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佛佛道同悲智双运


2014/9/4    热度:355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佛佛道同悲智双运

 

  心,照顾好了没?每天早上课诵完后就坐下来调整好我们的心,这念心是跑到外面,或者是放在身上,或者是用在我们的心?内、外、中,我们都可以用心去缘,最好是缘在我们的内心。心境啊!就是一切法。前面我们也说过,《无量义经》里面,佛陀这是『离言法华』,就是先从人人的心调整。先从四谛、十二因缘,这种法如水,一层一层来洗涤我们,让我们的心能够更加清净,使我们凡夫无明、烦恼,那种炽盛的心、很懊热的心,帮我们冷却下来。

  佛陀就是以法水来滋润我们的心地,所以《无量义经》还是这么说:『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

  ⊙『尔乃洪注无上大乘,润渍众生诸有善根,布善种子遍功德田。』《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所洪注的就是,让我们把种子种下去之后,好好灌溉,让我们的道根的苗可以生长、根可以伸长、芽可以生长,这都是需要法。我们若吸收了之后,要好好延续佛陀的教法,这样就是不断不断的,我们心地的法水成长我们的种子。

  前面又说过,善根,种善根,令善根再成熟,成熟了善根能够得解脱。这也是佛陀的用心。所以在我们内心这念种子,真的要好好用心灌溉、来滋润,这个善根才能够成长。所以说『布善种子遍功德田』。这块土地若能够有水分,把握因缘,种子赶快撒下去,好好照顾,自然普遍功德田。功德就是要用慈悲心,当然还是要保持着智慧的慧命,有智慧的慧命,这片土地才可以很肥沃。

  前面我们说到,佛说法之前有六种瑞相。其实,这是表示佛要说大法,这是天下一大事,所以善现六种瑞相以作为开经的开始,先庄严道场,看起来觉得很有吉祥的形态。要讲《法华经》,不论是过去佛、或者是现在佛,都同样有这个景象,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很祥和的瑞相,叫做『说法瑞』。这是将要讲法的瑞相,这是第一个法瑞。

  开始大家到齐之后,佛陀开始入定,这叫做『入定瑞』相。再来,入定之后开始雨华,开始六种震动,这种『雨华瑞』、『地动瑞』,大家很欢喜,『心喜瑞』相。接下来是『放光瑞』,大家在这么祥和的环境中,又再看到佛在放光,从他的身、毛孔放光出来,尤其是眉间白毫相光,这是一种与过去要说法的形态不同。所以这就是『六瑞』,『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开始要讲《法华经》时,必定会示现那种教法的仪式。

  ⊙法华六瑞序,即: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时必定示现的教化仪式。

  常常跟大家说,佛佛道同,不管哪一尊佛出现人间,化度众生多久的时间,到最后一定要讲《法华经》。因为《法华经》才是究竟大法,《法华经》才是真正诸佛出现世间的一大事因缘,无不都是要『开、示』众生,让众生能够『悟、入』佛的真理、教法,这是佛佛道同。

  前面《法华经》就是说,日月灯明佛,同样要讲经之前,六瑞的景象已经都在这个道场显现。那个境界应该是让人内心无上、无法形容的祥和美妙的境界,所以『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法华经序品第一》

  在那里,大家都是『得未曾有』的欢喜,那种欢喜,虔诚合掌,大家的心很虔诚、很集中在佛的身上。过去的日月灯明佛也是这样。过去的日月灯明佛,除了第一、第二、第三……,还有两万尊日月灯明佛,佛佛道同,同样的境界、同样的感受、同样的虔诚,一心观佛。这也就是『依众生世间威仪成就』。

  ⊙自『一心观佛』以上,为依众生世间威仪成就,悉与今日释迦如来说法时同。

  佛陀随应众生的根机而设教,来到法华,这是一个大教,也是要『总一切法,持一切善』。前面说过了,这是陀罗尼,真正包含所有的教法。所以这在佛陀来世间要说法的威仪,对众生仔细地教,教到众生能明白要听法的次序、要礼佛的规矩、威仪,这都已经所有众生的心开始如律如仪,这就是『众生世间威仪成就』。看到要听法的人的规矩、威仪都成就了,『悉与今日释迦如来说法时同』。这是说过去二万日月灯明佛,佛佛道同,和现在的释迦牟尼佛同样,说法的次序都相同。

  再来,经文就这么说:『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也是文殊菩萨还在叙述,日月灯明佛的那个时候,如来放光,在眉间白毫同样发光出来,这个光就是照东方万八千佛土,这个光明真的很辽阔、很远。我们大家都知道日出东方,其实佛陀坐在那里,旭日也是开始升起的时候,佛陀的三十二相,眉间的白毫,受到光影的照射,眉间毫光好像更明亮反射过去,这是一种形容。很远,这是表示很辽阔,『靡不周遍』,没有地方不照到这个光。

  佛光,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东西能遮蔽它,这就是表示我们人人的心地本来就具有,只要你一念智慧的心、清净的心,发出了智慧的光芒,不管多么黑暗的地方,我们的心地还是同样光明的。这也应该解释,在我们自己听法要常常很入心,法若入心,没有暗的地方。所以佛陀的毫光所照的地方,已经将这个光照到人人的心地去了。

  这个道场这么的庄严,不就是人人已经一心观佛,就像人人的心已经集中在佛的身上,佛陀他的举止动作无不都是法,法法都是入了人心。这就是表示很多,无量数,都已经得到佛的光明,所以叫做『靡不周遍』,非常普遍。

  『如今所见是诸佛土』。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释迦佛在发光,眉间的毫相照在东方,大家不了解,所以文殊菩萨就引述过去日月灯明佛来表达现在,那就是文殊菩萨的巧智。但是,若不是有人问,文殊就不会说这些话。所以说起来,这是弥勒菩萨的慈悲,弥勒菩萨看到现在大家还不是很了解,佛陀这么重要的一大事因缘,将开始要畅演他的本怀,却还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引起文殊菩萨叙述过去的佛。这段文已经将这个法完全做一个结束。

  这是弥勒和文殊的对唱,文殊菩萨再叫弥勒菩萨说:『弥勒当知。』这就是表示这两位菩萨很亲切,彼此可以用名互相称呼,何况说文殊菩萨是七佛的导师,弥勒也是文殊菩萨过去的弟子之一,所以现在文殊称弥勒,就是要再次警惕大家:大家注意喔!所以他再重新叫:『弥勒啊!要知道。』

  『(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

  所说的『尔时』,就是日月灯明佛当时,在他的道场里很盛况,在道场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虽然都是菩萨,大家还是再求进步,因为每一尊佛的智慧是无上,所以诸菩萨虽然人人都已经到菩萨的境地,但是还有空间,还有追求的法。这就是表示人人要精进,不可自大,不要以为法也已经这样听过了,经典再看反反复覆都是那些,师父说话也是重新反复。虽然法都是一样,都是那些,但是我们有入心否?有了解否?有体会否?我们有身体力行否?这要不断地提倡,不断地警惕。

  所以在那个时候,二十亿的菩萨都是在同一个场所要求法,『乐欲』,很欢喜要来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那些菩萨同样要等待,佛陀正在入定、放光,大家都很欢喜,在那里,心理准备要接受佛的大法,所以那时候的欢喜,是『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大家看到在放光,很欢喜要等待说大法,要知道佛为什么要放这个光明。

  这是『法华瑞相』,佛佛道同,开始要讲《法华(经)》的这个时候,六瑞现前,一定眉间白毫相光起,开始要说大法的因缘,已经开始成熟了。

  各位,我们要知道,佛法深,其实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心,心就不离法;心中有法,法就不离行。所以要请诸位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教我们用心如镜:外面的境界明明了了,内心不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是佛的境界。起心动念,为社会、为众生,就能入佛境界。心中一念不生,就是知足。知足修圆满,就圆成佛道。念念为别人想,念念帮助别人,念念利益众生,这是佛菩萨的存心,这是觉悟人的心性。不让心中有贪嗔痴慢,不让心中有七情五欲。面对一切境界,不生七情五欲,就生智慧。真正健康之道是:身心清净、心中没有贪嗔痴慢。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