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命的绝响寒山子留下了什么?(肖静)
2014/9/4   热度:180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生命的绝响寒山子留下了什么?(肖静) 生命的绝响寒山子留下了什么? 肖静 儿时喜欢琴棋书画,惭愧的是琴最终没有弹好。国画亦被一些专家学者称为不可多得的文入画。有一次,我打电话给北京大学的金开诚先生,告诉他我想考北大美术系的研究生,金先生说,你的画那么好,还读研究生干什么?美术系的研究生画不出你那么好的画,也写不出你那么好的文章。更有甚者,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在网上看到我的国画后说: “辞去工作,到美国来卖画吧!”最让朋友们羡慕的是,我有一枚闲章:家住寒山枫桥边。许多画家甚至来借这枚闲章印在他们的画上。去年,中国人民大学佛教研究专家、博导温金玉教授来苏州时,竟在一次聚会上劝我出家,说我的悟性好。当法师的想法从未有过,却一直对寺院有种亲近的感觉。很多年前,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介绍西藏的一个寺院,里面有许多知识女性带发修行,有的已有很高的修为,羡慕有佳,便与女儿商量,女儿说: “那里的条件太艰苦了,我舍不得你。” 可能是上述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我就住在寒山寺附近,经常听到寒山寺悠扬的钟声,我喜欢寒山子,更喜欢他的诗。 在一些伪文人、假道士看来,寒山子不过是一个流浪汉、落魄的诗人、穷和尚,一个退无可退,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可怜人。 在阅读了不计其数的有关寒山子的文章后,我意识到寒山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神秘、奇特的人物,是隐士、道士、诗人也是高僧。寒山子年代为公元725~830年,生于玄宗开元年间,卒于文宗宝历、太和年间。享年一百有余。流传至今的300多首寒山诗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融铸了儒、释、道三大哲学体系。寒山诗在中国文学史、诗歌史、汉语史和宗教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赋予生命以终极的意义和光明。 2005年,我在北大听课期间目睹了北京大学女生的自杀,今年又耳闻年轻美貌的“林妹妹”,艺技超群的侯耀文相继飘逝,心里徒增了几许困惑:状如贫子,形貌憔悴,桦皮为冠,布裘破屐,每每残菜滓饭裹腹的寒山子,却快活地生活了一个多世纪。 今年,我所在的大学有一名女生自杀。人是不是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情况下对人生彻底绝望?也许是一秒钟,也许是一小时,也许是一天……据说,心理学家可以力挽狂澜,我纳闷的是: 自杀的人似乎都与心理学家绝缘。 在高速运转的社会里,像这一类的精神危机,许多人或多或少都碰到过。2005年的一天,我也有过这么一次精神危机,想着飘逝也许是羽化登仙的感觉,没有半点的恐惧,唯一放不下的是我的女儿,便给女儿发了一个短消息,叫她要好好照顾自己。女儿回复说: “知道了,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自己。你自己也要多关爱自己噢!”她一点也没有察觉什么,那天不断地有短消息发到我的手机上,都是一些非常美好的像诗一样启迪人生的言语,因为感动,我不断地流泪,心情就这样被潺潺的泪水而净化。最后我忍不住问: “你是谁?怎么知道我的危机?你是佛吗?”对方没有回答他(她)是谁,仅说: “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好好活着,赶紧离开宿舍,到大自然里去。” 我从书架上拿起《寒山诗》冲出中国人民大学的红楼。 找一个僻静处席地而坐,打开寒山子的书,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天台山…… 我看见寒山子穿着破衣烂衫,一身破烂不见丁点污垢,出奇地干净,干净得令我不可思议。他乐呵呵地吃着村民们给他的残汤剩饭,吃不完就装进竹筒带走。更让我好奇地是寒山子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快乐,他邀请放牛娃一起做游戏,纵情地高歌和大笑;他时而爬上高高的山岗闲坐,看着天边的红霞:时而面对喜鹊画眉,侧耳倾听鸟语;遇见溪鱼蹦跳,便脱了木屐,加入其中……他哼着自编的小曲,信手在墙上写下诗歌时,我会莫明其妙地感动…… 我尾随寒山子来到一户人家,娘子向寒山子诉说,我家官人清正廉洁,却丢了顶戴花翎,心中多有不爽,请大师开导。 寒山子笑答,常想一二。 官人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寒山子曰: “生为有限身,死作无名鬼。 自古如此多,君今争奈何。可来白云里,教尔紫芝歌。” 官人曰: “人生短暂,宇宙无穷。” 寒山子曰: “富贵疏亲聚,只为多钱米。贫贱骨肉离,非关少兄弟。急须归去来,招贤阁未启。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 官人曰: “莫非大师也经历如此不堪之事?” 寒山子曰: “个是何措大,时来省南院。年可三十余,曾经四五选。囊里无青蚨,筐中有黄绢。行到食店前,不敢暂回面。” 我知道“南院”在古代是考试放榜之处。 “措大”指穷愁潦倒的书生。寒山子是在说他自己曾经四五次考试,仍然榜上无名。囊中无钱,只有书卷,肚中饥饿,走到食店前却不敢回头看。寒山子用四十个字的一首诗,表现出落第之后的窘迫、穷困,使我想起了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寒山子的可敬之处在于他既不是范进也不是孔乙己。 官人曰:原来如此。 寒山子曰: “出生三十年,尝游千万里。今日归寒山,枕流兼洗耳。” 自从寒山子找到了美丽可爱的天台山,在寒山落下根来,心灵便在青山白云中得到了慰籍。 官人和娘子终于露出了笑脸。 我深知,寒山的人生历程大致可分为幻想建功立业、失意归隐山林、寂灭皈依佛祖、佛门修行得道四个阶段.他由仕而隐、由隐而僧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 从官人家出来,我忍不住问道: “你生活得好吗?如果你真的快乐,怎么会与拾得有如下的对话呢?” 寒山曰: “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子曰:此寒山非彼寒山,说完放声大笑。 在他的笑声中奇怪的事发生了:满山的花儿全都开了,是那种金烂烂的花儿,像金子一般眩目的花儿。 我顿悟:寒山子这种真实的快乐已经达到了“妙造自然”的程度。在北京大学听金开诚先生讲“妙造自然”时,云里雾里,不甚了了, “妙”何以造自然呢? 今日豁然开朗! 我问寒山子: 你从哪儿来? 从来处来。 要到那里去? 到去处去。 能否带上我? 带就是不带,不带就是带。 寒山子走了,木屐的咯的咯声消失在天台山小路的深处。 每一次沉醉在寒山子的诗里,就会与哲人有一次对话,心灵就会有一次敞亮。 寒山又叫寒岩,在天台山里,采药、打猎的许多山民都进去过。寒山幽深,古木参天,异花遍地,泉瀑处处,洞穴奇异。气候宜人,夏如春,冬如秋。山岗上连绵的巨崖呈一种覆盖状的白色,如四季不化的积雪,望一眼即令人寒意凛然。 他在无人知晓的某年某月某日里在寒山住下,又在无人知晓的某年某月某日里在寒山消失。无名无姓,来无影,去无踪。历史和现实都只能给他冠以一个不真实然而又是最真实的名字:寒山子。 天台山的牧童自然不会想到,任由他们抓了蚱蜢往他衣领里塞的这个快乐的老人,身上带着谜一样的故事;纯朴的村夫更不会想到,这位曾坐过他们的破门槛,将他们的冷地瓜当宝贝的流浪汉,被雍正皇帝钦封为“和合二圣”中的——位:他写在墙头路边的那些顺口溜,是古今罕见的诗歌。国清寺里的和尚更是连做梦也不曾想到,这位常来寺庙厨房吃残羹剩饭、被他们当作疯子来讥笑、捉弄的人,最终被世人们认定为文殊菩萨的化身,金身供奉,香火千年。 我当然更想不到,形容枯槁的寒山子行走在天台山里的木屐声,咯的咯的,能穿透时空三百年……又一个三百年……三个三百年……不绝如缕……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并不少见,然而能在日本、朝鲜上千年里被尊崇的却极为罕见,寒山子却有如此殊荣,影响远及西方国家并且掀起热潮的,几千年里仅有寒山子一人。在欧洲,寒山诗有法、德、荷兰、比利时多种译本。1958年,美国当代著名诗人Ga叮Snyder翻译的《寒山诗二十四首》出版,震撼了美国文坛和社会, 寒山子成为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学的民众英雄,成为“西方一代人的守护神”。美国汉学家华特森有译寒山诗一百首。寒山的诗歌被一再翻译出版,寒山被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在美国的小说、电影里反复出现,寒山子成了美国文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记得北京大学的博导、教授王岳川在课堂上说过,人生要做减法,特别是四十岁以后,人生更加应该做减法,去净浮华,去掉那些不必要的头衔和光环。陈逸飞如果会做减法的话,应该不会这么早就离开。 那么“林妹妹”的出家是不是在做减法呢? 有时我会在课堂上想,中国历史上,做减法最彻底的应该数寒山子吧? 从寒山子早年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身世很不错, 自幼生活在长安附近一家富足的书香门第,无忧无虑,任性无羁,联翩骑白马/喝兔放苍鹰。 由于朝庭腐败,寒山子一家“不觉大流落”,这个时候的寒山子整天只是为了柴米油盐而疲于奔命。 缘遭他辈责/剩被自妻疏/由于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寒山子决心奋发图强。抛绝红尘境/常游好阅书。希望能借科举制度跻身政坛。 尽管他有白鹤衔苦桃/千里作一息/欲往蓬莱山/以此充粮食/的美好愿望,但读书带给他的并不是饱暖的生活,而是,未达毛摧落/离群心惨恻/却来归旧巢/妻子不相识/的困惑,以及徒劳说三史/浪自看五经/的慨叹。 世态的炎凉,骨肉的疏离,寒山子带着对美好未来的百般憧憬,开始了自己上百年的游历和隐居生涯。 遁迹寒山子的世界里,即使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以山果、野菜充饥,也可从胸中飘荡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快乐歌吟:寒山深/称我心/寒岩深更好/重岩中/足清风/扇不摇/凉气通/明月照/白云笼/……寒山成了无可比拟的好地方。在这里,或卧岩石或倚古松,晒晒太阳,读读古书,我自遁寒岩/快活长歌笑/快哉何所依/静如秋江水/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谁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 能像寒山子这样,在山水中注入如此深厚的佛道意念、隐逸思想和对大自然如此强烈热爱的,可谓前无古人。寒山是寒山子的寒山。可以说,因为寒山子,唐代诗文中本来显得模糊的“寒山”意象在后人眼中才变得清晰而有质感; 因为寒山子,赋予山水美学、宗教、哲学多种意象的民族审美传统才得以进一步完善。 细读寒山诗,你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平常人,有血有肉,可亲可近。 他也曾思念弟兄:南方瘴疠多/北地风霜甚/魂兮归去来/食我桑园葚/他也怀念家乡:此处闻渔父/声声不可听/令我愁思多。晚年,他去寻访故友,故友却相继离开了人间,他也为此心凄怆。 每当我洞察到他平常入世的一面,就更加敬佩他超脱出世的一面。静心宁神慢慢品味寒山诗,你自然会感觉他不再是文殊菩萨下凡,也不再是和合二仙,而是你我读书时的一个朋友,一个长者,一个生命的导师。如此,我似乎更能够理解什么是隐逸文化,什么是高尚操守,什么是生命的绝响? 隐逸文化被历史尘封很久,以至于今天的人对隐逸二字已经陌生。在唐代,隐士广为人知。那些道德情操高尚、蔑视世俗功名利禄,从而隐姓埋名、远离世俗纷争的人。为保持高尚操守而放下功名利禄,志守清贫的人,自然而然受到人们的尊敬。但世俗社会一直在质疑:除了传说中的极少数人,现实中真有这样的人吗?卢藏用隐居终南山,最后还是忍不住诱惑,应召做了朝廷的官,为此受到社会的尖刻嘲讽,落下了“终南捷径”的千古笑柄。是什么,使寒山选择了隐者之路而义无反顾呢?是痛心疾首的情感创伤,个人理想的残酷破灭,还是世事无常? 寒山子隐去了自己的一切,世人无从知晓。 读寒山诗,如同与先贤哲人对话,寒山子把隐者之路的满途艰辛化作了他诗篇中的无限美景和快乐,因为他有着和有佛祖一样参透生命本质意义的崇高信仰。 寒山子,是唐代奉献给中国文化的令人崇敬的伟人,更是一个平凡的人。 中国的圣贤推崇“达则兼济天下,穷亦独善其身”,即使无力改变现实,也绝不与现实中的丑恶同流合污。现实具有巨大的挟持力量,独善其身何其难也。寒山诗中寄托了现实生活里弱势者的梦想,只要人类社会还缺陷着、丑陋着,寒山诗就不会失落。 人是精神的生灵, 肉体生命既不可永存,上帝又不存在,那么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又在哪里?寒山的木屐声敲响人生哲学的峰巅,一声声,叩问着人生根本的因而也是终极的问题。 寒山诗是对世俗价值观的质疑,是对世俗人生观的拷问:人到底该如何活着?怎样活着才有价值和意义?寒山似乎参悟了这一切,走出了迥异于众人的一条路,在路的尽头,他留给后人的却是一个千古难解的大谜,连寒山子的真实姓名都无从考证的大谜。也许,这就是寒山子要昭示给我们的答案:生命,在物质的意义上是无足轻重的,哪里人,到哪里去,怎么生,怎么死,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怎样活着,做怎样的人。 很多年了,每有心绪不好或者怀想大自然时,总会拿起寒山子的诗来,读着读着就走进了寒山寺、走进了寒山拾得殿、走近了和合二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说话造口业。 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说话漏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