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念佛至要


2014/9/4    热度:251   

 达观法师:名言解义 念佛至要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

  《达摩四行观》云:「夫入道多途,要而言之,不出二种:一是理入,二是行入。」所谓「理入」,便是藉由经典来深入义理,而悟本心之方法。所谓「行入」,是透过各种修行,来契入清净的本心。不论用何种方式,最终的目的便是,明心见性。

  此「法门」,是指理入;此「行门」,是指行入。一切由理而入的法门,当以明心见性为主要。一切透过实修的行门,当以清净本心为重要。

  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

  彻悟禅师曾言:「此念佛一门,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智者、永明、楚石、莲池等诸大善知识,皆悉归心。我何人斯,敢不归命。」

  下节录彻悟禅师行略:

  师讳际醒,字彻悟,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县人。俗姓马,父讳万璋,母高氏。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靡弗采览。二十二岁,因大病,悟幻质无常,发出世志。

  病已,至房山县,投三圣庵荣池老宿剃发。越明年,诣岫云寺恒实律师圆具。次年闻香界寺隆一法师开演圆觉,师预会焉。晨夕研诘,精求奥义,遂悟圆觉全经大旨。复依增寿寺慧岸法师,听讲相宗,妙得其要。后历心华寺遍空法师座下,听法华、楞严、金刚等经,圆解顿开。于性相二宗,三观十乘之旨,了无滞碍。乾隆三十三年冬,参广通粹如纯翁,明向上事,师资道合,乃印心焉。是为临济三十六世,磬山七世也。

  三十八年,粹翁迁万寿寺。师继席广通,率众参禅,策励后学,津津不倦,十四年如一日。声驰南北,宗风大振。每忆永明延寿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日课十万弥陀,期生安养。况今末代,尤宜遵承,遂栖心净土,主张莲宗。日限尺香晤客,过此惟礼拜持念而已。五十七年,迁觉生寺,住持八年,百废尽举。于净业堂外,别立三堂,曰涅槃,曰安养,曰学士,俾老病者有所依托,初学便于诵习。

  师于禅净宗旨,皆深造其精奥。律己甚严,望人甚切。开导说法,如瓶泻云兴。与众精修,莲风大扇。遐迩仰化,道俗归心,当时法门为第一人。嘉庆五年,退居红螺山资福寺,以期终岁。衲子依恋,追随者甚众。师为法为人,心终无厌。遂复留众,俄成丛席。担柴运水,泥壁补屋,一饮一餐,与众共之,如是者又十年。

  十五年二月,诣万寿寺扫粹祖塔,辞诸山外护。嘱曰:「幻缘不久,人世非常。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三月还山,命预办荼毗事物。十月十七日,集众付院务,命弟子松泉领众主持。诫曰:「念佛法门,三根普被,无机不收。吾数年来,与众苦心建此道场,本为接待方来,同修净业。凡吾所立规模,永宜遵守,不得改弦易辙,庶不负老僧与众一片苦心也。」

  临示寂半月前,觉身微疾,命大众助称佛号,见虚空中幢幡无数,自西而来。乃告众曰,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众以住世相劝。师曰:「百年如寄,终有所归。吾得臻圣境,汝等当为师幸,何苦留耶。」

  十二月十六日,命监院师贯一,设涅槃斋。十七日申刻,告众曰,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众称佛号愈厉,师面西端坐,合掌曰:「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众闻异香浮空。供奉七日,面貌如生,慈和丰满。发白变黑,光润异常。二七入龛。三七荼毗。获舍利百余粒。门弟子遵遗命,请灵骨葬于普同塔内。

  师生于乾隆六年十月十四日未时,终于嘉庆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世寿七十,僧腊四十九,法腊四十有三。所著有示禅、教律、念佛伽陀行于世。

  禅师是一位圆解顿开之大师,以过来人的行持,恳劝一切修行人:明心之要诀,莫过于念佛。为何呢?禅师引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来加以解释。

  「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此为事一心念佛。若众生的心,于日常生活,来去坐卧,能时时忆念佛,现在或未来,必定能亲见弥陀。就现前而言:念佛功夫纯熟时,于定中可见佛,如慧远大师,一生三睹弥陀;或于梦中见佛,《法华经》云:「若于梦中,见诸如来,坐师子座,围绕说法。」于未来而说: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持名念佛,必见佛、菩萨来迎。《弥陀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便是最好的证明。

  「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为理一心念佛。不假借其他方便法门,便可自得心开悟解。正如《法华经》云:「正直舍方便。」《坛经》亦云:「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样的直接了当!

  由此可知,念佛至顿至圆,无非是明心之要诀!

  复次净心之要,亦无如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净心之要乎。

  再说,净心之要诀,亦莫过于念佛。为何呢?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佛性本清净,念念自性佛,不就归于清净。若能从一念至念念与佛相应,又岂能不净心!

  又譬如:「清珠下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清水之珠,下于浊水,浊水因清珠之关系,所以不得不,由浊转清。以喻佛号,能治乱心,故言:「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由此可知,念佛至简至捷,无非是净心之要诀!

  一句佛号,俱摄悟修两门之要。举悟则信在其中,举修则证在其中。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然则一句弥陀,非至要之道乎。

  妙哉!一句佛号,涵盖「解门」与「行门」之心要。举悟来说,若无深信,又岂能理解;举修来说,若无实修,又岂能证入。

  所以说一句佛号,总摄成佛的次第:信、解、行、证。故言:「信解修证俱摄,大小诸乘一切诸经之要罄无不尽。」

  那就是说,一句「阿弥陀佛」,无非是一切修行人,入道最妙之心要啊!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对于找麻烦的人,我们不但不要有怨恨心,还心存感激,为什么?他是来考我的。他来毁谤我,看我生不生气,看我接不接受,来考我的。如果我不接受、不生气,我就通过了;我要是接受过来,我很恨他、气他,那我就堕落。你说他是佛还是魔?如果他来毁谤我,我就生气,我就恨他,他是魔,我就遇到魔了。他来毁谤我,我不生气,我一点嗔恨心都没有,我还感激他,他替我消业障,他是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