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之美(晓祝)


2014/9/4    热度:265   

普贤之美(晓祝)

 

  美佛慧讯 第六十三期

  晓祝

  讲到普贤菩萨就想到早课时念得滚瓜烂熟的「普贤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十大愿是普贤菩萨开示诸菩萨及善财童子,欲成就如来功德时,应广修的十种广大行愿。由此看来,普贤十大行愿可说是学佛者的坐标哩!

  以行愿广大闻名

  「普贤」梵语「输跋陀」或「三曼跋陀」。其最大的特德是修广大行,所以称「大行普贤菩萨」。「大行」是切实广大的、普偏的修一切菩萨行。不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行」都极为重要;不论事情的大小,也不论是出世间或世间的,都要切实去行,才有完成的一天。一个人如果这件事想要做,那件事也想要做,几乎每件事都想插一脚,却只坐在那里,不采取行动,那是没有用的!

  而「愿」呢﹖一个人若无志愿,就如行于茫茫大海的船,没有方向又不知目的在那里,在海中漂漂浮浮,载浮载沉!修行也是如此,若无愿做为前导,盲目修行,只有白白浪费宝贵时间而已!普贤菩萨的大行不仅代表行门,亦含有愿心,「行」与「愿」须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功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中,每一愿都深具意义,在跨越新世纪之际,谨以第三大愿「广修供养」供养诸菩萨。

  三者广修供养

  广修供养的愿虽然大无边,但主要仍以供养如来、敬田(恭敬三宝)、恩田(恭敬父母师长之恩)、悲田(慈悲,怜悯一切众生)为主。若能将供养的对象扩大到一切众生,不断的培福修慧,自然就有水到渠成的一日。接着我们来谈「法供养」:

  一、如说修行供养──

  学佛者依佛所说的如实去修行,即为法供养。为什么佛特别重视法供养呢﹖世人都有个通病,说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常常言行无法一致。一个人若只是嘴巴说得很好听,却从未依照自己所说的去实践,这样佛法对他而言,不起作用,也就是说,他得不到佛法的法益。

  你知道发心供养有很大的功德和福报,也常劝人发心出钱做功德,但当人家叫你发心供养,出钱做功德时,你却推三阻四的说没有钱,这样就是未能如说而行。再说,讲经时你会劝人要礼敬诸佛,自已却不礼敬,这样自然得不到人们的敬重。若能言行一致,没有差错,就是《法华经》所说的「是名真供养如来」了,这是一种最高的供养。

  《法句经》中也说:「有人记诵千万语而不去实行,不如偶而听闻一言半语,立刻照着精进修行,得到实际的佛法利益。」如实实践仿佛大地,能出万物,所以言行一致是最重要的事!

  二、利益众生供养──

  修学大乘佛法,不论何时何处,只要众生需要帮忙救济,就得尽自己的能力,以世间法或佛法去利益众生,能够这样,就等于是供养如来。因为佛的心心念念都是以众生的利益为念,不但是佛,连十方三世极微尘数的一切诸佛,也是席不暇暖的,到各个众生世界去救度,使众生脱离生死,得菩提涅槃之益。

  真正的菩萨行者,不论是为创造净土或修任何行门,都不是为自己的享受,而是为了利益诸众生的。若不是为了利益众生,那就失去了做菩萨的资格。

  三,摄受众生供养

  佛为菩萨行者说四摄法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种种方便善巧摄受众生,进而度化众生,使其离苦得乐,这正是菩萨行者的中心任务。

  要利益众生,就得先接近众生,众生肯接近我们才有机会摄受,所以摄受众生,在度生方面来说极为重要。

  我们常遇到朋友埋怨说:「我苦恼得很,想学佛,又不知从何下手﹖」此时若能摄受他,就能感化他。以摄受众生来供养佛,可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最上供养。

  四,代众生苦供养

  娑婆世间的众生,无不受八苦交煎。若能发大菩提心,愿承受众生的苦,这是非常伟大的菩萨行!例如地藏菩萨发的大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充分展现出菩萨代众生受苦的决心和勇气。

  再说为人父母者不也常说:「为了孩子的幸福,自己多吃点苦也没关系!」。孩子是自己的好,为自己的孩子吃苦,不但不觉得苦,还心甘情愿,若我们能把心胸扩大,把所有的众生视同自己的亲眷,这样就能心甘情愿,欢喜的代众生受苦了。

  佛教有句话说:「欲做诸佛龙象,先作众生马牛」。做诸佛的龙象,就是做大菩萨,希望将来成佛,就必须先作众生的马牛,也就是先为众生服务,减其痛苦,甚至代为受苦。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自己造业自己担!现在我们怎能代众生受苦﹖」从这个角度来讲,代众生受苦是不可能的事,现在我们愿代众生受苦,是出于菩萨的愿心,由愿心感召众生,使众生减轻痛苦。

  五、勤修善根供养

  勤修善根供养是自利。人的善根有深有浅;有世间的人天善根;有出世的解脱善根和最高的无上菩提善根。任何一种善根都是好的,都应不断地勤修,使善根增长。以佛法的角度观之,人之所以会皈依三宝、持五戒,甚至舍俗出家,见佛闻法,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宿世善根得来的。尤其是末法时代,听闻佛法,还能深信不疑,就是有善根。所以《金刚经》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既然善根是由培植而来,我们不但要修,还要不断的勤修,以期善根增长成熟。

  六、不舍菩萨业供养

  菩萨的事业是广修六度万行。真正的菩萨行者,把利益众生的事,看成是自已的事。不论在任何情形之下,自已的生命可以牺牲,但利生的事业却不能停止。

  菩萨志业中,有些人发了菩提心,在实践的过程中,若稍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不愿付出更大的努力,而从菩萨行列中退阵下来!佛告诉我们:「一个发心行菩萨道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设法克服;不论遇到如何难调伏的刚强众生,也要想办法去调伏!绝对不可放弃所修的菩萨大业!」

  七、不离菩提心供养──

  菩萨之所名菩萨,完全在于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怎够资格称菩萨!所以要做个名符其实的菩萨,就得时时发菩提心,时时不离菩提心。《华严经》说:「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由此可知发菩提心的重要,一旦发起了菩提心,就要一天天地使其增长。在迎接新世纪来临,谨祝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成无上果。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首先要建立自信心,从迷心里面去开悟,然后在境界里面自在地受用。我们要改善环境,必须从内心里面去改,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我们失去自信心,到处求鬼神、求佛菩萨,这都是迷心逐境,决定不会有幸福。我们在六道里面升沉,造善业就三善道受生,造恶业就三恶道受报,善恶之报,丝毫不爽。一般讲,人在四十岁之前受前生业力影响大,四十岁之前的果报是前生修的。有些人年轻时侯就发达,那是前生修的。如果他发达的时候,胡作妄为,不好好修福,中年以后逐渐就会衰败,甚至晚年潦倒不堪!四十岁以后是今生的力量大,前生的力量很薄弱,所以在四十岁是很大的转变!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