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淡淡的布施(文雨)
2014/9/4   热度:215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淡淡的布施(文雨) 淡淡的布施 文雨 黄昏时分,—个人在兰溪路上静静地散步。大概是秋天到了,路边枯黄的树叶,还紧紧地系在那古老的树枝上,摇摇欲坠;已经落下的树叶,一声叹息,尘埃落定。看着那枯萎、憔悴的叶子,我想人到老了怕是也和这树叶一样吧! 人和树叶本质上虽不同,但死后是一样的。 慢慢走到了书店。在书店看书,是我那时喜欢做的事。买不起书,只能在有空闲的时间去看,站得累一点,省了一笔钱,也自得其乐。看书的人好像都遵守一条没有规定的规定——安静,没有谁会大声喧哗。这种安静仿佛沉静在念佛声中—样。这种自觉,没有人提醒你,也没有人要求你,是你自己由衷地发自内心的遵守。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图书,恨不能把它们都搬回到自己的房间。 在书的海洋里,仿佛一个人在大海里遨游。 当看到自己认为是一本好书时,喜不自禁地准备拿到柜台付钱,再摸摸口袋居然忘记带钱,一脸的尴尬,只能把书原封不动地放到原处。没有买书说不上高兴与不高兴,但心里觉得还是有点小小的遗憾。 走出书店,门口穿红戴绿的男男女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微笑,我想,他们的人生也会有遗憾吧! 踏着轻轻的脚步,往回走。心想,在书店看书也是一种收益吧!过了红绿灯路口,快到牌坊时只听见一阵不规则的喳喳声,顺着声音的地方,抬着望去,一位老人坐在牌坊下的台阶上,那张被火烧得粉红粉红的脸映着黄昏时的夕阳,仿佛是一种写照,又像是暗示什么似的。手里拿着吃饭的瓷盆在夕阳的微风中摇曳,原来声音是从他手中的瓷盆里发出的,这是都市中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人。我明白他的意思。我知道袋里没有钱,于是拍拍口袋,脸上露出很不自然的、尴尬的微笑,摇了摇头。他也明白我的意思。同样回礼似地笑了笑。那笑只是皮动,没有表情,却甚过一切丰富多彩的表情。 我们彼此没有说一句话。 回来后,我想:布施的不一定是钱物,也不一定要多大,有时那怕是一个虔诚的微笑,也是非常温馨的。 布施是一种恻隐之心,一种怜悯之心 …… 布施不是把自己不要的东西给别人,而是布施给别人最需要的东西。 圣贤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纪伯伦说:有些人欢快地施与,这欢快便是他们的报酬。有些人痛苦地施与,这痛苦便是他们的洗礼。 是呀!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欢快的人呢?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个淡淡的布施。 摘自《空林佛教》2008年第3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清净心是好心,我们要存清净心。清净是一定没有污染,什么东西是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嗔痴慢是污染。我们真学佛,要做到心地清净。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一定没有高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向乞丐托钵,对于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的态度没有两样。佛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佛看一切众生看佛性,这就讲,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佛性是自性觉,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里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