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六卷(1/3)


2014/9/4    热度:625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六卷(1/3)

   大智度论释顾视品第三十(卷五十六)

  【经】尔时,诸天王及诸天,诸梵王及诸梵天,伊赊那天及神仙并诸天女,同时三反称叹:“快哉!快哉!慧命须菩提所说法,皆是佛出世间因缘恩力,演布是教。(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由此体会佛陀的恩德。) 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者,我辈视是人如佛。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可得,所谓色、受、想、行、识,乃至一切种智,而有三乘之教,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尔时,佛告诸天子:“如是!如是!诸天子!如汝所言。是般若波罗蜜中,虽无法可得,而有三乘之教,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诸天子!若有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不远离者,视是人当如佛,以无所得故。何以故?是般若波罗蜜中,广说三乘之教,所谓声闻、辟支佛、佛乘。檀波罗蜜中佛不可得,离檀波罗蜜佛亦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中佛不可得,离般若波罗蜜佛亦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四念处乃至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亦如是。”佛语诸天子:  “菩萨摩诃萨,若能学是一切诸法,所谓檀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以是事故,当视是菩萨摩诃萨如佛。(能够学习到圣法,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论】释曰:人以欢喜之至,则三反称叹,是故诸天闻大德须菩提说般若波罗蜜,欢喜言:快哉!快哉!天王者,四天处四天王,三十三天王释提桓因,乃至诸梵天王,梵天已上更无有王。诸天、是欲界天,诸梵、是色界天,伊赊那、是大自在天王并其眷属。

  神仙者,有二种:或天、或人。天女者,是天帝释夫人舍脂等诸天女。所以叹须菩提说深般若波罗蜜者,知其承佛神力故。若能行是般若波罗蜜,我等当视是人如佛。所以者何?尊重法故;法者,所谓深般若波罗蜜。深法者,一切法虽毕竟空,而有三乘分别。所以者何?诸法若毕竟空,更不应修集三乘功德,则堕断灭中;若修三乘功德,则是分别差降,不应是毕竟空。是般若波罗蜜,虽毕竟空而不堕断灭,虽分别有三乘亦不生著心,于二事中不取定相。是事甚深微妙,故诸天大欢喜,叹言快哉!佛然其赞,更说甚深因缘,从六波罗蜜,乃至一切种智中,佛不可得,离此佛亦不可得,诸法和合因缘故有佛,无有自性。若菩萨能如是行者,当知是菩萨即是佛。即是佛者,是世界中语;如太子虽未正位,必当为王。此中佛自引本事以为证,此菩萨已得无生忍,入菩萨位,见十方诸佛。诸天闻佛广明已所赞义,解心转深,重复赞叹。以见一切法过罪故不取,有利益故不舍;又以一切法毕竟空,不生不灭故,不取、不舍。

  【经】尔时,佛观四众和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菩萨摩诃萨,并四天王,乃至阿迦尼吒诸天,皆会坐。普观已,佛告释提桓因:“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若比丘,若比丘尼,若优婆塞,若优婆夷,若诸天子,若诸天女,于是般若波罗蜜,若听、受持,亲近、读诵,为他说,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诸天子!是人,魔若魔天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谛了知色空,空不能得空便,无相不能得无相便,无作不能得无作便;谛了知受、想、行、识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无作不能得无作便;乃至谛了知一切种智空,空不能得空便,乃至无作不能得无作便。何以故?是诸法自性不可得,无事可得便,谁受恼者?

  复次,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若人非人不能得其便。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切众生中善修慈心,悲、喜、舍心,以无所得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终不横死,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行檀波罗蜜,于一切众生等心供给故。

  复次,憍尸迦!三千大千世界,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是诸天中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未闻是般若波罗蜜,未受持亲近,是诸天子,今应闻、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

  复次,憍尸迦!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不离萨婆若心,是诸善男子、善女人,若在空舍,若在旷野,若人住处,终不怖畏。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明于内空,以无所得故;明于外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以无所得故。”

  【论】问曰:此中佛观四部众已,何以告释提桓因?

  答曰:余品中多说般若波罗蜜体,今欲赞般若功德,故命释提桓因。譬如先以好宝示人,然后赞宝所能。

  复次,普观者,欲令会中众生,各知佛顾念,则不自轻,不自轻故堪任听法,是以普观。譬如王顾眄群下,群下则欣然自庆。说功德故,应以白衣证,白衣中释提桓因为大。说般若者,以出家人为证,出家人中,是舍利弗、须菩提等为大。

  问曰:先言释是字,提桓因是天主,今佛何以不言释,乃命言憍尸迦?

  答曰:昔摩伽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伽,姓憍尸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摩伽婆罗门为天主,三十二人为辅臣,以此三十三人故,名为三十三天。唤其本姓故,言憍尸迦。或言天主,或言千眼等。大人唤之,故称其姓。此中所说般若波罗蜜者,是十方诸佛所说,语言名字,书写经卷,宣传显示实相智慧。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诸观语言相,而因语言经卷,能得此般若波罗蜜。是故以名字经卷,名为般若波罗蜜。此中略说佛意,若能闻受持般若等,当得种种功德,后当广说。欲度众生为得佛道故,供养受学般若波罗蜜;是人,魔若魔天不能得便。

----------------------------------------------------------------------------------------------------------------

更多XC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道源老法师讲过样的故事:在民国初年,他那个时候出家当小和尚。他们家乡有一个乞丐,而乞丐的儿子以后经商发财了,在地方上很有声望、很有地位。老子在外头要饭,所以亲戚朋友都骂他:“你不孝,你发这么大的财,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爸爸在外头讨饭?”受社会大众的责备,他当然心里很难过,所以他就派了很多人到外面去找。也是一番苦心,终于把他的父亲找回来了。父亲找回来之后,他派了一些人伺候照顾,在家里好好供养。那里知道,他父亲在家里住了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样子,看到人家不注意的时候,他又偷跑了。他跑出去,又去要饭去了。人家就问他:“你儿子发大财,在家里接受供养,你为什么还要作要饭的?”他说:“你不懂,那个生活太苦了!处处有人伺候照顾,我过不习惯。我要饭,天天游山玩水,喜欢到哪里就到哪里。只要肚子吃饱了,晚上随便找个破庙休息一下,天天游山玩水,我过的生活多自在!”乞丐菩萨!你才知道人生意义在哪里?他过那个生活,他觉得有意义,他快乐、他自在、他幸福。心里面无忧无愁,无牵无挂,不生烦恼。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利害得失,跟大自然合而为一,这种境界不是普通人能够理解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