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以境验心消苦业
2014/9/4   热度:140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以境验心消苦业 我最近「以境验心」来反省、来检查,发觉中国文化里有一个特征,这个特征就是有一种价值观隐藏在我们的心里,大家都接受了,并且不知不觉地在奉行这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什么呢?就是苦的文化──「苦」,我们工作要「苦干」,读书要「苦读」,修行要「苦修」,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好像不苦是不行的,好的结果一定要经过苦练,没有经过苦练是不会成功的。孟子也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没有经过这样子的苦难,是不会成功的,不会变好的。这样的苦文化已经暗中注入我们的价值观里,大家都不知不觉地住进去,住到「追求苦」里面去。不是离苦,反倒是要去找苦! 这样的文化影响到现在,父母在教导孩子读书时,如果孩子好像天天在那里玩,尽管成绩还考得不错,但父母还是会很不安心;但是如果看到小孩熬夜读通宵,读得很苦,然后成绩考得好的话,就放心了。父母师长衡量孩子做得好不好,就是看读得够不够苦。 所以,什么事情都是要苦的。佛法传到我们中国,其实佛法有两种:一种是小乘,一种是大乘。小乘讲的是「苦空无我」,大乘讲的是「常乐我净」。「苦空无我」就好像比较对我们吃苦的胃口,所以我们佛教徒的修行是很苦的;而我讲的佛法——圆觉宗这个部分,是大乘佛法,是「常乐我净」。苦修的路是可以走的,但它是小乘,而且是三恶道的修行法。因为三恶道太苦了,所以就需要有这么个苦修的方法来因应。虽然是用苦修的方法,但并不是一味地乐于苦啊!而是希望能离苦得乐啊!可是我发觉大家都苦过头了,变成乐于苦,不但不离苦,反而追求苦了;甚至还标榜我苦得比你厉害,那我就比你行、比你有成就,所以就变成在比苦。——这就是病了,这就叫做苦命,这就有问题了。 我仔细分析,发觉「苦」跟穷、丑、贱、悲、弱势、无常是一起的;而「乐」是跟富、贵、美、爱、强势、长长久久一起的。苦跟乐互为仇人,兜不在一块儿,在一块儿就会打架,如果这两个东西在你潜意识里起冲突,你这个人就会显得不知道什么地方不对劲。 我们要把苦的文化连根拔掉,大家会想这太难了,没错,是很难;但对我们圆觉宗的修行者来讲,不难!佛门教的修行就是「常、乐、我、净」,是大乘佛法,我们不讲「苦、空、无、我」;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提倡「常、乐、我、净」的大乘佛法,所以必须要转!这个地方不转,以后的问题更大。当然要转之前,先要看清楚,这个部分的检讨,从「以境验心」的角度来看,比以前所做的检讨要深,不但深而且广。有了这样子的检讨,才有机会消业,我们要用一个正面的心,去面对自己那个苦的境,一定要把所有的境界当作是一个业,然后转悲为喜,转苦为乐,就消苦业了!如果这个地方不改正,不调整的话,你的苦业是源源不断的;而苦的业障若没有消除,是不容易修成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