见倒等者:此说一分出家者,由想倒故,能发见倒。即于邪取颠倒四事生邪执着,是名见倒。由执着故,于自心中生邪胜解,是名忍可欲乐。或复为他开示宣说,是名建立。 巳三、心倒 心倒者,谓即于彼所执着中贪等烦恼。 心倒等者:此说诸在家者,由想倒故,能发心倒。谓即贪等烦恼倒染心故,是名心倒。 卯二、烦恼摄3 辰一、标列 当知烦恼略有三种。或有烦恼是倒根本,或有烦恼是颠倒体,或有烦恼是倒等流。 辰二、随释3 巳一、倒根本 倒根本者,谓无明。 巳二、颠倒体 颠倒体者,谓萨迦耶见、边执见一分、见取、戒禁取,及贪。 巳三、倒等流 倒等流者,谓邪见、边执见一分、恚、慢,及疑。 辰三、别广 此中萨迦耶见是无我我倒,边执见一分是无常常倒,见取是不净净倒,戒禁取是于苦乐倒。贪通二种,谓不净净倒及于苦乐倒。 当知烦恼略有三种等者:此说贪等十种烦恼略为三种颠倒所摄。一、倒根本摄,二、倒自体摄,三、倒等流摄。如文可知。颠倒体中,边执见一分者,于边见中唯取常见,不取断见,故言一分。 寅八、烦恼差别2 卯一、标列 烦恼差别者,多种差别应知。谓结、缚、随眠、随烦恼、缠、暴流、枙、取、系、盖、株杌、垢、常害、箭、所有、根、恶行、漏、匮、烧、恼、有诤、火、炽然、稠林、拘碍,如是等类烦恼差别。 卯二、随释2 辰一、释名字26 巳一、结 当知此中,能和合苦,故名为结。 能和合苦故名为结者:能生现法身心忧苦,能生当来五趣生等种种大苦,如是一切名和合苦。异门分说:于五种事能和合故,说名为结。(陵本八十四卷十二页6387)其义应知。 巳二、缚 令于善行不随所欲,故名为缚。 令于善行至故名为缚者:谓依三受起贪瞋痴,于善方便不得自在,故名为缚。 巳三、随眠 一切世间增上种子之所随逐,故名随眠。 一切世间至故名随眠者:意地中说:诸自体中所有种子,若烦恼品所摄,名为粗重,亦名随眠。(陵本二卷二页112)若诸有情未离欲求,未离有求,未离邪梵行求者,是名一切世间。彼为烦恼粗重之所随逐,说名随眠;随缚义故,微细义故。 巳四、随烦恼 倒染心故,名随烦恼。 倒染心故名随烦恼者:谓贪瞋痴随恼于心,令不离染、令不解脱、令不断障,名倒染心;即由此义,名随烦恼。更有余义,谓从烦恼生故,亲近烦恼故,说名随烦恼。今此不说。 巳五、缠 数起现行,故名为缠。 数起现行故名为缠者:修善品时,现起相续,无断绝义,是名数起现行。 巳六、暴流 深难渡故,顺流漂故,名暴流[7]。 深难渡故顺流漂故名暴流者:如暴流水,深广难渡,能令有情顺流漂溺。贪瞋痴等烦恼亦尔,能令有情生死流转,难得出离。 巳七、枙 邪行方便,故名为枙。 邪行方便故名为枙者:此约前际邪行方便,能令现法生死流转,是名为枙。障碍离系,是枙义故。 巳八、取 能取自身相续不绝,故名为取。 能取自身相续不绝故名为取者:此约现在爱取方便,能令未来生死流转而无断绝,是名为取。执取诤根,执取后有,是取义故。 巳九、系 难可解脱,故名为系。 难可解脱故名为系者:此中系言,所谓身系,以能障碍定意性身故。由此为因,令心散乱不得正定,乃至不得离染解脱,证无所作究竟涅槃,是名难可解脱。 巳十、盖 覆真实义,故名为盖。 覆真实义故名为盖者:障诸善法,于所知事令不显了,是名覆真实义。 巳十一、株杌 坏善稼田,故名株杌。 坏善稼田故名株杌者:如舄卤田,有多株杌,不任耕植。烦恼亦尔,能令转成上品相续起故,能令身心无堪能故,由是说言坏善稼田。即依此义,喻名株杌。 巳十二、垢 自性染污,故名为垢。 自性染污故名为垢者:毁犯净戒,不善防护别解律仪,是名自性染污。 巳十三、常害 常能为害故,名为常害。 常能为害故名为常害者:依贪瞋痴长时数受生死烧害,是名常能为害。 巳十四、箭 不静相故,远所随故,名为箭[8]。 不静相故远所随故名为箭者:如被毒箭,若未拔时多不寂静;烦恼亦尔,名不静相。又彼烦恼未生当生,难可制伏;亦如毒箭既引发已,远所随逐,名远所随。 巳十五、所有 能摄依事,故名所有。 能摄依事故名所有者:五取蕴事是名依事。由贪瞋痴为能摄受,是名能摄依事。当知此中极鄙秽义,是所有义。复有余义,名为所有。谓能障舍故,有戏乐故。如下异门分说。(陵本八十四卷十四页6392) 巳十六、根 不善所依,故名为根。 不善所依故名为根者:由贪瞋痴广生无量恶不善行,是名不善所依。 巳十七、恶行 邪行自性,故名恶行。 邪行自性故名恶行者:依诸有情爱味世间所有为因,行诸恶行;或复分别世间怨相为因,行诸恶行;或复执着世间邪法为因,行诸恶行。是故此贪瞋痴名为邪行自性。 巳十八、漏 流动其心,故名为漏。 流动其心故名为漏者:谓于彼彼所缘境界心、意、识生,游行流散,由是发生种种杂染,起身语意三种恶行,是名流动其心。 巳十九、匮 能令受用无有厌足,故名为匮。 能令受用无有厌足故名为匮者:受用诸欲,不知过患,不求出离,耽嗜坚着,是名受用无有厌足。由是常为贫乏众苦所恼,是故名匮。 巳二十、烧 能令所欲常有匮乏,故名为烧。 能令所欲常有匮乏故名为烧者:谓如非爱合会,所爱乖离,贪求利养等,是名所欲常有匮乏。 巳二十一、恼 能引衰损,故名为恼。 能引衰损故名为恼者:此中衰损,谓愁叹忧苦恼。随所爱乐若变坏时,是诸有情便为种种愁叹等苦所恼乱故。 巳二十二、有诤 能为斗讼诤竞之因,故名有诤。 能为斗讼诤竞之因故名有诤者:斗讼诤竞,或依耽着诸欲所起,或依诸见所生,是名斗讼诤竞之因。 巳二十三、火 烧所积集诸善根薪,故名为火。 烧所积集诸善根薪故名为火者:无贪瞋等,名诸善根。先所积集,譬之如薪。烦恼能烧,故名为火。 巳二十四、炽然 如大热病,故名炽然。 如大热病故名炽然者:如大热病,烧恼身心;烦恼亦尔,故名炽然。如集论说:为非法贪大火所烧、不平等贪大火所烧,及为邪法大火所烧,故名炽然。(集论四卷十五页31,678a) 巳二十五、稠林 种种自身大树聚集,故名稠林。 种种自身大树聚集故名稠林者:能生种种苦蕴自身,故名为林。由亲爱故,彼得增长,展转滋茂,说名稠林。摄事分说:安立九相后有苦树,能生当有。(陵本九十三卷五页7000)其义应知。 巳二十六、拘碍 能令众生乐着种种妙欲尘故,能障证得出世法故,名为拘碍。 能令众生至名为拘碍者:拘谓拘缚,令不出离。碍谓障碍,令不证得。能令众生乐着种种妙欲尘故,此释名拘。能障证得出世法故,此释名碍。总略而言,不能修善,故名拘碍。如余处说。(集论四卷十五页31,678a) 辰二、显差别2 巳一、标建立 诸如是等烦恼差别,佛薄伽梵随所增强,于彼种种烦恼门中建立差别。 巳二、别体相14 午一、结 结者,九结。谓爱结等,广说如前。 午二、缚 缚者,三缚。谓贪瞋痴。 午三、随眠 随眠者,七种随眠。谓欲贪随眠等,广说如前。 午四、随烦恼 随烦恼者,三随烦恼。谓贪瞋痴。 午五、缠 缠者,八缠。谓无惭、无愧、惛沈、睡眠、掉举、恶作、嫉妒、悭吝。 午六、暴流等2 未一、举暴流 暴流者,四暴流。谓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 未二、例枙 如暴流,枙亦尔。 午七、取 取者,四取。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 午八、系 系者,四系。谓贪身系、瞋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 午九、盖 盖者,五盖。谓贪欲盖、瞋恚盖、惛沈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 午十、株杌等2 未一、举株杌 株杌者,三株杌。谓贪瞋痴。 未二、例垢等 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所有、恶行亦尔。 午十一、根 根者,三不善根。谓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 午十二、漏 漏者,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 午十三、匮等2 未一、举匮 匮者,三匮。谓贪瞋痴。 未二、例烧等 如匮,如是烧、恼、有诤、火、炽然、稠林亦尔。 午十四、拘碍 拘碍者,有五拘碍。一、顾恋其身,二、顾恋诸欲,三、乐相杂住,四、阙随顺教,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于彼种种烦恼门中建立差别等者:于中九结、三缚、七种随眠、八缠、四暴流、四取、五盖、三株杌、三常害、三箭、三所有、三恶行、三不善根、三漏,皆如摄事分释。(陵本八十九卷六页至十二页6733)四系差别亦如摄事分释。(陵本八十七卷十四页6593)又拘碍者,此说有五,余处说三,谓贪拘碍、瞋拘碍、痴拘碍。(集论四卷十五页31,678a)体唯有三,义说有五,故不相违。五拘碍中,言阙随顺教者,谓阙随顺定心教诫教授。得微少善便生喜足者,谓于定地诸善得少喜足。余文易知。 寅九、烦恼过患3 卯一、标 烦恼过患者,当知诸烦恼有无量过患。 卯二、释 谓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 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者:烦恼自性不寂静故,于彼起时,令相应心亦不寂静,是名恼乱其心。 次于所缘发起颠倒, 次于所缘发起颠倒者:谓于无常苦不净无我中,起常乐净我想倒、见倒、心倒故。 令诸随眠皆得坚固, 令诸随眠皆得坚固者:于自体中所有烦恼粗重种子,能令转成上品相续起故;难可破坏,故名坚固。 令等流行相续而转。 令等流行相续而转者:诸随烦恼,烦恼等流,名等流行。展转引发,名相续转。 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俱害;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俱法罪;令受彼生身心忧苦; 能引自害至身心忧苦者:此中差别,如下业过患释。(陵本九卷九页671)唯彼说业所作,此说烦恼所作,是其差别。烦恼为先,方造诸业,是故此说能引自害等。又下异门分亦有解释。(陵本八十四卷十三页6388)其义大同。 能引生等种种大苦; 能引生等种种大苦者:等言,等取老病死法。五趣流转,不能出离,是名种种大苦。 能令相续远涅槃乐; 能令相续远涅槃乐者:涅槃界中离贪瞋痴,名涅槃乐。若诸烦恼随附依身,令不速疾得般涅槃,是名相续远涅槃乐。 能令退失诸胜善法; 能令退失诸胜善法者:定地诸善名胜善法。由烦恼故,令心散乱,已所得定还复退失,是名退失诸胜善法。 能令资财衰损散失; 能令资财衰损散失者:谓由烦恼等起非理作业方便故。 能令入众不得无畏,悚惧无威;能令鄙恶名称流布十方,常为智者之所诃毁;令临终时生大忧悔;令身坏已堕诸恶趣,生那落迦中;令不证得自胜义利。 卯三、结 如是等过无量无边。 令不证得自胜义利者:证自涅槃,名之为义;可爱乐故,无有罪故。证功德法,名之为利;究竟胜利,远离过患故。烦恼障此,令不证得,故作是说。 癸二、业杂染2 子一、征 云何业杂染? 子二、释2 丑一、标列2 寅一、嗢柁南 嗢柁南曰: 自性若分别 因位及与门 增上品颠倒 差别诸过患 寅二、长行 当知业杂染,由自性故,分别故,因故,位故,门故,上品故,颠倒故,差别故,过患故,解释应知。 丑二、随释9 寅一、业自性 业自性云何?谓若法生时,造作相起; 若法生时造作相起者:此说思业。彼造作相有五种类。一、为境随与,二、为彼合会,三、为彼别离,四、能发杂染业,五、令心自在转。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三卷十六页4261) 及由彼生故,身行、语行于彼后时造作而转;是名业自性。 身行语行等者:此说身业、语业。入出息风,名为身行。风为导首,身业转故。身所作业,亦名身行。由愚痴者先起随顺身业风已,然后方起染污身业。如入出息能起身业,故名身行;如是寻伺与诸语业俱名语行。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六卷十八页4552)此身语行由思动发,故言于彼后时造作而转。 寅二、业分别2 卯一、征 业分别云何? 卯二、释2 辰一、略标列2 巳一、由差别 谓由二种相应知。一、由补特伽罗相差别故;二、由法相差别故。 巳二、由性摄 此复二种,即善不善十种业道。所谓杀生,离杀生;不与取,离不与取;欲邪行,离欲邪行;妄语,离妄语;离间语,离离间语;粗恶语,离粗恶语;绮语,离绮语;贪欲,离贪欲;瞋恚,离瞋恚;邪见,离邪见。 辰二、随别释2 巳一、补特伽罗相差别建立2 午一、黑品10 未一、杀生摄4 申一、总举经言 补特伽罗相差别建立者,谓如经言:诸杀生者,乃至广说。 申二、别释经句2 酉一、总句 杀生者者[9],此是总句。 酉二、别句3 戌一、显示加行杀害2 亥一、别释2 天一、辨相5 地一、最极暴恶 最极暴恶者,谓杀害心正现前故。 地二、血涂其手 血涂其手者,谓为成杀,身相变故。 地三、害极害执 害极害执者,谓断彼命故,解支节故,计活命故。 害极害执等者:断彼命故,此释言害。解支节故,此释极害。计活命故,此释言执,谓如不律仪者,计屠羊等自活命故。 地四、无有羞耻 无有羞耻者,谓自罪生故。 地五、无有哀愍 无有哀愍者,谓引彼非爱故。 天二、破执2 地一、别辨2 玄一、一切有情所2 黄一、叙外说 有出家外道,名曰无系,彼作是说:百逾缮那内所有众生,于彼律仪,若不律仪。 百逾缮那至若不律仪者:此计少分应离杀生。谓随所住处百逾缮那内众生,于彼不杀成就律仪,若行杀害成不律仪。不遍一切诸有情所。 黄二、引经破 为治彼故,说如是言:一切有情所。 玄二、真实众生所2 黄一、叙外说 即彼外道复作是说:树等外物亦有生命。 黄二、引经破 为治彼故,说如是言:真实众生所。 地二、总显 此即显示真实福德远离对治,及显示不实福德远离对治。 此即显示真实福德远离对治等者:谓如经言一切有情所,意显一切有情皆应哀愍。由哀愍故,成就真实福德。不应分别或远离害,或不远离。由是对治彼第一计,是名显示真实福德远离对治。又如经言真实众生所,意显树等外物无爱非爱,于彼无有哀愍可得。虽远离杀,而不成就真实福德。由是对治彼第二计,是名显示不实福德远离对治。 亥二、结意 如是所说诸句,显示加行杀害。 如是所说诸句显示加行杀害者:谓从最极暴恶句,乃至真实众生所句应知。 戌二、显示无择杀害 乃至极下捃多蚁等诸众生所者,此句显示无择杀害。 无择杀害者:谓于诸傍生趣所有众生,乃至极下捃多蚁等行杀害时,无正觉了,无简择心,谓此众生不应杀害,是名无择杀害。 戌三、显示遇缘容可出离 于杀生事若未远离者,此显遇缘容可出离。谓乃至未远离来,名杀生者。 于杀生事若未远离等者:谓于杀生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是名于杀生事远离。由闻正法能善领悟,及受净戒能善防护,于杀生事止息不作,是名遇缘容可出离。若不遇缘,不出离时,彼业现行,名杀生者。 申三、结明略义2 酉一、第一略义 又此诸句略义者,谓为显示杀生相貌、杀生作用、杀生因缘,及与杀生事用差别。 又此诸句略义等者:杀生相貌,配属别句中初二句。杀生作用,配属第三句。杀生因缘,配属四五句。杀生事用差别,配属后四句;于中初二句是杀生事差别,次二句是杀生用差别故。 酉二、第二略义 又略义者,谓为显示杀生如实、杀生差别、杀所杀生、名杀生者。 又略义等者:于前杀生事用差别中,如次别配四句应知。 申四、简非法相 又此诸句,显能杀生补特伽罗相,非显杀生法相。 未二、不与取摄3 申一、释经句2 酉一、总句 复次,不与取者者,此是总句。 酉二、别句14 戌一、于他所有 于他所有者,谓他所摄财谷等事。 谓他所摄财谷等事者:谓诸珍宝,或金或银,或诸衣服,或诸什物,或香或鬘,如是等类名之为财。谓诸所有可食可饮,大麦、小麦、稻谷、粟谷、糜黍、胡麻、大小豆等,甘蔗、葡萄、乳酪、果汁种种浆饮,如是等类名之为谷。如是财谷无情数摄。等言,等取所余有情数物,谓或妻子、奴婢、作使,或象、马、猪、牛、羊、鸡、鸭、驼、骡等类应知。 戌二、若在聚落 若在聚落者,谓即彼事于聚落中,若积集、若移转。 于聚落中若积集若移转者:此中积集,谓于无情数物,若财若谷。移转,谓于有情数物。 戌三、若闲静处 若闲静处者,谓即彼事于闲静处,若生、若集,或复移转。 于闲静处若生若集等者:此中生言,谓于谷物。集与移转如前说。 戌四、即此名为可盗物数 即此名为可盗物数者,谓所不与、不舍、不弃物。 戌五、若自执受 若自执受者,谓执为己有。 戌六、不与而取 不与而取者,谓彼或时资具阙少,执为己有。 戌七、不与而乐 不与而乐者,谓乐受行偷盗事业。 戌八、于所不与不舍不弃而生希望2 亥一、牒经句 于所不与、不舍、不弃而生希望者, 亥二、释其义2 天一、释希望 谓劫盗他欲为己有。 天二、释不与等3 地一、不与 若彼物主非先所与,如酬债法,是名不与。 非先所与如酬债法者:谓非物主先意欲与,是名非先所与。他生希望,强索而与,是名为酬债法。 地二、不舍 若彼物主于彼取者而不舍与,是名不舍。 地三、不弃 若彼物主于诸众生不随所欲受用而弃,是名不弃。 戌九、自为而取 自为而取者,谓不与而取故,及不与而乐故。 戌十、饕餮而取 饕餮而取者,谓所不与、不舍、不弃而希望故。 戌十一、不清而取 不清而取者,谓于所竞[10]物为他所胜,不清雪故。 不清而取等者:谓自所摄财谷等事为他竞诤,名所竞物。若他得胜,自不清雪,取为己有,是名不清而取。 戌十二、不净而取 不净而取者,谓虽胜他,而为过失垢所染故。 不净而取等者:于他所摄财谷等事,自与他竞,虽能胜他,取为己有,然有过失,故名不净而取。 戌十三、有罪而取 有罪而取者,谓能摄受现法后法非爱果故。 戌十四、于不与取若未远离2 亥一、准前说 于不与取若未远离者,如前杀生相说应知。 亥二、例所余 所余业道亦尔。 申二、明略义 此中略义者,谓由盗此故成不与取、若于是处如其差别、如实劫盗、由劫盗故得此过失,是名总义。 此中略义等者:由盗此故成不与取,配属别句中第一句。若于是处如其差别,配属次二句。如实劫盗,配属次七句。由劫盗故得此过失,配属后四句应知。 申三、简法相2 酉一、正明建立 又此中亦显不与取者相,非不与取法[11]相。 酉二、兼例所余 当知余亦尔。 未三、欲邪行摄2 申一、总句 复次,欲邪行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2 戌一、初三句2 亥一、别释相3 天一、于诸父母等所守护5 地一、父母守护 于诸父母等所守护者,犹如父母于己处女,为适事他故,勤加守护,时时观察,不令与余共为鄙秽。 地二、至亲守护 若彼没已,复为至亲兄弟姊妹[12]之所守护。 地三、余亲守护 此若无者,复为余亲之所守护。 地四、自己守护 此若无者,恐损家族,便自守护。 地五、舅姑守护 或彼舅姑,为自儿故,勤加守护。 天二、有治罚 有治罚者,谓诸国王,若执理者,以治罚法而守护故。 天三、有障碍 有障碍者,谓守门者所守护故。 亥二、略显义 此中略显未适他者[13]三种守护。一、尊重至亲眷属自己之所守护,二[14]、王执理家之所守护,三[15]、诸守门者之所守护。 戌二、后七句7 亥一、他妻妾 他妻妾者,谓已适他。 亥二、他所摄 他所摄者,谓即未适他,为三守护之所守护。 亥三、由凶诈 若由凶诈者,谓矫乱已而行邪行。 谓矫乱已而行邪行者:矫设方法令彼惑乱,如行诳谄等,是名矫乱。 亥四、由强力 若由强力者,谓对父母等公然强逼。 亥五、由隐伏 若由隐伏者,谓不对彼,窃相欣欲。 谓不对彼窃相欣欲者:此不对彼,谓不对彼父母等公然强逼,唯由隐窃,互相欣欲。为简公显,故作是说。 亥六、行欲行 而行欲行者,谓两两交会。 谓两两交会者:由二补特伽罗及彼男女二根展转交会,是名两两交会。 亥七、即于此事非理欲心而行邪行 即于此事非理欲心而行邪行者,谓于非道、非处、非时,自妻妾所而为罪失。 谓于非道非处等者:此中非道,亦名非支,谓除产门外所有余分。若诸尊重所集会处,或灵庙中,或大众前,或坚硬地高下不平令不安隐,如是等处说名非处。若秽下时、胎圆满时、饮儿乳时、受斋戒时,或有病时,谓所有病匪宜习欲,是名非时。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九卷十六页4839)如是一切皆名非理,于自妻妾随一而行,亦名欲邪行罪。 酉二、明略义 此中略义者,谓略显示若彼所行、若行差别、若欲邪行应知。 此中略义等者:若彼所行,配属别句中前五句。若行差别,配属次三句。若欲邪行,配属后二句应知。 未四、妄语2 申一、总句 复次,诸妄语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9 戌一、于王家 若王者,谓王家。 戌二、于执理家 若彼使者,谓执理家。 戌三、于长者居士 若别者,谓长者居士。 戌四、于彼聚集 若众者,谓彼聚集。 戌五、于四方人众聚集处 若大集中者,谓四方人众聚集处。 戌六、于已知 若已知者,谓随前三所经语言。 谓随前三所经语言者:谓随前时闻、觉、知三所曾经事,覆真实想而说异语,谓为已知。非唯依知言说,名为已知。义宽广故。四言说中不言依见言说者,下别说故。四种言说,如前意地释。(陵本二卷十九页175) 戌七、于已见 若已见者,谓随曾见所经语言。 戌八、由自因等2 亥一、略标2 天一、举由自因 若由自因者,谓或因怖畏,或因味着。 天二、例由他因 如由自因,他因亦尔。 如由自因他因亦尔者:由自怖畏,或自味着,名由自因;如前已说。或复由他怖畏,由他味着,教敕令作,名由他因;故言亦尔。 亥二、别释2 天一、因怖畏 因怖畏者,谓由怖畏杀、缚、治罚、黜责等故。 天二、因味着 因味著者,谓为财谷、珍宝等故。 戌九、知而说妄语 知而说妄语者,谓覆想欲见而说语言。 覆想欲见而说语言者:心所取相,是名为想;心所乐欲,是名为欲;心所忍可,是名为见。由此三故能起语言。诸妄语者说别异语,令真不显,是名为覆。 酉二、明略义 此中略义者,谓依处故、异说故、因缘故、坏想故[16],而说妄语应知。 此中略义等者:依处故,配属别句中若王等五[17]句。异说故,配属已知已见二句。因缘故,配属自因他因等句。坏想故,配属知而覆妄语句应知。 未五、离间语摄2 申一、总句 复次,离间语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7 戌一、若为破坏 若为破坏者,谓由破坏意乐故。 戌二、闻彼语已向此宣说等 闻彼语已向此宣说,闻此语已向彼宣说者,谓随所闻顺乖离语。 闻彼语已向此宣说等者:谓闻彼语,或闻此语,若顺乖离,则便向此、向彼而为宣说故。 戌三、破坏和合 破坏和合者,谓能生起喜别离故。 破坏和合等者:谓以方便令此或彼生起不和合欲,而生别离喜故。 戌四、随印别离 随印别离者,谓能乖违喜更生故。 随印别离等者:谓以方便印顺彼别离喜,从是乖违喜不更生故。 戌五、喜坏和合 喜坏和合者,谓于已生喜别离中心染污故。 喜坏和合等者:谓彼若此若已生喜别离,能离间者遂破坏欲,生染污喜故。 戌六、乐印别离 乐印别离者,谓于乖违喜更生中心染污故。 乐印别离等者:谓彼若此从是乖违喜不更生,能离间者破坏意乐圆满,而生染污乐故。 戌七、说能离间语 说能离间语者,谓或不闻,或他方便故。 说能离间语等者:谓若此语能令乖离,是则此语名能离间。如闻彼此顺乖离语,则向此彼展转宣说。如是宣说,当知名为能离间语。如前已说。今此更显由他方便,为乖离彼而有所说,亦名能离间语。如闻彼此顺和合语,则向此彼谓为不闻。或复依止亲近、施与、知友、给侍以为方便而有陈说,皆名能离间语。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九卷十七页4841) 酉二、明略义 此中略义者,谓略显示离间意乐、离间未坏方便、离间已坏方便、离间染污心,及他方便应知。 此中略义等者:离间意乐,配属别句中若为破坏句。离间未坏方便,配属闻彼语已至向彼宣说句。离间已坏方便,配属破坏和合及随印别离句。离间染污心,配属喜坏和合及乐印别离句。他方便,配属说能离间语句应知。 未六、粗恶语摄2 申一、总句 复次,粗恶语者者,此是总句。 申一、别句2 酉一、举相违2 戌一、释经句12 亥一、语无扰动 此中尸罗支所摄故,名语无扰动。 语无扰动者:谓无愤发掉举及躁急掉举故。 亥二、悦耳 文句美滑,故名悦耳。 文句美滑等者:言不鄙陋,是名为美。言皆轻易,是名为滑。众乐听闻,故名悦耳。 亥三、称心 增上欲解所发起故,非假伪故,非谄媚故,名为称心。 增上欲解至名为称心者:谓依增上生道乐欲忍可而起言说,是名增上欲解之所发起。是谛是实,名非假伪。无谄无诳,名非谄媚。众乐领受,故名称心。 亥四、可爱 不增益故,应顺时机,引义利故,名为可爱。 不增益故至名为可爱者:如实而说,名不增益。应时而说,顺众而说,如法而说,是名应顺时机及引义利。顺往善趣,故名可爱。 亥五、先首 趣涅槃宫,故名先首。 趣涅槃宫故名先首者:谓说法者为令众生越生死堑,故所说法唯以趣涅槃宫为其上首,令彼众生起胜意乐,趣涅槃故。 亥六、美妙 文句可味,故名美妙。 文句可味故名美妙者:其声清美,如羯罗频迦音故。 亥七、分明 善释文句,故名分明。 亥八、易可解了 显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 显然有趣故名易可解了者:言无阙隐,是名显然。爱乐听闻,是名有趣。 亥九、可施功劳 摄受正法,故名可施功劳。 摄受正法等者:听闻正法,如说修行,能引自义,功不唐捐,故名可施功劳。 亥十、无所依止 离爱味心之所发起,故名无所依止。 离爱味心至无所依止者:不依希望他信己故而为说法,名离爱味心之所发起。 亥十一、非可厌逆 不过度量,故名非可厌逆。 不过度量等者:知量而说,语无重复,是名不过度量。 亥十二、无边无尽 相续广大,故名无边无尽。 相续广大等者:言辞无间,广大善巧,是名相续广大。 戌二、略明摄2 亥一、初三种2 天一、标 又从无扰动语乃至无边无尽语,应知略摄为三种语。 天二、列3 地一、尸罗律仪所摄语 一、尸罗律仪所摄语,谓一种。 地二、等欢喜语 二、等欢喜语,谓三种。 地三、说法语2 玄一、标摄 三、说法语,谓其所余。 略摄为三种语等者:最初一种语无扰动,名尸罗律仪所摄语。次三悦耳、称心、可爱,名等欢喜语;等遍三世无量众生乐听闻故。所余八种,先首乃至无边无尽,名说法语。前说增上生道,此说决定胜道,是故有别。 玄二、别广2 黄一、标 即此最后又有三种应知。 黄二、列3 宇一、所趣圆满语 一、所趣圆满语,谓初一。 宇二、文词圆满语 二、文词圆满语,谓次二。 宇三、方便圆满语 三、方便圆满语,谓其所余。 即此最后又有三种等者:谓说法语又有三种差别,如文易知。 亥二、后三种3 天一、无量众生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语2 地一、别释3 玄一、可爱语 又于未来世可爱乐故,名可爱语。 玄二、可乐语 于过去世可爱乐故,名可乐语。 玄三、可欣及可意语 于现在世事及领受可爱乐故,名可欣语及可意语。 地二、结摄 应知即等欢喜语,名无量众生可爱、可乐、可欣、可意语。 天二、三摩呬多语 即说法语,名三摩呬多语。 即说法语名三摩呬多语者:三摩呬多,此云等引。由说法语引令众生趣证涅槃,故名三摩呬多语。 天三、由无悔等渐次能引三摩地语 即尸罗支所摄语,名由无悔等渐次能引三摩地语。 即尸罗支所摄语等者:谓由尸罗成就故无悔,由无悔故生悦,生悦故心喜,心喜故身安,身安故受乐,受乐故心定,此中皆名尸罗支所摄语。举初无悔后三摩地,略无中间悦喜安乐,故置等言。 酉二、释粗恶2 戌一、举二种2 亥一、毒螫语 此中毒螫语者,谓毁辱[18]他言,纵瞋毒故。 亥二、粗犷语 粗犷语者,谓恼乱他言,发苦触故。 戌二、例所余 所余粗恶语,翻前白品应知。 所余粗恶语翻前白品应知者:前说无扰动语乃至无边无尽语,白品所摄。今说粗恶语中,除前毒螫语、粗犷语外,所余一切翻前所说无扰动语乃至无边无尽语,当知即扰动语乃至有边尽语,皆是粗恶语摄。又此略义亦翻白品,有三种语应知。 未七、绮语摄2 申一、总句 复次,诸绮语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3 戌一、于邪举罪时2 亥一、总标 于邪举罪时,有五种邪举罪者。 有五种邪举罪者者:如下文说非时语者、非实语者、非义语者、非法语者、非静语者,五种应知。 亥二、列释5 天一、非时语者 言不应时故,名非时语者。 天二、非实语者 言不实故,名非实语者。 天三、非义语者 言引无义故,名非义语者。 天四、非法语者 言粗犷故,名非法语者。 天五、非静语者 言挟瞋恚故,名非静语者。 戌二、于邪说法时6 亥一、不思量语 又于邪说法时,不正思审而宣说故,名不思量语。 亥二、不静语 为胜听者而宣说故,名不静语。 亥三、杂乱语 非时而说,前后义趣不相属故,名杂乱语。 非时而说至名杂乱语者:于所应说前后不次,名非时说;由是义趣不相符顺,名不相属,是故此语名杂乱语。 亥四、非有教语 不中理因而宣说故,名非有教语。 不中理因而宣说故等者:能成立因有过失故,不能成就所立宗义,当知是因名不中理。违法违义故,名非有教语。 亥五、非有喻语 引不相应为譬况故,名非有喻语。 引不相应为譬况故等者:引同类喻,可顺成宗;若不相应,宗义不立。不相应者,谓不相似;不相似故,即为异类。阙无同喻,故名非有喻语。 亥六、非有法语 显秽染故,名非有法语。 显秽染故等者:宣说种种王论、贼论、饮食等论,名显秽染。能引无义故,名非有法语。 戌三、于歌笑嬉戏等时等 又于歌笑嬉戏等时,及观舞乐、戏笑、俳说等时,有引无义语。 酉二、结略义 此中略义者,谓显如前说三时绮语。 此中略义等者:如前所说邪举罪时,邪说法时,歌笑嬉戏及观舞乐戏笑俳说等时,是名三时。于三时中诸有所说,皆名绮语。 未八、贪欲摄2 申一、总句 复次,诸贪欲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3 戌一、由猛利贪 由猛利贪者,谓于他所有,由贪增上,欲为己有,起决定执故。 戌二、于财或具 于财者,谓世俗财类。具者,谓所受用资具。即此二种总名为物。 戌三、凡彼所有定当属我 凡彼所有定当属我者,此显贪欲生起行相。 酉二、明略义 此中略义者,当知显示贪欲自性、贪欲所缘、贪欲行相。 此中略义等者:贪欲自性,配属别句中初一句由猛利贪。贪欲所缘,配属次二句于财及具。贪欲行相,配属后一句凡彼所有定当属我。 未九、瞋恚摄2 申一、总句 复次,瞋恚心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5 戌一、恶意分别 恶意分别者,谓于他有情所,由瞋恚增上力,欲为损害,起决定执故。 戌二、当杀 当杀者,谓欲伤害其身。 戌三、当害 当害者,谓欲损恼其身。 戌四、当为衰损 当为衰损者,谓欲令彼财物损耗。 戌五、彼当自获种种忧恼 彼当自获种种忧恼者,谓欲令彼自失财物。 酉二、指略义 此中略义,如前应知。 此中略义如前应知者:如前贪欲略摄三义,一、自性,二、所缘,三、行相。瞋恚略义应知亦尔。瞋恚自性,配属别句中恶意分别。瞋恚所缘,配属当杀、当害乃至彼当自获种种忧恼。瞋恚行相,谓损害等期心决定。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九卷十四页4832)今此略无,或恶意分别摄,故不更说。 未十、邪见摄2 申一、总句 复次,诸邪见者者,此是总句。 申二、别句2 酉一、释经句9 戌一、起如是见 起如是见者,此显自心忍可欲乐当所说义。 起如是见等者:此中忍可,谓即胜解,起见因故。欲乐即增语路,依见起故。于所说义未说当说,是名当所说义。 戌二、立如是论 立如是论者,此显授他当所说义。 戌三、无有施与等2 亥一、总标列 无有施与、无有爱养、无有祠祀者,谓由三种意乐诽拨[19]施故。一、财物意乐,二、清净意乐,三、祀天意乐。 亥二、随难释 供养火天,名为祠祀。 无有施与等者:谓有外道,由依世间诸静虑故,见世施主一期寿命恒行布施无有断绝,从此命终,生下贱家,贫穷匮乏。彼作是思:定无施与、爱养、祠祀。如前空见论中已说。(陵本七卷九页507)今此更显由三意乐成三差别。谓由执取财物意乐,于诸有苦不能行施,是故诽拨无有施与。或由执取静虑清净意乐,于诸有恩及亲爱所不欲行施,是故诽拨无有爱养。或由执取供养火天意乐,于诸尊胜都无所施,谓不应祀,是故诽拨无有祠祀。 戌四、无有妙行无有恶行 又显诽拨戒修所生善能治所治故,及显诽拨施所生善能治所治故,说如是言:无有妙行,无有恶行。 无有妙行无有恶行者:福、不动行,是名妙行;诸非福行,是名恶行。当知妙行从施戒修三种所生,是谓能治;恶行为施戒修之所对治,是谓所治。彼诸外道不能了知自业差别,是故拨无。 戌五、无有妙行恶行二业果及异熟 又显诽拨此三种善能治所治所得果故,说如是言:无有妙行、恶行二业果及异熟。 无有妙行恶行二业果及异熟者:由妙行、恶行牵引爱非爱趣自体,是名为果。即彼妙行、恶行二业种子,为爱取润变异成熟,先所牵引各别自体当得生起,是名异熟。 戌六、无有此世无有他世 又显诽拨流转依处缘故,说如是言:无有此世,无有他世。 诽拨流转依处缘故等者:十方世界五趣差别,是诸有情流转依处,随业所感,作彼生缘,由是说名此世他世。于此拨无,是即诽拨诸有情生流转依处。 戌七、无母无父 又显诽拨彼所托缘故,及诽拨彼种子缘故,说如是言:无母无父。 戌八、无化生有情 又显诽拨流转士夫故,说如是言:无有化生有情。 诽拨流转士夫者:此命终已,当生未生,于此中间有中有生,是名流转士夫。唯化生故,亦名化生有情。当知中有,除无色界,一切处有,以此为依往生处故。于此拨无,是即诽拨流转士夫。 戌九、世间无有真阿罗汉等2 亥一、标广说 又显诽拨流转对治还灭故,说如是言:世间无有真阿罗汉,乃至广说。 世间无有真阿罗汉乃至广说者:此中广说,如下正至乃至我生已尽等是。 亥二、释别义10 天一、正至 已趣各别烦恼寂静,故名正至。 已趣各别烦恼寂静等者:如预流果,永断一切见所断惑故得;一来果、不还果,进断欲界所余烦恼故得;是名已趣各别烦恼寂静。唯圣能证,故名正至。 天二、正行 于诸有情远离邪行,行无倒行,故名正行。 天三、此世间 因时,名此世间。 天四、彼世间 果时,名彼世间。 因时名此世间果时名彼世间者:修习对治,名之为因;烦恼永断,名之为果。若修因时,于此烦恼未永断故,名此世间;若证果时,此烦恼断,于余烦恼未永断故,名彼世间。如说预流,乃至不还果向差别应知。谓诸无事能感恶趣、往恶趣因烦恼断故,立预流果。此预流果极余七有,由是因缘,多生相续。若断再生相续烦恼,生无重续,立一来果。若已永断能感还来生此烦恼,唯于天有当可受生,即于尔时立不还果。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九卷十三页2447) 天五、自然 自士夫力之所作故,名为自然。 自士夫力之所作故名为自然者:谓诸如来无师自然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现等正觉。又诸独觉出无佛世,无师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证法现观,得独觉菩提果。唯此说为自士夫力所作,故名自然。 天六、通慧 通慧者,谓第六。 通慧谓第六者:六神通中,漏尽智通是第六数,不共外道,说名通慧;谓能了知烦恼尽得及漏尽方便故。 天七、已证 已证者,谓由见道。 已证谓由见道者:于六现观中,此说现观智谛现观。 天八、具足 具足者,谓由修道。 具足谓由修道者:此说究竟现观。 天九、显示 显示者,自所知故,为他说故。 显示等者:于烦恼断自作证已能正了知,名自所知。依此广为他说,宣扬开示,谓此应遍知永断等,是名显示。 天十、我生已尽等 我生已尽等,当知如余处分别。 我生已尽等至余处分别者:此中等言,等取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下异门分释。(陵本八十三卷十七页6325)即此所说余处分别。 酉二、明略义2 戌一、第一略义2 亥一、总标列 此中略义者,谓显示谤因、谤果、诽谤功用、谤真实事。 亥二、随难释 功用者,谓植[20]种功用、任持功用、来往功用、感生业功用。 此中略义等者:谤因,配属无施与等及无妙行、恶行。谤果,配属无有妙行、恶行二业果及异熟。诽谤功用,配属无有此世、无有他世乃至无有化生有情。谤真实事,配属世间无有真阿罗汉等。又植种功用,谓父为种子缘。任持功用,谓母为所托缘。来往功用,谓此世他世为流转依处缘。感生业功用,谓化生有情为流转缘。此中感生,意谓趣生,于趣生时如得神通,所趣无碍,名感生业。 戌二、第二略义2 亥一、总标列 又有略义差别。谓显示诽谤若因、若果、若流转缘、若流转士夫,及显诽谤彼对治还灭。 又有略义差别等者:此中若流转缘,配属无有此世、无有他世,及无母无父。若流转士夫,配属无化生有情。余同前说。 亥二、别料简2 天一、谤流转 又诽谤流转者,应知谤因,不谤自相。 天二、谤还灭 谤还灭者,应知谤彼功德,不谤补特伽罗。 又诽谤流转等者:谤流转中,应知唯由谤因意乐,谓此彼世乃至化生有情不为流转因缘,不谤有情流转自相。谤还灭中,应知唯由谤彼功德意乐,谓彼不能对治还灭,不谤还灭补特伽罗。 午二、白品2 未一、翻前相 复次,白品一切,翻前应知。 未二、释差别2 申一、标说 所有差别,我今当说。 申二、释经2 酉一、翻欲邪行摄3 戌一、举总句 谓翻欲邪行中,诸梵行者者,此是总句。 戌二、释差别2 亥一、标列 当知此由三种清净而得清净。一、时分清净,二、他信清净,三、正行清净。 亥二、引释3 天一、时分清净 尽寿行故、久远行故者,此显时分清净。 尽寿行故久远行故者:乃至命终离欲邪行,名尽寿行。或过一年,不至命终,多时离欲邪行,名久远行。 天二、他信清净2 地一、标二种 诤处雪故名清,无违越故名净,此二总显他信清净。 地二、辨四句2 玄一、标 此中或有清而非净,应作四句。 玄二、辨4 黄一、初句 初句者,谓实毁犯,于诤得胜。 黄二、第二句 第二句者,谓实不犯,于诤堕负。 黄三、第三句 第三句者,谓实不犯,于诤得胜。 黄四、第四句 第四句者,谓实毁犯,于诤堕负。 天三、正行清净2 地一、释经4 玄一、远离生臭 不以爱染身触母邑故,名远离生臭。 玄二、远离YIN欲 不行两两交会鄙事故,名远离YIN欲。 玄三、非鄙爱 不以余手触等方便而出不净故,名非鄙爱。 玄四、远离猥法 愿受持梵行故,名远离猥法。 愿受持梵行故名远离猥法者:谓能受学远离一切行非梵行习YIN欲法,是名受持梵行。 地二、结名 如是名为正行清净具足。 戌三、指略义 当知略义即在此中。 酉二、翻妄语摄2 戌一、释经言4 亥一、可信 又翻妄语中,可信者,谓可委故。 亥二、可委 可委者,谓可寄托故。 , 亥三、应可建立 应可建立者,谓于彼彼违诤事中,应可建立为正证故。 亥四、无有虚诳 无有虚诳者,于委寄中不虚诳故,不欺罔[21]故。 戌二、明略义 此中略义者,谓显三种摄受。一、欲解摄受,二、保任摄受,三、作用摄受。 此中略义等者:欲解摄受,配属可信、可委。保任摄受,配属应可建立。作用摄受,配属无有虚诳。此于一切有情能为摄受饶益,由是故说三种摄受,翻彼妄语能为虚伪友证损害故。 巳二、法相差别建立3 午一、标一切 复次,法相差别建立者,谓即杀生、离杀生等。 午二、随别释2 未一、黑品10 申一、杀生 云何杀生?谓于他众生起杀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杀方便,及即于彼杀究竟中所有身业。 云何杀生等者:此释杀生业道法相差别。谓杀生业要以有情数众生为所依事,即此所说于他众生。又杀生者作如是心:我当害生,即此所说起杀意乐。心为贪瞋痴三烦恼所蔽,即此所说起染污心。即于是处彼业现行而得究竟,即此所说于彼起杀方便,及即于彼杀究竟中所有身业。此中方便、究竟,谓于尔时,或于后时令彼舍命,是名杀生业道法相差别。如是差别,下皆准解,随应当知。 申二、不与取 云何不与取?谓于他摄物起盗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盗方便,及即于彼盗究竟中所有身业。 云何不与取等者:此释不与取法相差别。于他摄物,谓不与取业所依处事,或有情数、非有情数,随应当知。此不与取方便、究竟,谓起方便移离本处。 申三、欲邪行 云何欲邪行?谓于所不应行,非道、非处、非时起习近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欲邪行[22]方便,及于欲邪行究竟中所有身业。 云何欲邪行等者:此释欲邪行法相差别。如前欲邪行中说:若未适他,为三守护之所守护;若已适他,为他妻妾;是名所不应行。又一切男及不男,属自属他,皆不应行。如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九卷十六页4839)非道、非处、非时,如前欲邪行中已解。此欲邪行方便、究竟,谓两两交会。 申四、妄语 云何妄语?谓于他有情起覆想说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伪证方便,及于伪证究竟中所有语业。 云何妄语等者:此释妄语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时众及对论者领解。 申五、离间语 云何离间语?谓于他有情起破坏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破坏方便,及于破坏究竟中所有语业。 云何离间语等者:此释离间语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所破领解。 申六、粗恶语 云何粗恶语?谓于他有情起粗语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粗语方便,及于粗语究竟中所有语业。 云何粗恶语等者:此释粗恶语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诃骂彼。 申七、绮语 云何绮语?谓起绮语欲乐,起染污心,若即于彼起不相应语方便,及于不相应语究竟中所有语业。 云何绮语等者:此释绮语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纔发言。 申八、贪欲 云何贪欲?谓于他所有起己[23]有欲乐,起染污心,若于他所有起己[24]有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业。 云何贪欲等者:此释贪欲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于彼事定期属己。 申九、瞋恚 云何瞋恚?谓于他起害欲乐,起染污心,若于他起害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业。 云何瞋恚等者:此释瞋恚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损害等其心决定。 申十、邪见 云何邪见?谓起诽谤欲乐,起染污心,若于起诽谤欲乐决定方便,及于彼究竟中所有意业。 云何邪见等者:此释邪见法相差别。于中方便、究竟,谓诽谤决定。 未二、白品2 申一、举离杀生 云何离杀生?谓于杀生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身业。 云何离杀生等者:此释离杀生法相差别。杀生过患略说有七,如下业过患说。(陵本九卷九页671)了知此故,名起过患欲解。无贪、无瞋、无痴俱行,是名起胜善心。受戒律仪,名起静息方便。远离诸杀生事,是名于彼静息究竟。 申二、例离不与取等2 酉一、例同 如离杀生,如是离不与取乃至离邪见,应知亦尔。 酉二、显别 此中差别者,谓于不与取起过患欲解,乃至于邪见起过患欲解,起胜善心,若于彼起静息方便,及于彼静息究竟中所有意业。 午三、结略广 如是十种略为三种,所谓身业、语业、意业。即此三种广开十种应知。 寅三、业因3 卯一、征 业因云何? 卯二、标 应知有十二种相。 卯三、列 一、贪,二、瞋,三、痴,四、自,五、他,六、随他转,七、所爱味,八、怖畏,九、为损害,十、戏乐,十一,法想,十二、邪见。 应知有十二种相等者:此中总说十种业道因缘。彼一一相,或通一切,或唯少分。贪瞋痴三,通说一切业因。起染污心,或具不具故。或自所作,或令他作,或随他转,此说身语业因。所余诸相,随应当知。决择分说:为财利等害诸众生,亦名杀生。或恐为损、或为除怨、或谓为法,乃至或为戏乐害诸众生,亦名杀生。(陵本五十九卷十六页4837)如说杀生由如是因,于余业道,或有或无,亦如决择分说。又此戏乐,谓戏乐颠倒。法想、邪见,谓执受颠倒。如下业颠倒说。(陵本九卷五页649) 寅四、业位2 卯一、征 业位云何? 卯二、释2 辰一、标列 应知略说有五种相,谓软位、中位、上位、生位、习气位。 辰二、随释3 巳一、软中上位2 午一、约受生辨2 未一、不善业摄3 申一、由软位 由软不善业故,生傍生中。 申二、由中位 由中不善业故,生饿鬼中。 申三、由上位 由上不善业故,生那落迦中。 未二、善业摄3 申一、由软位 由软善业故,生人中。 申二、由中位 由中善业故,生欲界天中。 申三、由上位 由上善业故,生色无色界。 午二、约因缘辨2 未一、举不善业3 申一、软位 何等名为软位不善业耶?谓以软品贪瞋痴为因缘故。 申二、中位 何等名为中位不善业耶?谓以中品贪瞋痴为因缘故。 申三、上位 何等名为上位不善业耶?谓以上品贪瞋痴为因缘故。 未二、例诸善业 若诸善业,随其所应,以无贪、无瞋、无痴为因缘应知。 巳二、生位 何等生位业?谓已生未灭现在前业。 已生未灭现在前业者:因已受用,是名已生。自性受用未尽,是名未灭。由是说名现在前业。 巳三、习气位 何等习气位业?谓已生已灭不现前业。 已生已灭不现前业者:因已受尽,自性已灭,是名已生已灭。无间为缘,为生余法,除阿罗汉最后心心所。熏习相续,虽复已灭,经百千劫犹能令彼爱非爱果异熟当熟,由是说言不现前业。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卷第八 -------------------------------------------------------------------------------- [1] 「患」,磧砂作「失」。 [2] 編按:韓清淨手稿中,於「自」及「不」之間有一空白,猜可能是漏「然」字。 [3] 「不分別」,大正作「若不分別」。 [4] 編按:此段引文原在卷六十九,韓清淨將之調整至卷六十五。 [5] 「植」,磧砂、大正作「殖」。 [6] 「苦」,磧砂作「若」。 [7] 「名暴流」,大正作「故名暴流」。 [8] 「名為箭」,大正作「故名為箭」。 [9] 「殺生者者」,磧砂作「殺生者」。 [10] 「競」,磧砂作「竟」。 [11] 磧砂無「法」字。 [12] 「妹」,磧砂作「姝」。 [13] 磧砂無「者」字。 [14] 「二」,磧砂作「一」。 [15] 「三」,磧砂作「王」。 [16] 磧砂無「故」字。 [17] 「五」,披尋記原作「四」。 [18] 「辱」,大正作「摩」。 [19] 「誹撥」,磧砂、大正、陵本作「非撥」。以下同此。 [20] 「植」,磧砂、大正作「殖」。 [21] 「罔」,磧砂、大正作「誷」。 [22] 磧砂無「行」字。 [23] 「己」,陵本作「已」。 [24] 同上。 ---------------------------------------------------------------------------------------------------------------- 更多韩清净居士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看到一桩心里喜欢的事情,感到很快乐,这个很快乐是烦恼习气起用了,要把这个快乐降温,不要得意忘形。不能说没有快乐,要有适当的度数,不能过分,所以讲求中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