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忏悔净心灵(陆忠培)


2014/9/4    热度:253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忏悔净心灵(陆忠培)

   忏悔净心灵

  陆忠培

  “忏悔”本为佛教名词。梵文写作Ksama,音译“忏摩”,意译“悔过”。后来将音译、意译各取前一字,便就有了“忏悔”的名词。

  隋朝智者大师《摩诃止观》第七卷就说:“忏名陈露先恶,悔名改往修来。”把先前的过恶露出来叫“忏”,把往后的改恶从善,多做善事叫“悔”。

  忏悔有事忏和理忏的不同。事忏按照佛门忏法规定的程式仪规进行,如实地披露自己所犯过恶,包括思想上和行为上的。理忏则以佛法的理性高度,剖析自己所犯罪孽,以期破除知见上的障碍。《普贤观经》有偈曰:“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这比喻,过恶有如霜露,理性犹似慧日。

  佛教寺庙制度规定,出家人每半月得举行一次集体的诵戒仪式,给犯戒的僧人在菩萨和僧众面前一次说过悔改的机会。这种仪式的精神实质,除了惩前毖后,还在于拔除罪苦,净化心灵。

  我们今天社会上的人犯了错误,同样也要忏悔,只不过是说法和形式上的不同罢了,是用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说法和形式不同,意思相同,都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净化心灵。

  梁武帝《和太子忏悔诗》说:兰汤浴身垢,忏悔净心灵。洗澡只能洗掉身体表面的尘垢,而心灵的净化则有待于忏悔。谈到忏悔净心灵,有的人并不在意,或者并不明白心灵其意,缺乏对自性的了解。人们往往重视身体的保养,而忽视了心灵的净化。其实心灵很不健康的人,既是害自己,又能危害社会。所以“忏悔净心灵”的意义尤为重要。

  如何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这个问题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我们应如何面对?可是在现实社会上,人们在突出一个“我”字,具体表现为一个“钱”字,“钱”成了“我”的化身。有人竟把钱当作万能,甚至把人与人之间关系也看作金钱关系。其实这些人忽视了极为重要而又最不为我们所注意的东西,那就是我们的心灵,做人首先应该有“良心”才是。心是世界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的根本。世界上的差别就是由于人类心的差别,如果人们拥有慈悲、道德、智慧之心,世界就会出现善良、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相反,人们的心充满着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么这个世界的战争、谋杀、偷盗、强暴、欺骗等就会不可避免。这充分说明一个道理,一切唯心造,人们拥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社会,什么样的家庭。

  心不清净,是贪、嗔、痴三毒污染了我们的心灵。无始以来,人们就是在烦恼中生活,造下了很多罪业,不管你认识不认识,承认不承认,罪业是客观存在的,则是有的人罪业大,有的人罪业小。如果我们不用忏悔的方法去清洗自己被烦恼污染的人格,那么,我们就不会有健康的心灵,罪业也就难以消除。作个比喻,心灵就像一件漂亮的时装,本来很干净,由于你穿的时候也不注意卫生,穿了一段时间,脏了也不管,脱下来也不洗,过几天再穿,脱脱穿穿,从不洗涤,时间一长,大家可以想像,这件衣服将会成什么样子?

  忏悔也像我们每天要洗脸一样,面要经常洗才能除去面部尘垢,保持面部干净。心灵上的尘垢,同样也得忏悔,加以时时勤拂拭,勿使有尘垢,心灵才能常清常净,入于光明之境,人格才能恢复到本来清净的面目,从而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更潇洒,更自在,更有意义。

  佛陀在佛经里说: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成就,第一种是能如法如律修行、生活,不会犯罪;第二种人是犯罪之后能忏悔。可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心灵被“三毒”污染,罪业很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忏悔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即使是一时犯了过恶,别人不知,作为一个懂礼义、明事理的人,至少也得受到良心上的责备和忏悔,这是堂堂正正做人的要求。

  如何忏悔,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数,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界,一切功德。”从前我们所造的恶业,周遍法界,现在用清净的三业,在十方诸佛菩萨面前,诚心忏悔自己犯下的罪业,以后永远不再造恶业,永远安守清净戒律的一切功德上,那么,无始以来所积累的罪业都可以消除。

  忏悔要真诚效果才好。例如,当你做了一件对不起人的事,只是随便说几句道歉的话,心里并没有自责,没有生惭愧心,有口无心,这样的效果就差,你的罪业就难以消除。相反,如果你能用一颗虔诚的心,对自己做错的事非常后悔,埋怨自己当初不该那样去做,心里感到惭愧、内疚,忏悔时甚至痛哭流涕,这样的忏悔效果就好,你的罪业才能消除。今年四月份《姑苏晚报》上刊有一篇忏悔净心灵的报导。“特困女工陷入心狱13年”。说的是特困女工王××在13年前,将厂里出纳错发的594元工资装进了自己的腰包。那时,正是王××父亲重病住院,急需钱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一念之差占用了这笔钱。13年中,她深陷自设的“心狱”,寝食难安……。13年后,她鼓足勇气,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1000元钱(还掉594元,多余的406元作为13年的利息)和一封忏悔信,亲自送到当年出纳员的手中,真诚地道谦。出纳员只收下了594元钱。王××说:从今往后,我总算又可以抬起头来做人了。王××的忏悔,做到了思想、语言、行为三者的一致,这才是清净的三业忏悔,才能消除罪业。

  忏悔净心灵,不仅自己要坚持做到,还要真诚地帮助他人忏悔,唤起他人的忏悔之心,从而使他人走上忏悔净心灵之路。即使是对犯了重过或不返忏悔者,也要引发他的惭愧之心,让他多做功德,引导他走上佛法的道路。

  “如果灵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灵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致,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段语告诫我们,忏悔不是一次二次,一天二天,而是要尽未来际不断地忏悔,众生的业,烦恼不会穷尽,所以我们的忏悔也没有穷尽。

  台湾高僧星云法师说:忏悔是认识罪业的良心,忏悔是祛恶向善的方法,忏悔是净化身心的力量。

  忏悔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忏悔要坚持,才能使我们一生有一个清净的人格,有一个健康而美好的心灵,才能在修学上有所成就。忏悔是人格的清洗剂,真实不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经》到最后给我们说,“无智亦无得”,几时你到无智亦无得,你的真如本性就统统现出来。也许有人说,无智亦无得,那我学佛干什么?学到最后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智”,指的是邪知邪见,“无智”是讲无一切邪知邪见。“得”是什么?得是你那得失的心。你有得的心就有失,得失是所有烦恼的根源,你能够把得失心丢掉,烦恼的根拔掉了,那就恭喜你,你永远不再有烦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