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对话: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园—圣严法师与萧万长、张淑芬、李连杰的对话 法鼓山的救灾三阶段


2014/9/4    热度:259   

智慧对话: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园—圣严法师与萧万长、张淑芬、李连杰的对话 法鼓山的救灾三阶段

 

  法鼓山的救灾三阶段

  主:台湾从九二一大地震重新站起来了,累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值得参考。萧副总统提到在九二一大地震过后,我们看到整个重建过程是爱心的汇集。从九二一大地震过后,法鼓山在不同的灾区设立安心站,乃至于南亚大海啸后在斯里兰卡、印尼也设立安心站,一路的陪伴让当地人的心安定,爱的能量究竟发挥了多大的效能?请圣严法师分享所经历或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圣严法师(以下称师):台湾几次大的灾难,我都身历其境,除了九二一大地震外,桃芝台风、纳莉台风所造成的灾难,我都是在第一时间就到灾区。

  以我的经验来说,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是救人、救命,安慰亡灵。比如说九二一地震灾情刚传出的时候,我思考着我是个和尚,能够做什么?于是有人建议我率先捐钱,藉此号召其他人捐款,因此我向当时成立募款专案的中华电视台提出要捐一笔钱,以此拋砖引玉,获得了广大的回响;接着又有人建议我到灾区,直接关怀灾区民众,因为法师的身分比较能够发挥慰勉的效用,所以我立刻先到新庄,然后直奔南投。

  我在第一时间就到了新庄地区大楼倒塌的现场,等待大厦里的人被救出来,给予他们安慰。但是人还没有救出来之前,也要对他们的家人进行安抚,让他们的心不要那么痛苦。然后,对逃离灾区或还在灾区里活着的人,给予物质上及精神上的安慰。所以当灾区的民众缺少食物、饮水、帐篷等物资时,我们立刻就将这些救援物品送了进去。

  我直到现在还很感谢润泰集团的尹衍梁先生,当时他提供大润发量贩店的物资随我运用,以及运送货物的四轮传动车,他的慈悲心,让我非常感动。

  救难的黄金七十二小时过了以后,存活的机会变得很渺茫,因此逐渐进入了第二阶段的家园重建工作;而第三个阶段,则是成立安心服务站,希望帮助安定灾区民众的心。安心,是长期的工作,九二一大地震发生至今已经过了九年,我们仍然在南投、东势等地持续设有安心服务站。而当时受灾的民众也才渐渐地由被照顾变成照顾别人的人,他们之中许多人后来成为安心服务站的义工。

  二○○五年,我以宗教师的身分,出席世界银行在爱尔兰都柏林举办的会议,当时正逢南亚大海啸发生过后。我依自身的经验,提出救灾应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救命;第二阶段是安定,让灾区民众能够有地方住、有东西吃;第三个阶段则是安心,这个阶段需要的时间非常长、非常重要,而且需要专业。

  在安心阶段,又分为三个层面,首先是心理层面。因为灾区民众在心理上,会陷入忧愁、悲伤或是恐惧的状况,这方面可以由心理谘商专家或是社工人员进行辅导。

  第二是精神层面,要让他们有心灵寄托,对于未来不会感到茫茫然,觉得家破人亡后,只留下了残破的家,我们必须要让这些幸存者有安全感。怎么样才能有安全感?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信仰,告诉他们无论是佛、菩萨或神都会保佑,只要努力活下去,一定会有前途、有未来。

  第三是心灵层面。什么是心灵层面呢?比如说李连杰在南亚大海啸时跟死亡擦肩而过,让他心里产生了一种反应,体认到人生是无常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要为人类做些什么,这就是心灵层面的成长。许多人总是活得迷迷糊糊,可是从灾难之中走出来的人,往往他的人生观、对世间的看法会有所改变——本来或许是愤世嫉俗的,对世界感到失望,可是当他从死亡边缘走过来后,他的想法就不同了,对世界的看法也不一样了,变得对世间有慈悲心,要想办法来帮助人们。因为许多人都没有警觉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么的危脆,而现在自己警觉到了,就开始会呼吁大家要提升自己的心灵层面。这也就是法鼓山正在做的事。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是凡夫,凡夫在一生当中很难成就,原因在哪里?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但古今中外,凡是有大成就的人,一定是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因为我们的成见是错误的,是从自私自利而生的,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不是正确的。真正的善知识,对待一切人一定是平等而无条件的,他的教学完全是看来学的人。他是不是真的想学,从哪里看?从态度上就能看出来,也就是“一分诚敬,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十分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