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安住愿力净佛国度


2014/9/4    热度:255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安住愿力净佛国度

 

  每天每天都在谈心。[安住愿力,广净佛国],这个愿力是我们修行者不可缺少的,我们若有这个愿力,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广净佛国,可以庄严佛的国度。庄严佛的国度是什么呢?为佛教,为众生。自古以来,所有的法师都是这样的愿,自度、度人、度众生。

  以前的人一句话说:[佛教若要兴,就要看众僧。]僧是出家,也就是修行的代表者。你修的是什么行,佛的教法,佛陀所教,我们依教奉行,你若是有依教奉行,才能表达佛陀教法的可贵。在我们的修行中,我们若在自己的身上表达不出来,这样这个佛教在人间又有什么价值呢?所以僧众、修行者,就是宗教的传承者。

  所以我们常常在说,静思法脉要相传,不只是修行者的使命,我们还有我们丛林修行的法则,这样人家就知道,这叫做[静思法脉]所传承的生活方式。同样的道理,佛陀来人间要来教化我们,无非就是要我们人人以法相传。所以我们要[安住愿力,广净佛国],这就是我们心若安定下来,心净则土净,所以安住佛国,就是安住我们的心。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我们人人都有本地风光,所以我们的本地风光是这么的清净,将我们的本地风光展露出来,这就是最庄严佛国。

  若能够这样,《无量义经》再接下来这段(经)文就说:[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菩萨摩诃萨,皆有如是不思议功德。] 大家都常常在诵,很熟这段(经)文。我们安住了我们的心,能够净佛国度,展现出我们佛陀的教育精神,我们也是在身体力行,所以不用再多久就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的不用再多久,到底是多久呢?我告诉你们,我不知道,要看我们大家,我们的心有会道吗?心若会道,我们有安住在这个道吗?我们的心与道会,若能安住于道,这样就很快。要不然,到底还要多久,那就要看人人的发心、定愿到底有多久。

  ⊙阿耨多罗,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其道真正,无法不知,即正遍知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实也可以说,[一切真理之无上智慧],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包含宇宙所有的事、物道理,是至高无上的智慧,这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觉悟了宇宙万物的真理,所有的一切全都将道理包含在里面,所以[其道真正],这个道理是最正确的。只是这样一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所有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包含在里面,而且是最真、最正的道理。

  所以这句话我们要很用心去了解。其实只要你体悟了,[一理通彻,万理通],你一个道理若全都了解之后,所有的道理都了解了。所以叫做[无法不知],意思也叫做[正遍知],所有的一切很普遍,我们都能知道。

  所以学佛,心要专,心要定。即使游戏菩萨也要专于一心,我们说过了,专心救济众生。所以众生苦难偏多,各种的苦都有,不是我们肉眼看到,那个人有钱,看他每天的生活,用钱好像在用水,很洒脱。有的人若想到要吃,哪一个国家有多么好吃的东西,他不顾一切,他可以专程搭飞机去到某一个国家,享受那个口欲,一趟来回要花多少钱,他很舍得用钱,很洒脱。像这样要用钱很自由,这样他的人生有自由吗?有解脱吗?他这样到底是真的快乐吗?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有一位应该是很有钱的少奶奶,要她改什么习气都没有问题,但是要她戒除口欲,很难啊!不过她还是很发心,就是要斋戒。有一天,朋友送了两只螃蟹来给她,看到这两只螃蟹,这不就是平时最爱吃的吗?但是那时候,看到活跳跳的两只螃蟹,脚还在动,那时候她的心更挣扎,她说:我决心要斋戒,总要诚正信实。所以自己就想,不然我送给别人。

  要送给别人,她又想这样好吗?我不杀它,但是我让别人杀,让别人造业,这样也不好。我若是不吃,让别人杀了去吃,也是增加别人的业,不如自己来。所以她有很好的借口,就是不要再让别人造业,所以只好就自己来。

  真的,她就像平时一样,就这样活活的把它放进去蒸。蒸起来之后,很新鲜,开始这样剥,这样把它脱壳,拿来吃的时候,怎么觉得食不知其味?而且自己又觉得很奇怪,与往日吃的东西都不一样,甚至有一点一直想要吐的感觉。那时候她才自己体悟到,我已经是发心了,过去就是无知,所以随着这个境界去贪欲,我现在一直很精进,我现在自己的感觉,良知已经起来了。

  还真是幸好啊!幸好吃下去不知其味,还有反胃的感觉,这样让她下定决心,到现在她还继续斋戒,不只是继续斋戒,让她现在已经大精进了,所有一切的心欲完全去除,现在将心要清净过来,安住在这个道上,能够清净佛国。虽然过去她是那么由不得自己,听到哪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由不得自己,很没有自由,被口欲拖着一直走。现在已经可以逍遥自在了,她已经了解吃的道理。

  我们吃,只是为了维持生命,生命足够营养就好了。心若静下来,身才会净,身净心静,我们的道才会净。这就是道理了解了,这就是最正确的道理。

  刚才说的,她可以因为这样的闻法的机会,所以这么挣扎,她终于了解了。这样的了解,是不是从此这一辈子都了解呢?是不是能够像她说的,以后我都不会了,是不是以后都清净了?这就不知道了。要看她的心定或不定。若是佛菩萨就是很坚定。

  ⊙佛所得法,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正等觉也。

  佛所得法,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佛所觉悟的智慧,所以叫做正等至觉。

  ⊙菩萨摩诃萨,大有情,求道果之众。

  菩萨,[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人。情,有情,叫做[觉有情]。[摩诃]就是大,就是[大觉有情者],简称叫做[大有情],所以[大有情,求道果之众]。

  在佛经中,尤其是《无量义经》里面,佛陀[离言法华]的道场,当然都是大有情者,就是真心求道的人,而且已经步步证果这样的人,所以叫做[求道果之众]。就是在法华会上,人人不只是发心,身体力行,心地风光一步一步都体会到的人。

  ⊙摩诃,谓大,有三种:愿大、行大、度众生大。故云大有情,亦云觉有情。

  所以[摩诃]就是大。有三种大,这三种就是:第一要愿大。我们人人发愿,我们要发大愿。不是如世俗人,为了孩子读书要考试,就到庙里,买个水果、香、花去求:[若可以考得上理想的学校,我发愿我要吃初一、十五的素。]那也叫做发愿,但是是小愿。我们真正要发的愿是大愿,愿要大。我们要真正从发心开始,自度度人,自救也要救人,所以我们要发大愿。

  第二要行大。光是发愿没有用,我们还要身体力行。即便你的愿再大,我们若不肯去身体力行,这样都叫做空愿,不实。所以我们必定要身体力行,救济众生。

  第三要度众生大。我们要很大量去度众生,不只是度一个、二个,要无量数,这才是真的度众生大。这叫做大有情,觉悟大有情者,这叫做[摩诃萨]。所以我们学佛要学得发菩萨心,而且要发大心。

  ⊙皆有不思议功德。功者福利之功能,此功能为善行之德。又德者得也。

  这些人[皆有不可思议功德]。将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们已经道果纷纷已证,已经接近了要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些人,都皆有不可思议功德。他已经做很多了,刚才说的,愿大、行大、度众生大,所以他有很多很多无量,叫做不思议功德。

  [功者福利之功能]。我们要造福,利益众生的功能,这个字叫做[功]。我们只有内心发愿没有用,我们还要再表达出来,所以[能为善行之德]。善行你就是要去做,好事情就是要做,做就是我们的德。这个人很有德,有德行,就是你要做出去。

  所以[德者,得也。]这也是常常跟大家说过了,我们的德,我们所做的都分分己得。所以在《大乘义》中这样说,[功德]这两个字,[功为功能,善有滋润福利之功]。这个善能够滋润我们福利群生的功用,所以名称为[功德]。

  ⊙功德,功为功能,善有滋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德。又恶尽曰功,善满曰德《大乘义章》

  佛本来就是教我们这样做,《大乘义章》里面也是教我们这样做。所以我们必定在大乘佛法中,不离开利益众生的道理。所以我们道理是真正,我们学佛不能偏差了。千言万语,也就是要人人在日常生活中,心安住在道,道的方向要正。道的方向正,我们更要了解,修行者不只是为了出家在丛林中生活这样就好了,不是。我们真正的游戏菩萨,就是要专心在利益众生,这才是我们修行的目的。所以大家时时要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平常一定要晓得用功,用功一定要晓得掌握原则,所以会修行的人,是在境界上修。《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样子给我们看,什么样子?历事练心。修行无过于历事练心,在境界事相里面练清净心,就练这个。万事万相你要不经历,你怎么知道你能够不着相、不动心?你没有接触过,那个功夫靠不住。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