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星云大师)


2014/9/4    热度:282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星云大师)

   佛教对「临终关怀」有些什么见解与做法?

  生死问题,古今皆然,但是「临终关怀」何以直到今天才成为当代的社会问题?到底「临终关怀」的意义是什么?

  以下是星云大师的开示 ─

  「临终关怀」(HOSPICE),这是一门新时代的新兴学科,是结合医学、宗教、法律、伦理、哲学、道德等各领域的现代生死学。其主要目的在使临终者面对人生最后阶段时,藉由良好的医疗照顾及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导,能认识死亡并接受死亡,心中不生忧怖苦恼,进而安然面对死亡;同时也给予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协助度过此一生离死别的时刻。

  「临终关怀」一般又称「安宁疗护」、「安宁照顾 」、「缓和医疗」等,所照顾的对象以罹患癌症等重病,经医师诊断确定无法治愈而濒临死亡的临终患者为主。病患可以住进医院的「安宁病房」,也可以在家中由医护人员「居家照护」;不管是居家照护或住进「安宁病房」,并不意味着等死,一样能受到完整的医疗服务,只是所做的医疗并不一定以延长寿命或苟延残喘为目标。「临终关怀」所强调的是「四全照顾」,也就是:

  第一、全人的照顾:

  全面照顾到病人的身心状况,而非只针对他的病况或某一器官来医疗。

  第二、全家的照顾:

  帮助家人及亲友学习照顾技巧,并协助家人一起面对亲属即将离去的悲伤。甚至病人往生后,家属的心灵辅导,也是安宁疗护的工作范围。

  第三、全程的照顾:

  除了陪伴病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乃至病人往生后,辅导家属度过低潮期也是临终关怀的范围。

  第四、全队的照顾:

  结合医师、护理师、药师、营养师、物理治疗师、心理师、法师、牧师、神父、修女、义工等成员,提供最完整的身心疗护。

  值得一提的是,人在临终时,特别关心死后的去处,因此佛教的净土思想、三世轮回、生命不死、因果业报等道理,此时都成为病人与家属最佳的心灵救护。

  尤其在过去一般人的观念里,总认为「尽量延长患者的生命」,这是医生唯一的使命;其实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不管医学再怎么发达,人终究还是免不了一死。所以面对罹患重症、濒临死亡的病人,如何透过医疗和信仰,帮助病患解除身心的病痛,在人生最后的阶段能够活出「有品质的生命」,这才是临终关怀的最大目标。

  总之一句,临终关怀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旧情的怀念,是对恩义的回报。现代医学发达,虽然有助于延长人类的寿命,但是老人问题、社会老化等现象,都让举世倍感压力,所以对于临终关怀的办法纷纷出炉。例如,预约净土、生前契约、储蓄养老、预立遗嘱等,使得社会一下子延伸出许多新兴行业来,安宁照顾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生命不是临终的时候才需要关怀,生的时候就要给予照顾;甚至临终关怀也不是只对临命终病人所做的医疗照护,而是对广大社会大众施以一种广义的死亡教育,让人正视生死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不谈。因为有生必然有死,死前的临终一刻是每一个人必然要面临的;既然人人都或早或迟要步入不同性质的临终期,就应该早做准备,尤其是精神与生理上的准备。

  即使说「临终关怀」是针对即将死亡的病人所做的关怀,也不应该只是在安葬遗体、处理完后就算结束,而应该对其精神事业,及其后代子孙继续给予应有的帮助,让其「死得安心」、「死得瞑目」。所以「临终关怀」不在于关怀生命活得多长,也不只是关怀死时的情况或死后的安葬问题,应该关心的是死后的去处,死后的安心,这才是临终关怀的真正意义所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佛门常讲,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可是佛门也盛传,“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但我们要知道,慈悲喜舍,是建立在定慧的基础上。你没有定慧的基础,就容易被人骗,你那个“慈悲喜舍”麻烦就大了。你明白这个道理,修学的次第就知道了,先修止观要紧。“止”,就是把你的妄想烦恼习气伏下去;“观”,就是保持头脑清醒。教下讲“止观”,念佛人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说实在地,你的定慧没有成就,你的慈悲喜舍是有限度的。定慧成就之后,这个慈悲就变成大慈大悲,为什么?你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你有神通、有慧眼。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