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布施的快乐
2014/9/4   热度:176
闽南佛法学院·学僧园地:布施的快乐 常言道:“活得好,不如活得健康;活得健康,不如活得快乐!”你想快乐吗?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想人人都会作肯定的回答。至于如何使人快乐,快乐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对于快乐,各人有其不同的标准,我认为布施就是一种快乐。但为什么布施会快乐?这只是真正的布施者才有这样的体会。 人,其实是一个平衡系统。当我们的付出超过回报时,我们一定会取得某种心理优势;反过来,当我们的获得超过你的付出,甚至不劳而获时,心里便会有些忐忑不安。人生其实十分公平,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我们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快乐,虽然表面上我们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其实我们却得到了任何物质都无法换来的精神上的快乐。有时我们看似占了金钱上的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快乐。所谓“吃亏是福”,正是总结了物质与精神的快乐上的得失而得出的。 有许多人走在大街上,看见沿街乞讨的乞丐,总认为他们是骗子,害怕自己上当受骗而固步自封,不愿意用一点的金钱来布施给他人,而换取巨大的快乐。或许,你这样无意的举措,能帮助到一些有困难的人走出一时的困境,而使其命运得到改变;或许,因为你的宽容而唤醒一些无知的众生,使其迷途知返。其实,他们的真假对于你来说并无多大关系。即使他们骗取了你有限的物质上的财富,也骗取不了你心灵上的财富。当你向他布施时,正说明你的富有,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当你用怀疑的目光考察他们的真假时,当你的真的想布施给他们时,其实你已经不快乐了,我们无法控制外在事物的是与非、对与错,但可以把握自己内心的善与恶。在布施的同时,得到同等的快乐,又何必要在乎外在事物的真假与是非? 所谓“圣人”就是能够看到精神快乐大于物质快乐的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以低姿态来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所以,在中国佛教的禅林中,祖师都是出于寺院中最卑微地位的出家人,如煮饭的饭头、挑水的水头、种菜的菜头、烧火的火头等,其原因就在这里。 这样,当我们真正掌握这些规律后,“圣人”也就不是遥不可及了,我们都或多或少拥有圣人的品质了。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首先要建立自信心,从迷心里面去开悟,然后在境界里面自在地受用。我们要改善环境,必须从内心里面去改,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我们失去自信心,到处求鬼神、求佛菩萨,这都是迷心逐境,决定不会有幸福。我们在六道里面升沉,造善业就三善道受生,造恶业就三恶道受报,善恶之报,丝毫不爽。一般讲,人在四十岁之前受前生业力影响大,四十岁之前的果报是前生修的。有些人年轻时侯就发达,那是前生修的。如果他发达的时候,胡作妄为,不好好修福,中年以后逐渐就会衰败,甚至晚年潦倒不堪!四十岁以后是今生的力量大,前生的力量很薄弱,所以在四十岁是很大的转变!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是自己创造的,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