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人间佛教艺术的展现——佛教梵呗的新生命(释永本)
2014/9/4   热度:203
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人间佛教艺术的展现——佛教梵呗的新生命(释永本) 人间佛教艺术的展现 ——佛教梵呗的新生命 释永本 一、前言 佛光山提倡人间佛教,特别重视文教对社会的教化功能,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而使佛教现代化;同时,为了让佛教能广为流传,特别注重佛教的艺文化。所以,在佛光山弘法事业中,设立许多推广文化、艺术的单位。例如:人间福报、人间卫视、普门学报、展览馆、美术馆、滴水坊等等单位。 梵呗音乐,过去是佛教徒用以赞咏佛德,平时只在寺院殿堂里才能听得到,星云大师为扩大佛教「以音声做佛事」的弘法功能,极力提倡梵呗音乐。「佛光山梵呗赞颂团」融合传统梵呗与敦煌舞蹈,加上现代科技,已让佛教的梵呗音乐,从寺庙步入国际音乐殿堂,从传统的佛教走向现代化的佛教,从念诵的佛教迈向歌咏的佛教,从宗教性到艺术性的展现。这种佛教文化的传递,透过音声佛事来宣扬,是二十一世纪,佛光山「佛教艺文化」势在必行的走向。 2003年11月接受北京中国音乐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邀请,秉持「宗教信仰、文化传承、两岸交流、世界和平」的宗旨,到北京、上海参加佛乐道乐精粹展演,此乃台湾佛教团体,尤其是音乐艺术首创大陆演出的记录。此次成功的演出,对海峡两岸宗教界的交流、民族的自豪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针对「人间佛教艺术的展现」主题,我想就个人参与梵呗演出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佛光山在梵呗音乐弘扬上的特色及影响,作个简单的说明。 二、以音声作佛事——佛光山梵呗赞颂团 佛光山的梵呗,是星云大师从大陆带到台湾的。从根上说,是明清以来便成为佛门丛林正统的常州天宁寺禅腔,和宝华山律腔的嫡传。但是佛光山的梵呗,在星云大师「佛教现代化」的理念下,结合现代的科技与艺术,做了许多有益于善巧度众的尝试,使佛教的「梵呗」艺术之美,发挥淋漓尽致,达到修持、净化心灵、欣赏、教育、弘法度众等功能。并且,我们坚持不同于时下坊间的通俗佛乐,保持佛门最纯朴、自然的梵音,忠实表达佛教音乐的本质,透过法音的传播,让有缘人接触佛教,进而体会佛法的真义。 「佛光山梵呗赞颂团」,是受过「佛光山丛林学院」之正统僧伽教育的成员所成立的组织。本团凭着佛教音乐表演,寓于弘法之利,在星云大师的智慧领导之下,慈惠、慈容法师等相关单位的联合筹划,大家不分你我,不分昼夜,集体创作。成军以来,已走过二十多个国家、举办百场的梵音乐舞的音乐弘法大会,不但让佛教音乐,步入国际音乐的舞台,而且结合传统的梵呗音乐,与现代的佛教圣歌,配合国乐、西乐、舞蹈共同演出,让佛教界与社会大众,真正体会梵呗艺术之美,也开创了融古会今弘法度众的先例。 三、佛光山梵呗的展现方式 佛陀住世时,每次说法都有天人散花作乐,有飞天歌舞供养,以增加法会的生动,所以当初灵山胜会,佛陀说法时百万人天的盛况,至今犹为世人所传颂。佛陀示教利喜,善于运用各种方便法门,现代佛教传戒,戒师、戒子都在请戒时,以香花迎请十方诸佛;甚至在中国佛教历史上,鱼山梵呗与各种佛教赞偈,舒缓和雅的梵音与飞天优美的舞姿,同样能令人心生欢悦。 因此,佛光山梵呗赞颂团依此传统,将佛门的课诵行仪、日常修持、佛法要义,设计不同主题、内容,投入音乐弘法的工作。梵呗演出的方式,也不断以器乐伴奏、多媒体运用、灯光音响效果,辅助梵呗的演出。 1.表演场域 佛光山以舞台演出形式,呈现佛教梵呗赞颂,已有二十五年的时光,这期间不仅获得道场信众的赞许,也成为佛光山从事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个指标。但佛教梵呗的主体是出家僧人,尽管佛光山推行人间佛教,但出家众毕竟是圣职人员,圣职人员的神圣性移转到表演的舞台,如何表演,才不失出家人「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行持?这是个难题。 因为,舞台毕竟是「表演」场域,如无动作则显騃板,要有动作,稍一不小心,就会丧失其神圣性。再者,僧家生活,仪轨修行,不容易在舞台呈现,若设计的不好,就会流于做作,让人觉得是假。如何能达到表演的目的,却不颠覆僧家的自然与神圣,在舞台及节目上,确实费了一番功夫。我们从队形、动作、服装上做诸多考量。 队形方面,从单一的整齐排列,逐渐因节目的设计,增添不等的人数与队形变化,人数或多或少:队形或前或后、或左或右;同时以着出家人三衣及坏色衣的原则,时而黄色袈裟,时而灰海青,时而红祖衣,相互搭配,来增加观众视觉美感与多元的感官飨宴。 2.布景意象 梵呗一开始的演出,只是单纯的应用国家音乐厅堂或社教馆,原有的布幕作背景,出家众整齐的排列在阶梯上合唱,加上敦煌舞蹈的表演与国乐团的伴奏,来举办各种弘法音乐会。渐渐的,经过不断演出经验的累积,与深思设计、改进,为了让场域能显现更丰富的意涵,现在演出的同时,我们采用了大量的影像投影,让舞台的空间时而寺庙殿堂,时而山野平畴、时而是佛菩萨造像、时而是某意像空间,使舞台上无法表现的佛门仪轨,能透过VCR,一览无遗。例如:「晨钟暮鼓」梵呗音乐会上,舞台呈现天光朦胧的清晨四点半,大地寂静晓色将明,「笃!笃!笃!」板声中穿透幽深的晨幕。演出中,僧众清扬干净的梵音,加上生动的多媒体VCR动画手法,将观众带入佛门特有的宁谥的生活节奏。 3.唱颂方式 梵呗赞颂是以音乐为主,音乐的舞台转化是个关键,若不转化,将寺院中的唱颂内容,搬上舞台,那何不让观众直上丛林、亲炙法音? 音乐的转化的焦点,在唱诵手法及伴奏的搭配上。所以,我们在演唱的方式上,采取多元的组合,有独唱、齐唱、轮唱、重迭唱。例如:「念佛组曲」的多重组合,彰显梵呗深蕴的生命力,也唤起心灵寂静的情怀,身心与佛菩萨的清净心相应。并且多重念佛音声,拉张了宽度及震撼力,烘托出七众弟子,齐修念佛法门的重要意义。 4.节目设计 佛教的梵呗音乐,有用于佛门早晚课诵修行的梵呗,有传戒、法会佛事用的应用梵呗,在雅、正的原则下,皆能体现佛教的庄严性与艺术性。如何把佛门严谨的修行生活意涵,或应用佛事梵呗的神圣庄严、化导意义,呈现在表演的舞台上,每一次的演出主题、节目的设计与搭配,都是必须深思熟虑的。 如:1996年的「装严净土——梵音乐舞」,演出节目有:谁来念佛、观音颂、七如来、普门示现、伽蓝僧舞、礼敬三宝、、等组合而成。「谁来念佛」是以金山活佛的念佛、五会念佛、六度弥陀念佛、七音念佛的不同曲调来念佛,传唱之佛号声,听闻之后感人至深。「观音颂」将〈普门品〉中的偈颂,谱成曲调以歌咏方式呈现观音大慈大悲的菩萨心肠。「伽蓝僧舞」以锡杖之声,象征地藏王菩萨教化六道众生的弘愿;以静默的动作流动推展,象征修道生活的沉静、自在、洒脱;以海青的宽大、深色,展现出家人的度量、飘逸与行仪。各种的节目设计,是希望让观众在无形中体会佛菩萨的慈悲,与佛门空灵的生活感受,不仅是自我修行心境的提升,亦是实际弘法的最佳教育方式。 故,从主题开始的构思、节目内容、转化方式、前后顺序、服装的搭配、灯光音响的节奏、乐团的伴奏效果、全场的贯穿、动画的景象协助等,都为了透过音声、意象,对「道」有一完整性的充份体现,将佛教音乐流布的更远更深,同时带领观众步入佛法的堂奥。 四、流传与影响 梵呗唱诵的目的,是为了收摄、专注人的情志和心意,并达到清心寡欲和明心见性的境界。所以在《华严经》、《法华经》都有「以音声作佛事」、「以欢喜心歌呗佛法」的说法,可见梵呗对于佛法的教化,是有其重要意义和需求。 星云大师在民国一九四九年时,随僧侣救护队来台湾,到宜兰雷音寺弘法,为了要鼓励青年学佛,1950年首创佛教青年歌咏队,并录制了全台第一张佛教唱片,各方反应十方热烈;1979年,首次将佛教梵呗带入国家殿堂,更发行各种梵呗录音带CD。在大师的指导、带动下,梵音乐舞之美,相继推展到亚洲、澳洲、欧洲、美洲等国家音乐厅,让佛教梵呗音乐的弘法使命,在全球各地开花结果。 尤其,2003年11月19、20、24日,首次在北京、上海的成功演出,不仅为大陆佛教,缔造划时代的创举,更为大陆佛教音乐发展,引发了关键性的积极意义。这是第一次出家人,可以在大陆的舞台讲佛法(大师在上海那一场演出结束时开示);这是第一位来自台湾的出家,因开示而引起高潮(掌声不断):这是第一次出家人的演出团体,在大陆的舞台上,可以吊佛像。我看到许多大陆的出家人,在观赏时,感动的落泪,因为,佛教终于在大众中出头了;因为佛教在大陆上,已经走出去了。 观赏此次在北京演出的音乐学者,在11月21日「佛道音乐学术研讨会」上,纷纷提出对此次演出的看法,从中可窥「佛光山梵呗赞颂团」在长久以来努力的成果。 中央音乐学院的袁静芳教授说:佛光山这次能来,与大陆团体同台演出,意义太重要了;对一、二十年来,两岸的交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且这次演出让观众觉得:佛教音乐就像佛事,用宗教情操的意境来服务大众,佛教音乐的艺术化,作为传教工具,已能迎合大众的兴趣。 韩军教授说:佛光山这次的演出,不但能弘扬佛教音乐的本质,以体现对社会的贡献;也让大陆宗教界,乃至领导阶层看到了整个世界佛教音乐的发展趋向。 田联韬教授指出:演出内容饱满与艺术技巧的成功,是佛光山赞颂团成功之处;这次的演出,给国内各界展示了新型的佛教音乐。据陈慧珊博士最近在台湾南部作田野调查时发现,早期一些在大师领导下,亲自填词创作的佛歌,以渐渐被吸收入拜忏的佛事中,像杨咏溥作曲的《赞僧歌》就是一个例子。这说明了历史的变化,可以在短短的五十年里发生,也说明了星云大师对佛教音乐在台湾的发展与转变,是具有相当影响力。大师一方面坚守丛林梵呗的传统,另一方面也提倡佛教歌曲的创作来接引大众。所以,要编写现代佛教音乐史时,星云大师对佛教音乐所作的贡献,以及他的影响力是不可忽略的。 五、结语 比起影像、图片和文字,声音是最直接表达生命内在的一个媒介,也是最直接撼动人心的途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佛光山对于梵呗的推广大业,赋予传统梵呗音乐一个精致化、艺术化的新生命,是需要时间与远见,才能窥其神圣性与其对人类心灵提升的重要地位。佛光山把佛门修持音乐搬上舞台,最终目的是要把佛教文化推向现代化。我们企盼佛教音乐,如其他宗教一样,能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发展出属于佛教的特殊场域,清净而且动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有些人听经念佛的时候流眼泪,非常地伤感,这是感动。什么原因?是念佛的音声触动他的善根。他会有这个现象,证明他过去生中是学佛的,而且学得很不错。为什么今天流泪?他前一生在修持功夫还差了一点,没去得了;这一生很幸运又遇到了,他才会有这个感动。佛听经的时候会流泪,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慈心清净,踊跃欢喜”。有的时候,我们读经念佛,甚至会有寒毛直竖的现象出现。遇到这个情形,不要害怕,这是触动善根。真正用功,次数多寡,各人不同,会有这个情形,会遇到的。这个经文,突然之间心开意解,忽然明白了,明白的时候就有这个“寒毛直竖”,或者感动地流泪。这种情形是你前世“曾作佛道”,你过去生中曾经是修行人,曾经修学过这个念佛法门,所以你不是凡人。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