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思想研究:那烂陀寺——玄奘求学之地
2014/9/4   热度:409
玄奘思想研究:那烂陀寺——玄奘求学之地 那烂陀寺——玄奘求学之地 玄奘在印度各地游历时,他的名声早已传到那烂陀寺。玄奘抵达那烂陀寺的情景十分隆重。那烂陀寺派出四位高僧前去迎接,并在一所农庄内休整 。这座农庄据说就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的出生地。有200僧徒、1000多百姓抬着乘舆,手拿幢幡、华盖和香花前来迎接这位从东土大唐到来的圣僧。 据说玄奘的师父戒贤大师已经年逾百岁,他早就预知从遥远的中国将有一位天才弟子前来受教,他说是观音、弥勒和文殊菩萨在梦中告诉他的,所以他竭力“忍死”(抵抗病魔)以等待我们的玄奘法师来见面,好把自己平生的学问都传授给他。屈指算来,玄奘从长安出发到那烂陀寺,一共走了四年多。而现在,这位圣徒果然来到,戒贤内心的欢喜是不言而喻的。 当时那烂陀寺中凡通经20部者,有1000余人;通30部者,500余人;通50部的,就寥寥不足10人了。而唯独戒贤大师一人博闻强识,穷通一切内外诸书。由于他德高望重,人们都不敢直呼他的法名,而是称其为“正法藏”。 玄奘拜戒贤为师,请戒贤为自己讲《瑜伽师地论》,一同听讲的另有数千学僧,但唯独玄奘学习起来最拼命,听了三遍后,他已经能够自己登坛讲经了。 从戒贤大师,以及戒贤的朋友、与戒贤齐名的另一位印度名僧、仗林山的胜军大师那儿,玄奘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妙论,总而言之,既非普通的大乘佛教,也非小乘,而是所谓的中论。 中论之说源于公元2世纪的龙树菩萨。龙树在中国佛教界被尊为“八宗祖师”,地位仅次于释迦牟尼。在龙树的倡导下,大乘佛教成了既有人生终极价值,又不排斥现世安乐的佛法。玄奘此前虽然曾在老婆罗门那儿学过一些龙树的理论,但老婆罗门的佛学功力毕竟不能与戒贤、胜军等名僧同日而语,所以玄奘前所恨者也是龙树理论太过皮毛,而今日却得良师点拨,直入堂奥,玄奘顿时如醍醐灌顶。 中论的一个支流是“法相”。法相以为因果轮回的定律(法),只是若干虚幻的现象(相)所凑合的。而唯识见可以解释法相,“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这一派又叫唯识宗。它的创始人是公元5世纪时期的印度高僧无著和世亲两兄弟。 他们是北印度健陀逻国人,原从父信婆罗门教,后皈依佛门。 无著天资独厚,具有甚深夙慧,凡所修学经论,过目即能理解。后潜修禅定,曾反复思维空义,总不能深解辨析,恨不得要自杀。有一位宾头庐阿罗汉,闻知此事,特来找他,给他说小乘空观,他依教修观,便得深入。 无著虽学得了小乘空观,但是还不满意,因为还有不少疑团仍未得到圆满解答。有一段时间,他因想亲自聆听弥勒菩萨的教导,便把他自己关在鸡足山(佛经中说鸡足山是大迦叶尊者的道场,世尊入灭后,迦叶尊者并没有入灭,在鸡足山入定等待下一尊佛——弥勒佛出世,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袈裟传给他)里苦修,但并没有见到弥勒菩萨出现,因此心中生起很大的挫折感。据说,有一天,他终于在入定中用神通力上升到兜率天,见到了弥勒菩萨,于是虔诚求教。弥勒甚是欢喜,给他讲解大乘空观,这使他如拨云见日,许多疑点尽释了。据说《瑜伽师地论》就是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宫的弥勒内院所讲的经典,是无著夜里听课,白天再下来记录,如此完成的。 从此,无著就根据弥勒菩萨的教导,专修大乘空观,遇到自己不可解时,便上升到兜率天,向菩萨顶礼请教。弥勒一一为他开示,还给他详细解说大乘经义。他随听随悟,把大乘经论基本上通达了,就正式开始宣讲大乘。 可是有不少人不相信他,认为是他自己编造的。他感到自己的威信不够,发愿要让人家深信不疑,就再升到兜率天,力恳菩萨下界宣讲。弥勒为了开导众生,立即同意了。 自此,每到黄昏过后天空黑下来时,只见天上大放光明,弥勒菩萨脚踏五彩莲花,冉冉而下。菩萨来到说法堂上,每夜开讲《十七地经》。连续讲了四个多月,没有中断,奇怪的是只有无著可以接近菩萨,其他人只能听到菩萨的声音,偶而也可见一下菩萨的慈容。晚上由菩萨开讲,白天则由无著再为大家解释不明白的地方,数月之后,终于使广大佛教信徒接受了大乘学说。 无著大师以后又进一步修习“日光三摩地”,经刻苦修学,终于得到了胜果。自此,凡过去不能了悟的,皆能通达;凡所见所闻所阅的经典,悉能永记不忘。对当年释迦佛所说的《华严经》等诸部大乘经,尚有未彻底明了的,经弥勒在兜率天一一为他解说,使他完全了解,并能记忆受持。他在本国造了一个大讲堂,专门为众人宣讲一切大乘经义。 无著的弟弟世亲,比兄长小10岁,也是聪明绝伦,识见深广,更具辩才,所不同的是他笃信小乘,精通十八部经义,善于妙解小乘学说。他始终不信大乘,认为大乘经典不是当年释迦佛亲口所说。 这时无著法师已临晚年,专事讲经说法,宣扬大乘。他看到兄弟的作品,也听到有关兄弟的传说,很佩服兄弟的才干,只是对他不信大乘深感遗憾。他担心自己故后,兄弟可能会造论毁谤大乘,那时大乘学子无人能战胜他,因此想在生前说服他改信大乘。他们兄弟之间感情甚笃,世亲之放弃信仰婆罗门,亦是受兄长之影响,只是后来无著接近了弥勒,改宗了大乘,而其时世亲已去了别国。 无著考虑了很久,就推说病危,派人去请兄弟火速回来会一面,他觉得这是最好的办法。 世亲闻知兄长病笃,日夜兼程赶回本国。出乎意外,只见兄长精神甚好,正在讲堂上为大众说法。他想:兄长干吗要把我叫回来呢?他知道无著改信了大乘,便对自己说,现在他既在讲经,我就在窗外听一会吧。 那天,无著讲的就是《瑜伽师地论》,世亲没有听过。他细心谛听,越听越觉得大乘学说有道理,其义理完全没有脱离佛陀精神,而且大乘的不少般若妙义自己在过去是没有听过的。此时,世亲已感到自己确实对大乘存有偏见了。 世亲已初尝大乘法味,正合心意。于是天天出席讲堂,听兄长讲解大乘。遇有不明的地方,晚上再请兄长开示。世亲是绝顶聪明之人,越听越领悟,不等兄长讲完,已是大乘学说的信徒了。 一天,世亲很悔恨地对无著说:“哥哥,怪我过去太固执,治学态度不严,以致没有认真研究大乘,又多次地毁谤大乘。我的罪孽深重,不能赦免!我的罪是由舌头所造的,我愿割去舌头来赎我的罪。”无著说:“兄弟,你错了,即使割掉你一千个舌头也无用处。你既知毁谤大乘罪由舌头所造,而今你认识错误了,你不会仍用你的舌头,去努力宣扬大乘学说吗?” 自此,世亲便成了弘传大乘学说的杰出继承人。他的著作比无著更丰富,有《金刚经论释》、《十地经论》、《唯识论》等许多著作,被誉为“千部论主”。 这两兄弟对推进中期大乘学说起了极大的作用。凡大、小乘学者均以他们兄弟二人的著述作为蓝本,连当时的外道对他们二人亦无不敬畏。 玄奘在戒贤、胜军大师那儿学到了无著、世亲兄弟的理论,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他便学有所宗,由博返约,返璞归真,于进一步再做探讨时便左右逢源,无往而不自在了。后来,玄奘学成归国,就在中国创立了法相宗,也叫唯识宗。 贞观十年,玄奘35岁,在那烂陀寺留学五年之后,他向戒贤辞行,欲进而游历五印。此时,通过拼命的学习和非凡的悟性,他已是那烂陀寺里十位能够精通50部经论的高僧之一了。戒贤对这位关门弟子寄予了厚望,也愿他广泛游历,海纳百川。所以,就放他出游。此次游学的大致路线是至东印,转南印,折向西印,复归中印。这一路上,他又与印度各地的高僧大德切磋讨论,学问精进。在国内期间,玄奘曾经师从13位高僧,而在印度留学期间,他又至少向十八九位印度高僧学习。这个时候,玄奘的学问其实已经超过了他的任何一位师父。 出游四年后,玄奘重返那烂陀寺,戒贤派他为寺内僧众开讲《摄大乘论》和《唯识抉择论》。当时,寺内有一位号称辩论第一的僧人叫师子光,当场与玄奘论辩,竟被玄奘说得不能酬答,以致无颜再留在那烂陀寺内。师子光找到他的同学师子月,又来与玄奘辩论。但师子月与玄奘一照面,就被玄奘的圣僧气势所慑,竟始终开不得口,只能默默离去。 这时,又有一个婆罗门外道来到那烂陀寺挑战,书论点40条悬于寺门,声称有人能驳倒他情愿输脑袋相谢。这是印度宗教辩论的古老习俗,一旦输了就要搭上性命。战书挂在那烂陀寺门口,一连几天,无人敢出去应战。玄奘实在看不下去,于是欲以自己的性命来捍卫那烂陀的尊严和佛教的尊严。 他命人将婆罗门唤入,请戒贤大师等人为证人,与婆罗门展开了论战,将对方的40条论点逐一批驳,婆罗门最后竟哑口无言,心悦诚服地要求割下自己的脑袋。玄奘说:“和尚不杀人,你就做我的佣人吧。”围观的印度人看到这位中国和尚能讲一口流利的梵语,而且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传颂,说玄奘是罗汉转世。 玄奘的声名,在印度如日中天,被大家公认为全印度笫一位佛教学者。 一个留学生取得这样的成功,也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当时的印度,佛教还很昌盛,许多国王都崇佛礼道,所以纷纷邀请玄奘去讲学。那烂陀寺为之应接不暇。 当时,作为佛教的保护者,同时又是威镇中印北印的霸主是抵羯若鞠国的戒日王。戒日王名叫喜增,其父建国后传位其兄,但却被东印度金耳国王诱杀。大臣们推举喜增为王,号戒日。戒日王率军灭金耳国,为兄报仇,又征战六年,征服五印,威风所及,无不归德。于是效法阿育王,偃武修文,崇尚佛法,敕令境内不得杀生,每五年举行一次无遮大会,广施普舍。同时,他还是一位剧作家,在印度戏剧史上有相当的地位,他写的剧本至今还有三部在流传上演。 戒日王的都城在曲女城,今印度恒河与卡里河汇流处的卡瑙季。据说从前有一个仙人,修行入定数万年,以致身上都长出了大树,大树上飞鸟集栖。仙人为了不伤及飞鸟,每每背着大树行动,所以人称“大树仙人”。当时的这个地方有一个国王,生了100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仙人居然也动了凡心,前去求婚。结果国王的女儿们普遍嫌弃这个背负着大树的怪人,不肯下嫁,只有最小最丑的女儿答应了。仙人为此大怒,发了恶咒,让国王其余的99个女儿都变成了驼背。所以,这座城池就被叫做“曲女城”。 就在玄奘考察全印、就学那烂陀寺的时候,印度的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出现了激烈的争论,双方都竭力捍卫自己的观点。其中小乘的正量部声势极盛,甚至把大乘压得不敢与之抗衡。 戒日王曾在那烂陀寺侧造了一座十丈高的铜精舍,以示对大乘佛教的尊崇和对那烂陀寺的优礼。后来,戒日王出征路过乌荼国,那个国家的僧人都是小乘学派,认为大乘非佛所说,就对戒日王诽谤大乘,弄得戒日王深感困惑。他们还拿出一部《破大乘认七百颂》给戒日王,声称大乘学者休想破得其中一字。戒日王于是写信给那烂陀寺的戒贤大师,要求派人前往辩论。戒贤当即决定派玄奘等四位法师前往。一行正准备出发时,戒日王因忙于军务,又来一信,让他们暂缓启程。 此时,恰巧东印度迦摩缕波国的鸠摩罗王修书邀请玄奘前去讲法。戒贤开始回绝,因为玄奘要准备着去戒日王那儿与小乘辩论;但鸠摩罗王又来信坚邀,甚至声称要“整理象军,踏那烂陀寺”,戒贤大师不得已才命玄奘前往。 鸠摩罗王的国都在今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的高哈蒂,要穿越孟加拉国,直线距离有1000多公里。在高哈蒂,玄奘为鸠摩罗王讲经一个月后,鸠摩罗王宣布顶礼皈依。 而戒日王征战归来,听说玄奘去了迦摩缕波国,非常吃惊:我三番五次邀请他不来,现在他怎么就去了那儿呢?这位印度霸主立即修书致信鸠摩罗王:急送支那僧来! 鸠摩罗王正听经听出味道来,哪里肯放,又恼戒日王语气傲慢,于是顶撞道:要我的头可以,支那僧不能送来。 戒日王听了大怒,说:鸠摩罗王竟敢轻慢我!你说头可以给,那就请你送你的头来! 经过这一番较量,鸠摩罗王感到自己绝对惹不起全印霸主戒日王,深悔失言,当即点起象军两万人,乘船三万艘,浩浩荡荡护送玄奘顺布拉马普特拉河而下,再溯恒河而上,到戒日王的曲女城来。 戒日王带着他的金鼓仪仗队,每行一步一击鼓,称为步金鼓,亲自到鸠摩罗王的行宫来迎接玄奘。当他见到玄奘后,对中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当即就问玄奘:贵国有一首《秦王破阵乐》很有名,这位秦王是什么人?玄奘告诉他,秦王就是当今大唐天子唐太宗,《秦王破阵乐》是太宗为秦王时平定刘武周之叛,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为《破阵》之曲,后由魏征、虞世南等填词,编入乐府的。戒日王听了兴趣大增,仰慕不已。第二年,戒日王便派使节去了长安,唐朝也随即派云骑尉梁怀带着唐太宗的亲笔信回访。此为中国与印巴次大陆国家正式外交之始,其契机也是因为有了玄奘。 戒日王听玄奘讲大乘佛法,心悦口服,遂决定在曲女城为玄奘举行盛大的法会。 这种法会就是佛教当中非常重要的“无遮大会”。所谓“无遮大会”就是信仰佛教的国家的国王,在一定时间内召集一个大会。在这个大会上高僧云集,举行各种活动,比如讲经、辩经、施舍、斋供等等,一般是五年为期。所谓“无遮”就是不管是否信仰佛教,不管高低贵贱,谁都可以来参加,全部费用都由国王来承担。这种无遮大会在中国历史上也经常举办,尤其是梁武帝非常热衷此道。 公元641年,在唐朝则为贞观十五年的冬天。戒日王发起请玄奘在国都曲女城公开演讲。应召而来的有18位国王、3000多佛教名家、2000多婆罗门教及外道的信徒,还有那烂陀寺的全寺和尚。 戒日王带了他的侍卫和嫔妃宫女来参加,并亲自主持仪式,先是请出真金铸就的大佛像,祭祷一番。然后,戒日王宣布请玄奘主讲,专就大乘立论。戒日王扮成帝释形象,执白拂侍于右;鸠摩罗王扮成梵王形象,持宝盖侍于左。两位国王的中间,玄奘端坐在论坛宝座上高声宣读准备好的讲稿,并且事先声明,如听众中有人能驳倒讲稿中的任何一个字,他情愿被砍头。 从早到晚,没有一位听众敢出来和玄奘辩论,对玄奘的论点提出异议。第二天、第三天,天天如此。玄奘一共讲了18天,始终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应战。此时,会场内外万众欢腾,人们争相将荣誉献给这位东土僧人:大乘僧人因玄奘为他们扬眉吐气而欢呼雀跃,称戴玄奘为“大乘天”,即大乘之神;小乘僧人也对他佩服得不得了,称之为“解脱天”,意即解脱之神。直到现在,玄奘仍是在印度知名度最高的中国人,印度人至今都称他“大乘天”,就好像中国人称他为“唐僧”一样。 在曲女城的外道异教对此却十分忌恨,他们在会场纵火,甚至有刺客准备行刺玄奘。戒日王于是下了一道命令:若有伤及法师者斩其首,毁骂者截其舌。这才平息了风波。 玄奘稳占擂台,戒日王十分高兴,18国的国王也纷纷送礼道贺,礼物价值过亿,然而玄奘一概谢绝了。戒日王只好选了一头大象,请玄奘坐在上面游城,让全城百姓瞻仰,并且告谕各地百姓,说这位中国和尚讲了18天经,没有人敢和他辩论。 当玄奘骑象游城的时候,在玄奘的祖国大唐,科举制度虽说已经全面推开,但状元的称谓却还要等几十年后的武周时期才出现,所以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体会骑马游街的荣耀时,他自然没有想到,一个中国的和尚早已在异国他乡享受过如此的尊荣。 不唯如此,戒日王还谦恭地向玄奘自称弟子,并请玄奘参加他的第六次无遮大会。在这个长达75天,以布施为主题的“慈善晚会”中,戒日王把自己所有的金银,甚至随身衣服,都一概散光——就像中国当年的梁武帝——幸亏,有不少小国的国王出钱替他赎回一些衣服,否则他恐怕只得赤条条回宫里去了。据说,这次大会到会的群众有50余万人,想必也包括不少希望得到布施的穷人。真是盛极一时的壮举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真正要想命好,就要修德。积功累德,可以改造命运。命是自己造的,命自己可以改,要找别人来给你改命运,那是错误的、是假的。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开悟,我们要有智慧,千万不要迷信!你要想真正改变命运,佛法是最好不过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是真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