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与无自性


2014/9/3    热度:333   

  六祖慧能大师说:“不见本心,修法无益”。及至后世更有“唯论见性,不论解脱”之说,此即禅宗之标唱。教下亦说,菩萨惟有在契入见道位后,才能真正发起无功用行入修道位,至第八不动地破俱生我执,证有余涅槃,臻至佛果,方为圆满。若不能见佛性之体,明自性之用,则一切万行,仅为资粮。若能悟此实相般若,则摄受万法,日常道用,保任自在。佛法有理悟、证悟之说。历来修禅之人,都视"明心见性"为高高在上之难至,不敢妄谈,致使后世学人,不明理路。证境虽需时日,理上自当通达;言非第一义,因言而显第一义,故不揣浅陋,析而探之。
  马祖道:“即心即佛”,临济亦言“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此即显自性之用也。此自性,“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①,明明历历,横遍十方。然古今或有学人,闻有“自性”,便执为外道之常见,以为实有一色一物,为自性也,或认“识神”为自性,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试举下列公案说明:
  问:“蚯蚓断为两段,两头俱动,未审佛法在阿那头?”
  师(长沙景岑)曰:“动与不动是何境界?”
  曰:“言不干典,非智者所谈,只如和尚言动与不动是何境界?出自何经?”
  师曰:“灼然!言不干典,非智者之所谈,大德岂不闻首楞严云:’‘当知十方无边,不动虚空,并其动摇,地水火风均名六大,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
  师示偈曰:
  “最甚深,最甚深,法界人身便是心,
  迷者迷心为众色,悟时刹境是真心,
  身界二尘无实相,分明达此号知音。”②
  蚯蚓为再生能力极强之有情,非说砍为两段,即使三段四段,都各有成活之能力。学人将佛性执为一,即常,故有此问。所谓“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此凡夫自性常见,执我、执常,不明缘起性空之真相,故有种种烦恼造作,轮回六趣。佛为广说《大般若经》600余卷,皆在破除我见、法见,岂可再执自性之死常。然初学之人,不明此理,而生疑惑,或谓佛说法矛盾,说无自性,又说自性;说无常,又说常。恐于佛法兴谤,再举一公案明之:
  (行昌,法名志彻)问:“弟子尝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宣说。”
  祖(六祖慧能)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恶一切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义。”
  祖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令学人转加迷惑。”……
  祖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甚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也。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教,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行昌忽如醉醒,乃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佛演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佛性而见前,
  非师相授与,我亦无所得。”③
  此段公案,已经开示得非常明白。禅宗所说“自性”与凡夫所执著的“自性常见”、“自性我见”内涵自然不同。此“自性”不落、“断、常”二边,即“法界”,即“诸法实相”,法尔如是,犹如虚空,不生不灭而能随方就圆。
  佛明示诸法之实相,即“缘起性空”。此“缘起”即“性空”,非离缘起别有“性空”,故论说“不依世俗谛,不显第一义。”世俗谛即缘起之理则,第一义者,即性空之胜义也。而唯有“性空”,才能成就缘起法。否则,若法名自成、自主,何待缘起,故论曰:“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立。”若明此理,则常、无常之真义,自性、无自性之疑惑,可顿然明了消解,不管无常幻有的、无自性的诸缘起法如何展开,其“性空”之胜义何尝动摇,何尝生灭,此法界真如岂非“常、乐、我、净”。故《大般若经》说:“无性为性”,亦说“诸菩萨摩诃萨,证得无上正觉时,为诸有情,说无倒法,谓说生死、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惟有涅槃妙寂静,具足种种常乐我净真实功德。”④此即破众生之断灭空见也。然又恐众生执涅槃之境界,起“顺道法爱”,堕入二乘声闻之地,(注:《大般若经》说:若菩萨修行般若,安住色等空,起想著,名为法爱,即为有“生”,堕二乘地。)故于《大般若经》又说:“此自性空,非声闻作,非独觉作,非菩萨作,非如来作,亦非余作,有佛无佛,非性常空,此即涅槃,是故我说涅槃非化。非实有法名为涅槃可说无生无灭非化。复次善现,我为新学,诸菩萨说涅槃非化,非别实有不空涅槃,是故不应执此为难。”⑤此破二乘之执邪常也。学人若明此理,则于世俗谛之缘起法上,当下鉴觉其胜义性空,何需外求,此亦生活禅之理则,然胜义谛中,常与无常,自性、无自性是两头语,此胜义谛,远离一切戏论名相,不落对待,惟证乃知。故当再举公案,以为灵龟扫迹:
  信州智常禅师,一日参六祖。
  祖问:“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师曰:“学人近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未决狐疑。今投和尚,伏愿慈悲摄受。”
  祖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吾与汝证明。”
  师曰:“大通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亦名如来知见。’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祖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曰: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见。’”
  师闻偈已,心意豁然。乃述一偈曰:
  “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提,
  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
  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⑥
  行文至此,于穿针引线,罗列公案之时,会入者自当明了,故就此搁笔离案,不再葛藤。

  注释:
  ①《古尊宿语录》卷四,镇州临济(义玄)慧照禅师语录。
  ②《五灯会元》卷四,长沙景岑禅师。
  ③《五灯会元》卷二,江西志彻禅师。
  ④《大般若经》第二会巧方便品第六十八,《洪武南藏》第17册P197。
  ⑤《大般若经》卷478,《洪武南藏》第17册P586。
  ⑥《五灯会元》卷二,信州智常禅师。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善恶因果不能抵销,不能说是我过去造了很多恶业,现在我都做善业了,我将善业来抵销它。将功折罪,这个世间法有,佛法里头没有,所以善恶因果是不能抵销的,抵销是不合道理。但是佛告诉我们,你造的不善业这是因,这个因要变成果,当中一定要有缘;不善的业因再遇到不善的缘,这个不善的果报才会现前。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不善的业因早就造了,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就造了。你没有遇到佛法,你随顺自己烦恼,天天在造业。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