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八识转染成净


2014/9/4    热度:319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八识转染成净

 

  我们可有时时用心吗?自问我们的心,心灵的境界是不是﹁静寂清澄,志玄虚漠,守之不动,亿百千劫,无量法门,悉现在前﹂。大家的心若是有这么的静寂清澄,我们的心志就没有摇动,这样好好地守住我们的心,自然﹁无量法门﹂就﹁悉现在前﹂,这是一定的道理。 ﹁志玄虚漠﹂是多么开阔的心胸,我们若是能够这样,每一句话入心,外面的境界所接触的,我们就能转识成智。我们若能够转识成智,很自然的,﹁无量法门,悉现在前﹂,不管你看到外面是什么样的境界,这都是增长我们的智慧。智慧从这个境界中发现,所以我们要很用心,﹁静寂清澄﹂的心境要好好守护。

  我们前面说过了,八王子,每一个人的名字都叫做﹁意﹂。第六王子﹁除疑意﹂,看外面的境界,很自然、很清楚,﹁意识知法﹂,不只是意识可以知道这个东西,它是什么东西、什么成份;生、住、异、灭,我们的心境对这个东西;或者是成、住、坏、空。

  其实,就是因为外面境界,不断在成、住的物质,使我们的心起心动念,不曾想到东西到最后也是坏了,也是一堆垃圾。若能了解,不需要用到的东西就不要贪心,这叫做﹁意识知法﹂。而且,到底需要不需要?﹁除疑﹂,不必在那里想要或不要,不必了。不用在那里疑了,把这个疑要赶快去除掉,所以叫做﹁除疑了达﹂。我们的心能够很豁达,所以除事理的疑,这个事到底是对或不对,是非分清楚,自然在理就没有疑了。无疑的理,就是叫做真理。所以了达了生死惑。﹁惑﹂就是无明。所以六识我们将它转为智,就是我们的心意清净。

  ⊙六名除疑意者,意识知法,除疑了达,除事理疑,了达生死惑故。

  ⊙七名响意者,七识相应,我痴等四,恒审缘八,为自内我,如响随声故。

  第七名﹁响意﹂,那就是相应外面缘的境,归纳到第七识。外面所缘的境来到﹁思﹂,第七识思考很敏捷,很快就知道,是非很清楚,所以他不断不断用心思考,不必到外面的东西到了才来疑,不需要。就是很清净,那个﹁疑﹂,我的痴及四相已经很分明了,因为已经﹁恒审缘八﹂。审,审慎,很谨慎去了解。

  所以﹁思﹂很重要,﹁思﹂就是第七识,思考。我们常常用很清净的心来面对人间世事的境界,所以他的思考非常干净、敏锐,所以缘外面的思考,回归八识,所以叫做﹁恒审缘八,为自内我﹂。这个东西在第八识里面,所藏进去的都是人间的智慧,而且很清楚了解分明,这样延续给第八识,这样明明历历,该不该做、可不可为,这在第八识隐藏着。

  ﹁如响随声﹂,声与响是连贯着。我们现在有扩音机,麦克风拿来靠近我们,就可以出声,出声音,﹁响﹂就出去了,所以声响扩出去很远,就是因为在近的地方有出声音,远的地方自然就能响应出这个声音。缘外面的好事,入八识里面。你们想,这叫做藏识,我们的记忆里面都是好事情,我们的思考中都是利益人群,见境意识可以发挥智慧的行为,我们的﹁意﹂就是要有这样的作用。

  第八名﹁法意﹂。﹁八识含藏有漏无漏、善恶、邪正一切诸法故﹂。

  第八识所含藏的就是有漏。﹁有漏﹂大家知道了,烦恼。这个烦恼是从外面所造成之后,回归进来在我们的第八识。一念无明动起来,所以贪、瞋、痴、慢、疑就产生出来了,每一天在外面缘着人、事、物的境界,这就是我们凡夫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六识缘外面的境,吸收外面的相,来到第七识去思考造作,然后隐藏在第八识。已经成种子了,这个种子隐藏在第八识,所以藏着这种有漏烦恼,放在心里,这就是藏。有朝一日这件事情再想起来,或者是境界会遇,开始拿出来去报怨、报仇,再复制、复制烦恼,这叫做﹁有漏﹂。

  若是﹁无漏﹂呢?永远都是智慧。一念清净、自然的本性,没有妄动。就是因为妄动,我们已经在六道轮回,现在再遇到佛法,法水洗涤我们,将我们那些无明烦恼又洗清净了,回归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已经成就了,像这样叫做﹁无漏﹂。所以,八识所蕴藏的是,善恶全部捡一捡都蕴藏于第八识。不过,能够回归到无漏就是善,有漏就是恶,所以邪正一切诸法都是含藏在第八识。

  八识到了﹁法意﹂,那就是回归清净的本性,整个仓库里面所放的都是法,心识里面无不都是法。外面的境界从眼识开始,眼、耳、鼻、舌、身、意一直开始延下来,那些识已经变成智,所以从外面一切的境界无不都是造福人群,回归于菩萨大直道。这条康庄的大直道,就是到达佛的境界,所以﹁心王离妄证真,厌离三界之欲,欣一乘无为之道,亦随出家,八识转染成净也﹂。

  ⊙心王离妄证真,厌离三界之欲,欣一乘无为之道,亦随出家,八识转染成净也。

  ﹁心王﹂,什么叫做﹁心王﹂?心王就是八识。﹁心王离妄﹂,要永远与妄念脱离,所以心王离妄。﹁证真﹂,已经所证、所得的都是真实法,所以能够厌离三界的欲。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有的人将三界解释得很玄,这不是我们的心所能证得,但是我们在世间法里面就有三界。欲界,就是一天到晚在追求欲念;色界,就是看到色,虽然看到欢喜,已经不会用不法的手段去贪取,但是还是在有色有形的环境在享受;还要再进一步,连这个色界,有形有色的都全部去除,那就是无形无色了。

  无形无色还不够,连心都不去执着在无形无色,我们的生活回归一性圆明自然,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么自然,心无挂碍。无挂碍,这就是我们要修的境界,所以我们必定要厌离三界之欲,欢喜我们所要求的,就是﹁欣一乘无为之道﹂。

  一乘无为。一乘就是大乘,大乘就是菩萨乘,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叫做﹁一乘大道﹂。﹁无为﹂,就是心不去缘外面的境界,一直去造做,要拥有、是我的,没有。已经回归那么自然无为,无为就无欲了。这是ㄧ条觉悟的大道。

  所以前面的文说,那八位王子看到他的父亲出家,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这八个孩子也会随着父亲出家。意思就是说,我们一性圆明佛性这么清明自在,自然外面八识之前所缘的一切境界烦恼都完全去除,当然就是回归到我们那个一性圆明,人人本具的佛性。所以﹁八识转染成净﹂,这是表示八识所有的污染都已经去除,洗涤清净了,那就是转识成智成功了,回归我们的本性之中。

  所以﹁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这是在经文中,父亲出家,随着父亲出家,这八王子也是很规矩,随着僧团这样用功,内心清净,外面的境界分明,所以已经是威德自在。

  威仪德相是从内心自修所现,所以内修外行,我们的内心有修,自然外面的行仪就会很庄严;内有用功,外面就有德相,这是一定的道理。这样自然就各领四天下,这八王子都能够去度化众生了。

  ⊙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即八识心王各统领诸相应心所及所缘境之义,谓统领心所缘境之分际也。

  就是﹁八识心王各统领诸相应的心所﹂。诸相应的心所,就是在外面,从八识、七识、六识以前等等的相。常常向大家说,思想、思想,那个﹁想﹂,想缘着外面的境界的相,在我们的心上,这就是意识将外面的相领纳进来。凡夫是受这个相扰乱了我们的心,思考去发动很多的贪着、无明。若能够转识成智,都是智慧,归入在第八识,这样就能够﹁统领诸相应心所﹂。

  我们的﹁心所﹂,就是应外面的境界去缘,缘很多的善恶等等。所以现在已经都能够统领,不管是善,不管是恶,因为八识藏着有漏、无漏,以及善与恶,都是藏在第八识,所以已经八识心王,回归心王,他就能够将这些善恶、有漏无漏全都统领起来,好好带上大觉菩提道。

  所以各位菩萨,现在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心识,从外面所缘的境,来到我们自己所看的、所了解的,我们要运转成什么?就是在凡圣之间,我们若要成圣人,学圣人、学佛,我们就要很用心,不要受妄念把我们引动。所以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持午,如果他不用天文日历,最好在十一点半以前吃饭,大概就不会过中。 日中以后只能喝水,在戒律里面讲没有沉淀之物可以吃。水不沉淀,蜂蜜不沉淀,蜜糖不沉淀。豆浆、果汁会沉淀,凡是有沉淀的东西都不能吃。现在我们看到许多持午,下午水果、牛奶、豆浆也吃,这在戒律上讲全部都破斋了,持午功德完全破掉了。还有日中一食,吃的东西是有定量的,绝对不是把三餐东西一餐吃掉。他怕饿特别多吃一点,这样不行,这个错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