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般若经及现观庄严论对读》


2014/9/3    热度:2103   

《小品般若经及现观庄严论对读》
  导读者 : 罗时宪
  别序 : 谈锡永
  由小乘佛学发展为大乘佛学,是不得不然的趋势。
  释迦般涅槃之后,小乘弟子过分执著释迦生前的言教,可是,对释迦言教的理解,却并不是每个长老弟子都相同,因此,首先在诠释戒律方面就分为五部,因戒律的不同诠释便导致佛教分裂,关于这方面的情况,详见于《异部宗轮论》的导读。
  随著对释迦言教的理解不同,矛盾也变得愈来愈尖锐。小乘部派佛学互相辩难,将许多问题已推入牛角尖,本来生机勃勃的佛法竟变成繁琐哲学,所以佛学便非来一次重大的演变不可,这演变,即是大乘佛学的成立。
  大乘佛学以“般若”思想为先导。这样说,是因为最早结集的佛典,即是“般若”系列的经典。虽然依照密乘的说法,说至迟在西元一世纪便已有“大圆满”法系的传授,而且关于“大圆满”的“如来藏”,早在释迦时期已经成立,比“般若”经典的出现为早,但以经典结集能成一系统而言,则不妨仍视“般若”为一主导思想。
  “般若”说空,不但说“人我空”,亦说“法我空”,这方面,可参考《金刚经》的导读。一提出“法我空”这个原则,就否定了小乘部派的许多争执,因为这些争执都是名相之学,只是一大堆概念的执著,实无关乎修持,离成佛之道更远。
  “般若”经典的出现,大概在西元前后,“般若”思想的流行则一定比这时期为早。
  关于“般若”系列经典结集的实际情况,如今已不清楚,只知道大约在西元一世纪初,《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经》就已经成立。这套《般若》,汉译称之为《小品般若》。
  以后陆续传播,由简至繁,则有“一万颂”、“一万五千颂”、“二万五千颂”,以至“十万颂”。其中的“二万五千颂”本,汉土则称之为《大品般若》,亦即唐玄奘之所译。
  《小品般若》实际上仅相当于唐玄奘所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的第四会。于西元四○三年,由鸠摩罗什译出。而玄奘的翻译,则于西元六六三年完成。
  般若经典的部头变得愈来愈大,在结集者而言,是想将一切与般若有关的思想,来一个兼收并蓄,但是对读者来说,每每便苦于茫无头绪。因此,许多解释般若经典的论著便相继出现。其中最重要的两论,即是龙树论师的《大智度论》,与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
  这两本释论,写作方法完全不同,龙树的《大智度论》仅解释《大般若经》的第二会,随文演义,舌灿莲花,读了这本经著,就能对经文有所了解,是故成为讲释经文的典范。
  可是了解了经文,却并不等于同时能了解经文所说的全部法义。读者也许有这样的经验,听人讲经,讲者将经中每一个字都解释得清清楚楚,可是全经讲完之后,脑中依旧一片空白,只留下对一些名相的印象。
  《现观庄严论》就是针对著这种情形而作。它不诠释经文,但是却用论述的形式,来重新组织般若经典的法义。
  据印度狮子贤论师的说法,无著论师当年正因感到般若经典的法义茫然,所以才观修弥勒菩萨,弥勒便现身为他讲说般若经义,记录下来即是《现观庄严论》。
  “现观”(abhisamaya)的意思,可以引申为现证。本论即用八种现观来统摄般若经典的大意。八种现观又分说为七十个义理,此即所谓“八事七十义”。
  所谓“八事”,即──
  (1)一切相智(十义)
  (2)道智(十一义)
  (3)一切智(九义)
  (4)圆满现观一切相加行(十一义)
  (5)由暖至顶加行(八义)
  (6)渐次加行(十三义)
  (7)刹那现证菩提加行(四义)
  (8)法身(四义)
  如上八事(八现观),即是修习成佛的过程。也即是说,依照论主的观点,般若经典并非只是陈说义理(根),它实在是为学佛的人提供实修之路(道),学人循此修习,至终极即能成佛(果)。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佛观点。如今佛教学者的最大毛病,是将佛家经论当成哲学来研究,实际上,一切经论都是修持的指导。如果不是为了指导学人修持,佛不必说法,菩萨也不必发扬佛说的法义。
  不但这样,各派论师于诠释法义之时,其实亦是以个人现证作为基础。各人现证的境界不同,有的偏重于一切法的本质,有的偏重于一切法的生起;有的偏重于外境,有的偏重于内心,于是对释迦所说法,便各有各的见地,由是形成部居宗派。
  西藏学者将龙树一派,称为“深观派”,将弥勒一派(实际上是无著一派)称为“广行派”。深观,是深刻地观一切法的空性,所说即为佛法的智慧;广行,是说范围广大的行持,亦即说由凡夫修习至成佛的现观次第。《现观庄严论》即属于后者。
  然则,《现观庄严论》到底是以哪一部般若经典作为依据,从实修观点来演述八事七十义的呢?
  印度学者曾以“八千烦”本来配合,未见调和,但以“二万五千颂”本来配合,则觉若合符节,著名的二部论著,皆出于狮子贤论师之手。前者为《圣八千颂般若波罗蜜多注现观庄严光明》,后者为《二万五千颂般若波罗蜜多合论》。
  此外,还有宝作寂的《圣二万五千颂般若波罗蜜多要诀现观庄严论译》,西藏学者对此论甚为推崇。
  罗时宪教授这本“对读”,是用“八千颂”本来配合《现观庄严论》。汉土学者的经论配合,当以本书为首创。当然我们可以要求高一些,说应该用“二万五千颂”本来配合,然而开创为难,是故本书的价值仍然不容抹杀。西元一九九八年岁次戊寅四月定稿 谈锡永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人问,卧房不干净,在卧房里供佛像,是不是不恭敬?答案是:如果是真正发心求往生,卧房里面供佛像是可以的,什么原因?提起正念。真正修净土的人,没有任何忌讳,卧房里面也可以供佛像,为什么?让我一天到晚不离开佛。我们是佛的学生,师生之间没有忌讳;不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就要尊重,那就要客气,卧房里不干净的地方,就不可以挂佛像。真正想生西方,那就不必客气了,为什么?我要达到我的目的,念念之中,我不离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