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界线」使心分内外
2014/9/4   热度:143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界线」使心分内外 绝大多数的时间,我们都是在用「分别心」;至于「无分别心」就不太会用了。 然而,什么状态是处于「分别心」?什么状态则是「无分别心」呢?例如:我们做观想时,往往会有一种理所当然的认定──被观的「本尊」是在外面(或对面)的。这个认定,不只是一种理智上的以为,心里面也确实会有这样的感受的。当你有这样的感觉时,即是处于「分别心」的状态。其实,不论是观想或祈求,只要你觉得「本尊」在外面;抑或是祈求的对象或事物没有放在心里面,这都是「分别心」的状态。 当我们警觉到这种感觉时,就可以进一步问自己:我是以什么做为内、外的界线?而这个界线在那里? 那么,什么才是「无分别心」呢?当你没有内、外的感觉;你所想的人事物都包容在心里时,便是「无分别心」的状态。其实,我们与家人、亲友相处时,你有没有将对方包容在心里面,他们会感觉得到;只是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以上所说的「分别」与「无分别」,是我们经常要反省、警觉的。修行要修到「无分别」,并不是只须知道这三个字,而是要真正做到的!换句话说,你要做到没有「界线」! 我举一个更浅白的例子来说明「界线」。假设有甲、乙两个国家(或集团),彼此是敌对的、冲突的;双方都派有间谍到对方那里去刺探机密。现在,甲国的间谍要从乙国回到甲国,当他的身份未明时,检查人员便会仔仔细细地询问;一旦知道他是「自己人」之后,便不再盘查,马上放行。 当两人中间有「界线」时,就不会觉得对方是「自己人」,于是只要对方一靠近,便会提高警戒、详细盘查;若清楚彼此都是「自己人」时,便会欢喜和乐、融成一体。「敌对」与「融合」,是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要从敌对变成友好,「自己人」便是一个关键点,因为「自己人」这个名词里,其实是蕴含着很大的力量的。 当你有「自己人」的心情时,就是「无分别心」的状态。(摘录整理自20060206共修)(莉华、忆玫、满妹整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心是平等的,佛心是清净的,所以他“无有疲厌”。凡夫的心不平等,凡夫他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会疲倦。我们一般人做事情,做了几个钟点,累了,疲倦了,需要休息。为什么会疲倦?不清净,心里有染污。愈是严重的染污,就愈容易疲倦;如果心地很清净,就不疲不厌。我们读《普贤行愿品》,你看普贤菩萨,愿愿都是“无有疲厌”。他为什么“无有疲厌”?他平等,他清净。所谓清净,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而无作”,他就不疲倦了。“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总是想“我做了好多事,做了好多小时,应该疲倦”,那就疲倦了。佛菩萨“作而无作”,一天做到晚,没做,没事!他怎么会疲倦?他不会疲倦。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