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相杂集:礼佛


2014/9/4    热度:111   

 佛学名相杂集:礼佛

   如何礼佛─学问大!

  ─礼佛是右手先下,或左手先下?

  古法印度无北传的此种礼佛法,而是先跪右膝,后跪左膝,然后两手同时接足,再把头靠上被礼的人之脚处,再碰触自己的双手背。所以现在的礼佛不是古代正统的礼法,是变通的礼佛方法。

  经云,礼佛有九种心态,最敬礼是五体投地,但礼时也要虔诚为要─如《大唐西域记》载:其行礼之法,先以右膝着地,次下左膝,再次两肘着地,两掌舒展过额(未有翻掌),其后头顶着地,良久一拜。除实际之投地礼外,一般亦以此语表示对他人极度敬重推崇之意。所以玄奘大师带回来的,还是古印度的礼佛法。

  礼佛会有右手先下,左手再下之源由,大概由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大师所述的《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中所言,凡礼敬三宝时,必须五体投地,藉此以折伏憍慢而表达虔诚。以五体行礼,其义有五,即:

  (1)行礼者于右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得正觉道。

  (2)行礼者于左膝着地之时,愿使众生于外道法不起邪见,悉得安立于正觉道中。

  (3)行礼者于右手着地之时,愿如世尊坐于金刚座上,大地震动,呈现瑞相,证入大菩提。

  (4)行礼者于左手着地之时,愿使众生远离外道,以四摄法摄取难调伏者,令其入于正道。

  (5)行礼者于首顶着地之时,愿使众生离憍慢心,悉得成就无见顶相。

  古代印度或中国玄奘大师(602?~664)时,礼佛应不是问题。现在人依澄观大师(738~839)所述礼佛才会产生问题。现在南传的比丘或信徒传承古法,礼佛是脚先跪下如上述,双手再一起伸出压下,再将头额贴上双手掌背部。现在北传的礼法,是从澄观大师所述而礼,其他经典中似找不到。

  若是依显密合一来说,先言密教法─右手是代表佛菩萨,左手是表示众生之手,所以结手印时,一定佛菩萨的手(右手)在外压左手,保护众生之义。依此理念,若用右手先下,似有不敬之意,当然是左手先下压地上,然后再下右手。但若是依印度人的习俗,左手用来清洗屁股,这样用左手先下似又不敬。

  那现在的人怎么顶礼佛菩萨较好?您从什么道场学到的礼法,习惯就好,执着就变成法执,法无定法,是佛法之真谛。

  另外我认为若是穿海青时,右手先下(依目前各道场所教),再下左手,再同时往前移。若是有人习惯用左手先下,而是穿着缦衣时,左手要抓缦衣,若是左手先下时就有点困难,所以还是用右手先下。

  至于为何北传礼佛变成翻双掌,手心向上,这也满有意思的,实非澄观大师(738~839)所述礼佛之法,真费思量。古代印度礼佛或长老,都有实际的对象,所以还是如世尊在世时,这样接足礼佛,如此是没有左右手先后出而现出先后诤议的问题。北传法礼佛先右后左(澄观大师述),再翻掌这就不知典故,也许我们没有真正看过佛菩萨,所以认为祂们都在虚空中,所以就翻掌接佛菩萨之足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些人听经念佛的时候流眼泪,非常地伤感,这是感动。什么原因?是念佛的音声触动他的善根。他会有这个现象,证明他过去生中是学佛的,而且学得很不错。为什么今天流泪?他前一生在修持功夫还差了一点,没去得了;这一生很幸运又遇到了,他才会有这个感动。佛听经的时候会流泪,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慈心清净,踊跃欢喜”。有的时候,我们读经念佛,甚至会有寒毛直竖的现象出现。遇到这个情形,不要害怕,这是触动善根。真正用功,次数多寡,各人不同,会有这个情形,会遇到的。这个经文,突然之间心开意解,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时候就有这个“寒毛直竖”,或者感动地流泪。这种情形是你前世“曾作佛道”,你过去生中曾经是修行人,曾经修学过这个念佛法门,所以你不是凡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