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净土”思想,组织“白莲社”
2014/9/3   热度:183
发展“净土”思想,组织“白莲社” 罗时叙 佛教徒的生命观的核心,佛教徒的最高终极追求,都是涅槃。涅槃,一般指熄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一种精神境界。实现涅槃的道路、方式,在佛教界有不同的解释。其中一派学说认为,应该通过信仰阿弥陀佛,归依阿弥陀佛,即“阿弥净土”思想。 3世纪中叶,晋代的阙公则、竺僧显,以及与慧远同时代的竺法旷(327-402)等僧人,把载有这方面教义的佛教著作《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经》传入了中国。着重宣扬弥勒净土思想的《无量寿经》与《佛说阿弥陀经》,也逐渐被翻译成汉文。 弥勒净土,也称西方极乐世界。弥勒净土的原意是佛所居住的众多地方之一,它与无数个佛国处于同样重要的地位。净土佛国,原来在《华严经》中地位并不高。道安首创净土思想,他宣扬专念阿弥陀佛,来世便会投生到阿弥陀佛所居的西方净土。他认定,在净土这个极乐世界里,土地以黄金铺地,一切器物都是由无数香料合成的“无量杂宝”变幻而成。这个佛国里,莲花满目,鸟鸣满耳,众生没有任何痛苦,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自由。这个佛国里美好的一切,只要随着念佛经,就会出现在人的来生之中,也就是来生成为了佛之后。 这当然是个幻觉世界。宗教本身就是人类历经了千万年的磨难之后,用作精神寄托与精神调剂的麻醉品而已。宗教,本身就是人性中恐惧死亡与苦难的伴生世界。 东晋佛教徒的信仰和行持方面,出现了一种祈求来世投生于“弥勒净土”的思想。这种具有中国哲学特色的佛教思想和行持规范的创始人,是慧远的恩师道安。 而慧远则发展了道安的学说,提出了以净土佛国为现实生存的原动力,以净土佛国为现实精神修炼的目标。他的创见,反映了广大僧侣对于彼岸世界的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慧远作为佛教大师,是非常渴望自己成佛的。他笃信灵魂不灭,又对生死报应的佛教理论有着生命本能般的恐惧。他宣扬专念阿弥陀佛,现实的生命与轮回的生命均以往生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为目的,以更加放松的想像,从佛教的基本理论上重新构建了一个净土佛国的“桃花源”,超脱了生命本能中对于死亡恐惧的弱点。慧远在庐山继承和发展了道安的净土学说,这是他在庐山创造的民间意识形态的另一座高峰,与陶渊明创建的“田园诗”和“桃花源”的理想社会遥遥相对。于是,慧远和陶渊明在中国山水文化的茂盛丛林里,创新地种植了两棵常青的大树。 由道安首创,慧远继承、发展了的净土思想,冥合了人们被现实的苦痛重压之下必然企求的向往。 中国哲学有着“具象性”的特征。 “净土”二字,及其净土佛国对现实王宫生活的美化与模拟,是对西方极乐世界的简炼而又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形象概括,易于中国人接受。净土,明净、纯清、庄严、平等、高贵,没有人间的污垢与争夺。净土,这是只有心灵才可达到的彼岸。每当向佛走一步,就朝净土走近了一步。自心本来是佛,只要念佛不间断,念到一心不乱,自心便与阿弥陀佛融成一体;于是,自心就是净土。 在慧远的倡导下,庐山东林寺成了中国第一个净土法门的道场。 以树立阿弥陀佛像,念阿弥陀经作为实现涅槃的修持方式,早于慧远的,还有王羲之的好友支遁(314-366),他著有《阿弥陀佛像赞并序》。 但是,组织佛教团体来实践阿弥净土的思想者,当以慧远为先。 慧远带头发愿来世投生于弥陀净土。元兴元年(402)七月二十八日,他和弟子刘遗民、宗炳、周续之等123人,结成白莲社。他们在阿弥陀佛像面前建斋立誓,奉行念佛三昧,即以修定坐禅,息心忘念,心往西方,观想念佛的方式,共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由于大力弘扬净土思想的是慧远,因而,在唐代发育成熟的中国佛教宗派“净土宗”的佛徒们,把慧远推尊为“净土宗”初祖。 慧远发愿往生弥陀净土,这种方式促使了道安创建、慧远继承和发展的“净土”法门国内外国广泛的流行。弥陀净土,在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的佛教僧侣心目中,成了一切佛国中最有影响、最高境界、最有声望的一个佛国。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风水是境界,境随心转,你的心能做得了主,风水随你心转,不是你随它转。是它随你转,你就很自在!如果你不学佛,那好,你心随境界转,风水影响不影响你?一定会影响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