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校园伦理


2014/9/4    热度:222   

圣严法师:法鼓法音 心六伦 校园伦理

 

  校园伦理

  观念

  校园,看似单纯的学习环境,其实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譬如一个校园,有老师、学生、校长、各级主任、班级导师,也有家长会、校董会。

  ·作育英才,相互爱敬

  总体而言,校园伦理的主体是老师、学生和家长。我听到现在许多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大家都各有苦水。譬如,老师觉得现在的学生不管做错什么,老师就是不能管教、不能责备、不能劝勉,否则家长便上门理论;但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家长则认为老师没有善尽教育之责,所以他们很感叹。站在家长的立场,他们也抱怨现在的老师没有爱心、没有耐心、没有责任心,每天只是固定上下班,不是真的有心作育人才。

  这其实也说明了一种现象:现在的校园,学生不像学生,老师不成老师,与校园伦理关系密切的家长,也没有尽到责任,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放任他们为所欲为。至于最高的教育行政单位,也给予学生十足的自由,这样的作法立意虽佳,鼓励学生能充分发挥才学,可是往往自由过度成了放纵,反而造成其他同学、老师的困扰,甚至妨碍到整个校园。

  当前台湾深受西方文化影响,西方社会讲求平等,为此也有学生要求跟老师平等、跟社会人士平权。但这种平等是有问题的,当中没有考虑到校园伦理,也没有思考到自己应尽的本分和义务,只想要享受权利,这是不切实际的。

  师生的伦理,是建立在双方相互爱敬的基础上,如果教育决策者能对老师、学生、家长制定一套伦理规范,使三方各尽各的职责,各尽各的义务,如此才能教育出品德和学养兼美的下一代。

  实践

  ·因材施教,潜移默化

  校园的主体是学生,而学生之中,有的人智商高、有的人智商低;有的人学习能力强,有的人学习能力差;有的学生性情稳定,有的学生个性毛躁;此外,有的学生家教严格,也有的学生完全不受家庭管束。在如此学生背景、资源与条件各各不同的情况之下,而要校方和老师以全然平等的方式教导,的确不容易。因此,乃有古时的「因材施教」法,也就是师长针对不同学生的特质、条件,施予个别的教导法。

  但是要做到「因材施教」,除了老师要付出爱心、耐心之外,也跟教学的智慧、技巧有关。譬如,能力强的老师有慑服力,能把班级带好,能感化性情顽劣的学生,使他们改变、向上;带班能力较弱或者经验不足的老师,则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一段时间下来,除非自己能有所改善,否则就容易对自己或学生感到气馁。

  ·引导正确的人生观

  以现在的国中、国小校园来讲,平均每班有数十人,只由一位班级导师负责,班导师的责任与压力由此可知。其实,不仅是班导师,一般专任老师的责任也很重大。站在宗教师的立场,我建议老师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技术课程之余,最好也能够把正确的人生观融入教学,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的学业和品行一起成长。还有,同学之间的互助、奉献也很重要。校园之中,能把行为异常的同学拉回正轨的力量,有一大半来自同侪的影响,因此不可小觑。这也是校园伦理中可贵的一环。

  ·增进沟通与合作

  不过,孩子的教育,师长有责,家长更应负起大半的责任。如果家长能够留心家庭教育,使孩子的情绪稳定、心态健康,则不论孩子的智商高低,基本上都是肯受教的学生。如果孩子缺乏家教的陶冶,在校不受拘束、不听管教,很可能成为麻烦的制造者,那就需要老师多一些照顾,以弥补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

  但是现在的校园问题重重,譬如老师与学生的对立、家长与老师的冲突、校园性侵犯丑闻、高年级学长恐吓低年级学生,以及吸毒等等,在在使人震惊。这也凸显了校园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对自己的角色、本分认知,模糊不清。

  学生的角色是求学受教,老师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及协助学生养成健康开朗的人格,而家长则是支持正常教育体制发展的后盾。可是现在的校园,学生人权至上,无论学生是否犯错,老师都不能轻易处罚,否则就可能招徕学生或者家长控告,形成舆论洪流;舆论反应轻者,老师被记过处分,舆论冲击重者,可能从此丢了饭碗。

  要建立一个正常健康的校园伦理,一定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三方面,彼此各尽本分而相互尊重,多作一些沟通,才能改善目前层出不穷的校园问题,真正替国家社会作育明日的栋梁之材。

  ·明订法令,保障权益

  在今日社会,尊重人权固然重要,学生的隐私权当受保护,问题是应该要尊重到什么程度,保护到何种范围,这是值得讨论的。举例来讲,如果老师怀疑学生上学携带毒品,是否有翻查学生书包的权利?站在保障人权的立场,未经当事人同意,老师不得翻查学生的私有物品;但是站在维护校园安全的立场,如果老师心存疑虑而不查,而学生真的私带毒品,在这种情况之下,因为未能即时阻止学生走上遭受毒品戕害的不归路,老师是否也应负起监督不周之责。

  譬如选举,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国民须年满二十岁以上,才具有选举资格。这是以二十岁成年人的平均心智年龄,作为具有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普遍基础,而赋予公民权。可是在孩子未成年之前,通常要由家长负起法律护人的权责,也就是家长同时具有保护及教养的权利与义务。至于在校园中的学生与老师互动的关系,是不是也应有一套规定可循?

  现在许多老师都在抱怨,他们对顽劣的学生完全束手无策,学生怎么吵、怎么作乱,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有时罚学生站也会被指责,干脆就不管不教,但求把该有的课业进度完成就好了。这是很悲哀的事。但是也有另一种情况,这些行为不受管教的孩子,既处罚不得也教育不来,到最后只好请他们转学、退学了。这也是个大问题。

  在我认为,现今校园存在的师生冲突、体罚、侵犯和吸食毒品等等问题,应该要有法令的配合,同时要由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见其改变。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烦恼浊是心理染污,特别是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一般人根本就没有善的念头,阿赖耶识里头全是恶念,心里面所想的全是自私自利、贪嗔痴慢、杀盗YIN妄,身语意天天都在造罪业,如果遇不到念佛法门,我们自己冷静想一想,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一定堕三恶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