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解脱中轴线
2014/9/3   热度:163
禅宗解脱中轴线 明一法师 佛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了生脱死,也就是说要达到解脱的目的。所以,两千多年来,信佛的大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分出了许许多多的法门。禅宗这个解脱法门非常殊胜,往往三言两语就让学人解脱。所以,禅宗成为佛教中一个非常殊胜的宗派。禅宗第四祖,道信大师他的解脱过程尤其精彩,是值得大家好好学习的一个范例,同时他的修行过程也是惊天动地的。 隋开皇十二年(公元五九二年),道信大师年仅十四岁,来到舒州皖公山礼拜三祖僧璨大师,说道:“愿和尚慈悲,教授解脱的法门。”三祖说道:“什么绑缚了你?”道信回答:“没有人绑缚我。”三祖说道:“那么何必更求解脱呢?”在三祖几句话的启发下,道信大师豁然大悟,从此随侍三祖左右,嗣承三祖道风,收摄心念专注修行,胁不至席达六十年之久。 三祖屡次加以勘验,知道道信大师的根器因缘已成熟,便传付他衣钵,说偈道:“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并说道,“昔可大师付吾法,后往邺都行化,三十年方终。今吾得汝,何滞此乎”(当年慧可大师传法给我之后,寻即前往邺都,行游教化,时间长达三十年,一直到入灭。如今,我已经找到了你这个继承祖业的人,为什么不去广行教化而要滞留在这里呢)? 于是,僧璨大师便离开了皖公山,准备南下罗浮山弘法。道信禅师当然非常希望能随师前往,继续侍奉祖师,但是没有得到祖师的同意。祖师告诉他:“汝住,当大弘益”(你就住在这里,不要跟我走了,将来要大弘佛法)。从此以后道信大师,接引群品,广开禅门,成为禅宗第四祖。 当时,在隋朝出家为僧有一定的制度,按国家规定,必须先经国家定期举行考选,由僧众选举人员考核,通过之后方可剃度出家,再由国家分配到一定的寺院修行,这才是真正入了“僧籍”。道信大师初入僧门,正值国家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因缘际会下并没有得到国家剃度之允许,未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 但是要大行弘化,合法的身份是必要的方便,才能与世同存,化乐有情。所以,他积极参与考试,并于吉州受戒,依国家分配,住于吉州。隋大业十三年(公元六一七年),四祖大师领众至吉州,适逢群盗围城,历经七旬而未能解除,城内泉井干涸,兵粮已经尽绝,大众皆感到忧惧,四祖便教导大众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此时城中群众人人一心,意志坚诚持诵。 城外的盗贼这时遥望城中,看到城上仿佛有神兵守护,心生畏惧,互相告诫说:“城当中一定有异人,我们不可以冒然进攻!”便解围而去。后来因为战争而流行瘟疫,四祖又带领大家称念“摩诃般若波罗蜜”感得六月天降大雪解除疫情。隋末天下大乱,道信禅师应道俗信众的邀请,离开了吉州,来到江州(九江),住在庐山大林寺。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无论在生活,无论在学习,无论在工作,愈是艰难愈要有耐心,决定不能够浮躁,浮躁一定坏事,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