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薄拘罗 摩诃拘絺罗


2014/9/4    热度:375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薄拘罗 摩诃拘絺罗

 

  学佛者,必定要相信因缘果报,这是我们人人,每一天的生活都不离开,在因缘果报中,今天我们和什么人见面,为什么听到这个人要来,我们就欢喜,必定有因有缘;有的时候听到某某人要来,为什么他要来呢?就是心生起一分不是很欢喜,也是一定有因、有缘。

  因缘不是在现在而已,现在所结的是未来缘,现在所接受的是过去因,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高警觉,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要结好因、要结好缘,自然未来相会的结果、感受,就可以皆大欢喜,所以种好因、好缘,自然是好的果报。

  师父不是常常说过,人伤我痛,人苦我悲,所以,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不管是病苦、贫困,我们都要起一念悲悯心,我们看到病的人,赶快让他去看医生,没有钱拿药怎么办?我们帮助他,但是家庭呢?家庭生活很不好过,要怎么办?我们赶快设法,补贴他的家庭,这就是施医、施药、施资粮,如果可以这样,自然能得延福寿命极长。

  在过去日本时代,小学的课程有这样的故事,一个猎鸽的人,看到树上有一只鸟,一支猎枪拿起来就要射过去,一只蚂蚁,当他的抢要射出去的时候,那只蚂蚁往他的脚咬下去,他吓了一跳,手偏了,那只鸟赶快飞走,得救了。

  其实这也有它的因缘,那个因缘就是说,有一窝的蚂蚁,不知为何怎么会在水里,随着水一直流,蚂蚁怕水,所以很多蚂蚁就一直跑出来,但是水一直流,那只鸟在树上看到,就咬了一片树叶丢进水里,很多蚂蚁赶快就爬上这片叶子。

  这片叶子自然就一直流,流到岸边,蚂蚁得救了,这就是因缘,这只蚂蚁,就是被这只鸟救到的其中之一;这在日治时代,小学的教育,开始他就教育孩子,要爱惜生命,要爱惜动物,哪怕是,这么小的一只蚂蚁也要救,哪怕是一只鸟,在树上逍遥自在,我们也不要去伤害它,何况佛法注重因果。

  所以我们若是要,延福寿、命能长,我们就要常常救生、放生、尊重生命;若能这样,不管过去造的是什么业,我们这辈子多病痛,但是我们要很甘愿接受。

  不过我们这一生要赶快,知道因果要去付出,常常要提高警觉,我们如果可以时时愿意付出,施医、施药、施资粮,这样在付出,这一生不必怎么去求,自然就可以,逢凶化吉度人间。

  好因好缘好果报

  施医施药施资粮

  得延福寿命极长

  逢凶化吉度人间

  这也是要对你们解释,今天众所知识的一位阿罗汉,那就是薄拘罗,薄拘罗,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善容,意思就是说,他十分端庄,十分庄严,人人看到都是很欢喜,又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重姓,就是重复的姓呢。

  为什么又有一个重复的姓呢?在过去毗婆尸佛那个时代,在僧团里面有一位病僧,就是一直生病,在病中,出家人只是三衣一钵,就是贫,所以生病当中,就有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不只是施药,还献果,用医药和水果供养,长时间来伺候他,长时间来供应他。

  所以因为这样,有这分的因缘,他只是供僧,尤其是看顾这位病僧,这个福报,他就可以在九十一劫的时间里,在人天受福,来人间,就是在富有人家,人间的寿尽了,又是生在天堂,天堂寿尽了,再来人间,这样来来回回,九十一劫的长时间。这一世就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他来降生了,生在婆罗门的家庭。

  薄拘罗

  此云善容

  色貌端庄故

  又云重姓

  付法藏经云:

  昔于此毗婆尸佛法中

  以一果施病僧

  感九十一劫

  人天受福

  今生婆罗门家

  这一生来到,这个婆罗门的家庭,就有一些坎坷,因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不久就往生了,父亲再娶,继母不只是不疼他,心还很毒,好几次就是要害死他。

  有一次,故意把他丢进火炉,但是没死,又另外一次,再把他丢进滚烫的汤里面,又没有死,又一次,就是把他带到溪边,在大河旁边,这个继母又用手推他,推落到河中去了,在这当中又没死,一条鱼,很大条的鱼,就把这个孩子吞下去,吞进鱼的肚子里。

  一个补鱼的人,把网子丢出去,网住了鱼,鱼网住的时候,这个渔人,就把这条鱼的肚子剖开,这个孩子还活着,就这样,这个补鱼的人把他捡起来,就这样疼他、爱惜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

  他的亲生父亲,听到这个传言,来看了,这个渔人,把这个孩子照顾得很可爱,这个生父就觉得,我要这个孩子,我要把孩子要回来,在那之间,这个渔人认为,是你们不要的,才会把他丢进河里给鱼吃,我捡来养,我已经疼入心了,我哪有可能还你?但是这个生父,明明不管怎么样,经过几次的生死,但是他没死,就是因为和我父子的因缘还在,所以有这个因缘,当然我就要把他要回去,在那里相争,就是争着要这个孩子。

  在这当中,大家来评公道说,建议你们,都是你们两个的儿子,属于两个人的,姓你的姓,也姓你的姓,这样两个人都有分,有这样的一段因缘,所以他叫做「重姓」。

  他有五次的灾难不死,所以这也就是说,他过去生中,有了那分疼惜病僧,不只是施药、施果食,照顾他,这个因缘,能感得在九十一劫的时间,人天受福报,这一生虽然有坎坷,但是,他也是寿命到一百六十岁,真的是很长寿。

  阿含云:

  寿命极长

  终不中夭

  端庄不茍

  常乐闲居者

  薄拘罗为第一

  他真的是一位很有修行的人,经过了小时候那么的辛苦,但是到现在就是得到长寿福报,甚至也很虔诚精进。

  再来就是摩诃拘絺罗,在这里也叫做大膝,他是舍利弗的舅舅,每次都喜欢跟他的姊姊辩论,每次一定是他辩嬴。

  但是一直到了,他的姊姊怀孕的时候,就是怀舍利弗的时候开始,他跟姊姊辩论,没有一次辩嬴他的姊姊,所以他就这么想,姊姊现在怀孕中,一定是怀中的孩子的智慧,透过姊姊的口,所以他跟她辩论不会嬴。

  摩诃拘絺罗

  此云大膝

  乃舍利弗之舅

  从来论胜于姊姊

  孕则论不胜

  知怀智人

  现在怀胎中,就已经有这样的智慧,将来出世之后,可能我这个舅舅,绝对会输给我的外甥,就这样开始,他一直用功,遍历南天竺这样去游学,差不多读了十八种经书,但是这十八种经书,都让他念过了,不过读前面就忘了后面,所以很多人就笑他说,你再读几世都无法,把这些经书读完、记得。

  那时候他很不服,又被大家轻视,就这样开始,他发奋忘食,分秒不空过,开始他连指甲长了,都不修指甲,就知道他有多用功,经过了十八年之后,他自己觉得所学的应该都够了,所以就回来了。

  回来想要找他的外甥来辩论,我这个外甥八岁在论坛上,他就辩驳了很多论师,就已经名震五天竺,到底现在的智慧,又是怎么样了?

  但是回到他的家时,舍利弗已经出家了,让他很不服,到底是谁用什么邪术,把我的外甥骗走了?所以他很不服,想要去辩论。

  大家就跟他说:「不可,他是大觉者,释迦牟尼佛。」

  他就说:「没什么了不起。」

  他就到精舍,大摇大摆地进去,他就看到佛,第一句话就说:「一切法不受。」

  佛陀就问他:「现在你的见解,有受或没有受?」

  他听了,自己楞住了,就这样转头就离开。

  他边走边想,我若要回他说「不受」,我明明有意见而来的,要来辩驳,这样我怎么是「不受」呢?我现在有我的见解,有我的见解,就是有这个感受,所以我才要来辩驳;但是我一进去就说,「一切法不受」,这样的话,我现在若是说,我有不服,这样我也是输。

  所以一开始就输在前面了,后面佛再问他,无话可答,所以自己很佩服佛陀这种智慧,所以他再回头回去,他拜佛为师,皈投佛的座下,和舍利弗同师,很精进。

  《阿含经》里面这么说:「得四辩才、触难能答」,很有辩才,只是输佛而已,平时他很有辩才,所以可以「触难能答」,不管什么人来问难,他都可以对答如流,所以那就是摩诃拘絺罗,乃四辩才触难能答第一。

  阿含云:

  得四辩才

  触难能答

  拘絺罗为第一

  各位菩萨,修行者我们要发心,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时时顾好这念心,对人、对事我们也不要执着,要多结好因、结好缘,我们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大乘经》上常讲,境随心转,相由心生。你的心是主宰,所以你一生的享受,完全要自己负责任。你怨天尤人,你造的是罪业,所感受的是苦报,是痛苦,不是乐报。孟子教人“反求诸己”,遇到一切挫折、不如意的事情,回过头来想自己,不要想外面的人,与外人无关。业因果报,稍稍有一点深入的话,你就觉悟了,你处事待人接物的态度,肯定有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别人看得很清楚,你自己也明了。《八大人觉经》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你落实了,你真做到了。从前办不到的,现在能做到了,这就是修行;把做不到的改变成能做到,不能容人的,现在学习能容人,这就叫修行。把你不善的行为修正过来,不善的想法、看法、做法全部修正过来了,你的修行有功夫;看到这个人还是不行,还是受不了,你的修行没功夫。修行没功夫,依旧造罪业,你造业哪有不受果报的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