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大慈如云遍正行道
2014/9/4   热度:276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大慈如云遍正行道 我们修行的方向,选择之后,必定要专心一志,要下功夫,内心、内修,就是诚、正、信、实。 不管什么时候,待人处事,或者是,投入修行的境界,不能离开一念诚,诚,是很重要。 正,我们学佛,这个正行不能有偏邪,正知、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这些大家都可以了解,我们学佛,一点点的偏差,差毫厘失千里,所以,正,也是我们修行的功课。 信,信是我们的道源功德母,我们在选择人生的方向,我们所选择到的方向正确,这叫做,信,你相信,你所选择的方向,所以我们既然是信心一生,就永远不退转,我们的道心,要培养起来,就是要从这念信心。 那在信实行正中,我们必定要老老实实,修行,心无二志、守之不动,这是我们内心的修行,那在外行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我们必定要入群福利众生,修行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必定要兼利他人。 修行者,就好像自己在造路一样,我们选择了要修路,必定要真正发心力行,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坎坷,我们就是专心,要把这条坎坷的道路,我们要把它修到让它能平,不只是我们在前面铺,就是希望后面的人,能够走得很安稳。 所以这就是入群福利众生,我们选择正确的道路,我们若走得自在,后面的人就行得通达,所以这就是,福利众生。 我们要率先入人群中去,就像大云,大慈如云,我们人人要培养我们的慈心,慈,就是希望众生,人人都能够平安幸福,这就是大慈的心,让人人能够平安,走在这条康庄的大路,所以大慈譬如云,普能阴覆。 云在空中,在虚空中,若是很炎热的时候,祥云,很慈祥的这个云,稍微把它遮一下,就不会(给人)很压迫的感觉,在天空中,白云,它可以遮盖了,真正很炽热的阳光,让大地众生人人生活,可以很清凉。 尤其是干旱的地方,所盼望的,就是天空有云,有云,才有下雨的希望。 所以我们这个大慈心,要怎么样能够,让大地众生以及人间,能够平安,调和地生活,真正的调和气候,这样大地上,人人都能够平安,这就是,慈。 大慈如云,普能阴覆,大地可以调适,该下雨的时候,就是要下雨,这样大地不管是植、动物,才能够生活平安,所以这个大慈也是非常的重要。 我们修行就是要从慈悲心开始,发心立愿修行,要从内修诚、正、信、实,外行慈、悲、喜、舍,我们若能够这样功课圆满,才能够普利众生。 所以,虽施济众生而本寂不动,虽然营营碌碌,为大地众生在付出,但是不影响到我们的道心;我们不是常常有这么说,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吗?不管多么的辛苦,为大地众生在付出,我们的心,还是本寂不动,不会说,为了天下事,有得失心,不得、不失,你不求要得,自然也没有损失。 所以我们的内心,只是在使命,修行的使命就是利益群生,我们不要在利益中,求得所得,所以不求得,自然就没有损失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修行,最大要下的功夫,真正是要下功夫,顾好我们这念心,虽然,自己在铺路,其实是为了后面的人好走路,培养我们的慈心,无非是希望天下众生得平安,这是我们修行的目的。 修行功课圆满 入群福利众生 大慈如云 普能阴覆 虽施济众生 而本寂不动 在《法华经》这个道场里面,这么多的菩萨,在那个地方,到底这些菩萨的阶位,修行的阶段,那个位次到什么程度呢? 现在这段文,就这么说,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这些菩萨的心,已经是非常地稳定,而且已经是到达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什么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这是梵语,它有「至高无上」的意义,我们在这里,简单来解释它的意义,那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这种「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修行最高的境界。 皆于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不退转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即云 无上正等正觉 无上,所要修的功课都是很圆满,己经到最极等,这好像是我们世间的学位,你选择什么样的功课、学系,大学毕业之后,还想要怎么样再研究,修硕士,硕士修完了,感觉还不够,要修博士,那博士,当然分科别门,有很多类,选择了,用心研究,一直到了,我们能了解,能够提出论文,还能够教育别人,这就是已经到最高。 总而言之,「无上」就是至高的意思,修行已经到达了,至高无上的境界,而且是,正等,方向是正确,极等,在修行的道路这段阶段,都没有偏差,我们从初发心开始,从选择我们修行的方向,这样初发心那时候,一路这样不断走过来,都没有一点点让它偏差过去,我们若有道心一点点的偏差,差之毫厘、失于千里。 这个地方所说的,就是从你所选择正确,你下定决心,这个信,信受奉行,这样,从初阶段,一直一直,这条路,真的很正确,走到最尽头,极等的方向,那都是很正,没有偏离,没有偏离过我们的轨道,这样叫做「正」。 「等」,等,就是最极等,到这个当中,我们正觉,觉悟了,这个觉悟就是完全体会,所以天下万事万物,无不知、无不觉,佛陀就是到了,无上正等正觉。 但是佛陀跟我们说,你们也是一样,和我也一样,我们是平等,我能够到达无上正等正觉,你们也是一样,人人具有本性,只要你发心下功夫,方向没有偏差,一路没有偏颇掉,同样的,我也能够走到这个地方,你们也能够看到这个风光,这就是佛陀给我们大家的信心。 所以除了佛陀以外,还有很多菩萨,已经修行到达,这种「无上正等正觉」,过去的菩萨是这样,一直到未来现在,我们大家应该也是这样,不只是我们现在的人,可以到达「无上正等正觉」,未来的众生也是一样。 所以这个正知、正觉,就是我们过去、现在、未来,佛的弟子所要追求的,就是菩萨道,我们如果没有到菩萨道,无法到成佛的境界。 所以学佛,必定要再入人群,人群中,有很多善恶,善的人,真的是很可敬,他减少烦恼,他的善心信念,那就是在人道上没有脱轨;恶的人,就是恶心恶念,脱离人的轨道,这种的习气,坏习气的众生很多。 这就像是说有病,有轻、有重,有的人恶得真的是心狠手辣,这种的人要怎样调伏他,要怎样去教育,这也像是说,病人中有很多那种,很难治疗的疾病,或者是很罕见的病例一样。 医生所面对的是,人的身体,不调和,佛、菩萨、所面对的,是众生心不调和;所以说起来,要怎样去救世,首先要入群救心,去济度众生,让众生行为能够正确,所以这就是佛陀教育弟子,怎么样入人群,去身体力行,不离开一字「正」,所以这正等正觉,就是已经分别,就是与二乘偏空不同,「别于二乘偏空」。 什么叫做二乘?声闻乘、独觉乘,这叫做二乘,声闻,就是靠声音在听,听闻佛陀的正法,来了解这个法的道理。 那还有另一种,他的智慧很高,不是靠听来的,得到了解,他从这个大地上有四季,四季轮转、春夏秋冬,他光是从这个大地的境界,去体会。 感觉到这叫做无常的道理,有生住异灭的道理,它有成住坏空的境界,有生老病死的生态,所以他只是在这个四季轮转,他就能够去觉悟,这叫做缘觉。 缘那个境界而觉悟,这就是智慧比声闻更高,虽然,他们不管是从声音得来的觉悟,或者是在境界所体会的觉悟,他们都是偏了,偏在这个「空」,执「空」之后,觉得说,天下没有什么事情好做了,做了也没有什么,若这样也不行。 所以佛陀赶快说,这个菩萨道叫做「中道」,所以不偏执有,不偏执空,所以这就是正等正觉,就是不偏,不是声闻的觉悟,也不是缘觉的觉悟,它就是「普遍正行道」的道理。 言正等正觉者 别于二乘偏空之觉也 又言正等觉者 即普遍正行道之义也 我们都能了解,你觉悟世间无常是很好,这是道理,你了解这人间应该要取得解脱,为自己解脱也很好,但是为自己的解脱,还要为普天下众生,所以必定要到「普遍正行道」,我们还要走这一条路。 不只是走这一条路,还要再铺这条路,铺得后面的众生,可以好好循规蹈矩,走在这条路上,不会再造业,那就是人人,心能够正向轨道,这就是我们学佛最重要,应该不要有偏颇。 修行的功课,要到达圆满的境界,才有办法,正等正觉,到无上的程度,这样我们回归娑婆,入人群中,才能够利益众生。 各位菩萨,学佛不是独善其身,必定要兼利天下,这是我们学佛的目标,所以要时时要多用心啊。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尊师重道,你才能求得到。求的态度要真诚、要恭敬、要谦虚,这三个是必须具备的条件。没有这三个条件,诸佛菩萨来教导你,你也得不到利益。 可是真正的善知识,无论是世法佛法,一定是仁慈的,你只要具备真诚、恭敬、谦虚的条件,你去求他,他绝对不会拒绝的。他要拒绝你,一定是这三个条件当中缺一个,他才会拒绝你;三个条件统统具足,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会很认真地帮助你、成就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