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义工:展现佛门好品格
2014/9/4   热度:183
佛教义工:展现佛门好品格 《展现佛门好品格》 来源:南普陀在线 ·世间一切因缘法无不涵摄于佛陀的教育范畴 ·佛陀教育弟子的方法:重视品格、道德第一,长存下心,普行恭敬 ·佛陀从来不用打骂、不以拒绝、责备的方法,大都善用譬喻、鼓励的方式,不伤其尊严。 正聚之人当以五事知之 佛陀举五种人:应笑则笑、应欢喜则欢喜、应起慈心则起慈心、 可耻则耻、闻善着意 学佛即是向佛学习——以佛为榜样 以身作则的示范 礼敬谦恭的示范 以毒攻毒的示范 方便善巧的示范 发心成佛就是菩萨——从十善菩萨学起 大悲为菩萨发心 十善为菩萨正行 六和敬——僧团和谐纲领 身和共住 口和无诤 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 见和同解 利和同均 学习佛法的四种第一 正见第一 力行第一 福乐第一 增上第一 佛门好品格: 道德三增上 自增上 法增上 世间增上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门也盛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但我们要知道,慈悲喜舍,是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你没有定慧的基础,就容易被人骗,你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先修止观要紧。“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烦恼习气伏下去;“观”,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教下讲“止观”,念佛人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说实在地,你的定慧没有成就,你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后,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