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思想研究:弘一大师籍贯释考


2014/9/4    热度:560   

 弘一法师思想研究:弘一大师籍贯释考

   弘一大师籍贯释考

  作者:不详

  弘一大师,既是一位学者、诗人、教育家、艺术家和我国近代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活动家,又是一位律宗高僧。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早为世人所瞩目和公认,有“全才”之誉。

  弘一,原名李叔同,小字三郎,幼名成蹊,别名有二百多个。一八八○年旧历九月二十日生,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三日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睛室,享年六十三岁。弥留之际,没有留下家籍,故后人陆续撰文,各抒“籍见”。大致有三种说法。一、祖籍浙江平湖,二、祖籍山西,三、籍贯天津。各执一词,难下定论,逐成了一件“籍案”。为了解开此迷,笔者作了各方考证,认定弘一的祖籍是浙江平湖,寄籍天津。

  第一,弘一在赠津中同人诗里写道:“千秋功罪公平在,我本红羊劫外身,自分聪明原有艰,羞将事后论旁人。”又在津门清明诗中写道:“一杯浊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在这两首自述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弘一法师家族是在国家大乱时避于远方栖身的。同时,讲到在清明祭祖的时节,没能按照江南人的传统和风俗,到祖坟上洒一杯酒悼慰自己的祖灵而深感遗憾和内疚。由此我们可以寻觅到弘一的祖辈绝非在北方,而是在风景秀丽的江南。

  第二,一九○二年秋,清迁在全国各省补行瘐辛丑恩正科乡试。当时年仅二十三岁的弘一,就以嘉兴府平湖县监生资格赴杭应“补行庚子辛丑恩正科”的试。在填表申报组籍栏中,写明“浙江平湖”。这说明弘一本人自己认祖籍是浙江平湖。

  第三,我们在现存的弘一自写的《诗钟汇编初集序》中,看到“已亥之秋,文社叠起……缀而益之,以匡鄙之不逮云,”未尾署明:“当湖惜霜仙史识”(内书“当湖惜霜仙史编辑”“庚子暮春,李庐校印”)。在《城南草堂笔记跋》中又写道:“云间许幻园姻谱兄……爱跋数语,以志钦佩。”末尾又署明:“当湖惜霜仙史李成蹊漱筒甫倚装谨识。”另在《唐静岩司马真迹跋》中说:“李子皮同,好古主也……涂鸦之诮,不免贻笑方家耳,时丙申夏月湖陵山樵唐育厚摸于颐寿堂。”时年四百四十四甲子。扣铃一书“叔同过眼”。这年(一八九六年)李叔同仅十七岁。封面题签《唐静岩司马真迹》书,下作“当湖李成蹊署”上述一“序”一“跋”的题签署名均为弘一本人所撰。由此可见,弘一大师在十七岁时就确认自己是《当湖》人,而从来没有在序跋中未尾落款为“天津”或“山西”。

  当湖为何地?据明弘治五年柳琰所修《嘉兴府志》载平湖邑治即旧当湖镇。当湖在其东,故名平湖。”清乾隆五十四年王恒修《平湖县志》载:“县之故治顺帝时节陷而为湖,今谓之当湖。大旱湖歇,城郭之处可识”据(公元1369年)设当湖税课局,宣德五年三月(公元1430年1月)始折海盐且东北境当湖镇,为平湖县隶嘉兴府,属浙江承宣布使司。由此断定,当湖就是现在的平湖。因此弘一高足、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等承说弘一的祖籍为浙江平湖是有依据的。

  第四,弘一是位刻高手,用章极为讲究。尤其是自刻的姓名印或证明自己籍贯的印章,更是精心刻制。弘一有一方自刻的朱文印“平湖后生”。其布局平稳,用刀生辣,是弘一早岁所刻。这方印对研究弘一在青少年时代就承认自己是平湖后代,并以金石刻就,以留千秋。这与弘一在上述序跋文中署明杭州“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填报祖籍浙江平湖的“买籍”之嫌。

  弘一除刻“平湖后生”一印外,在弱冠前后还刻有阳文一印“我本楚狂人”。据明天启七年程楷修《平湖县志》的清光绪十二年《彭志》记载:“夏、商、周平湖为杨州之域,春秋时属吴,后属越,战国时属楚国……”。弘一刻此印旨在证明其本来是楚国人。从史料来看,他所作的这方印章是有其背景和历史原因的。

  从弘一的自述诗——“乡试”申报——序、跋文——自用印章中,无不证实弘一的祖籍是浙江平湖,寄籍天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 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从《观无量寿佛经》这部经里面,我们非常明显地看出来,佛菩萨的身相庄严,不但衣着很讲究,身上佩戴的首饰也是一流的。这是学佛要明了,佛法是离苦得乐,如果学佛学得那么苦,反过来了,就是离乐去受苦,这个佛法我们学它干什么?为什么古大德提倡穿着饮食都要清苦一点?其实佛法是最讲究享受的,这种提倡是为了帮助我们消业障。消什么业障?贪嗔痴慢。所以在物质上减少一点,逐渐把我们贪嗔痴的心化掉,是这个意思,这讲消业。第二个原因是修福,我们自己吃苦一点,把我们多余的去帮助别人,这修福。一方面是消业,一方面修福,是这个意思。不是说学佛的人不可以穿得华丽,不可以去庄严自己这个色相,不是的,诸佛菩萨都是如此,怎么可以限制我们?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