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相杂集:见性成佛
2014/9/4   热度:246
佛学名相杂集:见性成佛 佛之所说经总十二部,而其多至于五千卷。方其正法千年间流行之时,人有闻半偈、得一句而悟入者,盖不可为量数。盖本来之自性,无形、无相、无根、无本、无住处,悟得此理,即是真知见,是时,已无异于佛,故称见性成佛之说。禅宗将佛性与智慧均视为人心所固有,因而不以读经、坐禅、礼佛、戒律等修习形式为重,而提倡修心为成佛之要行。 至于佛灭千年后之像法、末法时期,去圣既远,人开始沉溺于文字,有入海算沙之困,而于一真之体乃漫不能省解,于是有祖师大德出现,菩提达磨祖师东来,提问:「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直指自心者即是真性,不约事相而示,亦不约心相而示,故能悟自性,亦即见自性。因此菩提达磨祖师唱言:「直指自心,见性成佛」,以及教与外别传,于动容发语之顷,而悟佛理,此是上根利器之人,已有目击而得之矣。 所以所谓直指人心,即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所谓见性成佛,即无须分析思虑,而透彻觉知自身具有之佛性,即达佛之境界。此语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皆为禅宗表彻悟境界之用语,其他诸宗类似「见性成佛」一语者,有《观无量寿经》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华严经》之「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等。 所以见性成佛,是禅宗基本思想之一。提倡成佛作祖或求生净土,应不执外修、不假外求,而以般若智慧,觉知自心真性,即可达到目的之一种修行教义。即当下冲破烦恼生死之疑团迷云,独露一己本来面目,悟得觉体圆明之本源。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机缘品》:「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学佛人,对死亡没有恐惧,为什么?死亡的是身体,身体不是自己,这个学佛的人一定要明了。这身体有生灭,这身体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穿旧了、穿脏了、穿坏了,你自自然然去换一件;身体损坏了,你也自自然然去换一个身体。你懂得这一个事实真相,你舍身受身,你不会贪恋、不会痛苦。不会痛苦,你的身体就愈换愈殊胜。如果你感觉痛苦、你很留恋这个身体,那这个身体就愈换愈差!愈换愈差,来生就到三恶道去了。如果在临终时,一慌一乱,你对身体很留恋,对家亲眷属很留恋,那你往往就到三途去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