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自净其意
2014/9/4   热度:134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自净其意 佛教有一个偈子:「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几句话已经把佛教作了非常清楚的说明。所以佛教是什么?首先就是「诸恶莫作」,也就是一些坏的事情、不好的事情,不要去做;其次要「众善奉行」,一些善的事情、好的事情要尽量多做;更进一步还要「自净其意」,要把自己的心念净化,把它清理得干干净净,这种心灵的净化,是佛教最特殊的地方。 比如前面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世界上所有好的宗教都如此提倡,并不是佛教独有的主张;可是惟有「自净其意」是佛教所特别强调的,这就是佛教的特色。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把心念净化、纯化,这是佛教跟其他宗教不同的地方。我们的心念纯化到最清净的时候,是种什么状况?那是回到了佛性,回到了本性、自性,它的特征就是「清净」。大家可能想问:什么情况叫做清净?什么情况叫做污浊?我可以给一个简单的定义,作为清楚的判别标准--只要有相,就不清净。 「自净其意」怎么净?就是要离相,而且我们不只是要离肉眼看得见的相,还要离肉眼看不见的相。大家都知道,天眼或者定中可以看到一些景象、看到一些境界,但千万要注意:只要被你看到了,那些都是相,都是要去掉的。所以只要有相,就不清净。 大家可能会想,如果见到佛相、菩萨的相是不是也要去掉?正确的讲法,菩萨相、佛相还是相,只要是相,就不是法身佛--能被你看到的相,一定是化身佛;如果这个相非常庄严、非常高大,甚至比山还要高,那就是报身佛。也就是化身、报身才有相,才会被你看到;如果是法身佛,一定没有相,有相就绝对不是法身佛。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修行人就要特别注意,往往在修的时候,我们能「自净其意」、能离相,也就是肉眼看到的相我们知道要离,也会离,但是定中看到的相、天眼看到的相,就离不开了,以为那不是相--其实那还是相,这点一定要弄清楚。这些相都是要离开的,因为虽然它比肉眼看到的相要清净一点,但是还不够清净,还没有达到无相。 有的人学禅定,什么境界也没有,什么也看不见,什么感应也没有,其实这是好事情,因为没有这些相,表示你还比较离相,所以并不是坏事情。因此没有这些相、没有这些境界的人,不必羡慕别人,也不要刻意去追求,否则就是背道而驰。我们不要崇拜这些感应、崇拜这些相,这些最多只能作为一个指标而已,本身并不代表什么。所以不要羡慕别人有什么感应,自己没有就很自卑,这是不必要的,我们学佛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其实只要用「自净其意」,就可以把这些问题都避掉了。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空是什么? 空,就是无染著的智慧清净心。 这样来形容,你会比较清楚。 圣人达到一切法不可得, 无念丶无住丶无相的时候, 他没有任何的妄想, 也不会有任何的执著, 就开启了真如自性原有的无所住的真心, 而且真心是万法一如,如就是空。 万法一如就是万法皆空的意思。 不会有任何的上下增减妄念统统没有。 为什么万法一如呢?就是万法皆空, 心没有攀缘相,当然就是万法一如了。 所以,智慧无所住的真心, 就是彻底的解脱。 因此我们把这颗般若的智慧, 无形无相的智慧心,说:它是空。 也叫做不空,因为智慧存在。 空,是空掉妄想,空掉执著, 空掉颠倒,但是智慧不空。 空,就是生命的实相。 生命的实相就是无相,那个无叫做无不相。 ——慧律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开示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