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脱离被知的心,反闻闻自性


2014/9/4    热度:192   

 梁乃崇: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脱离被知的心,反闻闻自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性。

  既然人人都有自性,那为什么还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因为大多数的人都误把那个会想东想西的识心当成自己,而我们真正的心──也就是自性、觉性,反而被忘失了,所以是要藉由「反闻闻自性」来探究真心;所以也可以说,「反闻闻自性」是一个探索自己真心的过程。

  我们的心,从表层想东想西的心到深层的本来面目,是有许多层次的。当你想东想西,有时是胡思乱想,有时则可以自我控制做有条理的思想,这样就是在思维;如果思维是很有逻辑的,就是理性的思维;理性的逻辑思维就比胡思乱想要深入。但无论是胡乱地想东想西,或是逻辑的思维,这些都是属于「思想」,都是属于心的一部分层次。

  而你是否发觉自己还有一个「意志」?有一个意志要「我」这样想、或那样想,这样的心既非属于思维,也不是逻辑思维!而你的志愿、意愿,它在控制我要这样想或那样想,所以意愿、志愿又比理性的思维要深一层。

  除了意愿、志愿以外,还有一种心,含有「认定」的成分。认定里面又有浅的部份,我们说是认知;深的部份,我们说是认定。认定比志愿还要再深。譬如说有些人认定自己是穷人,有的人则认定自己是富人。认定自己是穷人的,会认为要赚钱一定要很辛苦,否则赚不到钱。──这就是毫无理由的认定了,这个层次根本没有思想的,比思想、意愿更高!虽然你的意愿是想要成为富人,可是如果潜意识里你认定自己是穷人,那么即使你赚了很多钱,也多半赚的是辛苦钱。如果你认定自己是富人,就会觉得赚钱很容易,再配合你也想变成富人的意愿,这样一做下去,你的思想就变成富人的思想,你就得到富人的命运,所以根深柢固的地方是认定。当然不一定认定说我是穷人,如果认定是:我应该要苦,我就是会苦,那也会变成穷人。富人的认定是:我是很舒服的、很快乐的;快乐、舒服、清净是很容易的。有这样的认定,他就会变成快乐、舒服、清净了!

  认定在心里很深层的部份,它决定了以后的发展,也决定了个人的命运。《华严经》讲:「如是思维,则如是显现。」「思维」指的是「认定」,不是想东想西的思考、思维!「认定」就心的层次而言,是相当深的部份,这种深度在无明(阿赖耶识)。

  我们要悟本来面目,都要通过这些阶段。这些认定经过反省是可以被知的;若未经过反省,你可能根本不知不觉、无法察觉自己有这些认定。因为透过反省,你会察觉到自己有这样的认定,所以这个认定也不是真正的你,那还是被知的,而真正的自己还在后面。

  我们刚才说你认定自己是富人或穷人,这样认定的背后,还有一个认定。这个认定又是指什么?就是认定你是人,没有认定你是狗,也没有认定你是非人。你已经认定你是人,于是以下很多事情就会发展出来:你会让自己所做的事情像个人,不会做成像条狗,所以你的命运在这个世间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你是一个人。这样的认定,比认定我是穷人或我是富人还要深。但「我认定我是人」的这个心灵层次还不是真正的自己,还是被知的,都还在我相中。

  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要一层一层的剥离这些被知的心,剥离到最后没有被知了,才是反闻闻自性成功了;一旦反闻闻自性成功了,能做到离我相,也就是能把我相这个层次的认定全部都脱离了,这样就叫做证罗汉果。如果只是把当中这么多认定里面的一个小部份破了,那只是无明壳上破一个洞的开悟而已。所以修心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如实检验来修的。

  大部分的人讲修心,都停留在能整理思想这个层次。譬如:我这个想法是不是有贪、嗔、痴啦?是不是不清净啦?这个层次太浅、离开悟本来面目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当然我们还是要从思想这里入手,但是不能够停留在这个地方,也不是停留在抽象的思考,而是要进入内心的层次:你的意愿、志愿、认知、认定……这样都还不够,真正的关键是在觉性,也就是能知能觉。从思想、志愿到认定,都是被能知能觉所知觉的,所以真正的真心是能知能觉。

  这样一路解说下来,「反闻闻自性」听起来好像满简单的,但因为我们对自己心的深度不容易真正的把握住,所以做起来并不容易,唯有如实地一层一层验心,脱离被知,才可向我们的真心愈来愈靠近,就有机会悟本来面目了。(本文摘选自20020217新竹明星诺那精舍开示)(羊忆玫、汪满妹整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一些人在一生当中,发了大财,但是这个财,是昧着良心、欺骗别人赚得来的。他到晚年也知道后悔,于是天天拜佛,尽做好事,最后还是得恶报,什么原因?这个业转不过来。转不过来,是做得不得力。因为你欺骗别人,赚了十万,拿个两万来做好事、来拜菩萨,这有什么用处?如果他真的对教理通达、真的勇猛精进,业报一定能转。阿闍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忏悔还能够上品中生。但如果你做了十分恶,才做两分善,这怎么能转得过来?做了十分恶,必须有十二分的善,那才可能转过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