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
2014/9/4   热度:201
贺继墉: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 二.正宗分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 4.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 [教]是给大家说方法;[诫]是反复叮咛,这是非常重要的。教诫的分别是这样的:教就是说方法、说道理、说该怎样修法,诫则是在比较重要的地方,反反复复地叮咛,要大家加以重视。教诫很容易被人们从字面上理解为一层意思,实际上是两层意思。 帕邦喀大师很慈悲,前面给大家讲清了道理,后面还要告诫大家要好好修。 第四,获得决定后勉励修持的教诫。如本文最后一颂所说: (十四)“如是三主道诸要,子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速疾成办究竟愿。” 此颂是说:三士道里面扼要的内容大家完全通达了,而且是依照佛所说的究竟义在心里都清楚了,就应该在不受干扰的地方天天认真地修,尽快的成办究竟愿心,也就是在心里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证得空见。 此颂是宗喀巴大师出于悲愍爱护对我们后学者所作的教诫。他说:“对于如上所说的【三主要道】诸要义,先以闻所思慧令得通达,其次闭关斩断现世的藤绊,少欲知足,少事少业而住,以思所成慧获得定解,亦即于寂静处,生起精进力,不作推延,速疾成办一切生的究竟希愿。” [三主要道的诸要义]包括三士道:下士道是正确取舍业果,中士道是解脱生死,上士道是为众生成佛。 [先以闻所思慧令得通达]对于这些要义要先将所闻加以思维,仔细思维其中的道理,经过反反复复地想,心里得出定见。 得出定见就是生起了正确的见解,其他的歪门邪道、似是而非的邪说都使之不能动摇,心里确定就是如此,这就是定见生起。 [其次闭关斩断现世的藤绊]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受什么亲戚、朋友等等的干扰,毅然决然地去做。 [少欲知足]什么东西够吃、够穿、够用就是了,要知道知足。在修定时知足、少欲是十分重要的,不然自己就会一天到晚忙着挣更多的钱,那就修不起定。 [少事少业而住]这里不是要大家现在就将世间的事都放在一边,而是指在专修的时候要少事少业。少事才会使你所交往的人少来,不然你正在上座,外面总是敲门来人,而且一坐半天,还有什么时间去修呢?少业即为少做世间的事情。 [以思所成慧获得定解]要反复地思维这些道理,经过翻来复去地想,以思的方面生起决定,其他任何说法,任其说得天花乱坠,心里决不动摇。 [亦即于寂静处,生起精进力][精进力]就是天天认真地修,不是一曝十寒,今天鼓个劲修很多,明天累得趴下了,什么也修不起了。要孜孜不倦,天天如是地修,这就是[精进力]。我们通常会这样:这个法好得很,我要扎扎实实地修,一天修下来就累的不行,明天再也修不起了,只好休息一天。 帕邦喀大师前面说过,在决定修的时候要考虑自己的堪忍性以及环境的许可,不要用尽百分之百的力量:自己有十分的力量,只用上九分,留些回旋的余地,但是只要决定了的就要坚持不动摇,雷也打不动,天天都要坚持修,修佛法就是要这样地孜孜不倦。如果我们现在修不到多的就修少的,前面修好了,有了本事就再加多些。如果开始就贪多,什么都好,以后就会变成什么都修得不精不深,一样深入的本事都没有,说起来什么都懂,心里却不能生功能。我们可以看自己有没有昏沉掉举,是不是一上座就打瞌睡,是不是一上座就想隔壁的娃娃长得胖,如果能够在座上不昏沉、不掉举,我们修的量就合适了,而不在于修得多。初业有情修时宜少、宜简单、宜专修,到了《三主要道》在心里生起的时候,再去广修。 广修有两个好处:一是证境更大,以后在度众生的时候才能合其各式各样的问法,总是老一套不能合众生的口味,他们就不想再听。他们不会说你不对,就是不想听你说,今天来听你说,明天就走了,你怎么能度他们呢?你决定要去度他人就要先在自己身上生起功能,然后再给他人说,他人听了会觉得真是这样的,自然就能生起信心。所以初业有情修时不宜多、宜专,由少而专,有了住心之后,修到熟极了之后,再一样、一样地加。不然就像我在昆明遇到的那样,人家跟我学太极拳,我给他讲这样的道理时他很不以为然,他都学了二十几样了,我临走时对他讲:我走后你要将眼睛闭上,耳朵塞上,不要再听,不要再看。可是我走后他又学了两样,我知道后真忍不住要笑,我曾对他说:你都二十个小学毕业了,千万不要再去读二十一个、二十二个小学了,应该提高一下去读一个中学,还是这样下去你就成了样样懂、样样瘟,所学的东西都不深入,都只知道一个皮毛。懂道理是一回事,身上生起功能是另一回事。 你们大家可以想想,真正有了住心的人在座上修的就是不同,没有住心的人就是天天念仪轨,叭叭叭叭念一通,然后对自己说:“今天我念完了。”就是这样的结果。 [不作推延]就是不要推拖,不能有诸如 “等以后孩子大了再学”、“还是等我退休了再学”等等的心思,有了这样的心,世间的干扰永远都不会断,你那种要修的心永远也实现不了。无论现在是什么情形我们都要挤出时间来修,就好比门上钉钉子:门上如果没有洞眼,就要十分用力才能将钉子钉进去。我们现在修学佛法也是这样,在世间的烦乱里面挤出一点时间,不管能挤多少,哪怕开始能挤半个小时也好,只要你肯去挤就会有时间,你不肯挤永远也没有时间。 [速疾成办一切生的究竟希愿。] 这句话很重要,大家一定要注意!这里所说的[一切生]就是从现在起直到成佛的一切生。[究竟希愿]要为以后好,不是为现在此生好。 宗喀巴大师的这些话中有大扼要。举例来说,如【静处】一词的意思,不仅要远离外在喧杂的住处,也要远离内心八法与众多分别的【周游列国】。 这就是说我们除了要远离外界的干扰,还要远离内心的散乱。不修的人不知道,上座修学有时会突然想到隔壁的娃娃长得挺胖,或是想到自己的孩子怎么没有动静了?该不会出什么事吧?等等,此时心就一下子跟着走了,好似是在[周游列国]。我们的心在修学时[周游列国]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实际上就是在干扰自己的修学。孔子一生为布道而周游列国,可是没有起到什么好的作用,只有回来教他的弟子。 【精进】也有其特殊的意思,以极大的努力作不善业不能说是精进,热衷于行善方是精进。 这句话告诉我们努力去做种恶因的事不是精进。我们要好好管住自己的身、语、意三业,只能缘念好的,那些不好的连想都不去想一下,因为只要想一下也有意业活动,同样是要感果的,所以只要我们起心动念,因果就紧跟着来了。三业只要有所活动,因果总是半步不离地紧跟着,因为三业活动都是在种因。这可不是有什么人在旁边看着你,随时记下你的言行,只要自己的意业一活动就开始种因。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发愿属于意业活动,所以我们每天发愿就是在种因。按世间法来说,如果自己每天想着去看大姨妈,时间一长肯定会去看大姨妈了,因为天天想就是要产生欲心。欲心是做一切事获取成功的开始,没有欲心自然没有结果,我们天天发心,愿力越来越强,总有一天会如愿。 在业果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业果分行与积,我们的身、语、意活动属于行,也就是我们在做的;积是天天心想的意业积累。有行有积必感果;有行无积,偶尔做一次不一定感果;无行而有积,天天所想的久而久之会感果,或者说愿心也会感果。我们天天发愿的作用就是积,积是必感果的。为什么说积必感果呢?因为积是意业,我们死后能够带着走的唯有意识,身体的躯壳是带不走的,所有的愿心都存在意识之中,所以会起作用。这个道理大家要搞清楚,不要说我什么都没做,不过在屋里天天想,天天想就有积的作用,那都是要感果的。 【究竟愿】是指从现在起直至成佛的远大理想,要实现它就应该快快努力,因为寿命的长短是无法确定的。 我们大家都要有发愿成佛的心,学修佛法的目的就是为报遍虚空一切母亲的恩而成佛,有了这样的愿心,不管做什么种得都是大乘的因,都是成佛的因。如果你只想到:“自己能解脱生死也好嘛,成佛好不容易哟!”这就是小乘的愿心,在这样的愿心下你所做的一切最多只能解脱生死,却不能为众生成佛。假如我们为众生成佛的愿心是圆满的,在成佛的过程中自然会有解脱生死这一步,无需专门发解脱生死的愿。为众生成佛就会解脱生死,就会断三恶道,这两个是成佛的支分。 多巴格西曾说过:我们的心量要大一些,要想得远一点,也就是说目标要定得远一点。我们学修佛法之人的目标如果定在为众生成佛上,解脱生死与断三恶道不过是成佛的支分,所以无须专门去求。如果你想:“我先求解脱生死,等解脱了生死以后再想为众生成佛。”那么你就是自了汉,只是为自己一个人。如果只为了自己,你所生的功德就小;为了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你所生的功德就大。功德大所培的福就大,福大了才能生慧,宗喀巴大师教法殊胜之处就在于教我们开始就发大愿。 佛教有说分为三乘,有说究竟一乘。一般的说法佛教是分为三乘的,宗喀巴教义是:与其按三乘次第修学,不如开始就学究竟一乘,为众生成佛自然就包含其余两乘了。这是多么殊胜的呢! 生起精进力的道理是,像我们这些人早上开始闭关,到了晚上就梦想出现亲见本尊、授记、祥梦等等的成就征兆,这些作为根本不是佛法。经中说我们的大悲大师尚须修三大阿僧衹劫才得佛位,所以我们应该自思:“如果需要,我就是花上十万生也要去修。” 谁也不要指望自己一修身上就生起了奇异功能。有人说:“我都修了这么久了,身上怎么还不生功能呢?”于是就怀疑所修之法。身上要生功能需要忏罪、积福,需要精进修学,还要看自己过去是否修过,如若自己过去没有修过,今生哪里有那么容易生功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疑惑:“这个法这么好,怎么我修了很久身上还生不起功能呢?我都修了一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有起作用呢?”他们只会抱怨身上没有生起功能,却不好好检查一下自己身上的功力够不够?每天修学是否如法?我们修佛法要和身上的两样东西作斗争,这就是要与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以及过去的烦恼作斗争。修任何一个法不可能期望身上马上就能生起功能。我们要每天检查自己的烦恼是否在减少?自己是否有所进步?烦恼是否有所减轻?我是否纠正了以前别人一碰就发脾气的毛病,现在很少或根本不发脾气了?以前我对什么东西都是贪得要命,排长队也不在乎,守半天也要去,这样的贪心现是否有所减少?我们看自己是否进步了,主要是看自己的烦恼是否减轻,对世间的贪爱是否减少,自己希望得好处的心是否减轻等等。这些方面在座的人都不会一样,中国有十二三亿人口,都不会是一样的。因为各人的烦恼、业力不同,修学佛法时也会有不同的情形。 修佛法主要还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自己今生修得是否勤奋,二是自己过去生中是否修过,除此之外还要看自己是否如法地修,是否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注意这几个方面,我们才能修得好佛法。大家要记住:我们学了佛法之后就要一心一意的照着教授修,绝不可擅自修改教授。不要认为自己比释迦佛还聪明些:“释迦佛都没想得这么周到,我想得比他还周到。”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心。修佛法重要的是依教奉行,什么叫依教奉行呢?那就是上师怎样传的就是怎样修,决不能说:“这两个法都好,我给它们来个二合一,岂不是更好?”千万不能有这样的小聪明啊!各个法门都有各自的修法,上师怎样传的就怎样修,切不能擅自将法混杂在一起修。土登大师说过:各宗各派都合而为一,其结果就不是哪一宗、哪一派了。各宗都有其侧重点,都有各自的道次第,混杂在一起就不行。曾经有一个外国指挥到中国来参观,回去说中国的音乐是杂烩。我们学修佛法可不能这样,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就像不能将学文学与学歌舞混在一起,嘴上念子曰,身子却在跳舞,不能这样搞。 修了什么法就想很快生什么功能,这不是真正在修佛法。真正修佛法是要功到自然成,各人身上都有烦恼、有业力,只有将自身的烦恼、业力克服之后,才能生殊胜的功能。那些修了什么法就梦想着马上生功能的人,他的心根本不在佛法上,而是在生功能上,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清楚。修佛法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勤奋精进地修,没有获得成功是自己的功力没到,过去的业力没有消干净。我建议大家在修法时要忏悔三世的恶业,要将三世的善业都回向为众生成佛,大家要记住这两样:一是将自己三世的恶业忏干净,不仅过去的恶业要忏,今生的恶业要忏,还要未来发愿不做恶业;二是自己过去生中的善业及今生的善业都不要使其成为成熟于世间之因,而是将它们回向给为利有情愿成佛,还要发愿未来生中也要这样。我们如果能够改造自己三世的善、恶业,想生什么功能自然很快就会来的。这就像路上的障碍没有清除干净,汽车就开不动,马路上到处都是石头块,汽车怎么开得起来?只有将路上的障碍清干净,汽车才能畅通无阻。我们修学佛法也是同样的道理,要努力地忏罪、培福,依教、依理去生慧,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解脱。 [经中说我们的大悲大师尚须修三大阿僧衹劫才得佛位,]释迦佛就是用了这么多时间才得以成佛。这里我附带说一下,尽管显教是需要三大阿僧衹劫,但宗咯巴大师很慈悲,他的教法是显密圆融,诸位若是受了大灌顶,既能够守干净戒律,又能够守好密戒,就是不修学十六生也要成佛,这样就不需要三大阿僧衹劫那么长的时间了。 [所以我们应该自思:“如果需要,我就是花上十万生也要去修。”]我们都要有这样大的心量:“修这个法我一定要生起功能,哪怕是花上十万生的时间我也要修,直到生起功能!”有了这样的心量,海底的石油才能取得出来,不然海有那么深,石油怎么取得出来?帕邦喀大师这里不是告诉我们真要花上十万生才能办得到,而是要我们有哪怕花上十万生也要修的信心。 我们必须花许多时间在闻、思、修【道次第】上面,对于获得【三主要道】的善妙证德,应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我能在一天中生起为最上,要花一个月生起为中等,最下我也要在一年内生起。” 什么叫[善妙证德]?道次第里讲说得最详细: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证得空见这三样,这是我们期望获得的《三主要道》的[善妙证德]。这里为什么加上[善妙]二字呢?[善妙]妙二字就是:一管我们的暂时证德,二管我们的究竟证德。学修佛法是有次第的,开始不能说一修就修得成,就能有和释迦佛一样的功德,这是办不到的。我们需要依次第生起、积累若干个功能,所以我们每修起一个证德都是暂时的,这就归之于妙。那些究竟成佛的功德则归之于善。 我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年长的会想:“我都老了这辈子还是没有生起功能。”年轻人会想:“我都花三年的时间了,怎么还是没有生起功能?” 这些想法都是不应该的,没有生起功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恶业没有忏干净,福报没有培够,解脱要具有智慧,没有福是生不起慧的。 [我能在一天中生起为最上,要花一个月生起为中等,最下我也要在一年内生起。]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一下:如果修定能够修到究竟圆满的程度,是有可能在一天内生起某个法的功能的。这句话是帕邦喀大师勉励我们大家的,其本意是要我们下决心,激励自己在学修《三主要道》上生起功能。 我们应该遵循噶当派格西多巴的教导:“所谓道次第道次第,就是三句话:眼光要放远一点,心量要放大一点,情绪要放松一点。”所谓【眼光要放远一点】意为,我们应将目标定在成佛上面;【心量要放大一点】意为,我们应自思:“为了决定获得佛位,我必须依次修三士与密法生圆道。” [眼光要放远一点]是说我们学佛不应为了什么其他的暂时安乐,而是为了究竟成佛,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愿心。 [心量要放大一点]是要我们将心量要放大一些,不是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满足了,我们必须要修三士道,修密法的生圆二次第,这是每一位真正学佛者必修的与必走的路程。如果修好了三士道,又修好了密法的生圆二次第,那么就肯定要成佛。 在世人那边,有人明知道自己将活不到一年,却仍然在制订宏伟计划,好像他们能活上一百年似的。在佛门这边正好相反,我们喜欢将目标订得尽可能的低,只作一点自以为是的闻、思、修,甚至只作一点点日常念诵。我们总是尽可能挑选最简单最容易的来修,总以为【我能作的只有这些】。 [在世人那边,有人明知道自己将活不到一年,却仍然在制订宏伟计划,好像他们能活上一百年似的。]世人大多是这样的,虽然病得垂危了,却还要管事:“那笔钱一定要收回来呀!”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在佛门这边正好相反,我们喜欢将目标订得尽可能的低,]很多人都会将学佛的目标订得非常低:“我怎么能做到那样啊,只要没病就好了。”有人会想:“我什么都没有修,算了,就这样死算了。”可是他在外面放出的钱还是要跟管家说:“赶紧去将钱要回来哟!”此人的心量轻重是看得出来的。念一句阿弥陀佛,自己心里没什么愿望,反正阿弥陀佛会来救我:“您老人家救我也好,不救我也没办法。” 念阿弥陀佛是无可奈何的,自己放出去的钱一定要收回来,这恰恰说明了心量的轻和重。 [只作一点自以为是的闻、思、修,甚至只作一点点日常念诵。]这是说有的人不是真正地、认真地去做闻、思、修,认为只要作了自己的日常念诵,就已经完成了闻、思、修。这告诫我们只作日常的念诵,不在《菩提道次第》上用功,最低限度没有在《三主要道》上用功,就不是真正的闻思修。很多人会说:“我天天都在念,一天也没有断过啊!”他们满足于日常念诵,最终只有念诵这么一点功德。我们要问:你在念诵时有没有去干净昏沉和掉举?你能不能做到一座上去直到修完头脑都是清清楚楚的?有没有坐不下去的时候?有没有昏沉的时候?有没有打瞌睡的时候?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你在修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其他的事情?嘴上念着:“诸佛正法贤圣僧……”心里却想着自己有件东西放在他人的铺子里还没有拿回来。佛法上没有这样的东西,是你自己加上去的。这样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就好比本来做得很好的菜,你多加了些酱油就变咸了,多加点醋就变酸了。 修佛法的时候我们不要满足于念了一遍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除了念诵以外我们还要在《三主要道》上用一下功,如能更广的话要在《菩提道次第》上用一下功。当然这些不是对一般人要求的,是对真正要为众生成佛的人要求的。大家不要认为自己反正是众生,就不作精进地修学。来这里学习的人都是发愿为利遍虚空一切如母有情深恩而愿将来成佛的人,不是因为这个法好,所以来听一下。 [我们总是尽可能挑选最简单最容易的来修,总以为【我能作的只有这些】。]有不少人修佛法只求最简单,他们这样想:“我念阿弥陀佛就是了,以后阿弥陀佛会来接我走的。”大家不要以为念阿弥陀佛就这样简单,你自己身上的业力、烦恼那么重,阿弥陀佛来了怎么拉得动你? 我们大家都应该将心量放大些,不要认为自己能做的就只有这些,除了日常的念诵以外,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在《三主要道》上、在《菩提道次第》上用一下功。 我反复建议初学的人不要修得太多,要选简单的、重点的修一两样,等这一两样修得熟透了,才能生功能。开始修佛法先不要图多,大德随时都在传法,随时都在灌顶,今天得个阿弥陀佛灌顶,明天传个长寿灌顶,后天又来个什么灌顶,就算只念咒子也要将自己念昏,还能修什么呢?光念咒子能生功能吗?念咒子只能得加持,不能生功能。加持只是促进自己能够通达法,要是自己不去修,那么加持我们什么呢?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我们在将死的时候,都是想抓住一个东西。抓什么呢?就是抓我们此生修的最熟的法。最保险的是两样:一是死时能缘念菩提心,就肯定生于好的地方,乃至于生净土;二是能缘念起空性,就肯定不堕三恶道,能生于净土或好的地方。通常大家说的破瓦法中,最善的破瓦法是菩提心和空见,这两样必定使我们离开三恶道而生善趣的。生于善趣就是生于能值遇佛法的地方,生于能遇到合量上师的地方,能够得到圆满证德。我们如果有此大愿,现在就要努力地闻、思、修,拼命地积福慧二种资粮,就可以得这样的身子。昂旺朗吉堪布上师在《值遇宗喀巴圣教愿文》中说,得这样的身子是四轮生,这四个轮子是将菩萨运到成佛的轮子,我们希望得这样的身子。虽不是菩萨,但我们可以作准备。 人将死之时千万不能想世间的事,否则就将随业流转。人在将要死的时候,身上各处器官都不行了,要赶紧将心念转到佛法上来。死来之时是不报信的,自己要多活一小时也不行,想再活一刻钟自己也无法做主。在临死的过程中,自己知道快不行了就要赶紧缘念正法、缘念上师三宝,这样才有保险。在临终的时候自己要这样不断地缘念,就能引发自己所做的善因。死相来时都有一个过程,会有各种景象现前,自己对此不要害怕,因为那些都是幻相。自己不要看那些景象,只缘念佛法,慢慢就度过去了。 思想上我们要做好准备,学了空性我们知道一切法都是缘起有,都无实有自性的。平时我们一定要练习好,否则临终时所显的景象会将自己引入不好的地方。我们平时如果有一个法能修得最熟,临终时就去想这个最熟的法,死的过程一结束,我们就到善趣去了,如果我们平时没有修得有力量,死时是不能起作用的。现在有些说法告诉我们死时该怎么办,该怎么想,那都是哄孩子的话,人将死之时心力微弱,已经几乎不能想事情了,还能想他们说的那些吗?只能想起自己平时串习得最有力的东西,在死时最后的四大变化来时,平时修过密法的这时就要修。如果现在修得习惯了,死时境相一现前,马上就想到是自己多次缘念过的,马上就修才能起作用。如果平时没有缘念过,死时不生恐怖心很不容易。死时要现幻境的,万顷波涛来了,自己马上害怕会被冲下去,这是很自然的;山崩地裂来时,自己怎么能不害怕?我们现在上路遇到塌方时还不是躲都躲不及?死相现起时山崩地裂,四面八方都塌了下来,没有一处自己能躲得开。我在这里只是提一下,我们平时学显教,有机会能得一个无上密灌顶,能够修一修,在临终时还能起点作用。我说得这些是要得过无上密灌顶的才可以修,没有得过灌顶的不能修,没有这样的教授。 但是这种态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花力气去做,你决定能得佛位。《入行论》中说:“不应自退怯,谓我不得觉。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况我生为人,能辨利与害。若不废行持,何故不证觉?”因此,对世间俗事心量要尽可能的小,对佛法心量要尽可能的大地去修。 如果我们真正按照《菩提道次第》和《三主要道》去修,就肯定能够得到佛位。大家不要认为自己不够格,释迦佛就示现依人身而成佛,他所做的都是人所能做得到的,我们是人,照他的去做怎么会不成佛呢? [“不应自退怯,谓我不得觉。如来实语者,说此真实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诸虫蛆。若发精进力,咸证无上觉。况我生为人,能辨利与害。若不废行持,何故不证觉?”]这段话告诉我们:自己不要因害怕而退却了,也不要认为自己得不到佛位。如来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真正花气力去修,就一定能够成佛,这是释迦佛说的,是真实的。连那些最小的昆虫以及蛆虫等,只要花了精进的力量去修,也是能够成佛的,何况我们是人,能够分辩利与害。只要我们不废行与持,怎么会不成佛呢?行与持是两样,行是我们身、语、意三业的活动,持是心里时刻不忘佛法的道理。 这里我附带说一句:不能辨别利与害的人,不知道因果取舍的人,就有畜生因。不知道善恶应取应舍的人,他们的福报用完了就保证要到畜生道去了。畜生道就是傻瓜,狗只知道除了主人家的人以外来了生人都要叫,主人的客人来了也一样叫,这就是没有智慧,不辨善恶。 [因此,对世间俗事心量要尽可能的小,对佛法心量要尽可能的大地去修。]对于世间的俗事,我们的心量要尽量小,要尽可能地简单化,要少事少业。但是我要顺便说一下:有工作的人还是要认真做事,不能说自己学佛法了,要少事少业,就将工作放弃了。这要出岔子的,因为以后生活来源都没有了。在修佛法之时,我们要以自己最主要的精力去修,我们一天的生活就是为修佛法。由于我们是世间人,对世间事就要去了结,将世间事了结了,才能将主要精力用来修佛法,大家要生起这样的心。比方说该上班的人要去上班,上班的事了结了,家里该做的家务都做了,再将主要的精力用来闻、思、修。仅仅满足于念仪轨作用不大,那样只能得些加持,内心不容易起变化。 所谓【情绪要放松一点】意为不能有时生起勇猛精进,有时又躺下来无所事事把佛法抛于脑后;修善加行精进的程度应松紧合适,如细水长流。应尽自所能善取暇身之心要。 什么叫[松紧合适]呢?就是根据自己的堪忍性,在将世间的事情了结之后,看看自己还有哪些时间、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修佛法,自己能够修到什么程度,总之是要能够做得到的。做不到的就是打妄想,今天修不完,明天同样修不完。将自己能够用于修佛法的时间和力量设为十分,那么就应用九分的气力去修,留些余地才稳妥。这样安排是为了防备万一,如果每天安排得那么紧,万一哪天来个客人、来个亲戚自己见不见面?见他们会不会耽误时间?一旦耽误了时间就完不成了。因此从自己的堪忍性出发可以完成十分的量,我们应该只安排九分,剩下一分留作打岔时被占用。来个十多年未见面的远方客人自己能不招待人家?大家谈起过去的往事,时间一下就过去了,自己连一半的正修时间都不够了,唯一的办法就是上座时自己快些念,将缺的时间补起。时间虽然是补起了,可是自己身上生功能的力量就弱了。所以我们要防备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仔仔细细,真正用心地去修,心和法是合一的,就能很快的生功能。 我们要做到天天如法地修,有十分的时间只用九分,所修的内容要安排合适,那些暂时生不起功能的法就暂时放着,用全部精神在一两个法上专修,以期生起功能。只有专才能精,不专则不能精,以后就会学成个“样样懂、样样瘟”,对自己的身心不能起作用,能有什么好处呢?别人一说起什么法,你就说:“我懂。”;别人若深入问你一个问题,你马上就不懂了:“这个问题我不懂、我没听说过、我不知道。”就会搞成这个样子。学了一个法自己要认真修,天天认真地修,修到熟极了的程度才会在身上起感受。那可不是现在大家在这里听讲法的感受,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感受。 以修慈心为例,假如我们能够天天坚持不懈地修,过去的仇人现在会觉得不可恨了,因为内心发生了变化。仇人并没有变,是自己看待仇人的心情变了。我们会觉得自己过去实在糊涂,对自己执得太紧,不喜欢对方;对方无意将我碰倒摔伤,可事情已经过去了,自己何必总记在心里呢?这就是自己的心在变,假如自己的心没有变,总是认为他人对不起自己,自己为什么要喜欢他呢?如果我们天天修、天天思维,就会知道虽然他是伤害了我,但过去他对我曾有很多的好处,我只记得他的仇,不记得他对自己的恩德,怎么对得起他呢?这样自己的心量就在慢慢地变化了,就不会再将过去的事情始终记在心里,就不会看不得伤害过自己的人的样子。如果总是见不得某些人可怎么得了?你不仅没有修成佛法,而且又见不得那些修成了的,将来你怎么得了啊。 我们修佛法就是要这样:即便是冤家也要看成亲人,对亲人也不必觉得多么亲密,因为他们过去也曾伤害过我。修佛法不是要求对境变,而是要修得自己的心量变。自己的心量一旦变了,看到的一切都不同了,都将是欢欢喜喜的;如果自己心量不变,看到周围的人就会分成这样的和那样的,那还修什么正法呢?自己的心用于分析那么多人,忙都忙不过来,还怎么能生起正念?肯定是生不起的。我们修佛法的人要天天想着六道有情在自己身边:左边是父亲,右边是母亲,冤家在前面,亲人在后边,六道有情围在周围,想她们都是自己的母亲,体性是所有的有情。自己求什么,她们也能同样得到;自己忏悔什么,她们的罪业也同样被忏除,自己每天想着利益众生,为他们好,还会嫉恨其中的一些人吗?这样自己的心当然就会得到化解,自己的心化解了、变化了,对方也会发生变化。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我们笑嘻嘻地对别人,别人怎么会过来给我们一耳光?当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内证的功德就是正报,自己的正报变了,依报都会跟着变。我们和颜悦色的,欢欢喜喜地对待众人,就不会有人跑来和我们争吵打架,这就是正报变了依报也要变的道理。如果我们的正报和依报都变了,那就永远不会在生死轮回中流转。有那么多佛菩萨围在我们身边,要救度我们,可我们却不肯变,这是因为我们的心还是将那个“我”抓得紧紧的,就是不肯放手。被我们抓得紧紧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冤是冤、亲是亲,是这些东西被我们抓得紧紧的。如果我们证了空性就不会这样了,对一切有情都无所谓冤,也无所谓亲,天天想这样的道理,就会视所有有情都是一样的。我们修佛法时将冤家想在面前:自己修法时观想佛菩萨降白色甘露于自己头顶为己除障,冤家也同时除障;佛菩萨降黄色甘露于自己头顶为己增长福报,冤家也同时增长福报,我们每天都在为冤家除障、增长福报,他怎么可能见到我时还总在板着一张脸?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正报变,依报也要变。 [如细水长流。应尽自所能善取暇满身之心要。]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做自己能够做得到的,不能说这些法都好得很,可要是全都修的话,自己三天也修不完一遍,那可怎么行啊?总之修法时应安排自己只用九分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内容,假如没人来打岔,自己用十分的力量去完成这些内容,是不是能完成得深刻的多呢?因此,我们首先要想好自己要怎样地修,安排好内容以后,天天都不要放松。不能说今天来不及了就加快速度念过去了,念是念完了,上师三宝的加持也没有离开你,可自己生功能的力量却没有,三宝加持我们什么呢?就是加持我们是生功能,如果自己非常快地就念完了,他还能加持我们什么?有时念得太快了,连自己都不知道在念什么了,在真正修的时候大家往往都有这样的问题。由于自己经常念,所以比较熟悉了,可如果念得太快了,思想上就一点都没起作用。这就像佛拿着甘露水来给我们灌,若是我们将瓶子口捂得紧紧的,他怎么也灌不进去。所以,我们修法时在时间上一定要安排得从容一些,修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就像帕邦喀大师说得那样:千万不要心与法之间还能过得去人!不要有这样的情形。要做到心法合一就要心里没有杂念,心里没有打岔的,不能打瞌睡,一打瞌睡就会念不下去,平时半小时能完成的内容,打瞌睡一小时也完不成。甚至瞌睡一打,醒来一个小时都过去了。因此我们要将情绪放松一点,要根据自己所能去修。 [善取暇身之心要]就是我们要善于取得获得暇满人身方法的心要,这个心要就是《菩提道次第》,简略地说是《三主要道》,再简略地说是菩提心。能够广修《菩提道次第》为最上,其次要修《三主要道》,再其次要修菩提心。如果将这三样都丢了去修其他的,对于改变我们的身心不会有多少作用。佛的加持每天都在,甘露每天都能降下来,自己若是将盛甘露的瓶口捂得紧紧的,不去接受,佛怎么将甘露给我们灌进去呢?我们总说求佛加持,佛能加持我们什么呢?是加持我们通达法义,可是如果自己不去思维法义,佛怎么加持我们通达法义呢?比如我们要翻墙,要是自己趴在墙头上一点不用力,下面人怎么帮我们呢?要我们自己努力向上使劲,下面人再帮我们一把,我们就翻过去了。有人说:“不管怎样,我总是得佛一点加持。”其实佛的加持每天都在,问题在于自己是否接受。佛加持的是通达法义,如果自己不去思维法义,他就不能加持我们。 三.结束分 这部分实际上是帕邦喀大师在讲完《三主要道》之后告诉我们该如何修。 第三,讲解究竟之结行,即书尾跋语:“此是多闻比丘洛桑札巴贝(善慧名称吉祥)为亲侄擦廓阿旺札巴(语自在称)所作的教诫。” [洛桑札巴贝]就是宗喀巴大师。 像这样对【三主要道】以认真的闻思获得彻底的定解之后,那些想进一步求得证德的人需要知道修习所缘之法。 这里告诉我们修的时候以什么为所缘而修。所缘前面给大家说过,分为形象所缘和义理所缘两种。没有所缘就没有可思维的。 本文最初的【敬礼诸至尊上师】,意思里暗指的是加行部分,包括观想资粮田,以及积福净罪等。简言之,我们应依照《乐道》、《速道》修[加行法]等。 观想资粮田和积福净罪以前都讲过了,这里所说的[《乐道》、《速道》],就是如同《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中的[马车]教授一样的另外两种引导教授 。 动机所缘类中也应作全圆道体启请。如果由殊胜动机菩提心摄持之门,思维暇满利大、难得等,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真的中下士道,而是共中下士道。所以这里边有很重要的区别。 [全圆道体启请]不是单一的启请,而是从发心、依止善知识起,到最后生起菩提心的启请。 [如果由殊胜动机菩提心摄持之门,思维暇满利大、难得等,]这里告诉我们在修行的时候要从最初的人生难得,无常等开始,一直想到生起菩提心,这是黄教不共的规矩,不管修什么法都要先改正动机,改变成为发大乘心的动机。[暇满利大]是指暇满之人身利大且极为难得,得人身可断三恶道,可解脱生死,可为众生成佛,所以利益极大。[难得]是说得人身绝非简单,就是得一个残脚、瞎眼的人身都要守一条清净的戒律。我们可以自己反省一下,是否将所有的戒都守干净了?以五戒来说,杀、盗、YIN、妄、酒是否断干净了?就算身业、语业没有犯戒,意业是否干净?“那个甜酒还是好喝哦,真想喝一点。”这样的心是否干净了?得一个残脚、瞎眼的人身都这么困难,何况是得暇满人身呢?五戒都没有守干净,后世怎么能得到人身呢?太不容易得到了! [这样的话就不会成为真的中下士道,而是共中下士道。所以这里边有很重要的区别。][真的中下士道]就是实实在在地求下士道、中士道、求得解脱。这里特别指出的[共中下士道]意为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修中下士道是修大乘法的一个支分,与单独修下士道、中士道相共,所以称为共中下士道。对于那些专门修下士道,修中士道的人来说,这就是究竟的了,而对于我们修大乘法的人来说,这并不是究竟的,仅仅是为了成佛必须首先生起这些功能,所以这是与单独修下士道、中士道相共的。我们不是专门修下士道、中士道,我们是修大乘法的人,修下士道、中士道、是我们所修的上士道之支分,是为了成佛所必须修的一个部分。 至于皈依境,如《乐道》、《速道》而修,或如此中所说的资粮田而修均可,降甘露有二种观法:一是缠绕光明降,一是从光筒中降。甘露光明所要清净的是我们的罪障,这些罪障的根本是我们心底深处的[我爱执]。因此你可以在心间观一黑团作为代表,而被那些甘露光明驱逐出体外。同时在地下观死主阎罗,形如黑色母猪,垂涎你的性命而来,嘴巴向上大张作吞食状。观黑汁随之滴入其口中,使她感到极为满足而不再试图损害于你,这个观想极其重要。 [皈依境]可以广修、略修,广修要详细观想,昂旺朗吉堪布上师传给我们的教授是单观想一尊佛:将释迦佛想在面前,他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也是我们的根本上师。我们现在最好修这种不共的教授,以后得了定我们再多观想。因为,没有得定的时我们光是观想就要想半天,想好之后时间就到了,就没有办法修了。 [或如此中所说的资粮田而修均可,降甘露有二种观法:一是缠绕光明降,一是从光筒中降。]这个[缠绕光明降]我没有听帕邦喀大师讲过,不知道该怎样解释。按我自己的体会似乎应该是普遍的光明向我们身上降,诸佛菩萨到处都有,光明可以从各个方向来。[光筒中降]是说佛菩萨现一个光筒,照到我们的头顶,然后传遍我们全身。 [甘露光明所要清净的是我们的罪障,这些罪障的根本是我们心底深处的[我爱执]。]佛降甘露光明到我们的身上是为了清洗我们的罪业、障碍,而这些罪障的根本就是[我爱执]。我们知道:学大乘法的人要将[我爱执]转为[他爱执],不能只爱自己,要爱所有的有情。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爱自己,而是说我们不要只知道爱自己,要将心调到爱一切有情,要忘我地为一切有情而修本事,待自己生起了功能之后,可以在实际方面去度化他们。重要的在于转[我爱执]为[他爱执],这就是寂天菩萨的自他相换教授,将爱自己的心转为爱所有的一切有情的心。有了这样的心就不会将有情分成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不再有这样的分别心。 [因此你可以在心间观一黑团作为代表,而被那些甘露光明驱逐出体外。]这个[观一黑团作为代表]就是我们心中[我爱执]的烦恼。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平时那些不好的心念,对人有什么分别的心念,一定要将其排除干净。不能说上座修的时候请佛菩萨降甘露光明,帮我们排除了内心不好的心念,下了座对自己所爱的继续爱、对自己所恨的继续恨,切切不能这样。如果我们在诸佛菩萨面前排除了那些不好的心念,下了座自己还怎么好意思对爱的继续爱、对恨的继续恨呢? [同时在地下观死主阎罗,形如黑色母猪,垂涎你的性命而来,嘴巴向上大张作吞食状。]这是帕邦喀大师的教授,我听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说的是观一个红色阎罗王,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所缘不同罢了。这些阎罗垂涎我们的生命,要吞噬掉一切有情。 [观黑汁随之滴入其口中,使她感到极为满足而不再试图损害于你,这个观想极其重要。]甘露光明将我们的罪障逐出,落入阎罗的口中,使它们感到很满足,很舒服,不再想损害修行之人。这样的观想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修皈依的时候也是这样修的。按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的教授,观想的是一个红色阎罗,在这里帕邦喀大师讲的观想为一头黑色母猪,体性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形象不同罢了。 如果皈依二因只是造作的,那么你的皈依也不过如此,如果皈依二因是合格的,那么你的皈依也会合格。 [皈依二因]是说由于我们自无始以来所造的恶因必将令自己堕入三恶道,只有上师三宝才能救我们,所以我们一心求向佛、法、僧三宝,求他们救护,这是我们求皈依的两个因。如果我们求皈依的两个因是造作的,需要临时去想,那么就得不到实际的皈依;如果这两个因是合量的,那么我们的皈依也是合量的。 这里我要附带说一下:我们学修佛法都是从造作到真实,先是造作菩提,最后才是真实菩提,这是成佛的必经之过程。如果你想:“反正是造作的,我想都不想算了。”那就无法入门了。开始的心都是要造作,通过不断地修了之后,心里才能慢慢地承许就是要这样,那就是真实地在求皈依了,这就是由造作菩提到真实菩提的过程。 帕邦喀大师在这里说的重点是:大家不要嘴上说得好听,内心却一点都不动。不要说因为是造作的就不去想,现在我们在这里学习佛法都是出于造作的心,由众生到成佛都必须先经过造作的,然后才能是真实的。帕邦喀大师说的本意在于大家不要只在嘴上说得好,要在心里生起功能,意思是在这里。 在修【以果为道】发心时,因器世间诸般过失是有情罪障的增上果故,在清净情世间罪障的同时,也应观想净治器世间过失。这个教授极为重要,与诸大续部的【最上曼陀罗王】修法同一意趣。 我们所说的密法就是[以果为道]。[增上果]就是除正报以外的果,这些果是增强我们的感受的,属于我们的依报。正报之外的依报就是增上果。[诸大续部]就是密乘的诸大续部。[最上曼陀罗王]就是密集金刚,密集就是密续之王。[同一意趣]就是同一个意思。 这个教授是极为殊胜的。我们在修佛法时不仅要通过忏悔清除自己身上的罪障,还需要将自己所处的环境、所有一切有情及他们所处的地方(这些就是文中所说的[器世间])都清干净,也就是说他们也同样要得加持,都要净除苦因。这个教授是很殊胜的,[器世间]的一切东西都是我们的增上缘。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环境的好与坏,都是我们善、恶业的增上缘。 其次修【四无量】,应知这与单纯的【四梵住】不同,有大慈、大悲等的区别。 修[四梵住]是有生天人的,但他们修的四无量与我们不同。我们修的[四无量]中含有大慈、大悲心。他们修的四无量就不同了,外道还是讲究布施功德,他们修四无量是为生天上享乐,这和我们所修的含有大慈、大悲心的[四无量]是有本质有区别的。 什么是[大慈、大悲]呢?我们要给遍虚空一切慈母有情法乐、给予他们乐,这就是大慈;要为遍虚空一切慈母有情拔苦,这就是大悲。虽然外道也是讲究布外功,同样也要做好事,但不过是要见到一个做一个,比我们的声缘乘发心还要弱些。声缘乘知道有情是自己的母亲,但他是要随缘而度,这和发大乘心是很不相同的。发大乘心的人将遍虚空一切有情(无论见到过的还是没见到过的),都视为自己的母亲,自己都要为他们拔苦、予乐,所以这里才加入了一个[大]字。单是为一些有情拔苦、予乐就是慈、悲;为遍虚空所有有情拔苦、予乐则为大慈、大悲,两者区别就在这里。 关于【四无量】的次第,依照七重因果教授,先修【平等舍】极为重要。 为什么要先修[平等舍]呢?因为我们要普度一切有情,如果见诸有情不是一样的对待,分出亲疏爱憎,见到一些人连话都不想跟他说,还能说度他吗?所以我们要普度一切有情就要首先对一切有情都不分冤、亲、中庸,都有同样的爱,因为他们都是自己的母亲。我们不能说过去生中的母亲今生变成对自己好的就爱;变成对自己不好的就恨;变成对自己无缘的就漠不关心,这样分别怎么能说是大乘心呢?对一切有情我们都同样对待,才生得起普度一切有情的心,不然就成为:“我成佛之后,是亲人我才救度她,而冤家对头以及不喜欢的人我就不管。”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可能成佛。佛是要利益遍虚空一切有情,无论怨憎、亲爱、中庸三种有情都是自己的母亲,自己都曾受过她们的大恩,所以都要报他们的恩。因此,在修法时先修[平等舍]最重要。 [七重因果教授]要比自他相换在知母等教授方面要圆满些,自他相换只在冤、亲上看成平等,没有在知母、念恩上重点起作用;[七重因果教授]在知母、念恩上先重点起作用,心才能真得起来。我举个例子:爱自己的孩子是什么程度?爱人家的孩子又是什么程度?做母亲的都有体会,都知道有区别。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要不同些,别人的孩子好坏对自己都没有关系,毕竟是别人的孩子。因此我们在修法前一定要先修平等舍心,这就是很重要的地方。 我们在学昂旺朗吉堪布上师的发菩提心教授时可以看到,他对修平等舍心的教授讲了那么多,后面的教授则没有讲得那么详,这就是因为我们多少生来对亲则爱、对怨则憎、对中庸则漠不关心已成习惯,若要将他们都一律平等看待,就需要反反复复地思维,心才能变得过来。真正最难调服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心,大家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心就是不听话,确实很难变得过来。 其次的【发殊胜心】虽不是发心本身,但对强化发心极为有益。 [发殊胜心]就是不需要三大阿僧衹劫成佛,要即身成佛,这就需要依宗咯巴大师的教义,要上师瑜伽合一,以这样的方法快到三个月乃至一个半月就能成佛。这一点虽然在发心的次第里没有这样说,但对增强发菩提心是很有益的。 从哪里说增强了呢?为了救度地狱中的母亲有情,哪怕是要到地狱中受无量劫的苦,我也愿去救度他们;反过来说:她是我的母亲,我不能忍受她们多受一分钟的痛苦,所以我要尽量快地成佛来救度她们,这就是对我们发菩提心的强化。生起菩提心后要经过三大阿僧衹劫,修菩萨行才能功德圆满。如果转入密法中,一天到晚都在双修胜义谛和世俗谛,没有哪个密法是离开一切有情的,就是因为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修密法才成佛快。 有人会说:既然密法这么殊胜,我们将其它的法都放下专修密法对不对呢?那样修是生不起功能的。只有将《三主要道》的功能生起来了,密法的功能才能生得起。如果《三主要道》还没有修到生起功能就修密法,那就只能得点加持,等将来需要修密法的时候可以值遇密法,因为贤劫千佛只有几尊是修密法成佛的。 人们可能会有疑问:“万一哪一尊佛出世的时候他不传密法,我该怎么办呢?”殊不知到我们真正需要密法时,即便佛对普通众生不传密法,也会单独来引导我们的,因为我们合量了。不要认为这几尊佛都不传密法,我们所修的密法几乎不起作用。只要我们的出离心、菩提心真实生起了,即使这尊佛对普遍大众没有说密法,他都会来单独教我们,我们还是可以修密的。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合根器了,就不会缺教授。只要我们合乎修密的根器了,我们所需要的教授会转弯抹角都来到自己面前。怕就怕自己整天在屋里睡大觉,心里也不想事,那就什么都不会来。 观想【资粮田】时,应观如意树系由自身福德与资粮田诸尊的发心和合而生。观主尊宗喀巴大师身体的颜色为白色,代表二障清净的功德。 我们在观资粮田时,那个大宝座是有枝叶茂盛的如意树将它托起,这个如意树的来源是我们修学佛法时的发心与上师三宝的发心聚合而现起的,它不是自己生成的,而是缘起而有的,它自己能够成其为有的自性是没有的,是众生的福德与诸佛菩萨发心的功德聚合、现起的。因为佛要度众生就要现资粮田,众生要忏罪积福也需要资粮田,因此它是大家的发心聚合而有的。 [观主尊宗喀巴大师身体的颜色为白色,代表二障清净的功德。]这是帕邦喀大师的教授,我早年依止昂旺朗吉堪布上师修的时候并不是观成白色,而是观成白中带红的颜色。这里虽然写的是观成白色,但是我们看人脸都是白里透红的,一张纯白色的脸有什么好看?如果观成白中带红的颜色,看起来就是非常美妙。这里主要说的是忏罪,所以才想成白色。其实我们应该将宗喀巴大师观成白中带红的颜色才是合量的。将宗喀巴大师观成白中带红的颜色有两个意义,就是福慧圆满。这里将宗喀巴大师观成白色着重代表二障清净,二障即是烦恼障与所知障。 宗喀巴大师左侧的经函应观为《般若八千颂》,经师金刚持的语教中,说此是根据所化根基的利钝,代表不同的程度与需要。 为什么要观[宗喀巴大师左侧的经函应观为《般若八千颂》]呢?因为我们要证空性,《般若八千颂》所讲的就是证空性的道理。 上师与金刚持无二无别,这里[经师金刚持]指的是帕邦喀大师的上师。上师现相是根据修行人的程度,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自己修成什么本事,就能见到上师具有什么样的本事。上师与佛一样是在于法、化、报三身同时都有,我们没有功德,就会将上师观成凡俗相;如果我们有了化身的功德,见到的上师就是化身相;假如我们证得了空性,就能见到的上师的报身相;如果我们功德圆满,又证得法身,就能见到上师的法身相。只有我们自己身上有了相应的功德,才能认识到上师的法、化、报三身。 一般人会将上师看成凡俗之人:“看他都老了,走路都要人来搀扶了。”实际上,上师是法、化、报三身同时都有的,他们的法、化、报三身的相,需要我们经过学修具备了相应的功能之后才能见得到,那时我们才能知道上师是现哪一种身相来见我们。如果没有达到那种水平,尽管上师本来就是法、化、报三身都具备的,但是我们仍旧不理解、不认识。 经函能够自己发声,应观其发出出离心、菩提心等你目前所修法的声音。 我们观想的经函能够发出声音:自己现在修的是什么法,经函里发出什么法的声音;对于无量的有情来说,都是根据自己情况而发出的声音;众生自己心里有什么问题解不开,经函里发出的声音就恰恰是在解释这个问题;水平高的人听了是在解答自己的疑难问题,水平低的人听了同样是在解答自己的问题。 帕邦喀大师还讲了【三重萨埵】修法的扼要。 [三重萨埵]的观想方法我举个例子说明:相是宗喀巴大师,现的是人像,他的心里住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心里现出金刚大持。这就是说,如果我们修到了一定的水平就能亲见释迦牟尼佛,如果将密法修好了就能亲见金刚大持,这就是[三重萨埵]相。[三重萨埵]中的三指的是:上师给我们所现的凡俗相,中间的报身相,以及他心间代表法身的吽字,这就是[三重萨埵]的相。 观想【修持加持传承】诸师时,应按照《智有颂》中所说而修,除金刚持外其他上师都观为妙音相,《供养上师法》中,观【修持加持传承】派时有配不配【大印】修法的区别。 我们之所以观除金刚持外其他上师都为妙音相就是为了生智慧,妙音是文殊菩萨,观上师为文殊菩萨容易生智慧。 [《供养上师法》中,观【修持加持传承】派时有配不配【大印】修法的区别。]因为有的教授在修《供养上师法》时将《大手印》的修法加了进去,有的则没有。如象噶举派就将《大手印》的修法加了进去,也就是《供养上师法》与《大手印》合修,有的教授则只修《供养上师法》,没有加入《大手印》。 本尊如《乐道》、《速道》而修,前方为【无上瑜伽续】,右方为【瑜伽续】,后方为【行续】,左方为【事续】。或者前方为【集密】,右方为【怖畏】,左方为【胜乐】,后方为【喜金刚】等,外边依次观【瑜伽续】,【行续】,【事续】等。 《乐道》、《速道》就如同《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中的马车教授。观想本尊的排列与这里所说的有所不同,是没有关系的。按我当年所修的法本来说:前面是能怖金刚,因为上师,本尊、护法都是一个,都是文殊菩萨。右边是密集金刚,左边是胜乐金刚,后面是喜金刚。帕邦喀大师此处所说的虽有所不同,其实都是一样的,我们修这个法的时候,就应按帕邦喀大师所说的排列方式观想,修我们的法时就按昂旺朗吉堪布上师所传的排列方式观想。【瑜伽续】,【行续】,【事续】都是密法中的,是按一圈一圈排列的方式观想。 这里我附带说一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都是相对而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站在东方认为这里是西方,站到西方看这里,方向就变了,所以方向都是观待而有的,没有确定的方位。 观想浴室有三种方法,一是观在四方,一是观在东方,一是观在南方。在每一位资粮田尊者前,自己分身为三,此等自身变化无量能成熟登地时变化多身利益众生的善根。 为什么要观想浴室呢?因为我们众生的烦恼太重,需借诸佛菩萨沐浴来加持我们,洗干净我们身上的罪障。我们修的《六加行》就是观浴室在前方,这也是没有关系,都是一样的,自己喜欢用哪种就可以用哪种。 [自己分身为三]即化为三个身体,也就是我们修《六加行》的时候自己身体化出三个天女,这三个天女就是我们自己,和自己分成三个身体是一样的意思。我们将身体化成无量身向诸佛菩萨沐浴,能使自己在登地时能变化无量的身体。我们现在所做的都是种因,在观想资粮田时观得如何漂亮、如何美满,就是将来我们成佛时的境界很圆满。如果将来我们成佛时能够变化为很多的身体,就能更多地利益众生,否则要一个、一个地度该有多困难。每一个有情都不是那么好度的,要度他们比自己成佛还难。任你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不想听,你能有什么办法?因此我们要能化现若干善根,真正成佛以后,自己所有的身、语、意三业都要化无量数的身体来度众生,同时自己的光明也能在无量数的地方放光说法,都要现出无量数的身体在有情面前。 只要众生一念到佛,佛马上就会化现一个身体在他面前,这是任运的。不是人家来请了佛才去,佛的悲心一刻没有离开任何一个有情,无论哪个有情一想到他,他马上就现在其面前,因此说佛是任运现身,是他功德的变化。不像我们要去走亲戚还事先换件衣服才去,佛是只要众生一念到他,他马上就会化现一个身体在其面前。这是因为佛的悲心总是在众生身上,只要众生喊他一声,未等众生听到他回答的声音,他就已经现身在众生面前了,佛菩萨的悲心就是这么大! 启请时应以《智有颂》为主,于主尊身中安置【身曼陀罗】,如《供养上师法》那样修亦可。 [智有颂]在备注中有说明,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身曼陀罗]就是观上师的头顶是什么,眼睛是什么,鼻子是什么,等等,总之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这就是[身曼陀罗],即在身上现坛城。我们修六加行里面所修的资粮田就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观上师的眼睛、耳朵、鼻子、口腔、身上的脉络、手等部分各是什么菩萨。这也说明了一个缘起法,上师是诸佛菩萨的总聚体而有的上师,就是我们前面学的缘起法。他不像我们众生是由烦恼业力凑成的,他具有诸佛菩萨的功德,因此他一身都是佛相,这就是缘起有。真正的上师是缘起而有,是众多的诸佛菩萨的功德在他身上的汇聚,而实有的、自能成其为有的功能一点也没有。由此可见,上师是如此,后面诸佛菩萨的相都是如此。大家切记不要将佛像看成泥巴做的,佛像塑好之后都要装入各种经文,安上命心等,要请诸佛菩萨长久住世,外面还给它穿各种装束等等。佛像同样还是缘起有,佛像不能自己成为这个样子,不过是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所以佛像同样是自性空,是由许多殊胜的东西应缘起而有的。因此只要我们懂得缘起有、自性空的道理,无论看什么,无论世俗的还是出世间法的都是缘起有、自性空,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执实的吗?凡是缘起有、自性空的就会在刹那间起着变化,有为法都是刹那间在起着变化,世间的一切都是刹那间起着变化。 加行、正行、结行三者的其余部分,一切按照【道次第引导】中所说,与此处互相配合。结行中,如能念诵【此善所表三世中】等而发愿者甚善。 [【道次第引导】]就是修菩提道次第的次第,也是修六加行的次第。在修六加行中,修完结束前将前面诸尊全部收入宗喀巴大师身上,然后将宗喀巴大师请过来,和我们顶上的上师合而为一,再供养了七支供养之后,又供了曼遮,接下来就是修菩提道次第教授,我们都是照这样的修法。在结行中,我们发愿将自己今天所修的功德用来成就什么,这样做是为了将自己所修的功德不要成就世间的因。我们现在还没有生起出离心,所以都是世间的心,就是修最高的无上密,将来都只能感世间果。感世间果就是以苦为自性,既要受苦又要造新的苦因,我们何必要这样呢?因此一个法修完之后要赶紧回向,虽然我们现在是世间心,但可以将自己所修功德回向成就无上菩提,这样就不再是种世间因了。这里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现在马上将功德回向了,可以避免回去因娃娃淘气而生起瞋心,毁坏自己所集的善根。这是作母亲的很容易遭的,孩子不听话母亲就很容易生气,与其因此而坏了善根,不如现在马上作回向,将功德回向成佛,这样回去发脾气也不会坏了善根。回向愿文有很多,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好的。 我有幸在与菩提心教法主宰怙主金洲无二无别我的依怙主大宝上师,及依怙主康珠金刚持名讳洛桑阿旺丹增嘉措贝桑波(善慧语自在持教海吉祥贤)等众多智者成就师的跟前,多次获得《三主要道》根本文与注疏二者的引导。 这是帕邦喀大师说他的法源是怎样得来的,他是在这些大德面前求得的。 这一次我已将建立在根本文基础的【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简略地奉献给诸位了。我恳求在座的各位,请你们发心,尽自所能去实修上面所说的那些教授吧! [甚深引导]是汉文的译法,在藏文中应为[赤道],这不是不了义的,而是了义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提请大家注意:[我恳求在座的各位,请你们发心,尽自所能去实修上面所说的那些教授吧!]这就是帕邦喀大师告诉我们要这样做,回去不准睡大觉,要好好想一想。 随后大师高兴地念诵【尽我所积诸善根】等,带领我们回向。大师恩赐我们的【三主要道】引导至此结束。 这里和我们每次学完之后所做的回向是一样的,就是将今天所听闻的功德回向将来成就无上菩提。 至此,帕邦喀大师所讲的《三主要道》全部讲完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夫当然有妄念,妄念起来不怕,怕的是你不觉,不觉怎么样?那个妄念一个一个接着来,那就造业,那就可怕了!妄念一起来,自己马上就觉悟,马上就能够把妄念打掉,不要去想这个妄念是好还是坏,也不要去想我过去造那么多罪业,现在很后悔,把妄念打掉这叫功夫。我们用什么方法?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最简单、最容易的,就是念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