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禅


2014/9/3    热度:206   


  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习禅坐禅,逐渐地成为一种锻炼身心的方式。禅,作为东方文化宝库中最令人注目的瑰宝,巳成为影响于诗歌、绘画、园林、书法、风俗等领域的一种广泛的艺术。
  禅传入中国始于达摩祖师,但真正使禅成为一种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艺术的却是慧能大师。慧能大师将禅完全融入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之中,开创出代表着禅法最高境界的“祖师禅”。他在呈送给五祖的那首诗偈中写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书写,享誉非常。这一首偈就象那黑暗中的一团烈火,点燃了许多行者智慧的草原,激励着行者去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它指出,人性的本然就是那清清净净,不染一尘的佛性(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这一个“清净”的相也是没有的,仅是一种安立的施设而已),但我们在认识了自性的“真面目”后,却要将心中残存的那种“菩提”与“明镜”的概念清除掉,方可证悟那无边际的超然境界,亦是那一种超言绝喻的妙境。所以,禅的证捂,完全是一种超时空的心灵感受。我们终究无法臻于这种心境。然而我们却不由自主地被慧能大师的这首偈子所展现的美感所吸引,并深深地向往。
  我们处于现代的高速运转的社会中,在世俗洪流中苦苦挣扎,追名逐利,身心俱疲。我们之所以对社会常有一种无奈与被动,究其原因,正在于我们“原本有一物”,即我们对于名利声色犬马的无止境的追求。基于此,我们不断地努力,却没有使我们的心灵得到解放,我们反而在随波逐流中“随处惹尘埃”,苦恼不已。
  禅,其实就是提倡心灵的完全自由,不为形束,不受物拘。《五灯会元》曾记载香严禅师悟道时说过的一段话:“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立锥之地;今年贫,锥亦无!”禅师去年虽然认识了禅的意义,但对于事情仍有执著,所以“犹有立锥之地”;第二年终于参透,进入无拘无束的自由心境,真正地体会到了禅。其实,此种“无一物”的“贫”乃是真正参透了人生的意义、宇宙的真理啊!禅也不是象某些学者所说的那样,“禅是无的宗教”。因为,禅虽说是“无言之教”,但却也是在启禅者开悟的,是承认“有”佛性的,所以把禅说成是“无”的宗教有失偏颇的。或有人认为禅是思辨的,或是矛盾的,这些观点其实都尚未了解到禅宗的特质而得出的结论。“离四句,绝百非”可说是禅的一个特征,禅是绝诸对待的,没有你意识的停留的地方,是现量的,而不是比量的。禅就是超越,既超越伟大,又超越渺小,所以禅是一种无分别的境界。而禅的一切施设(包括棒喝及话头)都仅是一种方便,并不是禅本身,只有自己开悟而证入了,才能算是禅。所以禅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内在的超越性”,而且也具有“外在的超越性”,即超越了某种固定的形式,只要你悟了,你就是佛。具体的施设只是祖师的一种善巧方便,不是千篇一律的。在禅师手中,所谓的一句问话,一首偈语,或者是棒喝,语静动默,都可以是一柄双刃剑,对于弟子来说,既可以用来斩断弟子的烦恼,而使弟子开悟成佛作祖;又可以使弟子“死于句下”,从而失去开悟的机会。
  其实,在现代社会,若能运用禅法,我们会看到许多积极的现实意义。只要能将名利声色放至一个低点,乃至达到“无一物”的境界,我们的心情就会很平静,无所求,这样反而会使我们在竞争中无往而不利。所谓,“唯其无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这句话是非常契合禅意的。所以,我认为,只要心中有禅,则天下之大,随处皆可入禅,皆有禅意!
  近年来,喜欢禅的人们愈来愈多,禅的影响正深入到全世界的很多地方。我以为,真正的禅法在中国,而不是象日本禅学巨擘铃木大拙所说的“中国无禅师”。朋友们,当我们真正步入禅的意境时,我们都不必多说,因一切言语都巳是多余。也许,在那一刻我们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生,必定有更深的理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现在人进入高科技的时代,分秒必争,人的身心一天到晚都过着紧张的生活,所以现在患忧郁症的人很多。现在有心理医生,这从前没听说过的。现代人每天生活紧张、忧虑、烦恼,不知不觉就患上了忧郁症。忧郁症是现代所谓的职业病。 忧郁症是怎么造成的?说实实在在的一句话,疏忽了圣贤教育。这是今天新的科学技术教育、功利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要知道,凡是随顺烦恼习气的,他就有忧郁症,他没有安全感。他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常常生活在恐惧之中。患忧郁症的人,觉得活在这个世间没有依靠,没有一个可靠的人。他知心的朋友一个都没有,你说这个人活在世间多可怜?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