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3.赞叹供养
2014/9/4   热度:193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一.序分 3.赞叹供养 3.赞叹供养 最初我们先谈一下科判,【三主要道】引导分为三大段:趋入造论之支分(序分),本论正文(正宗分)讲解究竟之结行(结束分)。第一段又分三节,赞叹供养,立誓造论,鼓励听闻。今初: [科判]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目录,就是先后的次序。括号里的内容是翻译者为我们划分的,任何法都有加行、正行、完结行这三部分。[今初]就是今天开始所讲的。 敬礼诸至尊上师 一切法或者教授的开头都要礼敬上师的。只有佛才是至尊,[诸至尊上师]就是各位如佛一样的上师。在我们汉语称为至尊,在藏文就称为吉尊,就是跟佛一样的。 造论者最初应做的事是敬礼本人的本尊,阿阇黎丹孜说:“祝愿、敬礼宗旨者,决定显示彼是门。”以及“敬礼自所修本尊”。 [本尊]就是包括自己的上师和本法所应礼敬的佛或是文殊菩萨。这里是说我们一切修法,一切著述都以这个为门,都由这个进入本法。丹孜是一个诗人,他解释礼敬好像是进入本法的门一样,并且说要礼敬自己所修的本尊。 我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不一定合规矩:我感觉礼敬上师就什么都有了,因为上师是一切诸佛的总聚体,是一切显、密的总聚体。这是我的理解,书上没有这个规矩的。 礼敬上师就是求加持的意思。在汉文称做礼敬,在藏文就称为“南无”。“南无”就是皈依求救的意思,比如“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求阿弥陀佛救护,而不是礼拜阿弥陀佛,单是这一层意思是不够的。又比如我们去见上师,上师问:“你们来干什么?”你不能说:“我是来磕头的。”直接说干什么就行了。礼敬和‘南无’一般人理解为礼拜,其实含有皈依、依靠上师;求他老人家来救护我们;我们缺少什么请给我们。大家平时说“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求阿弥陀佛救护我们,而不是我们给阿弥陀佛行礼。 这是为了令造论事究竟圆满与不出障碍。此里所说【诸上师】之【诸】是总的指广大行与甚深见传承等亲疏诸师,不共的如《智有颂》所说,是指佛金刚持,至尊妙音和勇金刚。宗喀巴大师经常亲见至尊妙音现身。见到现身有三种情况:梦中见,幻觉见和真实见。真实见又分二种:根识见与意识见,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是根识中亲见,状如上师与弟子,能从至尊妙音听闻一切显密教法。 我们学修佛法就是要方便分和智慧分双具,方便分就是广行派的,智慧分就是文殊菩萨所传的一派。这里所说的[亲疏诸师],就将历代直接传方便分和智慧分的传承师以及自己的亲疏上师都礼敬了。礼敬不是给他们磕头,而是请他们来救护我们。这里还含有给文殊菩萨顶礼,意思同样是皈依文殊菩萨。当然在这里最重要的是礼敬文殊菩萨。 这段话里解释了修行者见上师现身有三种情况:[梦中见]是指在睡梦中见上师现身,[幻觉见]是指在修法时偶得所见,[真实见]就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双方面对面地相互看到,见上师现身就这三种。在[真实见]里分[根识见]和[意识见]两种,眼睛就是根识,眼睛看到就是[根识见],心意感觉的就是[意识见]。 文中称[妙音怙主大宗喀巴]就是说明宗喀巴大师在了义上来说就是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是以[根识见]亲眼见到文殊菩萨,和心意感觉的又不一样。心意感觉就是在修法时、在用心观察时见到上师。宗喀巴大师不仅用眼睛看见文殊菩萨,而且是和上师与弟子那样面对面的看到文殊菩萨,还可以听像佛一样的文殊菩萨讲授一切显密教法,宗喀巴大师的教授主要是这样得来的。在西藏,他在各宗各派的大德面前都曾学过,在萨迦派大德面前学的多些,因为他的根本上师是仁达瓦,仁达瓦就是萨迦派的。他学了之后就修,修了之后感觉不够圆满。最初有位大德能够亲见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就托他请教文殊菩萨。以后宗喀巴大师能够亲见文殊菩萨了,他就当面听文殊菩萨说法,而且什么事情都向文殊菩萨请示,这就是依师法中所说的依教奉行。 传法者不能认为自己聪明,想要怎样就怎样,看了书以后要怎样想就怎样想。我们内地是有这样的,看懂了经书就敢给别人讲法。在西藏可不能这样,没有传承是不敢讲的,法如果断了就永远没人敢传。在西藏沙弥戒、比丘戒、沙弥尼戒都有,就是没有比丘尼戒,因为断了传承。中国的比丘尼戒是来自斯里兰卡的,后来斯里兰卡的比丘尼戒中断了,她们就来中国成都,从隆莲法师那里受了并接回去,她们这叫受法。不像我们内地的人,看了就敢讲,这种胆子了不起。 别的一些人以为宗喀巴大师只是以其智者与尊者的功德来造论。实际上,宗喀巴大师的大小著述没有一篇不是至尊妙音所宣说的。就连住锡于何地,携带多少侍者等事大师都要请示至尊妙音,依教而行。 这就告诉我们不要认为宗喀巴大师是以自己的智慧来说法的,也不是以尊者的功德来造论,这里所说的[尊者]因为没有听过帕绷喀大师讲,我自己体会可能是宗喀巴大师本人,也可能是阿底峡尊者。实际上宗喀巴大师的著作无论大小没有一篇不是文殊菩萨所说的,就连住在那里,带多少人,都要请示文殊菩萨。出家人所住之处就叫[住锡],什么叫 [住锡]呢?出家的大德都持有一根锡制的杖,他住下来,锡杖就放下来,所以叫[住锡]。 最为重要的是最后一句[依教而行],宗喀巴大师没有一处不是问文殊菩萨。他所示现的就是依师法中最重要的依教奉行,以此告诫后人不要自作聪明,不要认为自己比佛还聪明些,比上师还聪明些,那是不行的!要依教奉行,什么事都要请示上师,上师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在了义上来说宗喀巴大师就是文殊菩萨,为什么他还要请示文殊菩萨呢?这是他给后人的示现,要后人一切行动都依教奉行。在依师法中有心依师、行依师,行依师里面重要的就是依教奉行,如果不依教奉行就会产生很多不好的后果,有的会推缓成就,有的甚至连眼睛都爆了。 往昔诸智者所未能通达的显密殊胜甚深扼要,宗喀巴大师都能加以抉择而说,这些教授绝非出自宗喀巴大师本人的主观臆造,而是至尊妙音亲口宣说的。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无论什么教授我们不应只是一味照着做,而要仔细抉择其是法、非法,合不合佛所说的法。释迦佛当年就说过这话:我说的法你们都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法。比方说依止上师,上师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总体上这是对的。但是,假如上师叫你去杀个人,你就要考虑: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杀人的事不能做!你就要向上师禀明:“这个事情我不能做,做了有很多坏处,我不敢做。”外道则不是这样,外道师父说要干什么,弟子就要做,所以才有弟子杀九百九十九个人的典故。上师说:“你杀一千个人就可以得道”弟子就拼命杀,杀到最后没有杀的就要杀他的母亲,所以佛才去救他。修学佛法的人要具备这样的智慧,对于任何法都要鉴别是法非法。都是佛法该怎样鉴别呢?我们就要鉴别这个法是不是该自己学的,是马上就要学的,还是以后再学的,大家要有这样的智慧。不要一听说大活佛来灌顶了,你马上就坐着汽车赶过去,要是他灌你一脑袋污秽该怎么办?他所传的法要是有杂染,你敢说上师传的你不相信?你如果照着去修,将来修成了就是有杂染的,那时你再想去除杂染就很困难了,衣服上脏了还可以洗干净,头脑里的杂染很不容易去除,因为是先入为主,这是大家最要仔细的。听到大德来了,你要先了解这位大德是那一派的,自己所学的与他是否是一系的。当然不能直接问,当面问就有慢师的过患,只能从侧面了解。如果你觉得这位大师可以依止,还要考虑他所传的法是不是自己必须要的。这个跟上师传法不同,上师传法是必须要去的。这里我所说的上师不是一般的上师,而是你所依止的根本上师。如果根本上师传法就必须要去,只要在同城就必须去。因为你已经将这位上师看作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是引导你成佛的上师了,那么无论他传什么法你都必须去听。其他上师传法你就要考虑:他的法源是否清净?他有没有师承?他的修行如何?他的戒行如何?他是为自己名利还是利益众生?这些都要从侧面去问,不能当面问,否则会落个不敬师、不敬法。如果你了解之后认为可以受益,才能去听,万不能听到消息就跑去了。在藏区也有这样的情形,听到有什么灌顶,隔几百里都要赶去,所以帕绷喀大师才把这些说出来。 [这些教授绝非出自宗喀巴大师个人的主观臆造,而是至尊妙音亲口宣说的。]就是说文殊菩萨亲口给宗喀巴大师说法。这是一个教授:在不了义上文殊菩萨就是文殊菩萨,宗喀巴大师就是宗喀巴大师;在了义上宗喀巴大师就是文殊菩萨的一个化身,他们两个本来是一样的。他的做法就是留给后人看的:你们应该这样做,千万不要自作聪明。 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现在修法、修仪轨,如果以后听了别人讲法,觉得自己所修的仪轨似乎还缺少些内容,那么自己将其添进去不是更好些吗?这是绝不可以做的!上师说法是针对听者的根基和当时的情形而说的,你如果那么做其后果就是你比上师还聪明些,这是不可行的! 总的来说,诸论典中赞叹供养之境多为【大悲】与【三智】等,此处作礼赞上师者,为的是让大家明白:总【道次第】,别【三主要道】能在相续中生起,观待于如理依止善知识。 这里[大悲]是指观音菩萨,[三智]是指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一切智是说知道诸法的总相,就等于我们所说业果是总相,能了解一切法的总相就是一切智。道种智是能够知道一切法的别相,也就是各法的不同之处。一切种智就是前面两种都知道,既知道一切法的总相,又知道一切法的别相。这样的智只有佛才全都具有,一般的修行者充其量具备前两种智,后面的一切种智只有成了佛才具有,那时才知道一切法的总相,又知道一切法的别相。 为什么我们要依止上师呢?这里说得很清楚:无论[道次第]也好,[三主要道]也好,能在我们心相续中生起,都观待于我们能否如法依止上师。[善知识]就是上师,[如理依止]就是心依止和行依止。 简单地说,心依止就是视师如佛,看到上师就是佛,看到佛就是上师,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要是念恩生敬。为什么要念上师的恩德呢?因为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比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还大。为什么这么说呢?诸佛菩萨住世度生的时候我们没有福报,没有得到亲身摄受。在没有诸佛菩萨住世度生的时候,在众生烦恼粗重、什么善业都差的时候是上师来救度我们,所以上师对我们的恩德就胜于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因此我们要念恩生敬,这就是我们的心依止。我们的行依止有恭敬清静上师,有供养财物等,但重要的还是依教奉行。大家可以看看宗喀巴大师对文殊菩萨是怎样的依教奉行,连住在哪里,带多少人,带什么人,住多久等等,这些都是请示了之后才做的,这就给后人示现了在依止上师时要怎样的依教奉行。万万不可以认为自己比上师还聪明啊!上师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你若比上师还聪明,岂不是你比诸佛菩萨还聪明了吗?现在的什么*轮功就自认为比佛还高明,他们认为过去一切佛菩萨说的都没有他的*轮功好,那都是民间外道搞的怪东西。 上面所讲的是我们为什么要礼敬上师,下面说我们该如何寻访上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