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般若净慧 回归本性


2014/9/4    热度:297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般若净慧 回归本性

 

  人人佛性本具,本具佛性原来都是清净,所以本性明净,定慧明现,人人,我们的本性若能清净,污染、无明去尽,这不就是定与慧就能现前呢?

  无明净尽

  定慧明现

  真妙谛理

  无漏恒持

  般若净慧

  回归本性

  过去已经说过,菩萨六度,六种的方法来度我们,从凡夫到圣人的境域,所以我们要用六种的方法,来自度度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才能回归到我们禅定、智慧,人人学佛、求法,不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有定与慧吗?所以你若要回归本性,就是要到达,心要定,慧才能够现前,这个清净的智慧,那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佛性。

  人人若能够本性现前,那就是真妙谛理,我们可以发现到,天地宇宙万物的真理,我们也能够了解,常常说,佛陀乃是宇宙的大觉者,宇宙间的大觉者,就是万物真理,都能够透彻了解,所以叫做大觉者。

  世间很多很多,万事万物那个道理,真的是很奥妙啊!只是我们凡夫每一天,都是与人、事、物,这样在接触,但是我们没有体会到,很多的人、事、物,让我们在烦恼的当中,原来有那么多的妙谛道理。

  凡夫只知道无明烦恼,无明烦恼的里面,有很多奥妙的道理,不是有句话说,「烦恼即菩提」,表面上让你看起来那是烦恼,其实最曾透彻奥秘的地方,那就是具足妙谛真理。

  记得跟大家分享过,一个小徒弟,每天每天,都问他的师父同一句话:「师父,到底什么是人间的真理。」

  那位师父每天都跟他解释:「真理就是在你无所著当中。」

  但是这个小徒弟还是,每天周而复始,每一天都是问师父这句话。

  有一天师父实在很无奈,就跟他说:「来啊,你今天可以从山里出去,你拿这个石头去市集,摆在那里,若有人来问你,这颗石头的价值多少?你就跟他说十元,但是若有人要向你买的时候,你不能卖,把它带回来。」

  这个小徒弟,真的就抱着这个石头,从山里一直走,走到市集,同样放在人很多的地方,有人看到这个小沙弥很可爱,蹲在那个石头的前面,就问他说:「小师父,你在这里一直看着这颗石头,是要卖吗?」

  他说:「是啊,我在这里等人来向我买石头。」

  这个人就问他说:「多少钱啊?」

  他说:「我不知道。」

  这个人看到这位小师父,他就想着,:「不忍心,把它买下来,好让你赶快回去。」

  他说:「我买,十元。」

  他说:「我知道十元。」石头背着就回去了。

  师父就说:「好吧,明天你再把这颗石头拿出去,同样位置,同样去卖,不管人家向你出多少钱,你还是把石头再把它拿回来。」

  就这样,天亮了出去,有人向他出价,一千元,怎么那么多钱?这个小沙弥,十元和一千元,怎么那么多,差那么多呢?石头背着又回去了。

  再来明天还是一样,同样在那个位置,同样有人来向他出价,现在出价到了上万元,这个小沙弥觉得:「这么多钱,应该将它卖掉,但是师父要我拿回去,还是背着这个石头回去了。」

  师父就说:「你这颗石头,到底有多少价值啊?」

  这位沙弥他就说:「从十元一直到万元,我也不知道这颗石头,到底价值多少?」

  师父就跟他说:「世间万物没有一个标准的价值,最标准的价值,就看他的爱心,他的爱,那念心有多大。」

  头一个是因为看到你,要让你赶快回去修行,所以对一颗很没有价值的石头,他就是要让你回去修行,就向你出十元。

  再来的人,觉得这颗石头你不卖,再背回去,应该是超出石头的价值,出家人不会骗人,就决定明天要以高价向你买,所以这也是爱,但是这种爱是有代价的,他觉得这个石头,应该是很值钱的,这是众生(执着)的假相。

  再来,同样一颗石头,价钱这么高,这位就是因为看你是出家人,这颗石头到底有没有价值?不知道,不过他觉得你来来回回,从山上到市集,一个出家人这样来来回回,一千元还是不够,应该是丛林有困难,所以他为了要护持佛法,用很高的价钱这样要向你买,这是护法的心,无有所著,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能够护持佛法,这个价值是无所著。

  这个小沙弥了解了,原来人世间的价值,就是在那一念心,是啊,这念心,其实天地万物那个价值很平等,看看大爱(台)有一个节目,叫做「呼叫妙博士」,这都是要让孩子知道理、知道科学、知道大地万物的价值。

  所以开辟这个节目,有一天这个节目就是在讲纸,这纸到底是怎么来?原来纸就是用植物,用树、用草,连筊白笋的外壳都可以制成纸;同样是纸,石头也能够制成纸,石头是这么硬的东西,可以变成粉,粉再与其他东西合成,就能够变成柔软的纸,同时还能够让人重复使用,看,同样是石头,它能够实用,实用成物质的价值。

  所以说天地万物,不就是含藏着很奥妙的道理吗?所以「真妙谛理,无漏恒持」,那就要看我们人人,我们的智慧,若能够回归到透彻明净,定慧现前的时候,很自然地,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万物的真理。

  所以佛陀无漏的智慧,就这样观察大地的成住坏空,四个字就已经包含了,大地宇宙万物的真理,已经我们能够了解,成,地球的成,住,里面含藏多少奥妙的物质道理,但是人类发现之后,一定贪婪无度,所以会破坏,到了最后,消磨,破坏了,就是到空的时刻。

  但是觉者就不是了,他不去破坏,但是他已经了解,体会到了天地万物,取之不尽的资源很多,所有所有的东西,无不都是有大用,它的真理含藏在里面,这就是智慧。

  真的是没有贪着、烦恼,所以是清净,所以「般若净慧,回归本性」,我们要追求的是佛的智慧,我们要追求的是这分去除无明,然后我们发现自己,这种般若净慧,就是无漏的智慧,有般若净慧,我们就会回归到我们的本性。

  所以一直向大家说,「迹佛人间,有生灭相」,佛陀虽然出现在人间,但是也有初生的时候,也有到了晚年最后示寂涅槃,这种迹佛现相,有生、老、病、死,生灭相,这是佛陀来人间,其实永恒的本佛,就是永住在人间。

  所以心、佛本具,庄严塔庙,前面我们所说的,就是说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种种,这都是有形相,我们在修行,要借着这种有形有相来修行,要不然,本性人人都是佛,何必再有出家这个形象呢?就是要让我们专心去探讨,能让我们隔绝了俗缘,不再去牵绊,牵连一些,永远都无法了断的缘。

  所以现出家相,让我们的心更加清净。

  迹佛人间

  有生灭相

  本佛恒住

  心佛本具

  庄严塔庙

  以显德高

  这样了解了,再来: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法华经序品第一》

  大家,刚才我说的若能够了解,就知道说寂灭法,其实万物是这么的宁静,只是人被困扰,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烦恼?烦恼当中有它微妙的道理,所以菩萨、佛,他不断来人间,就是为凡夫众生说种种法,有的说方便法,有的就是直指明心见性,用种种法让大家能够了解,一切法性,就像虚空:

  又见佛子

  心无所著

  以此妙慧

  求无上道

  《法华经序品第一》

  有的根机比较利的,他能够接受,他就是心无所著,求妙慧,以妙慧就是来求无上道,真正的学佛者,真正的修行者,原来就是要求微妙慧,我们能够体会微妙的智慧,到达无上道。

  弥勒菩萨这样向文殊菩萨,说他所体会到的,佛陀说法的形相,弥勒菩萨再向文殊菩萨这么说:

  文殊师利 又有菩萨

  佛灭度后 供养舍利

  又见佛子 造诸塔庙

  无数恒沙 严饰国界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就是在修行的过程中,前面那些(经)文,我们都说过了,我们能够了解修行,布施、供养、佛舍利等等,还要造:

  宝塔高妙 五千由旬

  纵广正等 二千由旬

  一一塔庙 各千幢幡

  珠交露幔

  宝铃和鸣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就是供养寺院,庄严一切,只不过是以有形的硬体来庄严,显示佛法在这个地方,显示了寺院和塔,就是显出高德。

  佛陀的德行,里面完全都是要来教化众生,眼睛所看到的,起敬仰的心,再来:

  诸天龙神

  人及非人

  香华伎乐

  常以供养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都是表达了,不只是人,连天龙鬼神等等,都是来人间供佛。

  文殊师利 诸佛子等

  为供舍利 严饰塔庙

  国界自然 殊特妙好

  如天树王 其华开敷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就是要跟大家说,这个境界这么美,这么庄严,这是人的建筑,也要让人显现了佛法的微妙。

  总而言之,学佛者有形的,是这样庄严的形象,无形的心灵道场也是一样,我们要自己庄严自心道场,所以我们人人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像是表法,我们见到佛像,不但是想到佛,还想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里头讲的是业因果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果,果必有因。《造像量度经》里有讲,造像应该怎么造法,是有比例、有尺寸的。佛在世的时候,多少学佛的人,就是看到佛的相好,被吸引入佛门的。至于佛像的起源,跟优填王有关。世尊出家成佛之后,到忉利天为母亲讲解《地藏经》,三个月不在人间;优填王非常想念世尊,就找一个工匠雕塑释迦牟尼佛的像供养在宫中。佛像最重要的是表法,所以要把佛的相好这个特征显示出来。让人家一看到就想到:我想得这个相好,就要好好地去修因。“修因才能证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