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成八大难处关键:与唯识相关的论辩有三
2014/9/3   热度:391
一、 不承许阿赖耶识 阿赖耶,是梵文,意指“为一切之基础”。唯识宗承许阿赖耶识,因为“万法唯心”之故,也就是说,一切万法,都是内心所安立出来的。 内心如何安立万法?依内心的习气所显现。心识有六或八,有些心识较稳固可靠,有些则瞬息万变。一个稳固可靠之心识,才能存放习气。所以,内心与习气,必须有一个坚固稳定的依靠处所或存放之地,此即阿赖耶识。无论外在对境,或内心与习气,都必须有这个依靠的基础,唯识宗认为这个基础,就是阿赖耶。 应成派发现唯识宗坚固地执着阿赖耶,并认为阿赖耶从自己方面就可以成立。应成派不能接受这种主张,因为承许阿赖耶存在,就等于承认自性相成立!所以,阿赖耶的有或无,关键在于“自性相成立与否”。凡是不承许自性相成立者,必不承许阿赖耶;承许阿赖耶者,必然承许自性相成立。 现今,有些人误解应成派承许阿赖耶识。电视上,一些讲经开示的人,也这么说。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将应成与唯识混淆在一起了! 怙主龙树,依据般若经,而说无阿赖耶。因为,般若经只谈到“六识”,只字未提阿赖耶。大家念诵心经的话,就会明白这一点。而今,大家却将怙主龙树及般若经的思想,与唯识宗的思想搞混了,这样是不对的!正因大家误解怙主龙树和般若经的思想,我们更应清楚应成派与唯识见解上的差异关键何在。 二、 不承许自证分 自证分,即心识本身有一个部分可以了解心识自己。 唯识宗认为,外在对境,都是由内心安立而形成的,因为,外在对境是内心的显现。那么,谁能了解心识的存在?心识如何成立心识自己的存在?既然外在对境得靠“内心的量”去成立,那么,内在心识,如何成立呢? 唯识宗的理论是:“心识本身有一个部分可以了解心识自己,即自证分。”简言之,自证分成立心识的存在。这种情形,就好像由心识去成立外境一样。 应成派检视唯识宗自证分理论时,发现此理论承认自性相成立!唯识宗主张,心识里面有一个部分可以了解心识本身,此认知的主体,即自证分,且自证分自己方面可以成立。 应成派发现,唯识宗的说法根本就是承认自性相成立。如果自性相不能成立,自证分也就无法成立。是故,应成派不承许自证分。应成派绝不承认有自性相成立这种事情! 也听过有人主张应成派承许自证分。可能是因为唯识承许自证分,所以解释应成派时,就说成应成派也承许自证分吧!这完全错误!事实上,应成派不承许自证分。 三、承许外义 唯识宗不承许外义,但中观宗却承许外义 外义,藏文是“企屯”(音译),即外在色声香味触等法,具有成立的能力;或简单来说,即“外在能成立的力量”。“企”是“外面的、外在的”,而“屯”的意义有很多,此处是“能力”的意思。 唯识宗不承许外义,但中观宗却承许外义。关键在于:中观宗认为,唯识破除外义时,破得过头了!所以,中观虽承许外义,但中观承许的「外义」,不等于唯识所破除的“外义”! 以上下迭放的两本书为例。唯识宗认为,这两本书都不存在!因为,这两本书全属外义,而外义并不存在,所以无此二书;中观宗则说,并非两本书都不存在,虽然上面那本没有,但下面那一本却是有的! 同理,唯识或自续的“法无我”,与应成的“法无我”相比较,用词虽然相同,但内容却大不同。唯识或自续的法无我,在应成派眼中,仅仅是粗分的法无我,算不上是细分。大家学习宗义的时候,要清楚这一点。话虽如此,应成派并未因此否定唯识与自续的法无我存在!二派所主张的法无我,的确是有的,只不过,很粗。 唯识的外义 唯识外义的定义:外在对境完全不必依靠内在心识来安立,外在对境本身自性成立,因为,外在对境依靠其不可分割的细尘(无方分微尘)不断堆积而成。此堆积形成的法(即外义),不必依靠内在心识,它自己就可以成立。 唯识主张的外义有二个条件,一、不必靠内心习气的醒觉安立;二、外境完全由自己方面成立,由无方分的微尘堆积而成。 宗喀巴大师《入中论善显密意疏》说,唯识宗解释“外境全由内心变现出来”的说法,有点像造物主创造出一切万法。唯识认为内在心识的力量最强大,此最强大的心识力量,创造了万物,即“万法唯心造”。 执“外义”为空,即唯识的法无我。 应成派当然也否定“外境不依靠内心而安立”的主张,因为这种现象根本不存在!应成派否定“外境不依靠内心而安立”的意思是“外境,必须依于内心安立。”但“外境,唯心所造。”这就错了。 再看看唯识宗的看法。如果问唯识宗:“为什么外义不存在?外义是怎么个‘无’法?”唯识宗会答:“无外义。”亦即,外境必须依于内心安立,因为一切的外境,唯心所造! 因此,唯识宗解释“无外义”的时候,应成派有承许之处,也有不承许之处。 外义,解释有两种。 第一种外义:内心习气显现出外境。这是应成派定义且承许的“外义”,但唯识派不承许。 第二种外义:完全不靠内心安立,全然由外在的无方分微尘堆积所成。这是唯识派定义的“外义”,但包括唯识派、应成派都不承许。 应成派承许第一种外境,亦即“存在着不是仅由内心习气所成的外境”;但不承许第二种外境。唯识则认为这两种外境都没有,故曰“无外义”。 这里有点麻烦。当应成派说“唯识的法无我并没有错,只不过较粗分而已。”有些人就以为应成派认同“唯识法无我的见地”!既然承许唯识的法无我,就代表承许二空;既然承许二空,当然不会承许外境存在啊!可是,应成派又承许有外境,岂不怪哉?其实不然。 应成的“有外义”,唯识主张外境全由内心习气的醒觉而形成,或由内心的力量,制造出外境。所以,不靠内心习气醒觉而形成的外境,并不存在。应成派则认为,不靠内心习气醒觉而形成的外境,应该存在!此处为二派主要争论所在。 应成派主张,外在对境与内在有境,力量之强弱大小,齐鼓相当,彼此相互观待。因此,外境唯观待有境安立,同时,有境唯观待外境安立。若有境存在,外境也当存在。也就是,外境如何存在,有境就如何存在;反之亦然。 应成派主张“有外义”,意指:“唯、仅仅相互观待于有境心识,而安立出来的外在对境,是存在的。”外在对境,应如此安立。再者,“唯、仅仅相观待于外在对境而安立出的有境心识,也存在。”。此乃应成派于“有外义”的解释,跟唯识的外义并不相同。 不过,每当谈及应成的外义,总会和唯识的外义,混在一起,以为二者没有差别。二派使用的词句,虽一模一样,但是,应成承许的外义,非唯识所不承许的那个外义而应成硬说为有。 成立应成外义的理由,在于“自性相不成立”。外在对境的存在,仅仅是观待于内在有境的安立而形成,因此,外在对境本身,自性相不成立。同理,内在有境心识,也是如此。简言之,相互观待,故自性相不成立;自性相不成立,故相互观待。 自性相不成立的道理,唯识宗既看不到,也不能明白,故无法明了应成这种相互观待而安立的外义。既然唯识不能成立他定义出来的外义,又看不到应成主张的外义为有,故曰无外义啦! 应成派主要的关键就在于自性相不成立。不明白“自性相不成立”这个根本因素,就无法做前述应成的安立。这样的安立,只有应成派才做得到。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怎样转烦恼为菩提,那就是你要明理看世界,这个世界什么都不是你的,你什么都带不走,临终之时,放在你手心里一个草棍你都拿不走,如果你认为现在得到了就是享受,那是你在造轮回的业而已,你现在所得到的,那是暂时的快乐,但是因为你的贪心无明,地狱的大门在为你而开,恶鬼道的路在等你去走,愚痴的畜生界在向你招手,人间的业你了完,就要到三恶途去报到,去受报,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